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雷公藤多苷片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5
1
作者 李宇 史天陆 +4 位作者 张永煌 张蕾 邓明影 姜玲 陈卫东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6年第12期1680-1685,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雷公藤多苷片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Cochrane、Sciencedirect、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5年12月。由2名评价者按照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以及Cochrane... 目的:系统评价雷公藤多苷片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Cochrane、Sciencedirect、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5年12月。由2名评价者按照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以及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方法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 Man 5.1软件进行文献荟萃(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4篇文献、99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疗效方面,雷公藤多苷片组与化学药组患者在总有效率、Bath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C反应蛋白、Schober试验指标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雷公藤多苷片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中药复方组,且C反应蛋白、Schober试验指标的均数明显小于中药复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其他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性方面,雷公藤多苷片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化学药组(OR=2.30,95%CI=1.23~4.29,P=0.009),且明显高于中药复方组(OR=2.85,95%CI=1.54~5.26,P=0.000 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雷公藤多苷片对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是有效的,疗效与化学药相当,但雷公藤多苷片的不良反应较多;尚需合理设计、严格执行的多中心、大样本且随访时间足够长的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多苷片 强直性脊柱炎 疗效 安全性 META分析
下载PDF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浆中伏立康唑的浓度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宇 张蕾 +3 位作者 邓明影 张永煌 陈卫东 史天陆 《安徽医药》 CAS 2016年第7期1276-1279,共4页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eversed Phase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RP-HPLC)测定人血浆中伏立康唑的浓度。方法 Syncronis C_(18)柱(5μm,4.6 mm×250 mm);流动相:0.025 mol·L^(-1)磷酸二氢钾缓冲溶液p H=5...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eversed Phase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RP-HPLC)测定人血浆中伏立康唑的浓度。方法 Syncronis C_(18)柱(5μm,4.6 mm×250 mm);流动相:0.025 mol·L^(-1)磷酸二氢钾缓冲溶液p H=5.25(加三乙胺62.5μL)∶乙腈∶甲醇=35∶45∶20;流速:1.0 m L·min^(-1);紫外检测波长260 nm;柱温:30℃,以酮康唑为内标,血浆样品经乙腈沉淀蛋白,20μL进样检测。结果伏立康唑血浆浓度在0.2~10 m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LLOQ为0.2 mg·L^(-1),标准曲线为As=0.460 9C+0.0301(r^2=0.999 6,n=5),低浓度、中浓度、高浓度的日内和日间变异RSD均小于7%,准确度范围为98%~103%,提取回收率在86%~95%。稳定性考察RSD<8%。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和准确度均较高,稳定性好,适用于伏立康唑血药浓度检测,为临床实施伏立康唑的个体化药物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谱法 反相 伏立康唑 血药浓度
下载PDF
鹰嘴豆芽素 A及其聚乙二醇化纳米脂质载体在Caco-2细胞模型的摄取和转运机制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罗晴 王雷 +2 位作者 林彤远 朱婷婷 陈卫东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15-718,共4页
目的研究鹰嘴豆芽素A(BCA)及其聚乙二醇化纳米脂质载体(PEG-BCA-NLC)的细胞吸收转运机制。方法用Caco-2细胞模型研究BCA及PEG-BCA-NLC的摄取、转运及其影响因素;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BCA浓度,计算其表观通透系数(Papp)。结果 Caco-2细胞... 目的研究鹰嘴豆芽素A(BCA)及其聚乙二醇化纳米脂质载体(PEG-BCA-NLC)的细胞吸收转运机制。方法用Caco-2细胞模型研究BCA及PEG-BCA-NLC的摄取、转运及其影响因素;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BCA浓度,计算其表观通透系数(Papp)。结果 Caco-2细胞对BCA及PEG-BCANLC的吸收符合被动扩散过程,但相同时间下BCA的摄取量较PEG-BCA-NLC高;加入维拉帕米可有效提高Caco-2细胞对PEG-BCA-NLC的吸收转运,Papp(肠腔侧→基底层,AP→BL)增大,而Papp(BL→AP)变小,但转运量仍较BCA溶液组低。结论 PEG-BCA-NLC在Caco-2细胞模型中的吸收转运主要是被动扩散方式,PEG-BCA-NLC不一定能显著提高药物在小肠的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鹰嘴豆芽素A CACO-2细胞 摄取 转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