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膜吸吮线虫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8
1
作者 王增贤 沈继龙 +1 位作者 王红岩 Domenico Otranto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99-303,共5页
本文对结膜吸吮线虫的生物学和致病等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包括:结膜吸吮线虫病的分布、该虫形态结构及生活史、致病机制、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等。
关键词 结膜吸吮线虫病 流行分布 媒介 冈田绕眼果蝇 变色伏绕眼果蝇
下载PDF
刚地弓形虫基因型与毒力关系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乔增培 沈继龙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85-88,共4页
弓形虫是一种专性有核细胞内的寄生原虫,可以感染包括人类在内的几乎所有温血动物。弓形虫不同虫株基因组之间存在微小差异,这可能是导致不同虫株对小鼠急性毒力差异的原因。近年来,对弓形虫基因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一些编码毒力相关... 弓形虫是一种专性有核细胞内的寄生原虫,可以感染包括人类在内的几乎所有温血动物。弓形虫不同虫株基因组之间存在微小差异,这可能是导致不同虫株对小鼠急性毒力差异的原因。近年来,对弓形虫基因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一些编码毒力相关的重要的抗原基因。各分离株基因组之间只有1%。2%的差异,这种差异在各不同虫株间较稳定。弓形虫株大多数属于Ⅰ型、Ⅱ型和Ⅲ型中的一种,只有Ⅰ型是公认的小鼠强毒株,其余两型属弱毒株。目前的观察认为弓形虫基因组的变异度要比表型的变异度小。该文综述了与虫株毒力表型密切相关的基因,如SAG1,SAG2和SAG5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造成弓形虫表型差异的因素并非单一的,而是若干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基因组 毒力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重组信号蛋白14-3-3的免疫诊断价值评估 被引量:8
3
作者 李敏 沈继龙 +4 位作者 罗庆礼 王志成 郑美娟 罗飞 李丛磊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35-638,共4页
目的探讨重组日本血吸虫信号蛋白14-3-3(rSj14-3-3)间接ELISA用于血吸虫病免疫诊断的价值。方法表达并利用纯化的rSj14-3-3建立间接ELISA法,比较其与可溶性虫卵抗原(SEA)ELISA和间接血凝试验(IHA)检测急慢性日本血吸虫病患者的阳性率及... 目的探讨重组日本血吸虫信号蛋白14-3-3(rSj14-3-3)间接ELISA用于血吸虫病免疫诊断的价值。方法表达并利用纯化的rSj14-3-3建立间接ELISA法,比较其与可溶性虫卵抗原(SEA)ELISA和间接血凝试验(IHA)检测急慢性日本血吸虫病患者的阳性率及其它寄生虫患者和正常人血清的交叉反应。结果rSj14-3-3-ELISA、SEA-ELISA和IHA3种方法的敏感性分别为90·8%、94·2%和90·0%,特异性分别为87·0%,84·8%和84·8%,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rSj14-3-3抗原间接ELISA法具有可用于日本血吸虫病免疫诊断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 日本/诊断 14-3-3蛋白质类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下载PDF
循环抗原及血清抗体的联合检测诊断日本血吸虫病 被引量:7
4
作者 余轶婧 沈继龙 +1 位作者 罗庆礼 乔增培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51-354,共4页
目的探讨日本血吸虫信号蛋白14-3-3(Sj14-3-3)在血吸虫病免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制备并纯化抗重组日本血吸虫信号蛋白14-3-3(rSj14-3-3)的单抗和多抗,并建立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以纯化的rSj14-3-3建立间接ELISA,分别比... 目的探讨日本血吸虫信号蛋白14-3-3(Sj14-3-3)在血吸虫病免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制备并纯化抗重组日本血吸虫信号蛋白14-3-3(rSj14-3-3)的单抗和多抗,并建立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以纯化的rSj14-3-3建立间接ELISA,分别比较该两种方法以及两种方法联合检测对于急、慢性血吸虫病患者免疫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利用双抗体夹心ELISA、间接ELISA和联合检测3种方法检测急性患者血清70例,敏感性分别为72.9%、75.7%和91.4%;检测慢性患者血清110例,敏感性分别为46.4%、61.8%和82.7%;检测正常人血清100例,特异性分别为96%、92%和92%;吡喹酮治疗后患者血清161份,其中急性治疗后1年以内转阴率分别为50%、38.9%和33.3%;慢性治疗后1年内分别是76.4%、55.6%和43.1%;慢性治疗后2年以上分别为93.0%、83.0%和78.9%。3种方法检测华支睾吸虫病、钩虫病的交叉反应性分别为0%、15.6%和15.6%,8.7%、19.6%和21.7%。3种方法的敏感性、与华支睾吸虫感染者血清交叉反应、慢性治疗1年内及慢性治疗2年以上患者血清的转阴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而特异性、与钩虫感染者血清交叉反应及其他化疗后患者血清的转阴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循环抗原Sj14-3-3和抗体联合检测在日本血吸虫病免疫诊断中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 日本/诊断 14-3-3蛋白质类 抗原 蠕虫/分析 抗体 蠕虫/分析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酪氨酸羟化酶基因的克隆、真核表达及鉴定
5
作者 石杜娟 徐元宏 +5 位作者 胡元生 周银娣 刘丽丽 钟政荣 罗庆礼 沈继龙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114-1117,共4页
目的扩增日本血吸虫的酪氨酸羟化酶(Schistosoma japonicumTyrosine Hydroxylase,Sj TH)编码基因,构建pcDNA3.1(+)-SjTH真核表达载体,并检测其在COS-7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方法以日本血吸虫成虫cDNA为模板,RACE PCR扩增Sj TH编码基因,并与... 目的扩增日本血吸虫的酪氨酸羟化酶(Schistosoma japonicumTyrosine Hydroxylase,Sj TH)编码基因,构建pcDNA3.1(+)-SjTH真核表达载体,并检测其在COS-7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方法以日本血吸虫成虫cDNA为模板,RACE PCR扩增Sj TH编码基因,并与pGEM-T连接进行亚克隆,双酶切后回收目的基因,并与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连接,PCR和双酶切初步鉴定后测序,纯化无内毒素重组质粒pcDNA3.1(+)-Sj TH,转染入COS-7细胞,G418筛选阳性克隆,RT-PCR和Western blot鉴定重组Sj TH蛋白的表达。结果 RACE PCR扩增出SjTH编码基因,大小约1392bp,经双酶切鉴定、测序及Blast分析鉴定重组真核质粒构建成功。脂质体介导无内毒重组真核质粒pcDNA3.1(+)-SjTH转染入COS-7细胞,G418筛选出阳性克隆,RT-PCR证实阳性单克隆细胞带有SjTH编码基因,Western blot鉴定单克隆细胞表达重组SjTH蛋白,大小约54kD。结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SjTH构建成功,G418筛选出阳性克隆,真核表达重组SjTH蛋白,为后续研究SjTH蛋白功能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酪氨酸羟化酶 真核表达
下载PDF
猪囊尾蚴抗原基因6H的克隆、表达及鉴定 被引量:1
6
作者 汪秀琴 包怀恩 +1 位作者 沈继龙 姚涌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317-319,共3页
目的为寻找猪囊尾蚴病新的免疫学候选诊断分子奠定基础。方法设计合成引物,用PCR法从cDNA文库中扩增出猪囊尾蚴抗原6H基因编码序列,将其克隆入PMD-18T载体,然后在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亚克隆,用IPTG诱导表达,SDS-PAGE和Western blot观... 目的为寻找猪囊尾蚴病新的免疫学候选诊断分子奠定基础。方法设计合成引物,用PCR法从cDNA文库中扩增出猪囊尾蚴抗原6H基因编码序列,将其克隆入PMD-18T载体,然后在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亚克隆,用IPTG诱导表达,SDS-PAGE和Western blot观察表达结果。结果用PCR法扩增出一条大小约774bp的特异性片段,克隆质粒PMD-18T-6H和原核表达质粒PET-28a-6H作BamHⅠ和XhoⅠ双酶切和以重组质粒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均可获得一条与PCR产物一致的DNA片段。诱导表达后,经SDS-PAGE可见一条约33kDa大小的融合蛋白条带,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其可与猪囊尾蚴病人血清起反应。结论本实验成功地克隆了猪囊尾蚴抗原6H编码基因,并在原核细胞中进行了表达及鉴定,为进一步免疫诊断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寄生虫病 抗原 基因克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