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刘郎酱鸭风味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金宇霞 范远景 +3 位作者 王明和 刘培志 龚涛 韦唯 《肉类工业》 2017年第3期11-16,共6页
[目的]研究刘郎酱鸭的风味及与其它鸭肉制品风味的比较分析。[方法]采用HS-SPME-GC-MS法对刘郎酱鸭及几种传统鸭肉熟制品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提取、鉴别,并进一步进行对比性分析、主成分和聚类特征性分析比较。[结果]刘郎酱鸭与市售酱... [目的]研究刘郎酱鸭的风味及与其它鸭肉制品风味的比较分析。[方法]采用HS-SPME-GC-MS法对刘郎酱鸭及几种传统鸭肉熟制品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提取、鉴别,并进一步进行对比性分析、主成分和聚类特征性分析比较。[结果]刘郎酱鸭与市售酱鸭及其它鸭肉制品相比,主要呈香物质均不同,分别体现在风味物质种类和含量上呈现出很大差异;对不同鸭肉熟制品的挥发性风味物质主成分分析的结果为醛类、酸类、酯类;各鸭肉熟制品聚类分析结果为酱鸭、凤鸭、卤鸭、鸭肉松,其中刘郎酱鸭与市售酱鸭各聚为一类。[结论]表明刘郎酱鸭所呈现出的风味特征有别于市售酱鸭、凤鸭、卤鸭、鸭肉松,形成了一种独特风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风味物质检测分析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正交试验优化灵芝三萜白蛋白纳米体制备工艺及其分子表征 被引量:5
2
作者 黄婷 范远景 +4 位作者 孟静 张帆 耿保玉 刘培志 王明和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49-53,共5页
研究用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为载体包裹灵芝三萜制备纳米体的工艺与其分子表征;采用去溶剂化-化学交联法制备灵芝三萜白蛋白纳米体,以白蛋白纳米体包封率为主要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优化灵芝三萜白蛋白纳米体... 研究用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为载体包裹灵芝三萜制备纳米体的工艺与其分子表征;采用去溶剂化-化学交联法制备灵芝三萜白蛋白纳米体,以白蛋白纳米体包封率为主要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优化灵芝三萜白蛋白纳米体的配方。结果表明:将BSA 50 mg溶于5 m L去离子水中,取灵芝三萜8 mg溶于25 m L无水乙醇中,水相以400 r/min持续搅拌的同时以1 m L/min的速率滴加灵芝三萜乙醇溶液,加入0.25%的戊二醛溶液125μL,室温条件下固化12 h,减压浓缩除去乙醇,得到的灵芝三萜白蛋白纳米体粒径为(189±11.13)nm,多分散指数为0.227±0.016,Zeta电位为(-31.4±6.74)m V,包封率为(80.10±1.05)%,载药量为(11.36±0.13)%,纳米体溶液于4℃放置30 d,稳定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三萜 牛血清白蛋白 纳米体 稳定性
下载PDF
不同防腐剂对低温鸭肉制品保鲜工艺优化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孟静 范远景 +4 位作者 龚涛 耿宝玉 张帆 刘培志 王明和 《肉类工业》 2015年第12期30-34,共5页
研究的目的是分析4种不同浓度保鲜剂(乳酸钠、山梨酸钾、柠檬酸、双乙酸钠)单独保鲜效果、然后找出最佳复合配方,并进行验证。通过将鸭肉浸泡保鲜液中3s来研究其保鲜作用,测定不同浓度单独保鲜剂及复合保鲜剂处理后鸭肉微生物指标,复合... 研究的目的是分析4种不同浓度保鲜剂(乳酸钠、山梨酸钾、柠檬酸、双乙酸钠)单独保鲜效果、然后找出最佳复合配方,并进行验证。通过将鸭肉浸泡保鲜液中3s来研究其保鲜作用,测定不同浓度单独保鲜剂及复合保鲜剂处理后鸭肉微生物指标,复合保鲜剂可以有效延长鸭肉在4±1℃条件下的贮藏时间,鸭肉保藏的最佳工艺参数为2.5%乳酸钠+0.6%柠檬酸+0.25%山梨酸钾+0.8%双乙酸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腐剂 鸭肉 微生物
下载PDF
鸭肉松制备的关键工艺优化 被引量:10
4
作者 耿保玉 范远景 +6 位作者 王明和 刘培志 张帆 孟静 金宇霞 龚涛 韦唯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77-82,共6页
通过对影响鸭肉松制备关键工艺条件的研究,并合理控制鸭肉松半成品制备工艺中初煮时间、复煮时间、烘烤温度以及烘烤时间4个关键因素,以及在半成品到成品加工过程中,通过对影响产品品质、物性等指标的关键因素的进一步优化控制,得到鸭... 通过对影响鸭肉松制备关键工艺条件的研究,并合理控制鸭肉松半成品制备工艺中初煮时间、复煮时间、烘烤温度以及烘烤时间4个关键因素,以及在半成品到成品加工过程中,通过对影响产品品质、物性等指标的关键因素的进一步优化控制,得到鸭肉松制备的关键工艺参数:半成品制备初煮时间3.0 h、复煮时间2.5 h、烘烤时间130min、烘烤温度80℃;成品制备刀片种类十字型搅拌刀、搅拌时间2.0min、烘烤温度80℃、烘烤时间6.0min、铺松厚度4mm。通过此工艺能够制备出香味浓郁、色泽金黄的优质鸭肉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肉松 制备工艺 影响 品质 物性 关键因素
下载PDF
肌原纤维蛋白结构变化对鸭肉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童今柱 娄鹏祥 +3 位作者 吴晓龄 范远景 刘培志 李怀仁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8期162-167,共6页
[目的]探究肌原纤维蛋白结构变化与鸭肉品质的关系。[方法]采用水浴、微波、红外3种加热方式处理鸭肉,并对鸭肉肌原纤维蛋白的结构性质(羰基含量、巯基含量、二级结构)以及鸭肉品质指标(pH、颜色、持水性、质构)进行测定。[结果]随着温... [目的]探究肌原纤维蛋白结构变化与鸭肉品质的关系。[方法]采用水浴、微波、红外3种加热方式处理鸭肉,并对鸭肉肌原纤维蛋白的结构性质(羰基含量、巯基含量、二级结构)以及鸭肉品质指标(pH、颜色、持水性、质构)进行测定。[结果]随着温度的升高,硬度、白度值(L~*)、羰基值、无规卷曲呈显著上升的趋势(P<0.05),红度值(a~*)、持水力、蛋白质二级结构(α螺旋)呈显著下降的趋势(P<0.05);硬度与α螺旋呈现极显著负相关(P<0.01),弹性与无规卷曲呈正相关(P<0.01),L~*值与持水力呈负相关(P<0.01),a~*值与羰基值呈负相关(P<0.01)。[结论]鸭肉肌原纤维蛋白结构变化对鸭肉品质产生明显的影响,表现在肌原纤维二级结构变化即α螺旋下降、无规卷曲上升导致鸭肉硬度和弹性上升,羰基值上升导致a~*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肉 肌原纤维蛋白 结构性质 品质 相关性
下载PDF
不同加热方式对腌制鸭肉蛋白质溶解度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娄鹏祥 李婷婷 +4 位作者 童今柱 杨登玲 范远景 刘培志 李怀仁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1期163-166,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加热方式下腌制鸭肉蛋白变化。[方法]以鸭肉为原料、在10%盐水中腌制,采用水浴、红外、微波3种方式加热,对比肌原纤维蛋白、总可溶性蛋白、肌浆蛋白的溶解度,观察鸭肉中蛋白质变化情况。[结果]以3种加热方式处理的鸭肉肌... [目的]研究不同加热方式下腌制鸭肉蛋白变化。[方法]以鸭肉为原料、在10%盐水中腌制,采用水浴、红外、微波3种方式加热,对比肌原纤维蛋白、总可溶性蛋白、肌浆蛋白的溶解度,观察鸭肉中蛋白质变化情况。[结果]以3种加热方式处理的鸭肉肌浆蛋白质溶解度呈随温度升高而下降趋势,其中红外加热方式随温度升高溶解度显著降低(P<0.05);水浴加热、微波加热中温度间影响对蛋白溶解度变化存在部分显著性下降(P<0.05)。[结论]采用不同加热方式进行腌制,水浴加热对蛋白质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肉 加热方式 肌原纤维蛋白 总可溶性蛋白 肌浆蛋白 溶解度
下载PDF
温度和压强对鸭肉食盐渗透与水分扩散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杨登玲 范远景 +5 位作者 王明和 刘培志 徐柳 代子玲 童今柱 娄鹏祥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11-215,共5页
以鸭胸肉为实验原料,研究常压温度(4、25、-20、-40℃)和真空(负压)低温环境(-40℃,-1.0 Pa)对鸭肉传质(食盐)渗透与水分扩散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鸭肉在渗透过程中的含水量随温度和压强变化总体表现为真空低温>25℃>4℃>-20... 以鸭胸肉为实验原料,研究常压温度(4、25、-20、-40℃)和真空(负压)低温环境(-40℃,-1.0 Pa)对鸭肉传质(食盐)渗透与水分扩散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鸭肉在渗透过程中的含水量随温度和压强变化总体表现为真空低温>25℃>4℃>-20℃>-40℃;以食盐为传质对象的渗透过程遵循菲克第二定律,常温及真空低温环境有利于食盐的渗透,实验温度与压强设计变化为真空低温(-1.0 Pa、-40℃)、-40、-20、4、25℃时,实验的渗透速率常数分别为1.271 60、0.212 98、0.393 45、0.588 61和1.012 42 h^(-1),最大食盐渗透量分别为7.599 23、2.155 79、2.769 55、4.076 27、5.796 78 g/100g,结果显示为真空低温环境下的食盐渗透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肉 湿腌 渗透 渗透速率常数 最大渗透量
下载PDF
养殖中华鲟肉质、营养成分及风味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徐柳 范远景 +5 位作者 王明和 刘培志 杨登玲 代子玲 童今柱 娄鹏祥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213-219,共7页
为了研究宣城地区人工养殖中华鲟肉质、营养成分和风味,以6尾质量为(1803.4±17.9)g的宣城地区人工养殖中华鲟为研究对象,对其肉质、营养成分及风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华鲟背部的亮度、红度、失水率、蒸煮损失和肌纤维直径高于腹... 为了研究宣城地区人工养殖中华鲟肉质、营养成分和风味,以6尾质量为(1803.4±17.9)g的宣城地区人工养殖中华鲟为研究对象,对其肉质、营养成分及风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华鲟背部的亮度、红度、失水率、蒸煮损失和肌纤维直径高于腹部,而黄度、p H、嫩度、滴水损失和肌纤维密度低于腹部。中华鲟水分含量、粗脂肪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和灰分含量分别为76.89%、1.47%、19.86%和0.93%,肌肉中K含量最高,此外还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Fe、Zn、Cu和Se等。经GC-MS分离鉴定,中华鲟中共有42种挥发性成分,其中,醛类(20.65%)、烃类(62.41%)、酯类(5.50%)和含硫、含氮、含氧及杂环化合物(6.59%)是中华鲟风味物质的主要成分。此结果可为中华鲟精深加工生产提供工艺设计参考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鲟 肉质 营养成分 风味
下载PDF
不同加热方式对鸭肉渗透传质过程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杨登玲 范远景 +5 位作者 王明和 刘培志 徐柳 代子玲 童今柱 娄鹏祥 《肉类工业》 2017年第12期19-25,共7页
为了研究鸭肉在不同加热方式处理时的食盐及水分扩散规律,实验采用蒸煮、微波和烘烤等3种加热方式,10%的盐水环境中对鸭胸肉进行加热处理传质实验。通过测定传质过程中鸭胸肉的食盐、水分含量以及总重变化,获得鸭肉在不同加热方式中的... 为了研究鸭肉在不同加热方式处理时的食盐及水分扩散规律,实验采用蒸煮、微波和烘烤等3种加热方式,10%的盐水环境中对鸭胸肉进行加热处理传质实验。通过测定传质过程中鸭胸肉的食盐、水分含量以及总重变化,获得鸭肉在不同加热方式中的传质动力学数据,从而得到最适传质条件。结果表明:3种加热方式的鸭胸肉总重变化量、盐分含量变化量以及水分含量变化量与传质时间都呈现显著的相关性;加热传质时鸭肉总重变化的动力学参数k_1、k_2值与加热方式有关;不同加热方式处理时的传质驱动力(1-Y^(NaCl))与t^(0.5)/l具有较好的相关性(R^2≥0.7905);微波加热中低火档环境下鸭肉传质扩散系数(De)值最大,为2.971×10^(-4)m^2/s,红外加热80℃时鸭肉传质的De值较小,为5.68×10^(-8)m^2/s;对于不同加热方式,相同加热时间的鸭肉样品来说,其De值大小顺序基本表现为:微波加热>水浴加热>红外加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肉 渗透 加热方式 传质动力学 预测模型
下载PDF
中华鲟深加工工艺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柳 范远景 +5 位作者 王明和 刘培志 杨登玲 代子玲 童今柱 娄鹏祥 《肉类工业》 2017年第10期18-22,共5页
以中华鲟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探讨半成品中华鲟鱼肉松加工过程中主要工艺参数的最佳组合,再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探讨半成品中华鲟肉松到成品中华鲟肉松加工过程中主要工艺参数的最佳组合。结果表明,半成品中华鲟鱼... 以中华鲟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探讨半成品中华鲟鱼肉松加工过程中主要工艺参数的最佳组合,再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探讨半成品中华鲟肉松到成品中华鲟肉松加工过程中主要工艺参数的最佳组合。结果表明,半成品中华鲟鱼肉松工艺参数的最佳组合为预煮时间10min、搓松疏松程度为好、初炒时间90s、初炒温度100℃,半成品到成品中华鲟鱼肉松工艺参数的最佳组合为打松时间5s,复炒温度90℃,复炒时间120s。制得的鱼肉松颜色金黄,蓬松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鲟 深加工 工艺 技术
下载PDF
纳米三羟异黄酮Caco-2细胞吸收实验
11
作者 龚涛 范远景 +3 位作者 王明和 刘培志 徐柳 杨登玲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563-1567,共5页
文章通过实验研究了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包裹大豆三羟异黄酮(genistein,Gen)纳米体在小肠吸收的可行性。构建Caco-2单细胞模拟小肠上皮细胞对Gen纳米体的吸收转移模型,利用苯酚红通透性试验以及碱性磷酸酶(alkaline ... 文章通过实验研究了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包裹大豆三羟异黄酮(genistein,Gen)纳米体在小肠吸收的可行性。构建Caco-2单细胞模拟小肠上皮细胞对Gen纳米体的吸收转移模型,利用苯酚红通透性试验以及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KP)活性检测验证模型,实验结果显示Gen纳米体在跨膜转运的过程中发生了代谢与转化,Gen纳米体在单层细胞模型的顶(apical,AP)侧与基底(basolateral,BL)侧的表观渗透系数Papp均高于Gen单体对照组,说明由BSA包裹的Gen纳米体比Gen单体较易被Caco-2细胞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CO-2细胞模型 三羟异黄酮纳米体 细胞吸收 表观渗透系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