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本科实习护生死亡态度和生命意义感对安宁疗护态度影响的路径分析
1
作者 宇寰 胡燕 +5 位作者 王路 朱宇 宋江艳 高雨霏 郁贤竹 张子姚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4年第7期848-854,共7页
目的:探讨本科实习护生死亡态度和生命意义感对安宁疗护态度的影响路径。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2年10?-12月选取安徽省合肥市2所学校的229名本科实习护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佛罗梅尔特临... 目的:探讨本科实习护生死亡态度和生命意义感对安宁疗护态度的影响路径。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2年10?-12月选取安徽省合肥市2所学校的229名本科实习护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佛罗梅尔特临终关怀态度B量表、中文版死亡态度描绘量表、中文版生命意义感量表对本科实习护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本科实习护生死亡态度、生命意义感、安宁疗护态度的相关性,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死亡态度、生命意义感对安宁疗护态度影响的路径关系。结果:本研究共发放问卷229份,回收有效问卷214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3.45%(214/229)。214名本科实习护生中文版佛罗梅尔特临终关怀态度B量表得分为(101.06±8.16)分、中文版死亡态度描绘量表得分为(91.21±12.13)分、中文版生命意义感量表得分为(94.45±11.90)分。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生命意义感与安宁疗护态度呈正相关( r=0.290, P<0.01),死亡态度与安宁疗护态度呈负相关( r=-0244, P<0.01)。结构方程模型路径分析结果显示,生命意义感(生活目标、生活态度)可通过死亡态度(逃离接受、自然接受、死亡恐惧)影响安宁疗护态度。 结论:对本科实习护生的生命意义感及死亡态度进行有效干预能够改善其安宁疗护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 护理 安宁疗护态度 死亡态度 生命意义感 死亡恐惧 逃离接受
原文传递
学生感知老师关怀行为与抑郁的关联研究
2
作者 朱宇 李静 +3 位作者 刘芳 吴阳培 陈淑君 李白坤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82-987,共6页
目的 探讨学生感知老师关怀行为与抑郁的关联程度,为高等教育环境中的心理健康卫生政策制定提供策略。方法 本研究采用多级随机抽样方法纳入10所高校的9 389名学生,调查学生感知老师关怀行为和学生抑郁情况,以学校、年级、性别进行1∶1... 目的 探讨学生感知老师关怀行为与抑郁的关联程度,为高等教育环境中的心理健康卫生政策制定提供策略。方法 本研究采用多级随机抽样方法纳入10所高校的9 389名学生,调查学生感知老师关怀行为和学生抑郁情况,以学校、年级、性别进行1∶1个体匹配,为患有抑郁的学生选取健康对照。使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和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学生感知老师关怀行为与轻度抑郁、中度抑郁风险的关联。结果 在轻度抑郁及其配对的2 192对学生中,男性有555对(25.3%);在中度抑郁及其配对的635对学生中,男性有147对(23.1%);抑郁学生报告的感知老师关怀行为程度低于各自的健康对照组(Z_(轻度)=-13.497;Z_(中度)=-12.598,均P<0.001)。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显示,学生感知老师关怀行为是轻度抑郁(OR=0.810, 95%CI:0.752~0.873)和中度抑郁(OR=0.603, 95%CI:0.490~0.742)的保护因素(均P<0.001)。结论 学生感知老师关怀行为高有助于降低学生抑郁水平,高校应积极制定和实施针对性的公共卫生策略,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抑郁 关怀行为 病例对照研究 健康管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