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码技术与皮肤病学 被引量:5
1
作者 崔勇 杨森 张学军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1-62,共2页
皮肤病学是一门形态学的临床二级学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对皮肤病的形态学要求均很高。近年来数码技术发展迅速,与皮肤病学密切联系,逐渐形成数码皮肤病学这一新型领域。数码皮肤病学涵盖数码摄影、数码暗房、数码评估、数码发布及... 皮肤病学是一门形态学的临床二级学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对皮肤病的形态学要求均很高。近年来数码技术发展迅速,与皮肤病学密切联系,逐渐形成数码皮肤病学这一新型领域。数码皮肤病学涵盖数码摄影、数码暗房、数码评估、数码发布及远程皮肤病学等一系列内容。该文对数码皮肤病学的相关内容作一简要介绍,展望该领域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码技术 皮肤病学 远程皮肤病学
下载PDF
皮肤屏障与银屑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郭慧敏 程晖 张学军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7年第4期224-226,共3页
皮肤作为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对抵御外界有害因素的损伤以及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态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皮肤屏障的结构和功能与一些皮肤病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的联系。研究发现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可能是银屑病发生的重要诱因,然而皮肤屏障缺... 皮肤作为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对抵御外界有害因素的损伤以及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态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皮肤屏障的结构和功能与一些皮肤病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的联系。研究发现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可能是银屑病发生的重要诱因,然而皮肤屏障缺陷与银屑病发生的确切机制仍不清楚。该文主要对近年来皮肤屏障与银屑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皮肤屏障
下载PDF
复方倍他米松治疗非重型药疹疗效和安全性的多中心、开放性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张学军 李卉 +5 位作者 杨森 张安平 林达 范利 王培光 王再兴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96-397,共2页
目的:进一步评价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商品名:得宝松)肌内注射1次治疗非重型药疹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开放性临床试验、对所有入选患者均给予得宝松1mL,肌内注射1次,并在用药后第4、7、14天进行随访。结果:本研究中15个研... 目的:进一步评价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商品名:得宝松)肌内注射1次治疗非重型药疹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开放性临床试验、对所有入选患者均给予得宝松1mL,肌内注射1次,并在用药后第4、7、14天进行随访。结果:本研究中15个研究中心共入选非重型药疹患者562例,于治疗后第4、7、14天平均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治疗后第4天、第7天和第14天疗效达到明显缓解以上的患者分别为47.51%、91.10%和97.87%。结论:得宝松治疗非重型药疹临床疗效较好,疗效稳定,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疹 非重型 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
下载PDF
梅毒免疫学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4
作者 唐利利 程玉燕 +1 位作者 高金平 杨森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7年第5期317-320,共4页
在梅毒螺旋体感染的不同病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有部分涉及,目前认为主要与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有关,血清抗体仅有部分保护作用,同时还存在不同程度的免疫抑制现象。梅毒早期出现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对梅毒螺旋体的清除起重要作用,... 在梅毒螺旋体感染的不同病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有部分涉及,目前认为主要与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有关,血清抗体仅有部分保护作用,同时还存在不同程度的免疫抑制现象。梅毒早期出现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对梅毒螺旋体的清除起重要作用,而在晚期出现的细胞免疫反应则主要引起组织损害。本文就近年来关于梅毒螺旋体的免疫原性、感染梅毒后机体的免疫反应以及梅毒螺旋体免疫逃逸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免疫学机制 细胞因子 免疫逃逸
下载PDF
IKZF1基因与SLE发病机制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闻雷雷 胡素娟 崔勇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29-632,共4页
IKZF1基因编码的Ikaros锌指蛋白是淋巴细胞转录因子,有调节淋巴细胞发育、分化和血液肿瘤抑制的作用。本课题组对SLE进行的GWAS研究发现IKZF1基因遗传变异体与SLE有相关性,且有研究表明IKZF1基因的低表达可能在激活信号传导通路中起关... IKZF1基因编码的Ikaros锌指蛋白是淋巴细胞转录因子,有调节淋巴细胞发育、分化和血液肿瘤抑制的作用。本课题组对SLE进行的GWAS研究发现IKZF1基因遗传变异体与SLE有相关性,且有研究表明IKZF1基因的低表达可能在激活信号传导通路中起关键作用,如SLE发病中涉及的STAT4和干扰素信号传导通路。此外IKZF1基因参与多种血液学的异常改变,如红细胞数目异常、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骨髓纤维化,这些血液异常既可能是SLE患者的临床表型,也可能是与SLE同时罹患的血液病。本文将在现有IKZF1基因研究基础上,讨论其与SLE发病机制的相关性,为开展下一步研究提供思路,也为将来研发新的SLE治疗靶点提供有益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KZF1基因 发病机制 系统性红斑狼疮
下载PDF
MicroRNAs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刘璐 闻雷雷 崔勇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285-1287,共3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以产生针对多种器官的自身抗体为特点。MicroRNAs(miRNAs)是一种非编码的单链小分子RNAs,主要参与基因转录后水平的调控。miRNAs作为转录调节器参与SLE的发病环...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以产生针对多种器官的自身抗体为特点。MicroRNAs(miRNAs)是一种非编码的单链小分子RNAs,主要参与基因转录后水平的调控。miRNAs作为转录调节器参与SLE的发病环节。本文主要从DNA低甲基化、Ⅰ型干扰素通路、调节性T细胞、雌激素四个方面,对miRNAs与SLE发病机制相关性及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NAS 自身免疫 系统性红斑狼疮
下载PDF
克隆型脂溢性角化病4例皮肤镜及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影像学特征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2
7
作者 沈雪 郑亚杰 崔勇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908-912,共5页
目的探讨克隆型脂溢性角化病皮肤镜与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RCM)特征,提高临床医生无创诊断克隆型脂溢性角化病的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克隆型脂溢性角化病的皮肤镜及RCM特征,并结合文献讨论。结果皮肤镜下3例表现为球状结构,1例表现为... 目的探讨克隆型脂溢性角化病皮肤镜与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RCM)特征,提高临床医生无创诊断克隆型脂溢性角化病的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克隆型脂溢性角化病的皮肤镜及RCM特征,并结合文献讨论。结果皮肤镜下3例表现为球状结构,1例表现为黑褐色均质样结构,所有皮损边界清晰;RCM下发现表皮内高折光细胞巢。结论皮肤镜与RCM检查可能为克隆型脂溢性角化病的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隆型脂溢性角化病 皮肤镜 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
下载PDF
35例硬皮病住院病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肖风丽 范星 +3 位作者 王培光 刘盛秀 杨森 张学军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80-382,共3页
目的探讨硬皮病住院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5例住院硬皮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辅助检查及治疗结果,并对局限性和系统性硬皮病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硬皮病最常见首发部位在四肢,系统性硬皮病抗核抗体(60... 目的探讨硬皮病住院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5例住院硬皮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辅助检查及治疗结果,并对局限性和系统性硬皮病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硬皮病最常见首发部位在四肢,系统性硬皮病抗核抗体(60.0%)、免疫球蛋白(64.0%)、谷丙转氨酶(52.0%)、谷草转氨酶(36.0%)异常率较高,系统损害以关节疼痛(44.4%)、肺部损害(24.0%)、心电图检查异常(40.0%)等改变较为常见,系统性硬皮病的内脏损害及辅助检查的异常率高于局限性硬皮病,且关节疼痛发生率(P=0.011)和抗核抗体阳性率(P=0.001)增高,差异有显著性。通过血管活性药、免疫抑制剂及抗纤维药物等综合治疗,取得一定疗效。结论系统性硬皮病关节疼痛和抗核抗体阳性率比局限性硬皮病显著升高。本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应早期检查以明确有无系统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皮病 系统性/诊断 硬皮病 系统性/治疗
下载PDF
抗组胺药物及其新药研究进展 被引量:7
9
作者 闻雷雷 胡素娟 崔勇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3年第1期72-74,共3页
组胺与组胺受体结合后引发以组胺为主的炎性介质释放,导致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发生。H1受体拮抗剂是抗组胺药物之一,可阻断组胺与H1受体结合,从而抑制组胺发挥其生物学效应。H1受体拮抗剂主要用于治疗由组胺释放诱发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组胺与组胺受体结合后引发以组胺为主的炎性介质释放,导致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发生。H1受体拮抗剂是抗组胺药物之一,可阻断组胺与H1受体结合,从而抑制组胺发挥其生物学效应。H1受体拮抗剂主要用于治疗由组胺释放诱发的变态反应性疾病。第一代抗组胺药作用时间短,有明显的镇静作用。第二代抗组胺药药效与第一代相近或强于第一代,作用时间长,无明显的中枢镇静作用,但有心脏毒性,故新药的研究成为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胺 组胺H1拮抗剂 研究
原文传递
肿胀性红斑狼疮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钰 王再兴 杨森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5年第4期224-227,共4页
肿胀性红斑狼疮为皮肤型红斑狼疮的亚型之一,其临床特征为紫红色斑,单个或多发斑块,表面光滑,边界清楚,不形成瘢痕,无糜烂、萎缩、鳞屑、毛囊角栓等表皮的改变,且具有显著光敏性,好发于日光暴露部位.组织病理学特点为血管及附属器周围... 肿胀性红斑狼疮为皮肤型红斑狼疮的亚型之一,其临床特征为紫红色斑,单个或多发斑块,表面光滑,边界清楚,不形成瘢痕,无糜烂、萎缩、鳞屑、毛囊角栓等表皮的改变,且具有显著光敏性,好发于日光暴露部位.组织病理学特点为血管及附属器周围淋巴细胞浸润,真皮网状层黏蛋白沉积,无明显表皮受累,直接免疫荧光检测为阴性.氯喹和羟氯喹治疗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胀性红斑狼疮 光敏感 直接免疫荧光 组织病理
原文传递
多中心网状组织细胞增生症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吴博 李卉 张学军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4年第1期55-58,共4页
多中心网状组织细胞增生症是一种罕见的肉芽肿性疾病,病因不明,临床表现多样,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出现多系统损害;诊断主要通过组织病理、免疫组化和影像学检查;目前尚无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该病最常累及皮肤、黏膜、关节,特征性... 多中心网状组织细胞增生症是一种罕见的肉芽肿性疾病,病因不明,临床表现多样,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出现多系统损害;诊断主要通过组织病理、免疫组化和影像学检查;目前尚无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该病最常累及皮肤、黏膜、关节,特征性病变为皮肤多个红褐色丘疹、结节和多发性、对称性、侵蚀性关节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中心网状组织细胞增生症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脂溢性角化病的病因与治疗进展 被引量:11
12
作者 沈颂科 肖风丽 张学军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9年第2期104-106,共3页
脂溢性角化病是一种良性表皮角质形成细胞肿瘤。其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年龄和紫外线暴露是本病独立的危险因素,细胞因子及感染可能与其发病有一定的关系。脂溢性角化病的治疗以冷冻、激光为主,但... 脂溢性角化病是一种良性表皮角质形成细胞肿瘤。其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年龄和紫外线暴露是本病独立的危险因素,细胞因子及感染可能与其发病有一定的关系。脂溢性角化病的治疗以冷冻、激光为主,但近年来也出现一些新的疗法,如局部外用三氯乙酸,系统应用阿维A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化病 脂溢性 病因学 治疗
原文传递
二期梅毒误诊为股癣一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鹏 李存涛 +3 位作者 林艳 唐金 崔勇 杨森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0年第4期188-188,共1页
患者男,35岁。于2009年2月因会阴部及腹股沟出现暗红色、边界清楚、高出皮面的斑疹,上覆鳞屑,伴轻中度瘙痒,在外院诊断为股癣(未做真菌镜检),外用联苯苄唑凝胶、复方酮康唑软膏1个月,无明显疗效,随后来我科门诊就诊。
关键词 二期梅毒 股癣 复方酮康唑软膏 误诊 联苯苄唑凝胶 2009年 真菌镜检 门诊就诊
原文传递
Waardenburg综合征的分子遗传学进展
14
作者 杨建强 王培光 +1 位作者 杨森 张学军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8年第4期261-263,共3页
Waardenburg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遗传性听力一色素异常综合征。具有皮肤脱色素改变、额部白发或早年白发、眼虹膜及眼底色素异常、先天性感音神经性耳聋等临床特征。该病具有临床表型差异性和遗传异质性,依据不同的表现和伴发异常,Waar... Waardenburg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遗传性听力一色素异常综合征。具有皮肤脱色素改变、额部白发或早年白发、眼虹膜及眼底色素异常、先天性感音神经性耳聋等临床特征。该病具有临床表型差异性和遗传异质性,依据不同的表现和伴发异常,Waardenburg综合征可分为4型。研究证实,配对盒3、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性别决定区域相关转录因子10、Snail相关锌指蛋白转录因子、内皮素3和内皮素受体B基因突变可引起神经嵴细胞迁徙和黑素细胞增殖等过程的异常,从而发生Waardenburg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ARDENBURG综合征 遗传学 分子生物学
原文传递
特应性皮炎的环境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延延 肖风丽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4年第5期319-321,共3页
特应性皮炎是临床常见的慢性遗传性过敏性皮肤病,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主要概述特应性皮炎发生发展的相关环境影响因素,如:居住环境、接触宠物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影响;不同饮食在不同时期的不同作用;早期母乳喂养、日常清洁、肠道菌群等因... 特应性皮炎是临床常见的慢性遗传性过敏性皮肤病,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主要概述特应性皮炎发生发展的相关环境影响因素,如:居住环境、接触宠物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影响;不同饮食在不同时期的不同作用;早期母乳喂养、日常清洁、肠道菌群等因素的保护作用;感染、肥胖、孕期工作、压力等因素,以及香烟、温度剧变等物理化学刺激的不利影响.这些因素均会影响特应性皮炎的发病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炎 特应性 环境 环境因素诱发疾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