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76篇文章
< 1 2 9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一流”背景下农林类高校环境科学专业创新性实践教学改革探索——以安徽农业大学为例
1
作者 叶文玲 唐俊 +2 位作者 李学德 李洁 吴祥为 《大学教育》 2023年第5期24-26,共3页
“双一流”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建设的风向标,高校创新性实践教学改革与“双一流”建设具有高度的契合性。文章立足“双一流”建设背景,从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培养方案修订、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实践平台建立、实践基地建设、创新性实践... “双一流”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建设的风向标,高校创新性实践教学改革与“双一流”建设具有高度的契合性。文章立足“双一流”建设背景,从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培养方案修订、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实践平台建立、实践基地建设、创新性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为农林类高校环境科学专业进一步明确实践教学思路、打造一流学科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一流” 创新性实践 环境科学 实践教学
下载PDF
环境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安徽农业大学为例 被引量:8
2
作者 吴祥为 汤婕 +2 位作者 张晓伟 郜红建 花日茂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104-108,共5页
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是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和国家发展的需要。分析高等农业院校环境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培养方向、创新创业理念的培养,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改革、创新创业实习实训教育平台的搭建、... 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是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和国家发展的需要。分析高等农业院校环境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培养方向、创新创业理念的培养,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改革、创新创业实习实训教育平台的搭建、创新创业能力的培育计划实施、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入手,全面地探索环境类专业创新创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创业 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与实践 环境专业
下载PDF
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的创新实践与思考——以安徽农业大学为例 被引量:3
3
作者 张蓉 吴祥为 +4 位作者 樊霆 唐俊 汤婕 高倩 汪勇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第9期115-117,共3页
本文以安徽农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的生产大实习为例,总结了其在制度建设、合作方式、教学内容与实施等方面进行的改革与创新,同时分析了生产实习存在的问题,探讨了问题解决的途径,以期为培养高素质的环境科学和工程人才和高校... 本文以安徽农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的生产大实习为例,总结了其在制度建设、合作方式、教学内容与实施等方面进行的改革与创新,同时分析了生产实习存在的问题,探讨了问题解决的途径,以期为培养高素质的环境科学和工程人才和高校环境类本科专业的实践教学有所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科学与工程 生产实习 创新与实践
下载PDF
安徽农业大学国际化办学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环境科学2+2”专业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吴祥为 唐俊 +2 位作者 张蓉 郜红建 姜红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19期284-286,共3页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进程的不断加快,国际交流与合作日趋频繁,教育国际化是当今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以安徽农业大学"环境科学2+2"专业为例,论述了国际化办学的必要性,从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培养课程体系与过程以及师...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进程的不断加快,国际交流与合作日趋频繁,教育国际化是当今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以安徽农业大学"环境科学2+2"专业为例,论述了国际化办学的必要性,从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培养课程体系与过程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探索了中外合作办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并探讨了中外合作项目办学的实践成效,以期为国际合作办学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国际化 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实践 环境科学 安徽农业大学
下载PDF
基于学分制的实践教学内容改革与实践——以安徽农业大学农科专业为例 被引量:15
5
作者 郜红建 常江 方明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122-125,共4页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双创"型人才是新形势下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实践教学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实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以安徽农业大学农科专业为例,创建了学...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双创"型人才是新形势下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实践教学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实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以安徽农业大学农科专业为例,创建了学分制下实践教学内容改革的新模式,构建了由课程实验、课程实践、专业实践、思政实践和素质拓展实践等组成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分制下农科专业实践教学内容改革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分制 农科专业 实践教学 创新精神 创业能力
下载PDF
专业实践教学中思政育人研究——以安徽农业大学生态学专业为例 被引量:5
6
作者 孔海燕 巫厚长 +2 位作者 秦娟 王育鹏 张震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3期134-140,共7页
实践教学是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安徽农业大学生态学专业强化实践教学,从挖掘实践教学的思政资源、搭建各类实践教学平台、完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以及增进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等... 实践教学是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安徽农业大学生态学专业强化实践教学,从挖掘实践教学的思政资源、搭建各类实践教学平台、完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以及增进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等方面进行改革,着力构建提升大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实践育人体系,有效促进了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互动,提升了思政育人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学 实践教学 思政育人
下载PDF
高等院校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的构建——以安徽农业大学为例 被引量:7
7
作者 郭振宇 刘凯 方芳 《宿州学院学报》 2013年第12期92-96,共5页
针对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中出现重视程度层次不齐、信息不对称现象严重、服务领域有限、优质项目稀缺、长效机制缺乏等问题,分析了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校级志愿服务层面上未进行统一安排、统一规划、统一协调;部分二级学院思想不能统... 针对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中出现重视程度层次不齐、信息不对称现象严重、服务领域有限、优质项目稀缺、长效机制缺乏等问题,分析了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校级志愿服务层面上未进行统一安排、统一规划、统一协调;部分二级学院思想不能统一,部分志愿活动的宣传力度有限,信息传达环节出现问题,学校与二级学院两级志愿服务组织之间的沟通交流不畅以及重视程度不高、创新意识缺乏、人员流失缺乏传接,志愿服务活动缺乏长效机制,志愿服务培训制度的不完善,志愿者招募准入、志愿者考核评价等制度不完善等。建议从健全志愿服务组织机构、畅通志愿服务信息渠道以及建立规范的志愿者工作制度三方面来进行高等院校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院校 大学生 志愿服务体系 构建探索
下载PDF
新形势下生态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以安徽农业大学为例 被引量:2
8
作者 王育鹏 张震 +1 位作者 陈海燕 孔海燕 《滁州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126-128,共3页
随着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培养高素质的生态学专业人才已成为社会的迫切需要,而良好的实践教学是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重要手段。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安徽农业大学生态学专业通过优化培养方案、调整师资结构、创新教学内容、改革考核体... 随着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培养高素质的生态学专业人才已成为社会的迫切需要,而良好的实践教学是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重要手段。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安徽农业大学生态学专业通过优化培养方案、调整师资结构、创新教学内容、改革考核体系等手段,进行了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显著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该模式不仅有助于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生态专业人才,也为其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学专业 实践教学 培养模式改革
下载PDF
非生态类本科专业生态学课程设置分析——以安徽农业大学为例
9
作者 张震 徐丽 +1 位作者 王育鹏 吴祥为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第52期210-211,共2页
随着社会对于生态环境认识水平和需求的逐步提升,生态学思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生态学课程的设置与学习有利于学生逐步形成生态观,有利于满足社会对于生态学知识的需求。本文以安徽农业大学非生态学本科专业为例,分析了生态学... 随着社会对于生态环境认识水平和需求的逐步提升,生态学思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生态学课程的设置与学习有利于学生逐步形成生态观,有利于满足社会对于生态学知识的需求。本文以安徽农业大学非生态学本科专业为例,分析了生态学课程设置的现状,旨在为非生态学专业的生态学课程体系构建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从而能够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提高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学 生态环境 通识课 课程体系
下载PDF
农业资源与环境类研究生课程高级植物营养研究方法改革与实践
10
作者 叶新新 熊启中 +5 位作者 占丰瑞 徐刚 田达 孙瑞波 陈晓辉 王智 《园艺与种苗》 CAS 2023年第6期58-60,75,共4页
高级植物营养研究方法是农业院校农业资源与环境类专业研究生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其教学质量提高与教学方式的改革对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至关重要。文中通过分析高级植物营养研究方法在课程教学上存在的问题,对其涵盖的知识、课程设置... 高级植物营养研究方法是农业院校农业资源与环境类专业研究生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其教学质量提高与教学方式的改革对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至关重要。文中通过分析高级植物营养研究方法在课程教学上存在的问题,对其涵盖的知识、课程设置、考核方式等进行改革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级植物营养研究方法 教学改革 教学实践
下载PDF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被引量:2
11
作者 胡宏祥 屠仁凤 +3 位作者 黄界颍 谷勋刚 张国漪 马友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26期9238-9240,共3页
阐述了构建"双创"型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客观必然性,分析了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现状与存在问题,以"十二五"高校人才培养战略为指导,提出了"双创"型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阐述了构建"双创"型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客观必然性,分析了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现状与存在问题,以"十二五"高校人才培养战略为指导,提出了"双创"型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资源与环境 双创型 培养模式 构建
下载PDF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英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2
12
作者 马超 史书林 +4 位作者 屠人凤 叶新新 柴如山 王擎运 黄界颍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第46期120-122,共3页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英语》是高等农业院校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一门主要课程,对培养学生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多数院校该课程教学均无显著成效。为此,从课时数、教材、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系统总结了当前《农业资...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英语》是高等农业院校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一门主要课程,对培养学生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多数院校该课程教学均无显著成效。为此,从课时数、教材、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系统总结了当前《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解决方案进行了探索。明确指出通过明确课程的教学定位,深化课程重要性的认识,重视教学资料的优化,加强师资建设和教学方式、手段改进,或可解决当前《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英语》教学的问题,为培养专业知识和英语应用能力兼备的复合型人才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 专业英语 教学改革 问题与对策
下载PDF
农科类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问题及对策——以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为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魏俊岭 马静静 郜红建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 2014年第5期31-34,共4页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但存在生源质量差、培养模式陈旧等问题,限制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结合安徽农业大学采用的具有农科特色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式,总结了提高农科类专业学位研...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但存在生源质量差、培养模式陈旧等问题,限制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结合安徽农业大学采用的具有农科特色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式,总结了提高农科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实践经验。从拓宽选拔渠道,提高生源质量;完善培养方案,强化实践研究教学;建立双导师培养制度;探索新的考核与评价方法等方面,阐述了安徽农业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措施。通过系统改革,有效提高了农科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素质和就业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学位研究生 培养模式 问题与对策 实践研究教学 双导师制
下载PDF
安徽省农业环境现状与农田养分流失研究综述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桂苓 马友华 +3 位作者 石润圭 黄文星 孙兴旺 吴春蕾 《安徽农学通报》 2009年第7期96-98,共3页
本文概述了安徽省目前的种植业概况和农业环境现状,种植业农田氮、磷肥料养分流失是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污染源,严重影响了安徽省的农业环境,也是安徽省河流湖泊富营养化的主要诱因,并就有关安徽省种植业农田养分流失的规律以及影响因素... 本文概述了安徽省目前的种植业概况和农业环境现状,种植业农田氮、磷肥料养分流失是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污染源,严重影响了安徽省的农业环境,也是安徽省河流湖泊富营养化的主要诱因,并就有关安徽省种植业农田养分流失的规律以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行了系统的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 农业环境 养分流失 面源污染
下载PDF
农业大数据技术与资源研究和应用进展(英文)
15
作者 林坡 马友华 +1 位作者 王强 王静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7年第5期907-913,共7页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数据规模呈现了惊人的增长趋势。农业信息化是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内容,农业产业的发展随信息技术的应用日渐深入。本文综述了大数据的概念及特征、国内国外的大数据发展历程,着重阐述了农业大数...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数据规模呈现了惊人的增长趋势。农业信息化是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内容,农业产业的发展随信息技术的应用日渐深入。本文综述了大数据的概念及特征、国内国外的大数据发展历程,着重阐述了农业大数据的内涵、国内外农业大数据发展现状及农业大数据的技术、农业大数据资源和农业大数据各个应用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大数据 技术 资源 应用
下载PDF
农业生产专业线上线下融合混合教学改革探索--以高职农业资源环境概论课程为例
16
作者 李江遐 张军 +1 位作者 徐启荣 房文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16期265-266,269,共3页
继续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建设学习型社会提高国民素质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当前高等继续教育课程农业资源环境概论的教学质量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基于线上线下融合+案例教学的课程体系建设,从课程的教学内容、师资建设... 继续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建设学习型社会提高国民素质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当前高等继续教育课程农业资源环境概论的教学质量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基于线上线下融合+案例教学的课程体系建设,从课程的教学内容、师资建设、教学方法和考评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实践,改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满足高职学生对学习时间的灵活性需求,发挥继续教育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上线下融合 继续教育 农业资源环境概论 课程建设
下载PDF
安徽沿淮地区农业避洪减灾对策研究——农产品资源优势和加工
17
作者 何永晴 郁家成 《安徽农学通报》 2011年第19期12-13,共2页
为了探索安徽沿淮低洼地防洪减灾对策和措施,提高农产品加工的经济效益,在阐明安徽沿淮农业减灾与农业结构调整关系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农产品资源优势(包括粮油、畜禽、水产、棉麻、果蔬、林木、农业生物等),探讨了农产品加工模式(包... 为了探索安徽沿淮低洼地防洪减灾对策和措施,提高农产品加工的经济效益,在阐明安徽沿淮农业减灾与农业结构调整关系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农产品资源优势(包括粮油、畜禽、水产、棉麻、果蔬、林木、农业生物等),探讨了农产品加工模式(包括粮油、肉类蛋品、果蔬、服装、木制品和工艺品等)。研究结果可为安徽沿淮低洼地区农民或农业企业防洪减灾和农产品加工增值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沿淮地区 农业减灾 农产品加工
下载PDF
农业资源环境类专业基础实验与实习教学改革与优化
18
作者 杨书运 《教育教学论坛》 2012年第19期127-128,共2页
专业基础课程的实践教学是高校"双创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依托。根据当代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与接受能力,将实践教学的大部分内容交由学生自学,课堂讲授则以提纲式为主,重点解决难点和重点。这一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与优化既... 专业基础课程的实践教学是高校"双创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依托。根据当代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与接受能力,将实践教学的大部分内容交由学生自学,课堂讲授则以提纲式为主,重点解决难点和重点。这一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与优化既保证了教学质量又有效减少了教学过程中的低层次重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教学 改革
下载PDF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选修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熊启中 徐刚 +5 位作者 叶新新 柴如山 罗来超 张亮亮 章力干 郜红建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第22期192-193,共2页
对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选修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对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大学生至关重要。通过对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选修课程专业知识体系进行教学改革,增加专题讲座、穿插小组研讨以及改进考核方式等,可解决当前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选修课程... 对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选修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对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大学生至关重要。通过对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选修课程专业知识体系进行教学改革,增加专题讲座、穿插小组研讨以及改进考核方式等,可解决当前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选修课程教学收效甚微的问题,为培养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综合素质高的新时代大学人才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资源与环境 专业选修课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安徽省典型区域农田地膜残留特征研究
20
作者 刘莹 武升 +6 位作者 童童 郑晶 曹迟 姜家生 黄文星 施俊生 马友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9-90,共12页
为探究安徽省典型区域覆膜作物地膜残留特征及影响因素,于2019—2021年选择安徽省8个代表性地市13个县区共计15个监测点,利用典型样点采集的方法开展地膜残留监测,同时随机选取周边的10个农户或合作社开展问卷调查。结果表明:2019—202... 为探究安徽省典型区域覆膜作物地膜残留特征及影响因素,于2019—2021年选择安徽省8个代表性地市13个县区共计15个监测点,利用典型样点采集的方法开展地膜残留监测,同时随机选取周边的10个农户或合作社开展问卷调查。结果表明:2019—2021年安徽省地膜平均残留量为10.80 kg·hm^(-2),未超出国家标准限值(75.00 kg·hm^(-2))。各监测点3 a平均残膜量在0~30kg·hm^(-2)之间,残膜量为5~15 kg·hm^(-2)的监测点占53.33%。从不同区域来看,江淮丘陵区地膜残留量较多,其农田地膜残留量为3.62~25.76 kg·hm^(-2)。不同作物平均残膜量为马铃薯>露地蔬菜>烟草>果树>保护地蔬菜>大豆>瓜类>花生。保护地蔬菜地膜残留系数为1.59%,在沿用当前的覆膜生产模式下,此后连续覆膜8 a,残膜量将会超过国家标准限值。影响残膜量的因素有作物类型、覆膜年限、地膜规格。覆膜<10、10~19 a和20~30 a土壤的残膜含量存在显著差异,且不同厚度地膜的不规范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地膜回收的难度。研究表明:目前安徽省各监测点覆膜作物区地膜污染状况较轻,主要回收方式为人工捡拾,机械化程度较低。回收后的地膜主要作为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占比为52.91%。安徽省应通过调整种植结构、推广使用标准地膜、加强回收意识、提高回收率等方法来降低地膜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残留 回收 分布特征 残留系数 农作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