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刺联合膈下逐瘀汤治疗原发性痛经气滞血瘀证的疗效观察
1
作者 孙梦 田丽颖 +1 位作者 程晓嫚 张芳芳 《中医药导报》 2024年第4期96-100,共5页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膈下逐瘀汤治疗原发性痛经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原发性痛经气滞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予布洛芬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针刺联合膈下逐瘀汤治疗,两组患者从经期前...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膈下逐瘀汤治疗原发性痛经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原发性痛经气滞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予布洛芬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针刺联合膈下逐瘀汤治疗,两组患者从经期前5 d开始治疗,连续治疗10 d,共治疗3个月经周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评价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检测治疗前后血清前列腺素(PG)E_(2)与PGF_(2α)水平,评价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第2、3个月经周期两组比较,治疗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PGE_(2)水平均高于治疗前,血清PGF_(2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清PGE_(2)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PGF_(2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膈下逐瘀汤治疗原发性痛经气滞血瘀证疗效显著,可缓解疼痛,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痛经 气滞血瘀证 针刺 膈下逐瘀汤 布洛芬
下载PDF
医改背景下针灸专科医院的发展形势与对策 被引量:1
2
作者 黄学勇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7年第8期149-150,共2页
随着安徽省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推行和实施,医疗卫生市场"保需方、促供方"的主导思想已经确立,医疗服务的供给侧改革,加剧医疗行业日益激烈的竞争。作为三级针灸专科医院,要在保持公益性不变的前提下,实现医院健康、可持续发展... 随着安徽省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推行和实施,医疗卫生市场"保需方、促供方"的主导思想已经确立,医疗服务的供给侧改革,加剧医疗行业日益激烈的竞争。作为三级针灸专科医院,要在保持公益性不变的前提下,实现医院健康、可持续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因此,必须认真研究医改政策,做好调研分析,转变思想理念,只有从彰显中医特色、着力人才培养、创新服务模式、弘扬中医文化等方面入手,才能深入推进医院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改 针灸专科医院 发展
原文传递
基于知识图谱技术分析针灸治疗失语症转化研究的现状与趋势 被引量:3
3
作者 周冰原 朱才丰 +5 位作者 魏鹏 赵海洋 王驰 程乐 刘玲 吴安琪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75-1182,共8页
目的:通过知识图谱技术分析近30年针灸治疗失语症的中文文献,探讨此领域的研究热点及技术转化的现状与趋势。方法:采用CiteSpace 6.1.R 2及VOSviewer V1.6.16软件对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中针灸治疗失语... 目的:通过知识图谱技术分析近30年针灸治疗失语症的中文文献,探讨此领域的研究热点及技术转化的现状与趋势。方法:采用CiteSpace 6.1.R 2及VOSviewer V1.6.16软件对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中针灸治疗失语症相关文献进行数据整理、绘制知识图谱,形成针灸治疗失语症研究领域的关键词时间轴视图谱和治疗关键词关系网络关联图谱,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共纳入中文文献773篇,经共现网络可视化分析得出频次排名前10位的总体关键词和总体关键词形成的14个聚类。频次排名前5位的失语症类型为运动性失语、癔病性失语、经皮质运动性失语、命名性失语和感觉性失语。出现频次≥10次的刺灸法关键词为头针、舌针、体针、电针。频次≥25次的穴位共有16个,“针法-穴位”关键词聚类形成7个针法聚类。近5年爆发性最强的关键词为重复经颅刺激疗法、语言康复训练、针药结合、卒中等。结论:针灸治疗失语症具有一定的优势,其主要研究热点逐渐形成体系,应通过对已研究的疗法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探索出符合针灸特色的失语症转化医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知识图谱 转化研究 失语症 CITESPACE VOSviewer
原文传递
针刺治疗老年颈椎小关节错缝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熊忠兴 朱俊琛 《中国民间疗法》 2022年第4期52-54,共3页
目的:分析针刺治疗老年颈椎小关节错缝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老年颈椎小关节错缝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颈椎牵引治疗,观察组给予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 目的:分析针刺治疗老年颈椎小关节错缝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老年颈椎小关节错缝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颈椎牵引治疗,观察组给予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Fugl-Meyer(FMA)评分、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分,以及治疗效果、临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ADL、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SF-36评分均较治疗前提升,且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治疗对改善老年颈椎小关节错缝患者疼痛状况、日常活动能力、运动功能均有较好的效果,且能提高生活质量,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老年颈椎小关节错缝 颈椎牵引
下载PDF
基于肥大细胞脱颗粒探讨艾灸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结肠低度炎性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方明 储浩然 +9 位作者 宋小鸽 阮静茹 邹玲 李奎武 廖路敏 马文黎 韩啸宇 朱敬伟 王子叶 方誉澄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3-294,共12页
目的:观察艾灸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模型大鼠结肠肥大细胞脱颗粒及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艾灸治疗IBS-D的可能机制。方法:从5只健康SPF级SD孕鼠产下的45只幼鼠中随机选取8只作为正常组,其余37只采用母子分离+醋酸灌肠+慢性束... 目的:观察艾灸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模型大鼠结肠肥大细胞脱颗粒及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艾灸治疗IBS-D的可能机制。方法:从5只健康SPF级SD孕鼠产下的45只幼鼠中随机选取8只作为正常组,其余37只采用母子分离+醋酸灌肠+慢性束缚应激的方法制备IBS-D模型,将造模成功的32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酮替芬组、艾灸组、灸药组,每组8只。酮替芬组给予酮替芬溶液(10 mL/kg)灌胃,艾灸组给予悬灸双侧“天枢”“上巨虚”,灸药组给予悬灸双侧“天枢”“上巨虚”结合酮替芬溶液灌胃,均每天1次,连续干预7 d。分别于造模前后及干预后计算各组稀便率、检测腹壁回缩反射(AWR)最小容量阈值。干预后,采用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结肠组织形态,扫描电镜观察结肠黏膜超微结构,透射电镜观察结肠黏膜肥大细胞超微结构,甲苯胺蓝染色观察结肠黏膜肥大细胞脱颗粒情况,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和结肠组胺、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1α、类胰蛋白酶、蛋白酶激活受体2(PAR-2)含量,Western blot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鼠结肠IL-1β、IL-6、IL-1α、类胰蛋白酶、PAR-2蛋白和mRNA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大鼠结肠组胺、IL-1β、IL-6、IL-1α、类胰蛋白酶、PAR-2阳性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被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结肠黏膜严重破坏,绒毛排列散乱,肥大细胞内颗粒电子密度降低、颗粒数量明显减少;稀便率、肥大细胞脱颗粒率升高(P<0.01),AWR最小容量阈值降低(P<0.01);血清和结肠组胺、IL-1β、IL-6、IL-1α、类胰蛋白酶、PAR-2含量升高(P<0.01);结肠组胺阳性表达升高(P<0.01),IL-1β、IL-6、IL-1α、类胰蛋白酶、PAR-2蛋白、m RNA及阳性表达均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酮替芬组、艾灸组、灸药组大鼠结肠组织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减少,结肠黏膜较完整,绒毛排列较整齐,肥大细胞内颗粒电子密度升高、颗粒数量增多;稀便率、肥大细胞脱颗粒率下降(P<0.01),AWR最小容量阈值升高(P<0.01);血清和结肠组胺、IL-1β、IL-6、IL-1α、类胰蛋白酶、PAR-2含量降低(P<0.01);结肠组胺阳性表达降低(P<0.01),结肠IL-1β、IL-6、IL-1α、类胰蛋白酶、PAR-2蛋白、mRNA及阳性表达均降低(P<0.01)。与酮替芬组比较,艾灸组血清组胺、IL-6、类胰蛋白酶含量降低(P<0.01,P<0.05),结肠IL-1β、IL-6含量降低(P<0.01,P<0.05);结肠IL-1β、IL-1α、PAR-2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肠IL-1β、类胰蛋白酶阳性表达降低(P<0.01,P<0.05)。与酮替芬组和艾灸组比较,灸药组稀便率、肥大细胞脱颗粒率下降(P<0.01),AWR最小容量阈值上升(P<0.01);血清和结肠组胺、IL-1β、IL-6、IL-1α、类胰蛋白酶、PAR-2含量降低(P<0.01);结肠IL-1β、类胰蛋白酶、PAR-2蛋白表达降低(P<0.01,P<0.05);结肠IL-1β、IL-6、IL-1α、类胰蛋白酶、PAR-2 mRNA及阳性表达均降低(P<0.01,P<0.05);结肠组胺阳性表达降低(P<0.01)。结论:艾灸“天枢”“上巨虚”可抑制IBS-D模型大鼠的结肠低度炎性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肥大细胞分泌组胺、类胰蛋白酶,从而降低相关炎性因子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艾灸 肥大细胞 脱颗粒 低度炎性反应 组胺 类胰蛋白酶
原文传递
小针刀联合艾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9
6
作者 朋源凤 贾泽坤 +4 位作者 董赟 吴灵芝 李飞 姜天鑫 吴伟伟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第4期79-81,共3页
目的观察小针刀结合艾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牵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小针刀结合艾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两组患者... 目的观察小针刀结合艾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牵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小针刀结合艾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疼痛分级指数(PRI)、数字疼痛评分(NRS)、现有疼痛程度(PPI)、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颈椎病疗效分值、椎动脉血流速度、血流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PRI、NRS、PPI、NDI、颈椎病疗效分值下降,观察组患者PRI、NRS、PPI、NDI、颈椎病疗效分值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椎动脉血流速度、血流量增高,观察组患者椎动脉血流速度、血流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针刀结合艾灸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疗效满意,缓解疼痛,改善颈部功能障碍,促进椎动脉血流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疗效 小针刀 艾灸 颈部功能障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