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徽农业大学茶叶生物化学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简介
1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F0002-F0002,共1页
安徽农业大学茶叶生物化学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1997年经农业部批准组建为农业部重点开放实验室,1998年被批准为安徽省重点实验室,2003年被科技部批准为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003年成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7年被认定... 安徽农业大学茶叶生物化学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1997年经农业部批准组建为农业部重点开放实验室,1998年被批准为安徽省重点实验室,2003年被科技部批准为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003年成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7年被认定为国家茶叶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重点实验室 安徽农业大学 茶叶加工 生物技术 生物化学 简介 开放实验室 1998年
下载PDF
施肥模式对茶叶品质、产量构成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38
2
作者 程博一 韩艳娜 +1 位作者 李叶云 江昌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25-533,共9页
采用田间试验,比较分析了撒施、沟施和沟施覆膜3种施肥模式及沟施覆膜下氮肥施用量对茶叶品质成分、产量构成因子和茶园土壤肥力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沟施覆膜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茶叶产量并改善了品质,提高了茶园土壤的基本肥力状况,... 采用田间试验,比较分析了撒施、沟施和沟施覆膜3种施肥模式及沟施覆膜下氮肥施用量对茶叶品质成分、产量构成因子和茶园土壤肥力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沟施覆膜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茶叶产量并改善了品质,提高了茶园土壤的基本肥力状况,沟施次之,撒施效果最差。与沟施相比,沟施覆膜下茶叶的水浸出物、咖啡碱、游离氨基酸含量分别提升2.24%、7.26%、14.68%,茶多酚下降1.88%,芽叶密度、芽叶长度分别提升8.50%、8.15%;土壤表层和深层pH分别下降8.16%和5.30%,表层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分别提升10.87%、26.74%、17.95%、34.69%、25.42%,深层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分别提升10.38%、28.22%、25.64%、15.34%、17.97%。比较沟施覆膜下45 kg·hm-2、60 kg·hm-2、75 kg·hm-2、90 kg·hm-2 4种施氮量对茶叶品质、产量构成以及土壤肥力提高的效果,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茶叶品质及产量构成和茶园土壤肥力增加,但施氮75 kg·hm-2与90 kg·hm-2处理的茶叶品质及产量构成因子间差异不显著,说明沟施覆膜条件下施氮肥75 kg·hm-2即可满足茶园生产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膜 施肥模式 施氮量 茶叶品质 产量构成 土壤肥力
下载PDF
用cDNA-AFLP技术研究茶树种子在低温贮藏过程中差异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5
3
作者 张莉 江昌俊 +3 位作者 胥振国 杨书运 袁支红 丁洲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19-323,共5页
以茶树无性系龙井43种子为材料,利用cDNA-AFLP差异显示方法,分析它在低温贮藏后的基因表达,为顽拗性植物种子的中长期保存提供理论依据。从64对引物筛选出的差异片段中克隆出10个低温差异表达片段,有7个在GenBank数据库中与小分子量热... 以茶树无性系龙井43种子为材料,利用cDNA-AFLP差异显示方法,分析它在低温贮藏后的基因表达,为顽拗性植物种子的中长期保存提供理论依据。从64对引物筛选出的差异片段中克隆出10个低温差异表达片段,有7个在GenBank数据库中与小分子量热激蛋白、MYB类转录因子、衰老相关蛋白、F-box家族蛋白、蛋白激酶、磷酸二酯酶等基因有较高同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种子 低温 CDNA-AFLP
下载PDF
多种茶叶废料中多酚类成分和咖啡碱的含量测定 被引量:9
4
作者 张梁 周杰 秦金花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113-116,共4页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同时测定各种茶叶废料中8种多酚类成分以及咖啡碱的含量。方法:色谱柱:Agilent SB-Aq C18(4.6mm×250mm,5μm);柱温30℃,流动相:0.6%甲酸-水溶液(A)-乙腈(B);梯度洗脱;0~60min:5%B~30%B;流速0.8mL/m...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同时测定各种茶叶废料中8种多酚类成分以及咖啡碱的含量。方法:色谱柱:Agilent SB-Aq C18(4.6mm×250mm,5μm);柱温30℃,流动相:0.6%甲酸-水溶液(A)-乙腈(B);梯度洗脱;0~60min:5%B~30%B;流速0.8mL/min;检测波长278nm。结果: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GCG)、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表儿茶素(EC)、咖啡碱(CA)、没食子酸(GA)、原儿茶酸(PA)、没食子儿茶素(GC)、表没食子儿茶素(EGC)在10ng~20 g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且重复性和稳定性RSD小于15%。结论:此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良好,为评价各类茶叶的质量提供可靠的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茶叶 多酚
下载PDF
6种茶叶对斑点叉尾鮰生长性能及鱼肉中脂类的影响
5
作者 张尧北平 桑八一 +3 位作者 宛晓春 周裔彬 杨严鸥 张建立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33-36,共4页
本试验选取黄山毛峰、霍山黄芽、龙井、屏山炒青、普洱、祁门红茶6种茶叶,在叉尾鮰鱼日粮中分别添加0%、1%、2%和4%的不同茶粉制成颗粒饲料;选择1.8 g左右的叉尾鮰幼鱼作试验对象,每组3个重复,饲养8周后,分析不同添加量和茶叶品种对叉... 本试验选取黄山毛峰、霍山黄芽、龙井、屏山炒青、普洱、祁门红茶6种茶叶,在叉尾鮰鱼日粮中分别添加0%、1%、2%和4%的不同茶粉制成颗粒饲料;选择1.8 g左右的叉尾鮰幼鱼作试验对象,每组3个重复,饲养8周后,分析不同添加量和茶叶品种对叉尾鮰生长性能、饲料利用率和鱼肉中脂类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添加茶粉的对照组相比,添加1%的茶粉组叉尾鮰的增重率显著提高11.68%(P<0.01),饲料系数显著降低10.55%(P<0.01);添加4%茶粉组鱼肉脂肪含量降低12.43%(P<0.05),但增重率降低7.78%(P<0.05),综合比较6个茶叶组各测定指标得出,1%龙井茶可显著提高增重率,4%龙井茶可显著降低鱼肉脂肪含量;4%普洱茶能显著降鱼肉中胆固醇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 发酵茶 斑点叉尾鮰 总脂肪 总胆固醇 总甘油三酯
下载PDF
清香型乌龙茶品质形成中游离氨基酸指纹图谱变化规律 被引量:17
6
作者 陈林 陈键 +4 位作者 张应根 邬龄盛 王振康 杨卫 尤志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244-252,F0003,共10页
为探明游离氨基酸在茶树新梢生育过程的代谢变化及清香型乌龙茶制作工艺对其指纹图谱化学模式的影响,分别以铁观音、黄棪、金观音和黄观音品种春茶新梢为供试材料,对其新梢生育及乌龙茶制作过程中的游离氨基酸进行高效液相色谱-AQC(6-... 为探明游离氨基酸在茶树新梢生育过程的代谢变化及清香型乌龙茶制作工艺对其指纹图谱化学模式的影响,分别以铁观音、黄棪、金观音和黄观音品种春茶新梢为供试材料,对其新梢生育及乌龙茶制作过程中的游离氨基酸进行高效液相色谱-AQC(6-氨基喹啉基-N-羟基琥珀酰亚氨基甲酸酯)柱前衍生化检测分析。结果表明,18种已标定游离氨基酸指纹峰面积经标准化(尤其是自然对数变换)数据预处理后,再进行相似度分析(夹角余弦)、聚类分析法(欧氏距离-近邻法)和主成分分析,均可获得较为一致的可视化模式识别结果。4个茶树品种可划分为铁观音和黄棪、金观音和黄观音2个类群,不同生育期芽叶与清香型乌龙茶在制品可进行较好区分。茶氨酸、甘氨酸、谷氨酸等8种主要游离氨基酸在茶树新梢生育过程中发生较为明显的增减变化,且在中、小开面2~4叶中的含量相对较低;在清香型乌龙茶制作过程中,各主要游离氨基酸含量发生小幅变化,毛茶成品中略有增加。由此可见,游离氨基酸在茶树新梢生育过程中含量及组成的动态变化较清香型乌龙茶制作工艺的影响更为明显。该研究结果可为清香型乌龙茶鲜叶原料选取和品质工艺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酸 模式识别 主成分分析 乌龙茶 指纹图谱
下载PDF
特种紫娟茶与大叶茶香气成分比较研究 被引量:21
7
作者 夏丽飞 陈林波 +4 位作者 蔡丽 王丽 韩丽 田易萍 梁名志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424-1428,共5页
采用蒸馏萃取法分别提取紫娟茶(紫娟鲜叶制的蒸青茶、晒青茶)和大叶茶(云抗10号鲜叶制的晒青茶、蒸青茶)的香气成分,GC-MS联用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紫娟茶香气物质较大叶茶丰富,且成分差异较大,紫娟茶中分离出大叶茶未检出的化合物... 采用蒸馏萃取法分别提取紫娟茶(紫娟鲜叶制的蒸青茶、晒青茶)和大叶茶(云抗10号鲜叶制的晒青茶、蒸青茶)的香气成分,GC-MS联用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紫娟茶香气物质较大叶茶丰富,且成分差异较大,紫娟茶中分离出大叶茶未检出的化合物有21种,分别为隐品酮、β-甜橙醛、3-乙酰氧基环氧庚烷、乳酸叶醇酯、(E)-6,10-二甲基-5,9-十一烷二烯-2-酮、反-9-甲基-十氢萘-1,8-二酮、橙花叔醇、2,6,10-三甲基-1,5,9-十一烷三烯、2-甲基碘代十一烷、异植醇、6-硝基-环十六烷-1,3-二酮、柠檬烯、甘油、十五烷、十六烷、环戊基乙酸、蒽、邻苯二甲酸-十一烷二酯、Z,Z-4,15-十八炭二烯-1-醇、二十二烷、4-甲基-2-(2-甲基-丙烯基)-3,6-二氢吡喃。这21种化合物是否是形成紫娟茶特殊香气的原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娟茶 香气成分 蒸馏萃取法 GC/MS法
下载PDF
茶皂素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肉质的影响 被引量:18
8
作者 陈玮 周裔彬 +3 位作者 宛晓春 邵磊 胡经纬 张燕 《粮食与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49-51,共3页
在肉鸡日粮中添加茶皂素,研究其对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肉质的影响。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1、2、3和4组在基础日粮的基础上分别添加200、300、400和500 mg/kg的茶皂素,试验期为56天。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4组平均日增重提高8.7... 在肉鸡日粮中添加茶皂素,研究其对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肉质的影响。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1、2、3和4组在基础日粮的基础上分别添加200、300、400和500 mg/kg的茶皂素,试验期为56天。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4组平均日增重提高8.74%(P<0.05)、料重比降低15.52%(P<0.01)、屠宰率提高2.33%(P<0.05);2、3组料重比降低了5.60%、10.34%(P<0.05);1、2组腹脂率降低了6.92%、9.69%(P<0.05),3、4组腹脂率降低15.92%、15.57%(P<0.01);2组滴水损失降低5.42%(P<0.05),而3、4组滴水损失降低11.19%、14.24%(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鸡 茶皂素 生长性能 屠宰性能 肉质
下载PDF
罗布麻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9
作者 周裔彬 张伟 +3 位作者 马挺军 宁井铭 陈俊芳 肖虹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19-622,共4页
本文对罗布麻叶的化学成分及功效进行了综述,为其在医药和食品领域中深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罗布麻叶 化学成分 生理活性
下载PDF
绿茶粉及其茶多酚对罗曼蛋鸡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胡经纬 宛晓春 +3 位作者 周裔彬 邵磊 尚岩岩 陈伟 《粮食与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3-55,共3页
探讨绿茶粉和茶多酚对罗曼蛋鸡血液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茶粉添加量为6g/kg,饲喂70天后,蛋鸡血清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比对照组分别提高20.31%和8.72%(P<0.05),丙二醛含量比对照组降低37.09%(P<0.... 探讨绿茶粉和茶多酚对罗曼蛋鸡血液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茶粉添加量为6g/kg,饲喂70天后,蛋鸡血清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比对照组分别提高20.31%和8.72%(P<0.05),丙二醛含量比对照组降低37.09%(P<0.05);茶多酚添加量为1.5g/kg,饲喂84天后,蛋鸡血清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比对照组分别提高18.48%和5.76%(P<0.05),丙二醛含量比对照组降低19.60%(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曼蛋鸡 血液 绿茶粉 茶多酚 抗氧化性
下载PDF
茶皂素对联苯菊酯防治白蚁增效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杨云秋 王众 +2 位作者 黄中山 何基伍 龙雁华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48-251,共4页
为考察茶皂素联合联苯菊酯对白蚁进行灭治是否具有增效作用,采用浸纸法分别测定茶皂素、联苯菊酯及不同比例、浓度的混剂作用于圆唇散白蚁的毒力活性。结果表明,单独使用茶皂素处理白蚁,毒杀效果不明显;单独用联苯菊酯处理白蚁,具有较... 为考察茶皂素联合联苯菊酯对白蚁进行灭治是否具有增效作用,采用浸纸法分别测定茶皂素、联苯菊酯及不同比例、浓度的混剂作用于圆唇散白蚁的毒力活性。结果表明,单独使用茶皂素处理白蚁,毒杀效果不明显;单独用联苯菊酯处理白蚁,具有较强的毒杀效果,LC50为7.038 mg·L-1;而将联苯菊酯和茶皂素按不同比例混合作用于白蚁,其增效作用明显,混剂的毒杀作用明显高于茶皂素或联苯菊酯的单独处理。当混剂按5:5配比时,其LC50为2.144 mg·L-1,共毒系数达到最大,为328.26。可见茶皂素对联苯菊酯防治白蚁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皂素 联苯菊酯 白蚁 增效作用
下载PDF
茶树咖啡碱合成途径中TCS1、TIDH、SAMS的基因表达量差异及其与咖啡碱含量的相关性 被引量:9
12
作者 李金 魏艳丽 +1 位作者 庞磊 江昌俊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1-24,共4页
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研究10个茶树品种咖啡碱合成途径中3个关键酶基因(咖啡碱合成酶基因TCS1、次黄嘌呤核苷酸核苷酸脱氢酶基因TIDH、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基因SAMS)秋季的表达量,并与咖啡碱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从基因转录表达水平... 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研究10个茶树品种咖啡碱合成途径中3个关键酶基因(咖啡碱合成酶基因TCS1、次黄嘌呤核苷酸核苷酸脱氢酶基因TIDH、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基因SAMS)秋季的表达量,并与咖啡碱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从基因转录表达水平探究其对茶树咖啡碱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TCS1、TIDH、SAMS基因表达量在品种间的变异系数分别为24.82%、23.97%、30.31%,即3个基因表达量在品种间的差异为TIDH<TCS1<SAMS。同时,TCS1与咖啡碱含量呈显著正相关,TIDH、SAMS与咖啡碱含量相关性不显著。因此,与TIDH、SAMS相比,TCS1对茶树咖啡碱的合成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咖啡碱 TCS1 TIDH SAMS 转录表达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茶种质资源数据库的建立 被引量:10
13
作者 邓威威 李娟 江昌俊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2-168,共7页
通过对现有茶种质资源资料的收集、整理和更新,构建了茶种质资源数据库。该数据库分别对茶种质资源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适制性、抗性和品质特点等做了详细描述,同时增加了植株图片和芽叶图片资料,并设立了多种查找途径和过滤功能,... 通过对现有茶种质资源资料的收集、整理和更新,构建了茶种质资源数据库。该数据库分别对茶种质资源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适制性、抗性和品质特点等做了详细描述,同时增加了植株图片和芽叶图片资料,并设立了多种查找途径和过滤功能,能够更好地实现茶种质资源的信息化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种质资源 数据库 建立
下载PDF
绿茶及其提取物对鸡血浆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尚岩岩 周裔彬 +2 位作者 宛晓春 阮杨峰 胡经纬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8-90,共3页
探讨灌喂绿茶及其提取物对鸡血浆蛋白含量及其蛋白组分的影响。选择40日龄肉鸡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实验,108只约1.5kg的肉鸡按照体重相近原则随机分成四组:对照组、灌喂绿茶组、茶多酚(TP)组、表没食子酸儿茶素(EGCG)组。分别在饲喂后... 探讨灌喂绿茶及其提取物对鸡血浆蛋白含量及其蛋白组分的影响。选择40日龄肉鸡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实验,108只约1.5kg的肉鸡按照体重相近原则随机分成四组:对照组、灌喂绿茶组、茶多酚(TP)组、表没食子酸儿茶素(EGCG)组。分别在饲喂后1.5、4、8h进行鸡翅下静脉采血。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灌喂茶多酚和EGCG在4h内明显提高鸡血浆总蛋白的含量;SDS-PAGE电泳分析血浆蛋白组分显示,绿茶对蛋白组分的影响较小,而EGCG导致分子量为107.1ku和58.9ku条带在4h后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 茶多酚 表没食子酸儿茶素 血浆蛋白
下载PDF
从茶树种胚中提取总RNA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胥振国 江昌俊 +3 位作者 张莉 杨书运 袁支红 谭振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6期66-68,共3页
茶树种胚中富含多糖和多酚类化合物,这增加了总RNA的提取难度。试验以茶树种胚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几种提取总RNA方法的比较与分析,认为用改进的CTAB-LiCl法提取茶树种胚总RNA的产率较高,质量好,可直接用于cDNA的合成、cDNA-AFLP分析等分... 茶树种胚中富含多糖和多酚类化合物,这增加了总RNA的提取难度。试验以茶树种胚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几种提取总RNA方法的比较与分析,认为用改进的CTAB-LiCl法提取茶树种胚总RNA的产率较高,质量好,可直接用于cDNA的合成、cDNA-AFLP分析等分子生物学实验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苍树种胚 多糖 多酚 总RNA CTAB—LiCl法
下载PDF
儿茶素分子修饰的研究现状及前景展望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义 汪小钢 宛晓春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7年第B08期367-369,共3页
本文对儿茶素的分子修饰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国内外儿茶素分子修饰的方法和效果,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儿茶素 脂溶性 水溶性 分子修饰 糖苷
下载PDF
转bar基因小麦的回交转育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郭宁 张玉江 江昌俊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18-221,共4页
采用回交法,将抗除草剂转基因小麦bar基因导入皖麦48和扬麦158中。经苗期抗性鉴定及GS酶活性、叶绿素含量、PAT酶活性测定,结果证实了抗除草剂bar基因已经整合到小麦基因组中且能够正常表达。回交后代与对照在主要农艺性状上无明显差异... 采用回交法,将抗除草剂转基因小麦bar基因导入皖麦48和扬麦158中。经苗期抗性鉴定及GS酶活性、叶绿素含量、PAT酶活性测定,结果证实了抗除草剂bar基因已经整合到小麦基因组中且能够正常表达。回交后代与对照在主要农艺性状上无明显差异,表明通过回交将bar基因转育到其它品种,是获得新的抗除草剂小麦品种的一条简便有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BAR基因 回交
下载PDF
转Bar基因小麦的抗性遗传及农艺性状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郭宁 张玉江 江昌俊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7年第5期192-195,共4页
【研究目的】以皖麦48和扬麦87158两个小麦品种的转bar基因株系为材料,探讨bar基因在转基因小麦自交后代的遗传表现及对农艺性状的影响。【方法】利用涂叶法和PCR法研究bar基因在转基因植株自交后代T1、T2的遗传表现,并对产量及品质等... 【研究目的】以皖麦48和扬麦87158两个小麦品种的转bar基因株系为材料,探讨bar基因在转基因小麦自交后代的遗传表现及对农艺性状的影响。【方法】利用涂叶法和PCR法研究bar基因在转基因植株自交后代T1、T2的遗传表现,并对产量及品质等主要农艺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证实抗除草剂bar基因已经整合到小麦基因组中,并能稳定表达;遗传分析显示bar基因能稳定的遗传给后代,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在产量及品质等主要农艺性状方面,转bar基因小麦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BAR基因 抗性遗传 农艺性状
下载PDF
温度上升对中国茶树栽培北界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杨书运 江昌俊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8年第8期336-339,共4页
以茶树栽培北界变化为研究对象,根据对中国未来温度变化的模拟结果,研究了未来中国茶树栽培北界的变化。目前中国茶树栽培北界大致位于秦岭-淮河,又可分为东西两段:西段为秦岭山地,由于地形作用栽培界线稳定;东段为平原丘陵,随气候冷暖... 以茶树栽培北界变化为研究对象,根据对中国未来温度变化的模拟结果,研究了未来中国茶树栽培北界的变化。目前中国茶树栽培北界大致位于秦岭-淮河,又可分为东西两段:西段为秦岭山地,由于地形作用栽培界线稳定;东段为平原丘陵,随气候冷暖变化栽培界线变化较大。根据温度变化预测,未来西段茶树适宜栽培界线仍然较稳定,而东段的北移明显,2050年将可能从目前界线向北推移153~251km,2090年可能向北推移290~477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栽培北界 温度上升
下载PDF
影响黑果枸杞缩合单宁测定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房江育 马雪泷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6年第8期105-107,共3页
为了探讨黑果枸杞中缩合单宁的测定,采用方差分析方法研究了干燥方法、粉碎度以及提取溶剂对黑果枸杞枝叶中缩合单宁提取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中主效与互作同时存在,尤其是干燥方法与提取液之间、提取液与粉碎度之间的搭配会影响最... 为了探讨黑果枸杞中缩合单宁的测定,采用方差分析方法研究了干燥方法、粉碎度以及提取溶剂对黑果枸杞枝叶中缩合单宁提取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中主效与互作同时存在,尤其是干燥方法与提取液之间、提取液与粉碎度之间的搭配会影响最终的缩合单宁提取量。冷冻干燥、粉碎后过80 ̄100目筛以及用甲醇酸水溶液提取能够获得最大的提取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果枸杞 缩合单宁 测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