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介素33在百草枯诱导小鼠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晨风 吴小红 +5 位作者 曾扬 高同同 于虹 郭彦 孙世惠 周育森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027-1032,共6页
目的探讨白介素33(IL-33)在百草枯(PQ)染毒小鼠急性肺损伤(ALI)模型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 25只SPF级雌性BALB/c小鼠平均分为正常对照组,PQ损伤6、12、24、48 h组。腹腔注射PQ(30 mg/kg)建立小鼠ALI模型并于各时间点处死取材。评价肺组... 目的探讨白介素33(IL-33)在百草枯(PQ)染毒小鼠急性肺损伤(ALI)模型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 25只SPF级雌性BALB/c小鼠平均分为正常对照组,PQ损伤6、12、24、48 h组。腹腔注射PQ(30 mg/kg)建立小鼠ALI模型并于各时间点处死取材。评价肺组织病理变化和炎症细胞浸润;观察血清白介素1β(IL-1β)、IL-2、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变化;RTPCR、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组织中IL-33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变化。分析IL-33与病理损伤和炎症指标关联性以明确IL-33在调解内源性细胞因子及在ALI中的作用。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Q损伤后小鼠肺组织弥漫性损伤伴有严重水肿及大量炎症细胞浸润,促炎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MPO明显升高,抑炎细胞因子IL-2明显下调(P<0.05);PQ损伤后IL-33在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下调(P<0.05)。关联性分析显示IL-33与病理损伤指标,IL-1β、IL-6、TNF-α、MPO均呈明显负相关(P<0.05),与IL-2呈正相关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L-33在PQ诱导小鼠ALI中表达水平下降,提示可能在调解内源性炎症因子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为临床干预和治疗ALI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33 百草枯 急性肺损伤 炎症
下载PDF
LPS/D-GalN 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6
2
作者 吴小红 郭彦 +4 位作者 刘晨风 高同同 于虹 孙世惠 周育森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3期15-19,I0003,共6页
目的建立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D-氨基半乳糖(D-galactosamine,D-GalN)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方法 40只雌性C57BL/6小鼠用于观察8种不同LPS与D-GalN剂量配比联合刺激后小鼠存活时间,以确定模型建立的最佳剂量。使用腹腔注... 目的建立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D-氨基半乳糖(D-galactosamine,D-GalN)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方法 40只雌性C57BL/6小鼠用于观察8种不同LPS与D-GalN剂量配比联合刺激后小鼠存活时间,以确定模型建立的最佳剂量。使用腹腔注射最佳剂量染毒32只雌性C57BL/6小鼠,分别在0、1、4、8 h处死,每组8只,0 h注射相同剂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观察染毒后小鼠肝组织病理损伤,检测血清中ALT及炎症因子IL-6、MCP-1和TNF-α表达水平变化。结果通过观察小鼠存活时间,确定腹腔注射最佳染毒剂量为LPS(2.5 mg/kg)/D-GalN(0.3 g/kg);小鼠染毒后肝组织呈进程性病变,最终发展为肝脏弥漫性坏死,肝细胞核崩解。与对照组相比,血清ALT显著升高(P<0.001),IL-6、MCP-1、TNF-α均在1 h后达到最高水平(P<0.001),然后持续下降。结论成功建立LPS/D-GaIN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为探索急性肝损伤的致病机制以及药物干预治疗提供有效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 D-氨基半乳糖 急性肝损伤 炎症 小鼠
下载PDF
人 H7N9禽流感病毒与 H1 N1流感病毒感染小鼠病理学损伤的比较 被引量:3
3
作者 孙世惠 吴小红 +9 位作者 刘晨风 高同同 曾扬 郭彦 唐健 潘婷 于虹 寇志华 赵光宇 周育森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3期1-6,I0001,I0002,共8页
目的比较分析H7N9病毒与H1N1病毒感染小鼠病理学损伤特点,初步探讨两种病毒感染致小鼠急性肺损伤的致病机制。方法 H7N9病毒与H1N1病毒分别感染小鼠,观察不同病毒感染后小鼠生存率,并于不同时间点取心、肝、脾、肺、肾、脑、肠等组织,伊... 目的比较分析H7N9病毒与H1N1病毒感染小鼠病理学损伤特点,初步探讨两种病毒感染致小鼠急性肺损伤的致病机制。方法 H7N9病毒与H1N1病毒分别感染小鼠,观察不同病毒感染后小鼠生存率,并于不同时间点取心、肝、脾、肺、肾、脑、肠等组织,伊红-苏木素染色并进行组织病理学分析,免疫组化检测病毒抗原分布及中性粒细胞浸润。综合分析肺组织病理损伤与病毒复制、宿主免疫反应之间的关系。结果 H7N9病毒感染小鼠肺及脾脏损伤较轻,存活率较高。H1N1病毒感染的小鼠肺及脾脏损伤较重,感染后9 d全部死亡;两种病毒抗原主要分布于支气管上皮细胞、少量间质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病毒复制水平无明显差异。但H1N1病毒感染后肺及脾脏中均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小鼠机体炎症反应明显强于H7N9病毒感染后小鼠炎症反应。结论 H7N9病毒与H1N1病毒感染后小鼠病理学损伤特点及程度均不同,病毒复制是小鼠肺损伤的诱发因素但并非决定因素,宿主针对病毒感染产生的免疫反应程度与急性肺损伤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7N9病毒 H1 N1病毒 肺损伤 免疫反应 小鼠
下载PDF
铝佐剂和MF59对HIV-1多表位蛋白MEP1佐剂活性的比较研究
4
作者 王月鹏 李悄 +4 位作者 朱青 杨裔 郭彦 周育森 寇志华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499-505,共7页
目的比较MF59和铝佐剂在HIV-1多表位蛋白MEP1小鼠体内诱导的免疫应答的异同,确定一种能诱导高水平免疫应答的佐剂配方。方法将MEP1蛋白与MF59或铝佐剂制备成免疫原,肌肉注射BALB/c雌性小鼠,分别在初次免疫和三次免疫后10d分离血清和单... 目的比较MF59和铝佐剂在HIV-1多表位蛋白MEP1小鼠体内诱导的免疫应答的异同,确定一种能诱导高水平免疫应答的佐剂配方。方法将MEP1蛋白与MF59或铝佐剂制备成免疫原,肌肉注射BALB/c雌性小鼠,分别在初次免疫和三次免疫后10d分离血清和单个脾细胞,通过间接ELISA检测小鼠血清特异性抗MEP1抗体及亚类,ELISPOT检测脾脏分泌IFN-γ及IL-4淋巴细胞数量,比较两种佐剂诱导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的异同。结果单次免疫后,铝佐剂相较MF59能更快促进MEP1诱导早期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三次免疫后,铝佐剂和MF59在促进MEP1诱导Th2偏倚的体液免疫应答的同时,MF59促进MEP1诱导Th1/Th2平衡的细胞免疫应答。结论铝佐剂相较于MF59更适合作为HIV-1多表位蛋白MEP1的佐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F59 铝佐剂 蛋白疫苗 细胞因子 抗体
原文传递
TFPR1通过激活树突状细胞并促进其成熟发挥佐剂功能
5
作者 李悄 王月鹏 +4 位作者 朱青 宁秀哲 孙维来 周育森 寇志华 《军事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1-104,共4页
目的研究树突状细胞(DC)在重组蛋白TFPR1发挥佐剂功能中的作用。方法在无菌条件下取4~5周龄雄性BALB/c小鼠的骨髓细胞,小鼠重组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m GM-CSF)与重组白介素4(rm IL-4)诱导分化6 d后,加入TFPR1共孵育24 h,并以LP... 目的研究树突状细胞(DC)在重组蛋白TFPR1发挥佐剂功能中的作用。方法在无菌条件下取4~5周龄雄性BALB/c小鼠的骨髓细胞,小鼠重组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m GM-CSF)与重组白介素4(rm IL-4)诱导分化6 d后,加入TFPR1共孵育24 h,并以LPS处理为阳性对照、PBS为阴性对照,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DC形态变化,罗丹明标记鬼笔环肽(TRITC Phalloidin)和DAPI共染色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肌动蛋白和细胞核的分布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CD40、CD80、CD86、MHCⅡ的表达水平,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的细胞因子。结果在普通光镜和共聚焦显微镜下,加入TFPR1的DC与加入PBS的阴性对照DC相比具有显著的不同,而和加入LPS的阳性对照相似:光镜下发现大多数TFPR1处理的DC伪足变短直至消失,并变成圆形、悬浮于培养基中;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TFPR1处理的DC肌动蛋白由分布于细胞两极转至均匀分布于细胞膜上,从形态学上表明TFPR1可促进DC成熟;流式细胞术检测到TFPR1处理的DC表面CD40、CD80、CD86、MHCⅡ的表达量上调,进一步证明TFPR1具有促进DC成熟的作用。ELISA检测发现TFPR1处理的DC可产生高水平的IL-6、IL-8、TNF-α等细胞因子。结论 TFPR1不但能促进DC成熟,且能激活DC产生细胞因子,说明DC在TFPR1的佐剂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FPR1 树突状细胞 佐剂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