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银屑病患者居住环境及饮用水类型与其发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葛宏松 杨森 +6 位作者 李明 魏生才 李诚让 王红艳 张安平 崔勇 张学军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6期447-450,共4页
目的 探讨银屑病患者居住环境及饮用水类型与其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 ,使用统一的调查表 ,调查了 5 97例患者组及 6 0 1例健康组 ,对他们的居住情况及饮用水类型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 ①住土坯房 ,噪音 ,潮湿 ... 目的 探讨银屑病患者居住环境及饮用水类型与其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 ,使用统一的调查表 ,调查了 5 97例患者组及 6 0 1例健康组 ,对他们的居住情况及饮用水类型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 ①住土坯房 ,噪音 ,潮湿 ,泥土、砖石及其他地面饮用井水与银屑病的发生呈正相关 (P <0 0 1) ;而水泥地面 ,饮用自来水与银屑病的发生呈负相关 (P <0 0 1) ;②住土坯房、噪音 ,及其他地面、饮用井水与男性及女性银屑病的发病呈正相关 (P <0 0 1)。砖石地面只与男性发病呈正相关 (P <0 0 1) ,而潮湿只与女性发病呈正相关 (P <0 0 5 )。饮用自来水与男性及女性银屑病的发病呈负相关 (P <0 0 5 ) ;③土坯房 ,潮湿 ,泥土、水泥及其他地面 ,饮用井水仅与Ⅰ型银屑病发病呈正相关 (P <0 0 5 )。水泥地面和饮用自来水仅与Ⅰ型银屑病发病呈负相关 (P <0 0 5 )。结论 不同的居住环境及饮用水类型在银屑病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流行病学 环境卫生 危险因素
下载PDF
595nm可调脉宽染料激光治疗血管性皮肤病433例 被引量:10
2
作者 杨青 马丽 +1 位作者 杨森 任秋实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6-147,共2页
对鲜红斑痣、草莓状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毛细血管扩张、蜘蛛痣等血管性皮肤病共 4 33例进行Vbeam脉宽染料激光治疗并随访 ,除海绵状血管瘤外 ,均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果 5 95nm可调脉宽染料激光是治疗血管... 对鲜红斑痣、草莓状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毛细血管扩张、蜘蛛痣等血管性皮肤病共 4 33例进行Vbeam脉宽染料激光治疗并随访 ,除海绵状血管瘤外 ,均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果 5 95nm可调脉宽染料激光是治疗血管性皮肤病的一种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95nm可调脉宽染料激光 治疗 血管性皮肤病 护理 不良反应 海绵状血管瘤 蜘蛛痣 毛细血管扩张
下载PDF
区域性艾滋病与性病防制管理评估方法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德斌 张洪波 张学军 《中国卫生经济》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9-11,共3页
艾滋病/性病的防制是涉及从分子生物学到社会文化各个层面的复杂系统工程。防制成效主要取决于管理而不是技术。针对目前艾滋病/性病防制管理普遍薄弱的实际情况,运用软系统分析及专家咨询法提出了一个简便而实用的防制管理评估工具,包... 艾滋病/性病的防制是涉及从分子生物学到社会文化各个层面的复杂系统工程。防制成效主要取决于管理而不是技术。针对目前艾滋病/性病防制管理普遍薄弱的实际情况,运用软系统分析及专家咨询法提出了一个简便而实用的防制管理评估工具,包括3个层次共96项评估指标。通过它不仅可以简单快捷地了解一个地区艾滋病/性病防制的总体水平,又能系统而全面地发现具体的可以改进的防制管理问题。同时,该评估方法中所提出的指标体系实际也是防制管理的具体原则与要求,可作为防制管理的参考标准或操作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性病 区域性防制管理 评估指标 数据采集
下载PDF
儿童真菌性皮肤病菌种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周文明 杨森 +3 位作者 张书梅 胡晓莉 孙云仙 朱一元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5期394-395,共2页
目的 了解儿童真菌病病原菌种的分布及菌群动态变化。方法 将儿童真菌病患者标本进行真菌培养和鉴定。结果 在2 118份儿童真菌标本中,分离出1 101株真菌,阳性率51.98%。皮肤癣菌、酵母菌、霉菌分别占菌株数的80.47%、18.53%和1.00%。... 目的 了解儿童真菌病病原菌种的分布及菌群动态变化。方法 将儿童真菌病患者标本进行真菌培养和鉴定。结果 在2 118份儿童真菌标本中,分离出1 101株真菌,阳性率51.98%。皮肤癣菌、酵母菌、霉菌分别占菌株数的80.47%、18.53%和1.00%。浅部真菌病中须癣毛癣菌占首位;头癣中以紫色毛癣菌占首位(47.37%)。在20年中,紫色毛癣菌相对稳定,许兰黄癣菌和断发毛癣菌逐年减少,而犬小孢子菌和须癣毛癣菌逐年增多。结论 儿童真菌病病原菌种在20年中有动态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真菌病 微生物学 儿童 菌种
下载PDF
单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宋映雪 杨森 张学军 《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 2002年第5期307-310,共4页
单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是一种常染色体遗传病 ,主要由角蛋白 5和 14基因突变所致。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使人们能对基因突变后表皮细胞角蛋白中间丝结构与功能的改变 ,以及基因型与表型关系的研究不断深入。此外在伴肌营养不良... 单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是一种常染色体遗传病 ,主要由角蛋白 5和 14基因突变所致。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使人们能对基因突变后表皮细胞角蛋白中间丝结构与功能的改变 ,以及基因型与表型关系的研究不断深入。此外在伴肌营养不良型患者发现网蛋白基因突变 ,证实和此病有关。建立小鼠动物模型不仅有助于对发病机制的研究 ,更对基因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分子遗传学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斑秃的遗传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建军 张学军 杨森 《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 2002年第5期282-285,共4页
近年来斑秃的遗传学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 ,发现某些 HL A- 、 、 类基因区与斑秃关系密切 ,并发现了一些非HL A区域可能成为斑秃的候选基因区域。尤其 HL A - DR4、DR5、DR6、DR7及 DQ3的 类基因与斑秃相关联 ,而 DQ* 0 30 1和 DRB1* 0... 近年来斑秃的遗传学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 ,发现某些 HL A- 、 、 类基因区与斑秃关系密切 ,并发现了一些非HL A区域可能成为斑秃的候选基因区域。尤其 HL A - DR4、DR5、DR6、DR7及 DQ3的 类基因与斑秃相关联 ,而 DQ* 0 30 1和 DRB1* 0 4 0 1等位基因仅在全秃和普秃患者中出现 ; 类基因区的 TNF- α基因多态性与斑秃的发病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秃 遗传学 研究进展 HLA 候选基因
下载PDF
雄激素源性秃发的遗传学研究进展
7
作者 梁燕华 陈建军 +1 位作者 张学军 杨森 《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 2003年第4期227-229,共3页
雄激素源性秃发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秃发 ,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确 ,遗传易感性和大量循环雄激素是致病的两个重要因素 ,其他因素如 5 -α还原酶及雄激素受体多态性等也参与本病的发生 ,它们共同导致毛发生长初期缩短 ,毛囊仅短期产生毫毛 ,... 雄激素源性秃发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秃发 ,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确 ,遗传易感性和大量循环雄激素是致病的两个重要因素 ,其他因素如 5 -α还原酶及雄激素受体多态性等也参与本病的发生 ,它们共同导致毛发生长初期缩短 ,毛囊仅短期产生毫毛 ,最后萎缩。有人认为本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伴可变的外显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激素源性秃发 遗传学 研究进展 雄激素受体多态性
下载PDF
特应性皮炎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8
作者 高敏 杨森 张学军 《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 2002年第5期299-302,共4页
特应性皮炎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近年来取得了一定进展 ,通过基因组扫描和遗传连锁分析已在人类 1、3、5、13、17、2 0号染色体上发现了该病的易感区域。其与 HL A的相关性研究早已开展 。
关键词 特应性皮炎 分子遗传学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更昔洛韦与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64
9
作者 杨森 林国书 +3 位作者 周文明 刘盛秀 王红艳 张学军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1-102,共2页
目的 了解更昔洛韦 (ganciclovir)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治疗组予更昔洛韦 0 .2 5 2次 /d静脉滴注 ;对照组予阿昔洛韦 0 .2 5每 8h静脉滴注 ;1、2、3、5、7天观察症状、体征 ,两组疗程均为 7天。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总... 目的 了解更昔洛韦 (ganciclovir)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治疗组予更昔洛韦 0 .2 5 2次 /d静脉滴注 ;对照组予阿昔洛韦 0 .2 5每 8h静脉滴注 ;1、2、3、5、7天观察症状、体征 ,两组疗程均为 7天。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是 85 .7%、6 6 .4%,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治疗组止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更昔洛韦治疗重症带状疱疹及以疼痛为主的带状疱疹是一个安全、高效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更昔洛韦 阿昔洛韦 带状疱疹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慢性前列腺炎与性功能障碍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58
10
作者 梁朝朝 张学军 +2 位作者 郝宗耀 施浩强 王克孝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434-436,共3页
目的 :调查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性功能障碍的患病率及其与年龄、病程的关系。 方法 :对 2 0 0 0例患者进行了问卷调查 ,内容包括 :①年龄、身高、体重、职业、病程、治疗情况等 ;②国际前列腺炎症状评分指数表 (NIH CPSI) ;③勃起功能国... 目的 :调查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性功能障碍的患病率及其与年龄、病程的关系。 方法 :对 2 0 0 0例患者进行了问卷调查 ,内容包括 :①年龄、身高、体重、职业、病程、治疗情况等 ;②国际前列腺炎症状评分指数表 (NIH CPSI) ;③勃起功能国际指数问卷 5 (IIEF 5 )。 结果 :176 8份调查表有效 (88.4 % )。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性功能障碍的患病率为 4 9.0 % ,其中 ,早泄占 2 6 .4 % ,勃起功能障碍占 14 .9% ,早泄合并勃起功能障碍占 7.7%。 结论 :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性功能障碍的患病率较高 ,患病率与患者年龄及病程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前列腺炎 性功能障碍 流行病学
下载PDF
三种荧光标记法对寡核苷酸芯片杂交信号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周文明 赵建龙 +1 位作者 曹慧敏 张学军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6期432-434,共3页
目的 观察标记引物法、随机渗入标记法、末端转移标记法三种荧光标记法对寡核苷酸芯片杂交信号的影响。方法 将淋球菌 gyrA基因 91位密码子突变型探针倍比稀释成终浓度为 10 0 0 μmol/L~ 0 2 5 μmol/L的梯度浓度点样并制作寡核苷... 目的 观察标记引物法、随机渗入标记法、末端转移标记法三种荧光标记法对寡核苷酸芯片杂交信号的影响。方法 将淋球菌 gyrA基因 91位密码子突变型探针倍比稀释成终浓度为 10 0 0 μmol/L~ 0 2 5 μmol/L的梯度浓度点样并制作寡核苷酸芯片 ,PCR扩增荧光标记包含gyrA基因突变的目的DNA片段 ,与芯片杂交 ,分别记录三种标记方法的杂交信号强度。结果 标记引物法的荧光信号最强 ,随机渗入标记法的荧光信号强度次之 ,其Cy5 dUTP最佳浓度为0 1mmol/L(dTTP :Cy5 dUTP =10∶1) ,末端转移标记法反应时间在 6 0min和 12 0min时荧光信号值相近。点样的探针浓度达到 31μmol/L以上 ,荧光信号为平台期。 结论 明确了三种荧光标记法对寡核苷酸芯片杂交信号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标记法 寡核苷酸芯片 杂交信号 标记引物法 随机渗入标记法 末端转移标记法
下载PDF
鼠抗人单克隆抗体LH7∶2在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诚让 杨春俊 +3 位作者 张学奇 杨森 王培光 张学军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6期423-425,共3页
目的 探讨鼠抗人单克隆抗体LH 7∶2诊断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意义。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临床诊断为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DEB) ,分别来源于 3个不同家系各 1名患者 ,包括 2名显性遗传型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 目的 探讨鼠抗人单克隆抗体LH 7∶2诊断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意义。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临床诊断为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DEB) ,分别来源于 3个不同家系各 1名患者 ,包括 2名显性遗传型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dominantDEB ,DDEB)和 1名隐性遗传型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recessiveDEB ,RDEB)进行皮肤基底膜带 (BMZ)Ⅶ型胶原检测 ,同时选择单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EBS)、大疱性类天疱疮及正常人各1名做对照。结果  3名对照BMZ免疫荧光阳性 ,2名DDEB荧光均减弱 ,RDEB荧光阴性。结论 鼠抗人单克隆抗体L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疱性营养不良性表皮松解 基底膜 免疫学 单克隆抗体 免疫荧光 诊断
下载PDF
585nmQ开关激光与595nm可调脉宽激光治疗毛细血管扩张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青 马丽 +3 位作者 吴润达 杨森 张学军 任秋实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495-496,共2页
目的 比较 5 85nmQ开关激光与 5 95nm可调脉宽激光治疗毛细血管扩张的疗效。方法 用 5 85nmQ 开关MedliteIV激光仪与 5 95nm可调脉宽Vbeam激光仪分组治疗毛细血管扩张共 2 3 8例 ,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 ,并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治愈率... 目的 比较 5 85nmQ开关激光与 5 95nm可调脉宽激光治疗毛细血管扩张的疗效。方法 用 5 85nmQ 开关MedliteIV激光仪与 5 95nm可调脉宽Vbeam激光仪分组治疗毛细血管扩张共 2 3 8例 ,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 ,并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治愈率和有效率差异显著 ,术后色素改变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5 95nm可调脉宽脉冲染料激光疗效明显优于 5 85nmQ 开关激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85nmQ开关激光 595nm可调脉宽激光 治疗 毛细血管扩张
下载PDF
H_1受体拮抗剂在儿童中使用的安全性 被引量:1
14
作者 梁燕华 张学军 杨森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03年第1期66-68,共3页
关键词 H1受体拮抗剂 儿童 安全性 临床应用 氯苯那敏 赛庚啶 药理作用
下载PDF
用DNA microarray快速检测淋球菌耐喹诺酮类药物基因突变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文明 赵建龙 +5 位作者 杨森 曹慧敏 李伟 沈玉君 张书梅 张学军 《疾病控制杂志》 2004年第2期106-108,共3页
目的 研究 DNA m icroarray的制备及其检测淋球菌耐喹诺酮类药物基因突变的准确性。方法 根据淋球菌药敏及测序结果分别对淋球菌 gyr A和 par C基因的序列设计特异引物和探针并制作 DNA m icroarray。对淋球菌临床拭子进行 PCR扩增并... 目的 研究 DNA m icroarray的制备及其检测淋球菌耐喹诺酮类药物基因突变的准确性。方法 根据淋球菌药敏及测序结果分别对淋球菌 gyr A和 par C基因的序列设计特异引物和探针并制作 DNA m icroarray。对淋球菌临床拭子进行 PCR扩增并荧光标记包含 gyr A和 par C基因的目的 DNA片段 ,与芯片杂交 ,同时以测序法进行双盲淋球菌耐喹诺酮类药物基因突变的检测。结果  87份泌尿生殖道试子全部可用 DNA m icroarray检测出来 ,芯片检测结果与药敏结果符合率为 10 0 % ,与测序结果符合率为 97.7%。结论 用 DNA microarray来检测淋球菌 gyr A和 par C基因突变快速、特异性高和灵敏度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 MICROARRAY 检测 淋球菌 喹诺酮类药物 基因突变 耐药基因
下载PDF
754例儿童白癜风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宏胜 梁燕华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8年第3期27-29,共3页
目的 为了研究儿童白癜风临床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我们对就诊的儿童白癜风进行详细的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发病年龄、病程、类型、诱因、疾病期、皮损范围、首发病季节、伴发疾病、家族史。结果754例儿童中,男性儿童382... 目的 为了研究儿童白癜风临床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我们对就诊的儿童白癜风进行详细的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发病年龄、病程、类型、诱因、疾病期、皮损范围、首发病季节、伴发疾病、家族史。结果754例儿童中,男性儿童382例(50.67%),女性儿童372例(49.33%),性别相差不明显。平均年龄为(9.7±3.0)岁,平均发病年龄为(7.9±3.1)岁。最常见的类型为散发型。85例(11.27%)有家族史。561例(74.44%)处于进行期。52例(6.89%)伴有晕痣,3例(0.39%)伴有斑秃。结论儿童白癜风病因及临床复杂,需要加强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癜风 儿童 流行病学
下载PDF
HLA-I类等位基因与中国汉族人白癜风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宏胜 梁燕华 张学军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588-591,共4页
①目的探讨HLA-I类等位基因与中国汉族人白癜风的相关性。②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方法,检测187例汉族人白癜风患者和252例正常对照组进行HLA-I类等位基因频率。③结果白癜风患者HLA-A*2501、-A*30,-B*13、-B*27... ①目的探讨HLA-I类等位基因与中国汉族人白癜风的相关性。②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方法,检测187例汉族人白癜风患者和252例正常对照组进行HLA-I类等位基因频率。③结果白癜风患者HLA-A*2501、-A*30,-B*13、-B*27与-Cw*0602等位基因频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HLA-A*66等位基因频率则较对照组显著降低;HLA-A*2501、-A*30、-B*13、-B*27与-Cw*0602等位基因频率在泛发型白癜风患者中显著升高。④结论HLA-A*2501、-A*30、-B*13、-B*27与-Cw*0602等位基因可能是白癜风易感基因或与易感基因相连锁;HLA-A*66等位基因可能具有保护作用;局限性、泛发型白癜风在其遗传背景上可能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痰风 HLA—Ⅰ类等位基因 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
下载PDF
前列腺炎病因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80
18
作者 梁朝朝 张学军 王克孝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26-428,共3页
关键词 前列腺炎 流行病学 病因学 细菌感染 尿液返流 基因易感性 神经性炎症
原文传递
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尿液电解质测定及其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8
19
作者 郝宗耀 梁朝朝 +2 位作者 张学军 吕礼应 王克孝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465-468,共4页
目的 检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及正常对照组前列腺液、尿液中K+ 、Na+ 、Cl-、Ca2 + 等电解质浓度 ,探讨各组间几种电解质的相关性。 方法 对 79例前列腺炎患者、31例正常对照组的前列腺液、尿液的K+ 、Na+ 、Cl-、Ca2 + 等浓度进行测... 目的 检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及正常对照组前列腺液、尿液中K+ 、Na+ 、Cl-、Ca2 + 等电解质浓度 ,探讨各组间几种电解质的相关性。 方法 对 79例前列腺炎患者、31例正常对照组的前列腺液、尿液的K+ 、Na+ 、Cl-、Ca2 + 等浓度进行测定并分组分析。 结果 前列腺炎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前列腺液中K+ 、Na+ 、Ca2 + 浓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Cl-浓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0 1) ,患者组Cl-(6 8.6 3± 37.71)mmol/L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4 5 .17± 19.79)mmol/L。治疗有效组中前列腺液K+ 浓度治疗前后分别为 (4 0 .6 6± 17.10 )mmol/L、(33.4 2± 17.2 7)mmol/L ;治疗无效组中前列腺液K+ 浓度治疗前后分别为 (37.5 7± 16 .93)mmol/L、(5 0 .6 6± 18.77)mmol/L。疼痛组与非疼痛组前列腺液K+ 浓度分别为 (36 .0 2± 12 .36 )mmol/L、(4 8.90± 16 .93)mmol/L。每组前列腺液K+ 浓度与前列腺液Ca2 + 浓度呈正相关以及尿液Na+ 浓度与尿液Cl-浓度呈正相关 (P均 <0 .0 5 )。 结论 前列腺炎患者治疗前后以及疼痛组与非疼痛组间 ,前列腺液K+ 浓度变化明显 ;前列腺液K+ 、Ca2 + 浓度之间和尿液Na+ 、Cl-浓度之间关系密切 ,均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前列腺炎 前列腺液 尿液 电解质 尿道
原文传递
慢性前列腺炎病原学初步研究 被引量:22
20
作者 刘骋 梁朝朝 +3 位作者 郝宗耀 张学军 杨森 张书梅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826-828,共3页
目的探讨病原微生物在慢性前列腺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择慢性前列腺炎患者101例,有慢性前列腺炎症状和(或)前列腺液WBC计数>10/HP;健康对照68例。对169例受试对象的中段尿、前列腺液(EPS)/按摩后尿病原微生物进行检测,组间阳... 目的探讨病原微生物在慢性前列腺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择慢性前列腺炎患者101例,有慢性前列腺炎症状和(或)前列腺液WBC计数>10/HP;健康对照68例。对169例受试对象的中段尿、前列腺液(EPS)/按摩后尿病原微生物进行检测,组间阳性率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慢性前列腺炎组及健康对照组中段尿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5.0%、4.4%,EPS/按摩后尿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37.6%、39.7%,EPS/按摩后尿性病系列(STD)病原微生物检测阳性率分别为35.6%、35.3%。2组中段尿、EPS/按摩后尿病原微生物捡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前列腺炎组不存在随EPS中WBC计数增加EPS/按摩后尿培养结果阳性率增加的趋势。结论慢性前列腺炎组与健康对照组EPS/按摩后尿培养的病原微生物种类及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细菌及支原体、衣原体可能不是慢性前列腺炎的病原体,而是一种移生或伴生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前列腺炎 病原学 病原微生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