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7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改革创新
1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根据《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的通知》(教社科[2015]2号)及《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的通知》(教社科[2015]3号)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我院积极推进思想政... 根据《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的通知》(教社科[2015]2号)及《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的通知》(教社科[2015]3号)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我院积极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改革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改革创新 马克思主义学院 安徽农业大学 高等学校 创新计划 普通高校 教育部
下载PDF
安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简介
2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安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于2016年5月,是在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原有思政理论课教研部基础上成立的独立建制的二级教学科研机构。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学院 安徽农业大学 教学科研机构 人文社会科学 思政理论课 独立建制 教研部
下载PDF
生态位视域下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考——以安徽农业大学为例 被引量:7
3
作者 年晓萍 徐俊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50-54,共5页
和自然界生物单元一样,高校也有适合自身发展的生态位。地方高校必须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找准自己的生态位。安徽农业大学在长期办学过程中,走"大别山道路",立足安徽,面向"三农",以特色办学模式为区域经济社... 和自然界生物单元一样,高校也有适合自身发展的生态位。地方高校必须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找准自己的生态位。安徽农业大学在长期办学过程中,走"大别山道路",立足安徽,面向"三农",以特色办学模式为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决战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中部崛起的新形势下,地方高校仍需与时俱进,力求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脱贫攻坚和文化传承上开拓创新,为建设美好安徽提供更多的人才资源、科技资源和精神文化资源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生态位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大别山道路”
下载PDF
文科类大学生择业观的调查研究——以安徽农业大学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魏纯 方章东 《安徽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6期73-79,共7页
通过对文科类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到目前文科类大学生择业观中存在择业认知偏差,择业预期较高,择业选择主要受家长和个人实习经验的影响,择业途径多样化的现象.运用比较分析法将文科类大学生择业观与理工科大学生择业观进行比较,从... 通过对文科类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到目前文科类大学生择业观中存在择业认知偏差,择业预期较高,择业选择主要受家长和个人实习经验的影响,择业途径多样化的现象.运用比较分析法将文科类大学生择业观与理工科大学生择业观进行比较,从社会、高校、家长和文科类大学生四个维度分析影响文科类大学生择业观的因素,并提出营造培育良好择业观的社会氛围、完善高校和家长的择业指导工作,加强文科类大学生择业观自我教育的对策,帮助文科类大学生端正择业态度,树立起正确的择业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科类大学生 择业 择业观 教育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文化自信融入大学生爱农教育研究--以安徽农业大学为例
5
作者 过春茸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5期135-140,共6页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深入交汇的背景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意义重大。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等农业教育必须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时代需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育大学生知农爱...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深入交汇的背景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意义重大。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等农业教育必须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时代需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育大学生知农爱农的情怀、强农兴农的使命感和专业素养,为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中国农业现代化做出贡献。将文化自信融入大学生爱农教育,是农业高校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重要前提。培育文化自信是推动新农科建设、增强大学生爱农教育内驱力的必然要求,也为加强大学生爱农教育提供了新的实现途径和着力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立德树人 文化自信 爱农教育 新农科建设 “五育”并举
下载PDF
安徽农业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成果简介
6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近年来,安徽农业大学积极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成果支撑。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成立,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平台。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安徽农业大学 成果简介 马克思主义学院 教学改革
下载PDF
李大钊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探析
7
作者 方国武 马兰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41-46,共6页
李大钊立足于自身的思想基础与所处的时代语境,将“平民”作为幸福的主体,在唯物史观的立场上关注平民的幸福,强调要实现物质幸福与精神幸福相统一、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相统一,并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出发,建构出“自由劳动”“按劳分配... 李大钊立足于自身的思想基础与所处的时代语境,将“平民”作为幸福的主体,在唯物史观的立场上关注平民的幸福,强调要实现物质幸福与精神幸福相统一、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相统一,并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出发,建构出“自由劳动”“按劳分配”的幸福实现路径。李大钊的幸福观内含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宏伟追求,这对践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具有重要的现实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大钊 马克思主义 幸福
下载PDF
新时代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探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张岩 徐俊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19年第3期18-21,共4页
基于习近平关于青年工作重要论述的理论基础,探讨了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的重要意义,分析了新时代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作现状,提出了新形势下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作的路径,即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引导青年成长、最... 基于习近平关于青年工作重要论述的理论基础,探讨了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的重要意义,分析了新时代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作现状,提出了新形势下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作的路径,即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引导青年成长、最大程度契合青年主体发展的需要、注重培养高校青年批判性精神特质、造就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的践行者和实干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高校 青年 重要意义 路径
下载PDF
马克思批判逻辑生成的思想史考察——基于从“物质利益难题”到“财产权批判”视角
9
作者 徐晓玲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45-52,共8页
财产权是当代政治哲学的核心主题。马克思在《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中,将物质利益聚焦为以财产权为核心的辩论;从财产权的角度,征引了习惯法为穷人的权利做了辩护,并从财产的实现方面论证了立法维护了林木所有人的利益,然而这是在“... 财产权是当代政治哲学的核心主题。马克思在《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中,将物质利益聚焦为以财产权为核心的辩论;从财产权的角度,征引了习惯法为穷人的权利做了辩护,并从财产的实现方面论证了立法维护了林木所有人的利益,然而这是在“法权领域内反对法权”。一方面,财产权有深厚的自然法基础;另一方面,基于自然法的财产权无法解释现实的贫富问题,蒲鲁东批判劳动财产权,并归结为“财产就是盗窃”。基于马克思的财产权批判视角,蒲鲁东依然是在“拜物教视野”下,没有看到财产权是历史发展的产物,要历史性地考察财产权,最终要深入到生产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利益难题 财产权 自然法 劳动
下载PDF
马克思需要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10
作者 金倩 文榕 《哲学进展》 2023年第3期626-632,共7页
需要问题是马克思关注的重点问题,在马克思各个时期的经典著作中都有需要问题的相关论述,马克思需要理论逐渐成熟完善。立足于现实的经济社会,马克思从需要与人的本质关系、需要的特点以及需要的异化方面对需要问题进行了探究和回答。... 需要问题是马克思关注的重点问题,在马克思各个时期的经典著作中都有需要问题的相关论述,马克思需要理论逐渐成熟完善。立足于现实的经济社会,马克思从需要与人的本质关系、需要的特点以及需要的异化方面对需要问题进行了探究和回答。马克思需要理论对于当代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理论上,促进了我们对新时代主要矛盾转化的科学认识,进一步解释了异化劳动理论。在实践中,启示我们在发展中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从而实现人自由全面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需要理论 人的需要 需要的异化 当代价值
下载PDF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新媒体传播路径探析
11
作者 姜家生 何一川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6期133-136,共4页
新媒体时代是一个信息、通信与传播空前发展的时代,当代青年认知和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所呈现的新特点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途径提出了新要求。相较于以传统媒体为主要介质的传播形式,以短、轻、碎片化等为典型特征的新媒体传播形式赢... 新媒体时代是一个信息、通信与传播空前发展的时代,当代青年认知和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所呈现的新特点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途径提出了新要求。相较于以传统媒体为主要介质的传播形式,以短、轻、碎片化等为典型特征的新媒体传播形式赢得了青年学生的欢迎和追捧。基于互联网语境下高校青年学生理论接受的惯性审视,探讨简洁而不失厚重的理论精华、轻松而不失严谨的新媒体传播范式,对于提升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入耳入脑入心入行有效性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语境 马克思主义理论 高校 新媒体传播
下载PDF
新时代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关系的调构实践及其价值——基于党的权力运行机制的分析
12
作者 朱庆跃 《北方论丛》 2024年第3期5-14,共10页
政治关系的存在构筑了党的权力相关机制产生和运转的基础。新时代以来,立足于党内外政治生态环境变化所呈现的新情况、新特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关系在坚持内核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性调构,以促进党的权... 政治关系的存在构筑了党的权力相关机制产生和运转的基础。新时代以来,立足于党内外政治生态环境变化所呈现的新情况、新特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关系在坚持内核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性调构,以促进党的权力运行机制的严肃性、协同性、有效性。具体体现在:通过健全民主集中制来推进党内关系的正常纯洁,从而实现党内权力运行机制中协调与制约的统一;以党统政为前提,通过统分结合来推进党政关系的科学规范,从而实现党内权力运行机制与国家权力运行机制的统一;以人民为中心,通过互动机制建设来推进党群关系的和谐稳定,从而实现党的权力和人民的权力的统一;以同心筑梦为目标,通过完善政党协商制度来推进党际关系的健康深入,从而实现参政党的权力监督与执政党的权力运行的统一;以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为特色,通过构建大监督格局来推进党企(政企)关系的良性互动,从而实现党的权力在国有企业运行中所有权与使用权(收益权)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关系 调构 党的权力
下载PDF
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视域下推进农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研究
13
作者 张金晨 曹庆龙 《社会科学前沿》 2022年第8期3419-3424,共6页
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出,我国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此背景下,如何紧紧抓住乡村振兴战略带来的机遇,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新时代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出,我国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此背景下,如何紧紧抓住乡村振兴战略带来的机遇,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新时代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实问题,满足农村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需求,实现农民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广泛参与和积极配合,是在农村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基于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从争取农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自觉认同、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载体建设、凝聚农村有机知识分子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积极力量、打好农村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工作的“阵地战”四个方面提出在农村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策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兰西 文化领导权理论 农村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下载PDF
新形势下乡村社会治理思路探析--基于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理论的思考
14
作者 冯思云 方章东 李文韬 《武夷学院学报》 2021年第7期11-15,共5页
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的基础是乡村治理有效。党的十九大以来,乡村社会治理面临着乡村振兴的新机遇、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环境、治理现代化的新目标。要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总目标,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理论为指导,在乡村社会治理... 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的基础是乡村治理有效。党的十九大以来,乡村社会治理面临着乡村振兴的新机遇、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环境、治理现代化的新目标。要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总目标,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理论为指导,在乡村社会治理实践中坚持群众路线,激发乡村社会治理内生动力;坚持全局系统的治理观,形成乡村社会治理的整体合力;创新思维方式,寻找乡村社会治理的新动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社会治理 新机遇 新环境 新目标 新思路
下载PDF
安徽技术类农业文化遗产的类型及特征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龚小平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128-134,共7页
安徽农业历史悠久,先民们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发明与发展了各种农业技术,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技术类农业文化遗产。安徽技术类农业文化遗产包括土地利用技术、耕作栽培管理技术、防虫减灾技术、生态系统优化技术、畜牧兽医渔业技术等,具... 安徽农业历史悠久,先民们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发明与发展了各种农业技术,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技术类农业文化遗产。安徽技术类农业文化遗产包括土地利用技术、耕作栽培管理技术、防虫减灾技术、生态系统优化技术、畜牧兽医渔业技术等,具有活态性、生态性、地域性和复合性。分析安徽技术类农业文化遗产的种类和特征,目的是为后续研究安徽技术类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奠定基础,为实现安徽乡村振兴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技术 农业文化遗产 种类 特征
下载PDF
浅析可持续农业发展与实践--以安徽省全椒县为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石文祥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0年第6期14-15,共2页
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顺利召开,为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在新时代的历史交汇期,随着党对三农政策的不断深入落实与展开,农业这一传统的第一产业发展也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现阶段,我国正由农业... 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顺利召开,为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在新时代的历史交汇期,随着党对三农政策的不断深入落实与展开,农业这一传统的第一产业发展也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现阶段,我国正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的步伐迈进,而可持续农业发展将成为今后农业发展的新常态,这种新型农业发展模型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文章主要以安徽省全椒县为例,了解当地可持续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与难题,从而为促进当地可持续农业发展起到建言献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农业发展 新常态 建言献策
下载PDF
2011—2021年产业融合视角下休闲农业发展研究综述 被引量:1
17
作者 蒋兆雷 黄庆春 +1 位作者 叶谨谨 杨岚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9期112-115,共4页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第一核心,产业融合发展与休闲农业发展是产业兴旺的主要内容。通过中国知网文献检索平台对2011—2021年的产业融合视角下休闲农业相关文献进行下载查阅,利用Citespace软件对产业融合下休闲农业发展研究进行关键词...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第一核心,产业融合发展与休闲农业发展是产业兴旺的主要内容。通过中国知网文献检索平台对2011—2021年的产业融合视角下休闲农业相关文献进行下载查阅,利用Citespace软件对产业融合下休闲农业发展研究进行关键词网络关系可视化分析,归纳了文献中设计的产业融合度较低、专业人才匮乏等休闲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概述产业融合视角下对发展休闲农业所提出的应对措施。在此基础上提出对当前研究文献的看法,预测未来休闲农业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融合 休闲农业 乡村振兴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青年马克思投票思想及其当代启示——读马克思《莱茵报》时期著作
18
作者 刘莉 方章东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124-129,共6页
《莱茵报》时期,青年马克思发表了一系列政治性文章,它们涉及到书报检查、新闻自由、议会辩论等。《莱茵报》时期是青年马克思哲学世界观的第一次转变,即由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转向共产主义。这一时期青年马克思的哲... 《莱茵报》时期,青年马克思发表了一系列政治性文章,它们涉及到书报检查、新闻自由、议会辩论等。《莱茵报》时期是青年马克思哲学世界观的第一次转变,即由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转向共产主义。这一时期青年马克思的哲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的研究交织在一起,呈现三线合一,交汇点于投票思想。在青年马克思看来,投票在哲学是合理性认识,在经济学是与利益相瓜葛,在政治上是自由、正义的表现。因此,透视青年马克思投票思想就意味着把握了其这一时期的思想全貌。尽管青年马克思还受黑格尔唯心主义和费尔巴哈人本主义思想的影响,但其哲学方法论和价值观对于当代民主政治有一定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马克思 投票 利益 理性 自由
下载PDF
“绿色”理念下的美丽乡村生态治理——基于对马克思笔下普罗米修斯形象的生态解读
19
作者 徐玉祺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28-33,共6页
现代性文化中普罗米修斯被解读为唯生产力和人类中心主义的象征,“绿色普罗米修斯”的提出是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误读马克思的修正。“美丽乡村”要求把生态放在突出位置,但现代农业技术的非理性应用造成了农村生态治理的困境,其根源... 现代性文化中普罗米修斯被解读为唯生产力和人类中心主义的象征,“绿色普罗米修斯”的提出是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误读马克思的修正。“美丽乡村”要求把生态放在突出位置,但现代农业技术的非理性应用造成了农村生态治理的困境,其根源在于农业实践方式的“绿色”理念匮乏和环境美德缺失。生态治理需要“定力”,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可以从根本上缓解发展与生态的矛盾对立。基于安徽农业大省的省情和美丽乡村建设的现实需要,发展绿色农业对于反思人与农业的关系、实现农业生态化具有切实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马克思主义 生态农业 生态治理 绿色理念
下载PDF
科学家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路径 被引量:1
20
作者 方国武 郑宏博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44-49,共6页
科学家精神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这六个方面,它既传承了老一代科学家的精神风貌,又蕴含了新时代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时代特点,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要素。从科学家精神的核心内涵角... 科学家精神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这六个方面,它既传承了老一代科学家的精神风貌,又蕴含了新时代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时代特点,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要素。从科学家精神的核心内涵角度入手,在分析其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基础上,通过打造优质思政课、挖掘校园文化的独特优势、组织多样化实践活动等手段,将科学家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方面面,助力高校培育科学报国、科技强国的新时代大学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科学家精神 思想政治教育 价值 路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