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肥大细胞脱颗粒探讨艾灸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结肠低度炎性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方明 储浩然 +9 位作者 宋小鸽 阮静茹 邹玲 李奎武 廖路敏 马文黎 韩啸宇 朱敬伟 王子叶 方誉澄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3-294,共12页
目的:观察艾灸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模型大鼠结肠肥大细胞脱颗粒及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艾灸治疗IBS-D的可能机制。方法:从5只健康SPF级SD孕鼠产下的45只幼鼠中随机选取8只作为正常组,其余37只采用母子分离+醋酸灌肠+慢性束... 目的:观察艾灸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模型大鼠结肠肥大细胞脱颗粒及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艾灸治疗IBS-D的可能机制。方法:从5只健康SPF级SD孕鼠产下的45只幼鼠中随机选取8只作为正常组,其余37只采用母子分离+醋酸灌肠+慢性束缚应激的方法制备IBS-D模型,将造模成功的32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酮替芬组、艾灸组、灸药组,每组8只。酮替芬组给予酮替芬溶液(10 mL/kg)灌胃,艾灸组给予悬灸双侧“天枢”“上巨虚”,灸药组给予悬灸双侧“天枢”“上巨虚”结合酮替芬溶液灌胃,均每天1次,连续干预7 d。分别于造模前后及干预后计算各组稀便率、检测腹壁回缩反射(AWR)最小容量阈值。干预后,采用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结肠组织形态,扫描电镜观察结肠黏膜超微结构,透射电镜观察结肠黏膜肥大细胞超微结构,甲苯胺蓝染色观察结肠黏膜肥大细胞脱颗粒情况,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和结肠组胺、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1α、类胰蛋白酶、蛋白酶激活受体2(PAR-2)含量,Western blot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鼠结肠IL-1β、IL-6、IL-1α、类胰蛋白酶、PAR-2蛋白和mRNA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大鼠结肠组胺、IL-1β、IL-6、IL-1α、类胰蛋白酶、PAR-2阳性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被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结肠黏膜严重破坏,绒毛排列散乱,肥大细胞内颗粒电子密度降低、颗粒数量明显减少;稀便率、肥大细胞脱颗粒率升高(P<0.01),AWR最小容量阈值降低(P<0.01);血清和结肠组胺、IL-1β、IL-6、IL-1α、类胰蛋白酶、PAR-2含量升高(P<0.01);结肠组胺阳性表达升高(P<0.01),IL-1β、IL-6、IL-1α、类胰蛋白酶、PAR-2蛋白、m RNA及阳性表达均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酮替芬组、艾灸组、灸药组大鼠结肠组织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减少,结肠黏膜较完整,绒毛排列较整齐,肥大细胞内颗粒电子密度升高、颗粒数量增多;稀便率、肥大细胞脱颗粒率下降(P<0.01),AWR最小容量阈值升高(P<0.01);血清和结肠组胺、IL-1β、IL-6、IL-1α、类胰蛋白酶、PAR-2含量降低(P<0.01);结肠组胺阳性表达降低(P<0.01),结肠IL-1β、IL-6、IL-1α、类胰蛋白酶、PAR-2蛋白、mRNA及阳性表达均降低(P<0.01)。与酮替芬组比较,艾灸组血清组胺、IL-6、类胰蛋白酶含量降低(P<0.01,P<0.05),结肠IL-1β、IL-6含量降低(P<0.01,P<0.05);结肠IL-1β、IL-1α、PAR-2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肠IL-1β、类胰蛋白酶阳性表达降低(P<0.01,P<0.05)。与酮替芬组和艾灸组比较,灸药组稀便率、肥大细胞脱颗粒率下降(P<0.01),AWR最小容量阈值上升(P<0.01);血清和结肠组胺、IL-1β、IL-6、IL-1α、类胰蛋白酶、PAR-2含量降低(P<0.01);结肠IL-1β、类胰蛋白酶、PAR-2蛋白表达降低(P<0.01,P<0.05);结肠IL-1β、IL-6、IL-1α、类胰蛋白酶、PAR-2 mRNA及阳性表达均降低(P<0.01,P<0.05);结肠组胺阳性表达降低(P<0.01)。结论:艾灸“天枢”“上巨虚”可抑制IBS-D模型大鼠的结肠低度炎性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肥大细胞分泌组胺、类胰蛋白酶,从而降低相关炎性因子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艾灸 肥大细胞 脱颗粒 低度炎性反应 组胺 类胰蛋白酶
原文传递
基于SCF/c-kit信号通路探讨艾灸干预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免疫功能稳态的影响 被引量:18
2
作者 李奎武 储浩然 +6 位作者 阮静茹 王娇娇 陈进雨 祝姗姗 邹玲 廖路敏 童婷婷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7-185,共9页
目的:观察艾灸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模型大鼠干细胞因子(SCF)/酪氨酸激酶受体(c-kit)信号通路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探讨艾灸干预IBS-D的机制。方法:从6只健康SPF级孕鼠产下的52只幼鼠中随机选取12只作为正常组,剩余40只采用母子分... 目的:观察艾灸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模型大鼠干细胞因子(SCF)/酪氨酸激酶受体(c-kit)信号通路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探讨艾灸干预IBS-D的机制。方法:从6只健康SPF级孕鼠产下的52只幼鼠中随机选取12只作为正常组,剩余40只采用母子分离、醋酸灌肠、慢性束缚应激三因素联合复制IBS-D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36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艾灸组、西药组,每组12只。艾灸组予悬灸“天枢”“上巨虚”,西药组予利福昔明悬浊液(150 mg/kg)灌胃,均每天1次,连续干预7 d。分别于醋酸灌肠前(35日龄)、造模后(45日龄)、干预后(53日龄)检测各组大鼠体质量、稀便率(LSR)、腹壁回缩反射(AWR)评分达3分时最小容量阈值;干预后(53日龄),HE染色观察大鼠结肠组织形态,测定脾脏及胸腺脏器系数,ELISA法检测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10、IL-8]、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5+)、CD4+/CD8+值及免疫球蛋白(Ig A、Ig G、Ig M)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法、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结肠组织SCF、c-kit m RNA及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大鼠结肠组织SCF、c-kit阳性表达。结果:干预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体质量、AWR评分达3分时最小容量阈值降低(P<0.01),LSR、脾脏及胸腺系数与血清TNF-α、IL-8、CD4+、CD8+、CD45+、CD4+/CD8+值、Ig A、Ig G、Ig M含量升高(P<0.01),血清IL-10与结肠组织SCF、c-kit蛋白及m RNA表达降低(P<0.01),结肠组织SCF、c-kit阳性表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和西药组体质量、AWR评分达3分时最小容量阈值升高(P<0.01,P<0.05),LSR、脾脏及胸腺系数与血清TNF-α、IL-8、CD4+、CD8+、CD45+、CD4+/CD8+值、Ig A、Ig G、Ig M含量降低(P<0.01,P<0.05),血清IL-10与结肠组织SCF、c-kit蛋白及m RNA表达升高(P<0.01),结肠组织SCF及c-kit阳性表达升高(P<0.01)。与西药组比较,艾灸组血清CD4+含量降低(P<0.05),CD4+/CD8+值升高(P<0.01),其余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CF、c-kit m RNA表达与AWR评分达3分时最小容量阈值、IL-10呈正相关(P<0.01),与其余指标均呈负相关(P<0.01,P<0.05)。结论:艾灸干预可降低IBS-D模型大鼠内脏高敏感性,改善其腹痛、腹泻等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SCF/c-kit信号通路的表达、改善IBS-D免疫功能状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艾灸 干细胞因子/酪氨酸激酶受体(SCF/c-kit)信号通路 免疫功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