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红绿茶加工工艺对茶鲜叶香气和糖苷类香气前体的影响
被引量:
19
1
作者
魏志文
李大祥
+3 位作者
张华艳
胡绍德
方世辉
宛晓春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7年第11期109-112,共4页
为了研究不同的加工工艺对茶鲜叶香气和糖苷类香气前体的的影响,利用槠叶种群体的一芽二、三叶鲜叶为原料,按照传统的加工工艺分别制成红茶、绿茶,应用SDE提取、GC/MS对香气组成进行分析,同时应用溶剂提取、双相酶解和GC/MS对糖苷类香...
为了研究不同的加工工艺对茶鲜叶香气和糖苷类香气前体的的影响,利用槠叶种群体的一芽二、三叶鲜叶为原料,按照传统的加工工艺分别制成红茶、绿茶,应用SDE提取、GC/MS对香气组成进行分析,同时应用溶剂提取、双相酶解和GC/MS对糖苷类香气前体物质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由同一批鲜叶所制的绿茶和红茶,其香气和糖苷类香气前体在组成和含量上存在明显差异。鲜叶、绿茶和红茶中精油相对总量依次为17.263、5.004和34.702。糖苷类香气前体检测结果表明,鲜叶中的香气前体苷元有6种,分别为苯甲醇、反式-芳樟醇氧化物、芳樟醇、苯乙醇、水杨酸甲酯和香叶醇;绿茶中有5种,苯甲醇未检测出;而红茶中只检测出了反式-芳樟醇氧化物和苯乙醇两种。在绿茶加工中,鲜叶中的苷元仅有20.34%得以释放;而在红茶加工中,95.60%的苷元得以释放。这些释放出的苷元成为成品茶的重要香气组分。结果证实了鲜叶在不同的加工工艺处理下,在制得的成茶中香气和糖苷类香气前体的组成和含量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
加工工艺
香气
糖苷类香气前体
下载PDF
职称材料
Roberts法和RP-HPLC法测定茶黄素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
3
2
作者
李大祥
杨荣俊
+1 位作者
方世辉
胡绍德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7-89,共3页
采用槠叶种的一芽二、三叶鲜叶,按照传统的加工工艺分别制成绿茶、乌龙茶和红茶;应用Roberts法和RP-HPLC法对鲜叶、绿茶、乌龙茶和红茶的茶黄素进行测定。结果表明,RP-HPLC法测得的鲜叶、绿茶、乌龙茶和红茶中的茶黄素总量分别是Robert...
采用槠叶种的一芽二、三叶鲜叶,按照传统的加工工艺分别制成绿茶、乌龙茶和红茶;应用Roberts法和RP-HPLC法对鲜叶、绿茶、乌龙茶和红茶的茶黄素进行测定。结果表明,RP-HPLC法测得的鲜叶、绿茶、乌龙茶和红茶中的茶黄素总量分别是Roberts法测定结果的2.7、1.9、3.1和3.1倍,说明RP-HPLC法能更有效地测定出茶叶中的茶黄素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黄素
Roberts法
RP-HPLC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绿茶、红茶加工工艺对茶鲜叶中多酚类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
21
3
作者
李大祥
方世辉
+1 位作者
杨荣俊
胡绍德
《中国茶叶加工》
2005年第4期23-24,29,共3页
采用槠叶种一芽二、三叶鲜叶,按照传统的加工工艺分别制成绿茶和红茶。以鲜叶为对照,应用分光光度法和RP—HPLC法对绿茶、红茶的多酚类物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鲜叶相比,(1)绿茶中多酚类物质总量保持不变,而红茶中多酚类物质总量下降...
采用槠叶种一芽二、三叶鲜叶,按照传统的加工工艺分别制成绿茶和红茶。以鲜叶为对照,应用分光光度法和RP—HPLC法对绿茶、红茶的多酚类物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鲜叶相比,(1)绿茶中多酚类物质总量保持不变,而红茶中多酚类物质总量下降了43.8%;(2)绿茶中儿茶素总量几乎不变,而红茶下降了80.6%;(3)红茶中茶黄素和茶红素分别上升了565.5%和7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
鲜叶
红茶
绿茶
加工工艺
多酚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红绿茶加工工艺对茶鲜叶香气和糖苷类香气前体的影响
被引量:
19
1
作者
魏志文
李大祥
张华艳
胡绍德
方世辉
宛晓春
机构
安徽农业大学
农业
部
安徽农业大学茶场
出处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7年第11期109-112,共4页
基金
安徽农业大学校长青年基金
人才启动基金资助项目
文摘
为了研究不同的加工工艺对茶鲜叶香气和糖苷类香气前体的的影响,利用槠叶种群体的一芽二、三叶鲜叶为原料,按照传统的加工工艺分别制成红茶、绿茶,应用SDE提取、GC/MS对香气组成进行分析,同时应用溶剂提取、双相酶解和GC/MS对糖苷类香气前体物质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由同一批鲜叶所制的绿茶和红茶,其香气和糖苷类香气前体在组成和含量上存在明显差异。鲜叶、绿茶和红茶中精油相对总量依次为17.263、5.004和34.702。糖苷类香气前体检测结果表明,鲜叶中的香气前体苷元有6种,分别为苯甲醇、反式-芳樟醇氧化物、芳樟醇、苯乙醇、水杨酸甲酯和香叶醇;绿茶中有5种,苯甲醇未检测出;而红茶中只检测出了反式-芳樟醇氧化物和苯乙醇两种。在绿茶加工中,鲜叶中的苷元仅有20.34%得以释放;而在红茶加工中,95.60%的苷元得以释放。这些释放出的苷元成为成品茶的重要香气组分。结果证实了鲜叶在不同的加工工艺处理下,在制得的成茶中香气和糖苷类香气前体的组成和含量存在明显差异。
关键词
茶
加工工艺
香气
糖苷类香气前体
Keywords
tea
processing technique
aroma
glycosidic aroma precursors
分类号
TS272.59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Roberts法和RP-HPLC法测定茶黄素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
3
2
作者
李大祥
杨荣俊
方世辉
胡绍德
机构
安徽农业大学
农业
部茶叶生物化学与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
安徽农业大学
实验
茶场
出处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7-89,共3页
基金
安徽农业大学校长青年基金项目
人才启动基金项目
文摘
采用槠叶种的一芽二、三叶鲜叶,按照传统的加工工艺分别制成绿茶、乌龙茶和红茶;应用Roberts法和RP-HPLC法对鲜叶、绿茶、乌龙茶和红茶的茶黄素进行测定。结果表明,RP-HPLC法测得的鲜叶、绿茶、乌龙茶和红茶中的茶黄素总量分别是Roberts法测定结果的2.7、1.9、3.1和3.1倍,说明RP-HPLC法能更有效地测定出茶叶中的茶黄素含量。
关键词
茶黄素
Roberts法
RP-HPLC法
Keywords
theaflavins
Roberts method
RP-HPLC method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绿茶、红茶加工工艺对茶鲜叶中多酚类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
21
3
作者
李大祥
方世辉
杨荣俊
胡绍德
机构
农业
部
安徽农业大学
实验
茶场
出处
《中国茶叶加工》
2005年第4期23-24,29,共3页
基金
安徽农业大学校长青年基金项目
人才启动基金项目
文摘
采用槠叶种一芽二、三叶鲜叶,按照传统的加工工艺分别制成绿茶和红茶。以鲜叶为对照,应用分光光度法和RP—HPLC法对绿茶、红茶的多酚类物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鲜叶相比,(1)绿茶中多酚类物质总量保持不变,而红茶中多酚类物质总量下降了43.8%;(2)绿茶中儿茶素总量几乎不变,而红茶下降了80.6%;(3)红茶中茶黄素和茶红素分别上升了565.5%和74.5%。
关键词
茶
鲜叶
红茶
绿茶
加工工艺
多酚
分类号
TS272.4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红绿茶加工工艺对茶鲜叶香气和糖苷类香气前体的影响
魏志文
李大祥
张华艳
胡绍德
方世辉
宛晓春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7
1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Roberts法和RP-HPLC法测定茶黄素的比较研究
李大祥
杨荣俊
方世辉
胡绍德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绿茶、红茶加工工艺对茶鲜叶中多酚类物质的影响
李大祥
方世辉
杨荣俊
胡绍德
《中国茶叶加工》
2005
2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