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端滑动加压技术在股骨转子间骨折并外侧壁骨折患者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
作者 袁廷申 李秀勤 +5 位作者 邹明 方勇 马成才 梁盼盼 方英磊 华长城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9期16-21,共6页
目的 探讨近端滑动加压技术在股骨转子间骨折(IFF)并外侧壁骨折患者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安徽省亳州市人民医院骨科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IFF并外侧壁骨折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试验组、... 目的 探讨近端滑动加压技术在股骨转子间骨折(IFF)并外侧壁骨折患者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安徽省亳州市人民医院骨科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IFF并外侧壁骨折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试验组、对照组,各25例。两组均行PFNA术,试验组在PFNA术中使用近端滑动加压技术,对照组行常规PFNA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恢复情况与骨折复位效果,分别在术前及术后3、6个月采血,检测两组血清骨形态生成蛋白-2(BMP-2)、骨碱性磷酸酶(BALP)水平。分别在术后当日及术后3、6、12个月对两组进行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并比较两组股骨颈干角的变化,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另选取30份人工股骨标本,编号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FNA术组和近端滑动加压技术联合PFNA术组,每组15份。进行相应干预后进行扭转荷载试验与压缩荷载试验,比较两组扭转1.5°时的扭转刚度、扭矩,以及荷载800 N时的压缩刚度、位移情况。结果 试验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3、6个月血清BMP-2、BALP水平均高于术前,术后6个月高于术后3个月,试验组术后3、6个月的血清BMP-2、BALP水平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3、6、12个月Harris评分均高于术后当日,术后6、12个月高于术后3个月,试验组术后3、6个月Harri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3、6、12个月股骨颈干角均低于术后当日(P<0.05)。两组复位效果、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近端滑动加压技术联合PFNA术组扭转1.5°时扭转刚度、扭矩高于PFNA术组,荷载800 N时的压缩刚度高于PFNA术组,压缩位移低于PFNA术组(P<0.05)。结论 在PFNA术中近端采用滑动加压技术,能促进IFF并外侧壁骨折患者的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生物力学性能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壁骨折 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 滑动加压技术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中采用测量截骨与间隙平衡技术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吴建明 胡伟 +1 位作者 刘向阳 赵晖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2817-2821,共5页
背景:全膝关节置换多用来治疗膝骨关节病变,术中截骨方法主要有测量截骨技术与间隙平衡技术,通过合理截骨能确保假体植入的稳定性,提升预后效果。目的:对全膝关节置换患者采用测量截骨与间隙平衡技术的临床疗效指标进行统计分析。方法:7... 背景:全膝关节置换多用来治疗膝骨关节病变,术中截骨方法主要有测量截骨技术与间隙平衡技术,通过合理截骨能确保假体植入的稳定性,提升预后效果。目的:对全膝关节置换患者采用测量截骨与间隙平衡技术的临床疗效指标进行统计分析。方法:76例原发性骨关节炎病例资料收集时间为2015年5月至2016年10月,按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均38例,其中对照组术中采用测量截骨技术,试验组采用间隙平衡技术,对两组术中指标及置换后1年的预后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结论:置换后3 d,采用间隙平衡技术的试验组股骨远端截骨量明显多于采用测量截骨技术的对照组,聚乙烯衬垫厚度大于对照组(P <0.05)。置换后3 d,试验组较对照组膝关节稳定性及屈膝90°股胫角改善更佳(P <0.05);置换后3 d,对照组与试验组下肢力量与小腿解剖轴线夹角的优良率分别为47%及61%(P>0.05)。随访期间两组均未见假体松动病例,其他不良反应亦无比较差异(P> 0.05)。随访1年后试验组目测类比评分、WOMAC疼痛评分显著降低,KSS功能明显提高(P <0.05)。结果证实,间隙平衡技术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时,临床症状指标及预后改善较测量截骨组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病变 全膝关节置换 测量截骨 间隙平衡 假体 截骨量 疼痛评分 聚乙烯衬垫 小腿解剖轴线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病人营养状态与PVP术后早期腰背部疼痛及功能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刘杰 胡伟 +1 位作者 吴建明 李俊 《肠外与肠内营养》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03-307,共5页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s)病人入院时的营养状态与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后的早期腰背部疼痛改善及功能恢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安徽省亳州市人民医院骨科在2014年6月至2019年3月期间就诊的131例OVCFs病人。131例病人的营...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s)病人入院时的营养状态与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后的早期腰背部疼痛改善及功能恢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安徽省亳州市人民医院骨科在2014年6月至2019年3月期间就诊的131例OVCFs病人。131例病人的营养状态评估均在入院24 h进行,采用微型营养评定法(MNA-SF)评估。在入院时,术后(1 w、6 w、12 w)时,采用VAS及ODI评估腰背部疼痛及功能。结果:131例病人中,营养正常27例(20.6%),营养不良风险41例(31.3%),营养不良63例(48.1%)。术后(1 w、6 w、12 w),营养不良病人的VAS及ODI高于营养正常病人(P<0.05)。术后1 w,营养不良病人的VAS高于营养不良风险病人(P<0.05);术后6 w、12 w,营养不良病人的ODI高于营养不良风险病人(P<0.05)。术后6 w、12 w,营养不良风险病人VAS高于营养正常病人(P<0.05)。营养状态是术后(1 w、6 w、12 w)VAS及ODI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OVCFs病人的营养状态越差,PVP术后早期腰背部疼痛越明显且功能恢复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压缩骨折 营养 疼痛 功能
下载PDF
复杂膝关节胫骨平台双髁骨折术中采用内侧和前外侧入路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0
4
作者 路磊 宋财 +2 位作者 万德余 柴雷子 李朋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1年第11期1341-1343,共3页
目的探讨复杂膝关节胫骨平台双髁骨折术中采用内侧和前外侧入路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安徽省亳州市人民医院手术治疗的复杂膝关节胫骨平台双髁骨折患者82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采用内侧和前外侧入路)41例和对照组(... 目的探讨复杂膝关节胫骨平台双髁骨折术中采用内侧和前外侧入路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安徽省亳州市人民医院手术治疗的复杂膝关节胫骨平台双髁骨折患者82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采用内侧和前外侧入路)41例和对照组(采用前外侧入路)41例。比较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骨性愈合时间、负重时间、住院时间、膝关节锻炼时间、胫骨平台内翻角(tibial plateau varus angle,TPA)、胫骨平台后倾角(tibial plateau caster,PSA)、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knee score,HSS)、Rasmussen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骨性愈合时间、负重时间、膝关节锻炼时间、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手术切口长于对照组;观察组TPA、PSA、Rasmussen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HSS评分值及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内侧和前外侧入路联合用于复杂膝关节胫骨平台双髁骨折术中有利于患者胫骨平台后倾角的恢复,在促进骨折复位的同时,有利于关节术后的功能恢复,且并发症较前外侧入路术后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 双髁骨折 手术入路 膝关节
下载PDF
LISS钢板治疗胫骨多节段骨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5
作者 刘向阳 田浩然 +1 位作者 梁西俊 袁建华 《河北医学》 CAS 2009年第8期899-901,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稳定系统LISS治疗胫骨多节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LISS治疗胫骨近段及中下段骨折10例,其中车祸伤8例,压砸伤1例,高处坠落伤1例。骨折按AO分型C1型3例,C2型5例,C3型2例。开放性骨折2例,闭合性骨折8例。结果:全部病...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稳定系统LISS治疗胫骨多节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LISS治疗胫骨近段及中下段骨折10例,其中车祸伤8例,压砸伤1例,高处坠落伤1例。骨折按AO分型C1型3例,C2型5例,C3型2例。开放性骨折2例,闭合性骨折8例。结果:全部病例获得随访,时间为2-20个月,平均12个月。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X线片复查示骨折对位对线良好。按Johner-W ruhs方法评价,优8例,良2例。总满意率100%。结论:LISS钢板治疗胫骨复杂性骨折术中创伤小,大大提高治愈时间,且并发症少,是一种有效的内固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外科学 胫骨骨折 多节段骨折 LISS
下载PDF
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 被引量:9
6
作者 王小合 张猛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第28期94-95,共2页
目的分析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四肢骨折的疗效。方法亳州市人民医院骨科于2009年到2011年接受50例四肢不同类型骨折患者,均进行微创手术实施钢板内固定。结果本组50例患者成功进行手术,且手术切口都顺利愈合,手术后2~12d均出院... 目的分析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四肢骨折的疗效。方法亳州市人民医院骨科于2009年到2011年接受50例四肢不同类型骨折患者,均进行微创手术实施钢板内固定。结果本组50例患者成功进行手术,且手术切口都顺利愈合,手术后2~12d均出院。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随访率为100%,随访时间2~1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7.6个月;患者骨折部位愈合时间3~13个月,平均愈合时间为5.4个月。依据Johner-wruhs的研究方法对患者进行功能评价,优39例,良7例,中3例,差1例,以优良率表示功能恢复的满意程度,本组50例患者总体满意率为92%。结论采用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四肢不同类型骨折疗效显著,且具有手术切口小、愈合快、功能恢复良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手术 钢板内固定 四肢骨折 功能恢复
下载PDF
成人肱骨远端复杂粉碎骨折采用双钢板治疗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刘杰 梁西俊 +4 位作者 胡伟 宋财 吴建明 万德余 孙正 《中国医药科学》 2014年第16期177-178,184,共3页
目的:对成人肱骨远端复杂粉碎骨折采用双钢板治疗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与观察。方法资料选自2007年3月~2013年6月在本院骨科住院治疗的成人肱骨远端复杂粉碎骨折患者17例,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用双钢板治疗,治疗后所有患者随访7~15个... 目的:对成人肱骨远端复杂粉碎骨折采用双钢板治疗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与观察。方法资料选自2007年3月~2013年6月在本院骨科住院治疗的成人肱骨远端复杂粉碎骨折患者17例,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用双钢板治疗,治疗后所有患者随访7~15个月,根据X线片的检查结果与Cassebaum肘关节评分标准对临床效果进行准确评估。结果治疗有效率为100%;Cassebaum肘关节评分优良率为82.4%。结论针对成人肱骨远端复杂粉碎骨折患者采用双钢板治疗,其抗疲劳功效以及固定强度较其他的固定措施有明显的优越性,对于防止肘关节粘连,促使患者早期活动均有显著价值,同时还可使肘关节基本功能得以恢复,值得各大医疗机构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肱骨远端复杂粉碎骨折 双钢板 治疗 临床价值
下载PDF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儿童股骨下段骨折的疗效 被引量:2
8
作者 田浩然 孟红亚 +3 位作者 梁西俊 万德余 宋财 郭学德 《安徽医学》 2018年第1期39-41,共3页
目的评价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儿童股骨下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2月至2017年4月亳州市人民医院创伤骨科采用骨折复位干骺端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儿童新鲜股骨下段骨折的30例患者临床资料,年龄4~15岁。所有患儿... 目的评价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儿童股骨下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2月至2017年4月亳州市人民医院创伤骨科采用骨折复位干骺端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儿童新鲜股骨下段骨折的30例患者临床资料,年龄4~15岁。所有患儿直视下复位成功后用克氏针临时固定,选用长度合适的桥接棒,植入螺钉固定。通过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采用Klemm功能恢复分级评定标准评估临床效果。结果手术时间70~80 min,平均65 min;术中出血量60~120 m L,平均85 m L;手术切口8~10 cm,平均9 cm;所有患者随访6~12个月,平均9个月。骨折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6~14周,平均8周,无骨折延迟愈合、骨不连、深部感染、膝关节功能障碍、肢体不等长等并发症发生。Klemm功能恢复分级的结果显示,患者术后优良率为100%。结论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儿童股骨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确切,是治疗儿童股骨下段骨折的一种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下段骨折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 Klemm功能恢复分级
下载PDF
护理干预预防脊柱外伤术后患者深静脉栓塞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6
9
作者 陈剑月 王筱霞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3年第3期101-102,共2页
临床研究显示下肢深静脉栓塞(DVT)是脊柱外伤等骨科手术常见的一类并发症,脊柱外伤手术时间长、创伤大等缺点使得深静脉栓塞风险加大,目前该并发症呈现出上升趋势。该病有10%-17%的患者可见明显症状,主要表现为下肢肿胀,局部触... 临床研究显示下肢深静脉栓塞(DVT)是脊柱外伤等骨科手术常见的一类并发症,脊柱外伤手术时间长、创伤大等缺点使得深静脉栓塞风险加大,目前该并发症呈现出上升趋势。该病有10%-17%的患者可见明显症状,主要表现为下肢肿胀,局部触痛等,血栓一旦形成,多数会发生扩散,若得不到及时处理就会留下后遗症,严重时可发展成为肺栓塞,致死率可达50%,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不良影响。针对深静脉栓塞造成的不良影响,临床研究认为应用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降低该并发症在骨科手术中的发生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本研究探讨了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脊柱外伤术后患者深静脉栓塞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栓塞 综合护理干预 术后患者 脊柱外伤 预防 骨科手术 临床研究 不良影响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 被引量:7
10
作者 袁建华 廖中亚 +2 位作者 胡伟 宋财 赵辉 《解剖与临床》 2007年第1期40-41,45,共3页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C臂X线透视监控下,以骨水泥为充填材料,经单侧或双侧椎弓根穿刺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10例12椎、经皮后凸成形术(PKP)5例8椎。结果:随访2—14个月,10...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C臂X线透视监控下,以骨水泥为充填材料,经单侧或双侧椎弓根穿刺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10例12椎、经皮后凸成形术(PKP)5例8椎。结果:随访2—14个月,10例疼痛完全缓解,4例疼痛部分缓解,1例无效。有效率93.3%。术中穿刺针穿透椎体前壁1例,髓泥渗漏3例,均未产生严重后果。结论: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安全、有效,但要把握好确认“疼痛椎”、准确穿刺、注射骨水泥关键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胸腰椎骨折 椎体成形术
下载PDF
枢法模经皮椎弓根钉棒内固定微创技术探讨 被引量:3
11
作者 袁建华 廖中亚 +3 位作者 胡伟 宋才 赵辉 王小合 《医学信息(西安上半月)》 2006年第3期440-440,共1页
关键词 间接复位内固定 椎弓根钉棒系统 技术探讨 经皮 微创 骨折块 神经损害 影像表现 异常信号
下载PDF
混合与环形外固定架治疗胫骨骨缺损的轴向偏移比较 被引量:2
12
作者 郭学德 孟红亚 +1 位作者 万德余 崔冠军 《实用骨科杂志》 2021年第5期405-408,共4页
目的比较混合外固定架与环形外固定架骨搬移治疗胫骨骨缺损的轴向偏移。方法回顾观察2013年5月至2019年8月本院骨搬移治疗的48例胫骨骨缺损患者资料,25例采用混合外固定架治疗(混合组),23例采用环形外固定架治疗(环形组)。混合组男18例,... 目的比较混合外固定架与环形外固定架骨搬移治疗胫骨骨缺损的轴向偏移。方法回顾观察2013年5月至2019年8月本院骨搬移治疗的48例胫骨骨缺损患者资料,25例采用混合外固定架治疗(混合组),23例采用环形外固定架治疗(环形组)。混合组男18例,女7例;年龄28~73岁,平均(48.64±10.55)岁;平均病程(19.44±16.41)个月;清创后平均骨缺损长度(7.48±2.39)cm。环形组男18例,女5例;年龄25~66岁,平均(47.22±9.24)岁;平均病程(18.52±10.04)个月;清创后平均骨缺损长度(7.78±2.31)cm。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骨残端临会合时(两骨残端间距0.5cm左右时)的轴向成角和轴向偏移发生率,以及外固定指数、骨愈合时间、针道松动发生率、骨性结果和功能结果等。结果4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6~32个月,平均随访(23.21±4.43)个月。术后混合组和环形组均无轴向偏移,轴向成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会合时混合组轴向偏移和轴向成角均低于环形组(P<0.05)。环形组针道松动发生率高于混合组,两组外固定指数、骨愈合时间、骨性结果、功能结果和针道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环形外固定架而言,混合外固定架能更好地预防胫骨骨搬移过程中轴向偏移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IZAROV技术 轴向偏移 骨搬移 骨缺损
下载PDF
针道加压限位法在外架固定患者针道感染预防中的效果 被引量:3
13
作者 段秀丽 程瑞 《安徽医学》 2020年第6期717-719,共3页
目的观察针道加压限位法在外架固定患者针道感染预防中的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10月至2019年6月亳州市人民医院骨科采用外架固定治疗的骨缺损或开放性骨折病例6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以碘伏消毒针... 目的观察针道加压限位法在外架固定患者针道感染预防中的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10月至2019年6月亳州市人民医院骨科采用外架固定治疗的骨缺损或开放性骨折病例6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以碘伏消毒针道、骨针及其周围皮肤,敷料包扎;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将橡胶瓶塞制成的限位扣卡在外架的骨针上,沿骨针向内推挤,使其挤压敷料压紧针道。观察比较1月后两组针道感染病例百分比和感染针道百分比。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针道感染病例百分比分别为15.62%、51.61%,感染针道百分比分别为5.27%、19.00%,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外架术后患者,采用针道加压限位法有利于预防针道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固定器 针道感染 加压限位
下载PDF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若干诊疗问题。 被引量:18
14
作者 董英海 王星光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1993年第3期188-189,共2页
骨筋膜室综合征(Osteofascia Compat-ment Syndrom简称OCS)是临床上常见而又较严重的合并症。因为各种原因,很多患者均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1978年以来,我院共收治OCS92例。现选择资料完整的78例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本... 骨筋膜室综合征(Osteofascia Compat-ment Syndrom简称OCS)是临床上常见而又较严重的合并症。因为各种原因,很多患者均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1978年以来,我院共收治OCS92例。现选择资料完整的78例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本组78例,男66例、女12例。年龄4~54岁。伤因:跌伤、坠落伤、压轧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筋膜室 综合征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麻醉前应用长托宁致患者谵妄的观察及护理 被引量:1
15
作者 夏玲霞 张冰 《临床护理杂志》 2010年第2期27-28,共2页
关键词 精神病 物质诱发性/护理 长托宁
下载PDF
经皮微创接骨板治疗胫骨长节段粉碎性骨折 被引量:1
16
作者 袁建华 廖中亚 胡伟 《解剖与临床》 2007年第5期330-332,共3页
目的:总结经皮微创接骨板技术(MIPPO)治疗胫骨长节段粉碎性骨折的手术经验和临床效果。方法:采用MIPPO技术治疗胫骨长节段粉碎骨折25例,均为新鲜骨折,其中开放性骨折5例,闭合性骨折20例。结果:全部病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 目的:总结经皮微创接骨板技术(MIPPO)治疗胫骨长节段粉碎性骨折的手术经验和临床效果。方法:采用MIPPO技术治疗胫骨长节段粉碎骨折25例,均为新鲜骨折,其中开放性骨折5例,闭合性骨折20例。结果:全部病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5a,平均1、8a。25例骨折均愈合。临床愈合时间16周(12~24周),无浅表和深部感染发生,无畸形愈合,无内固定失效。按Johner-Wruhs评分标准,优14例,良9例,可2例,优良率92%。结论:MIPPO治疗胫骨长节段粉碎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确实、感染率低、骨折愈合率高等优点,符合生物学固定理念,是一种好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 长节段粉碎骨折 胫骨 接骨术
下载PDF
经皮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锁骨外端骨折 被引量:1
17
作者 袁建华 郭学德 《中原医刊》 2007年第17期22-23,共2页
目的探讨经皮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锁骨外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1例不稳定型锁骨外端骨折患者采用经皮带螺纹克氏针及钢丝内固定。结果所有患者随访9~38个月,平均17.6个月。按Neer评分标准,优19例,满意1例,失败1例。结论经皮带螺纹... 目的探讨经皮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锁骨外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1例不稳定型锁骨外端骨折患者采用经皮带螺纹克氏针及钢丝内固定。结果所有患者随访9~38个月,平均17.6个月。按Neer评分标准,优19例,满意1例,失败1例。结论经皮带螺纹克氏针及钢丝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锁骨外端骨折是一种创伤小、疗效优良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外端 骨折 内固定 经皮内固定
下载PDF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手术方法的选择
18
作者 梁西俊 孙勇志 +1 位作者 刘向阳 吴建明 《河北医学》 CAS 2006年第10期1035-1036,共2页
关键词 儿童肱骨 髁上骨折 治疗
下载PDF
自体红骨髓及其不同成分复合PCPC修复兔桡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19
作者 方勇 肖玉周 廖中亚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第28期88-90,共3页
目的研究自体红骨髓复合多孔磷酸钙骨水泥对骨缺损的治疗效果,希望通过实验验证自体红骨髓中促进骨缺损愈合的相关成分。方法选择体质量范围在2.5∽3.0 kg的新西兰大白兔60只。实验中建造新西兰大白兔双侧桡骨骨缺损模型(骨缺损大小1.5... 目的研究自体红骨髓复合多孔磷酸钙骨水泥对骨缺损的治疗效果,希望通过实验验证自体红骨髓中促进骨缺损愈合的相关成分。方法选择体质量范围在2.5∽3.0 kg的新西兰大白兔60只。实验中建造新西兰大白兔双侧桡骨骨缺损模型(骨缺损大小1.5 cm)。利用随机分组法将120侧桡骨骨缺损模型分为五组,分别为A、B、C、D、E组,每组24侧桡骨骨缺损模型,以E组作为实验对照组。A组:自体红骨髓+PCPC;B组:骨髓单个核细胞+PCPC;C组:无细胞成分骨髓液+PCPC;D组:去上清液骨髓细胞成分+PCPC;E组:单纯PCPC。标本采集及数据分析:获取标本时间分别为手术后第4、8、12周),每个获取标本时间点每个实验组选取6只新西兰大白兔,其中3只行X线摄片,另外3只兔子处死后用于组织形态学研究,研究不同时间段中骨缺损模型中新生骨生产情况。结果利用改良Lane-Sandhu X线评分标准对标本X线结果进行评分并完成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时间段实验标本的大体解剖学观察、X线摄片和组织学观察显示,在植入物内部骨细胞、骨小梁、骨基质、骨质重塑上,以及PCPC降解情况,ARBM接种PCPC复合人工骨组(A组)明显优于其他各组。Lane-Sandhu X线及组织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西兰大白兔自体红骨髓中的有形成分(如细胞成分)以及骨髓上清液中的无形成分(如生长因子)对骨缺损的修复均有促进作用。另外红骨髓中的有形成分(细胞成分)以及无形成分(含生长因子的骨髓上清液)在促进骨缺损的修复中存在协同作用。自体红骨髓中的有形成分(骨髓单个核细胞)在促进骨缺损愈合过程中起到主要作用,可以将红骨髓的促新骨形成作用应用于骨缺损的治疗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钙骨水泥 CPC ARBM 自体红骨髓 骨髓单个核细胞 骨缺损 多孔
下载PDF
复杂性开放性胫腓骨骨折96例治疗体会
20
作者 廖中亚 孙勇智 +2 位作者 梁新颖 袁建华 梁西俊 《淮海医药》 2000年第z1期42-,共1页
关键词 胫骨 腓骨 开放性骨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