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7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oll样受体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被引量:3
1
作者 夏亮 王兴兵 吴竞生 《国际内科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2期735-738,共4页
Toll样受体(TLR)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类天然免疫受体,在天然免疫及继发激活获得性免疫过程中均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对TLR的进一步深入研究表明,TLR在绝大多数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并且发挥一定生物学效应。这为我们提高... Toll样受体(TLR)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类天然免疫受体,在天然免疫及继发激活获得性免疫过程中均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对TLR的进一步深入研究表明,TLR在绝大多数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并且发挥一定生物学效应。这为我们提高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改善疾病的生存和预后提供了新的潜在治疗靶点。本文旨在对TLR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之间的关系及其所发挥的作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LL样受体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激动剂
下载PDF
血液恶性肿瘤及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早期抗原诊断实验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徐杰 孙自敏 +1 位作者 王兴兵 张旭晗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5期1302-1305,共4页
本研究评价血清1,3-β-D葡聚糖(G)和半乳甘露聚糖(GM)联合检测用于血液恶性肿瘤及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侵袭性真菌病(IFD)早期诊断的敏感度及特异度,确定GM阳性值、探讨G/GM测定前后诊断级别的变化及GM水平与疗效的关系。用双抗体夹心酶... 本研究评价血清1,3-β-D葡聚糖(G)和半乳甘露聚糖(GM)联合检测用于血液恶性肿瘤及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侵袭性真菌病(IFD)早期诊断的敏感度及特异度,确定GM阳性值、探讨G/GM测定前后诊断级别的变化及GM水平与疗效的关系。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测定患者血清G和GM值。结果表明:按照实验中测定的界值,G/GM联合检测的敏感度100%,特异度65.7%,阳性预测值67.6%,阴性预测值为100%;G/GM检测后临床诊断IFD由1例上升至24例,有12例非感染者上升为拟诊IFD;治疗前GM水平维持在较高水平,抗真菌治疗有效患者的GM值呈下降趋势,无效死亡患者GM值呈上升趋势。结论:G及GM实验联合检测提高了IFD诊断的敏感度,降低了假阴性的发生,具有早期诊断价值,动态监测G/GM值的变化可作为评价疗效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3-β-D葡聚糖 半乳甘露聚糖 侵袭性真菌病 血液恶性肿瘤 造血干细胞移植
下载PDF
同胞HLA相合供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与其联合骨髓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疗效的单中心比较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任富鹏 刘会兰 +3 位作者 孙自敏 耿良权 王兴兵 丁凯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2期404-409,共6页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并比较了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的同胞HLA相合(sibling matched,sm)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sm-allo-PBHSCT)及sm-allo-PBHSCT联合骨髓移植(BM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临床疗效。本中心自2001年10月至2010年10月...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并比较了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的同胞HLA相合(sibling matched,sm)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sm-allo-PBHSCT)及sm-allo-PBHSCT联合骨髓移植(BM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临床疗效。本中心自2001年10月至2010年10月有10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接受移植,其中sm-allo-PBHSCT组38例,sm-allo-PBHSCT+BMT组62例,根据病人情况选择清髓性及减低强度的预处理方案。所有患者均采用环孢素A(CsA)联合霉酚酸酯(MMF)方案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结果表明,两组造血重建快,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0.5×109/L的中位时间均为12天,血小板数≥20×109/L的中位时间分别为15天(sm-allo-PBH-SCT)和16天(sm-allo-PBHSCT+BMT)。两组急性GVHD、Ⅲ-Ⅳ度急性GVHD、慢性GVHD发生率分别为37.1%和34.2%、7.89%和8.06%、36.11%和41.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复发率分别为13.16%和12.90%,3年的无病生存率分别为57.1%和61.3%。高危患者2年总生存率(OS)分别为(41.4±12.8)%和(60.9±9.6)%(p=0.017)。结论:G-CSF动员的sm-allo-PBHSCT+BMT与sm-allo-PBHSCT治疗恶性血液病一样安全有效,对于高危患者可能更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联合骨髓移植 恶性血液病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下载PDF
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在恶性血液病合并细菌感染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7
4
作者 任佳荣 朱小玉 +8 位作者 汤宝林 皖湘 童娟 张磊 张旭涵 姚雯 孙光宇 刘会兰 孙自敏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18年第11期774-776,共3页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与C反应蛋白(CRP)在恶性血液病合并细菌感染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74例恶性血液病合并细菌感染患者,根据血培养结果将其分为菌血症组100例及非菌血症组74例,再根据感染细菌类型将菌血症组患者分为革...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与C反应蛋白(CRP)在恶性血液病合并细菌感染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74例恶性血液病合并细菌感染患者,根据血培养结果将其分为菌血症组100例及非菌血症组74例,再根据感染细菌类型将菌血症组患者分为革兰阴性菌感染组65例及革兰阳性菌感染组35例。检测患者出现感染症状24h内及抗感染治疗1周后的PCT及CRP水平,比较不同组别及其亚组患者血清PCT及CRP水平及其诊断菌血症的特异度及敏感度。结果出现感染症状24h内,非菌血症组PCT水平明显低于菌血症组(P〈0.001),两组间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9);血清PCT水平诊断菌血症的特异度较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0.734,P〈0.001];革兰阴性菌感染组的PCT及CRP水平均明显高于革兰阳性菌感染组(P〈0.001)。抗感染治疗后,菌血症组和非菌血症组患者血清PCT及CRP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01)。结论PCT是恶性血液病合并细菌感染的重要标志物,在早期评估是否存在菌血症方面优于CRP,定期监测患者血清PCT及CRP水平,可为临床医师及时调整抗菌药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恶性血液病 感染
下载PDF
地西他滨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张前鹏 韩永胜 《安徽医药》 CAS 2017年第11期1957-1962,共6页
随着表观遗传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人员发现DNA的异常甲基化在恶性血液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地西他滨(DAC)是一种DNA甲基转移酶(DNMT)抑制剂,作为一种研究较为成熟的去甲基化药物,由于其较好的临床疗效和独特的作用机制,... 随着表观遗传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人员发现DNA的异常甲基化在恶性血液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地西他滨(DAC)是一种DNA甲基转移酶(DNMT)抑制剂,作为一种研究较为成熟的去甲基化药物,由于其较好的临床疗效和独特的作用机制,临床上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等其他血液恶性疾病。该文就地西他滨的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以及在各种血液系统恶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甲基化 地西他滨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下载PDF
血液科病房施行无陪护管理降低医院感染的探讨 被引量:12
6
作者 吴云 黄璐 +3 位作者 涂美娟 李杨 宋瑰琦 孙自敏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5084-5086,共3页
目的对比研究血液科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无陪护管理前后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探讨血液科病房规范化护理管理模式。方法将实施无陪护管理前后的住院患者分成陪护组及无陪护组,对实施管理前后两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感染... 目的对比研究血液科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无陪护管理前后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探讨血液科病房规范化护理管理模式。方法将实施无陪护管理前后的住院患者分成陪护组及无陪护组,对实施管理前后两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感染部位及感染程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无陪护组发生医院感染52例,医院感染发生率8.71%;陪护组共发生医院感染76例,医院感染发生率12.75%,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9,P<0.05);感染部位两者均以呼吸道居首,占各类感染的50.00%,其他部位依次为胃肠道、口腔及肛周等,而实施无陪护管理后呼吸道感染率从59.21%降至36.54%(χ2=6.35,P<0.05);实施无陪护管理后死亡率从7.89%降至1.92%(χ2=2.13,P>0.05)。结论血液科施行无陪护管理能够明显降低血液科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及感染死亡率,同时降低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提高血液科住院患者的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医院感染 无陪护管理
原文传递
程序性死亡受体-1与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在滤泡性淋巴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7
作者 倪金菊 王馨辰 +2 位作者 胡茂贵 张瑰红 丁凯阳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18期14-20,共7页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LAG-3)在滤泡性淋巴瘤(FL)肿瘤微环境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2022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2例病理明确诊断为FL的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FL患者标本中P...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LAG-3)在滤泡性淋巴瘤(FL)肿瘤微环境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2022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2例病理明确诊断为FL的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FL患者标本中PD-1、LAG-3、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细胞表面趋化因子受体4(CCR4)、细胞表面趋化因子受体3B(CXCR3B)、叉头蛋白P3抗体(FOXP3)因子的表达水平,分析PD-1、LAG-3与FL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并分析各因子间的相关性。结果PD-1高表达组和LAG-3高表达组β2微球蛋白(β_(2)-MG)水平高于低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1/LAG-3双高表达组乳酸脱氢酶(LDH)和β2-MG水平高于PD-1/LAG-3单高表达组与PD-1/LAG-3双低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在FL组织中,PD-1表达水平与LAG-3、CCR4、CXCR3B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432、0.440、0.506,P<0.05),而与PD-L1和FOXP3表达水平无相关性(P>0.05)。PD-1高表达组、LAG-3高表达组和PD-1/LAG-3共同高表达组CD8^(+)T细胞计数少于对应低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D-1表达、LAG-3表达以及PD-1/LAG-3共同表达与CD8^(+)T细胞计数呈负相关(r=-0.631、-0.425、-0.552,P<0.05)。生存分析结果显示LDH低表达组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体生存期(OS)优于高表达组;PD-1低表达组、LAG-3低表达组和PD-1/LAG-3双低表达组的PFS和OS优于高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1、LAG-3高表达与FL患者较高的临床检验指标水平及较差的生存预后相关;PD-1、LAG-3等免疫检查点在肿瘤微环境中共同表达,影响T细胞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受体-1 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 肿瘤微环境 滤泡性淋巴瘤
下载PDF
手术方式对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疗效和安全性的影响
8
作者 代香萍 薛磊 +3 位作者 许倩文 胡艳 陈元禄 王兴兵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13-417,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对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患者疗效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23年5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收治的130例PCNSL患者的...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对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患者疗效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23年5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收治的130例PCNSL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切除组和活检组,比较两组的安全性及疗效,包括化疗后的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和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结果:切除组的ORR、2年OS率、2年PFS率与活检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ORR:63.2%vs.62.8%;2年OS率:68.6%vs.73.7%;2年PFS率:35.2%vs.40.7%,P>0.05),切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活检组(29.3%vs.11.4%,P=0.04)。两组住院时间无统计学差异,但活检组费用较少(P<0.01)。结论:对PCNSL患者,接受活检和切除的疗效相当,但与切除相比,活检的安全性较好,且住院费用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手术治疗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GVHD患者外周血Th17/Treg细胞相关的细胞因子检测与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9
作者 王静 王兴兵 +4 位作者 汪健 刘会兰 耿良权 丁凯阳 孙自敏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2期422-426,共5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慢性GVHD(cGVHD)患者外周血中Th17/Treg细胞相关的细胞因子的水平与临床意义。外周血样品采集自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患者和健康人,其中aGVHD组10例、cGVHD组13例、无GVHD组16例,健康人20名。... 本研究旨在探讨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慢性GVHD(cGVHD)患者外周血中Th17/Treg细胞相关的细胞因子的水平与临床意义。外周血样品采集自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患者和健康人,其中aGVHD组10例、cGVHD组13例、无GVHD组16例,健康人20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检测各组外周血血浆中细胞因子IFN-γ、IL-4、IL-6、IL-10、TGF-β1、IL-17、IL-23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a/cGVHD组IFN-γ、IL-4、IL-6、IL-17及IL-23水平显著高于无GVHD组和健康人(p<0.05),而IL-10、TGF-β1水平显著低于无GVHD组和健康人(p<0.05)。aGVHD和cGVHD组患者治疗有效后,外周血中IL-6、IL-17及IL-23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IL-10、TGF-β1水平明显升高,而IFN-γ、IL-4无明显变化。各组患者血浆中TGF-β1与IL-6、TGF-β1与IL-17、TGF-β1与IL-23水平呈负相关(r分别等于-0.36、-0.51和-0.44,p均<0.05),IL-6与IL-17、IL-6与IL-23、IL-17与IL-23水平呈正相关(r分别等于0.62、0.71和0.93,p均<0.05)。结论:Th17/Treg细胞相关的细胞因子可能在aGVHD和cGVHD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对它们的研究有助于寻找治疗a/cGVHD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EG细胞 TH17细胞 GVHD 细胞因子
下载PDF
氨甲蝶呤对映体耐药A549细胞株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征 被引量:10
10
作者 陶绍能 何晓东 +4 位作者 董林 李明 朱园园 孙自敏 沈佐君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73-277,共5页
目的诱导并建立耐氨甲蝶呤对映体的A549细胞株并观察耐药细胞系(L-(+)-MTX/A549、D-(-)-MTX/A549)的生物学特性。方法以MTX对映体为诱导剂,采用浓度递增结合低剂量持续诱导方法诱导A549细胞株,建立MTX不同对映体耐药细胞系;倒置相差显... 目的诱导并建立耐氨甲蝶呤对映体的A549细胞株并观察耐药细胞系(L-(+)-MTX/A549、D-(-)-MTX/A549)的生物学特性。方法以MTX对映体为诱导剂,采用浓度递增结合低剂量持续诱导方法诱导A549细胞株,建立MTX不同对映体耐药细胞系;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MTT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MTT法检测耐药细胞株的耐药指数;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的分裂增殖能力。结果L-(+)-MTX/A549、D-(-)-MTX/A549耐药指数分别为6.0的和20.2。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发生了改变;细胞生长曲线显示D-(-)-MTX/A549的增殖略慢于亲本细胞,而L-(+)-MTX/A549的增殖最慢;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结果显示L-(+)-MTX/A549、D-(-)-MTX/A549耐药细胞株S期细胞数量减少(P<0.05),G0/G1期细胞增多(P<0.05);CFSE检测A549、L-(+)-MTX/A549、D-(-)-MTX/A549的MFI分别为(6.08±0.55)、(7.72±0.30)、(6.90±0.18)。两对映体细胞株间有明显手性差异。结论本研究建立了MTX两种对映体耐药细胞株,为进一步研究其耐药机制提供了一种实验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甲蝶呤 A549细胞 对映体 耐药性 肿瘤
下载PDF
胞外HMGB1调控SDF-1/CXCR-4轴介导脐血CD34^+细胞的迁移作用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杨璐璐 孙自敏 +3 位作者 刘欣 朱小玉 王兴兵 汪健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415-1421,共7页
本研究探究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HMGB1)和/或基质细胞衍化因子(SDF-1)对脐血CD34+细胞的迁移作用,并进一步探讨HMGB1是否通过调控SDF-1/CXCR-4轴介导脐血CD34+细胞的迁移。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应用免疫磁珠分选CD... 本研究探究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HMGB1)和/或基质细胞衍化因子(SDF-1)对脐血CD34+细胞的迁移作用,并进一步探讨HMGB1是否通过调控SDF-1/CXCR-4轴介导脐血CD34+细胞的迁移。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应用免疫磁珠分选CD34+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脐血CD34+细胞的纯度。利用趋化迁移实验(Transwell)测定HMGB1和/或SDF-1对脐血CD34+细胞的迁移作用。1.0×105细胞/孔脐血CD34+细胞加入上孔中,应用不同浓度梯度的HMGB1和/或SDF-1(0、10、25、50、100、200 ng/ml)检测HMGB1和/或SDF-1促进脐血CD34+细胞迁移的最适作用浓度。新鲜分离的脐血CD34+细胞表达SDF-1受体CXCR-4和HMGB1受体TLR2,TLR4和RAGE。为进一步探讨何种受体在HMGB1和SDF-1介导的细胞迁移中起作用,应用抗SDF-1抗体,抗CXCR-4抗体,抗RAGE抗体,抗TLR2抗体和抗TLR4抗体阻断研究HMGB1和/或SDF-1对脐血CD34+细胞的迁移作用。结果表明,磁珠分选脐血CD34+细胞纯度为97.40±1.26%。25 ng/ml的SDF-1不能介导脐血CD34+细胞的迁移,最佳作用浓度为100 ng/ml。HMGB1的最低作用浓度为100 ng/ml。通过剂量研究实验发现,细胞迁移最佳联合作用浓度为HMGB1 100 ng/ml+SDF-1 50 ng/ml。抗体阻断实验结果表明,抗SDF-1(4μg/ml)和抗CXCR-4(5μg/ml)抗体均可以阻断HMGB1单独或联合SDF-1介导的细胞迁移运动,而抗RAGE抗体,抗TLR2抗体及抗TLR4抗体并不能阻断HMGB1和/或SDF-1对脐血CD34+细胞的迁移作用。结论:HMGB1和SDF-1均可以促进脐血CD34+细胞的迁移,HMGB1可能通过CXCR-4而非RAGE和TLR受体加强SDF-1诱导的细胞迁移作用。具体的作用机制还需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MGB1 迁移 脐血 SDF-1/CXCR-4轴
下载PDF
亚胺培南与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疗效评价 被引量:6
12
作者 杨会志 朱小玉 +2 位作者 薛磊 吴竞生 荚恒敏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539-1540,1543,共3页
目的评价亚胺培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恶性血液病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4年7月220例恶性血液病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按抗菌药物使用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 目的评价亚胺培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恶性血液病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4年7月220例恶性血液病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按抗菌药物使用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116例患者使用亚胺培南治疗;对照组104例患者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比较两组恶性血液病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及细菌消除率,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试验组为81.9%、对照组为80.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原菌清除率试验组为78.2%、对照组为84.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抗菌药物使用中不良反应均较轻。结论亚胺培南与头孢哌酮/舒巴坦用于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疗效确切且安全,可作为治疗重度医院肺部感染临床经验性药物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胺培南 头孢哌酮/舒巴坦 血液病 医院获得性肺炎
原文传递
397例急性白血病细胞遗传学与FAB分型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6
13
作者 霍菲菲 刘欣 +4 位作者 孙自敏 朱薇波 郑昌成 汪健 邬志伟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1期6-10,共5页
本研究探讨急性白血病的细胞遗传学改变,了解染色体核型异常与急性白血病FAB分型的关系及其对预后因素的影响。397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于治疗前抽取骨髓标本,采用短期细胞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标本,应用G显带技术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显示,... 本研究探讨急性白血病的细胞遗传学改变,了解染色体核型异常与急性白血病FAB分型的关系及其对预后因素的影响。397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于治疗前抽取骨髓标本,采用短期细胞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标本,应用G显带技术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显示,397例急性白血病中78例无分裂相,319例可供染色体核型分析的患者中染色体核型异常175例(占54.9%)。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和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AMLL)3种类型的白血病患者中,染色体核型异常分别为33/120例(占27.5%)、129/252例(占51.2%)和13/25例(占52.0%)。超二倍体41例(占23.4%),亚二倍体22例(占12.5%),正常二倍体112例(占64.0%)。AML染色体核型异常中与FAB分型相关的特异性染色体重排74/129例(占57.4%)。结论:大约55%左右的急性白血病存在克隆性染色体异常,一些特异性染色体异常改变是急性白血病的细胞遗传学特征,与急性白血病的FAB分型有明显相关性,染色体检查和分子遗传学方法相结合,对于白血病的诊断、分型、治疗和预后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染色体 FAB分型
下载PDF
清髓性非血缘脐血与同胞供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T淋巴细胞亚群及其受体重排删除环早期重建规律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聂豪 汪健 +8 位作者 路幼佳 郑昌成 汤宝林 姚雯 朱小玉 强萍 张磊 刘会兰 孙自敏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40-446,共7页
本研究比较分析清髓性非血缘脐血移植(UCBT)与同胞供体骨髓和/或外周血干细胞移植(BMT/PBSCT)后恶性血液病受者早期T细胞亚群及T细胞受体重排删除环(T-cell receptor excision cycles,TREC)的重建规律。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0例恶性血液病... 本研究比较分析清髓性非血缘脐血移植(UCBT)与同胞供体骨髓和/或外周血干细胞移植(BMT/PBSCT)后恶性血液病受者早期T细胞亚群及T细胞受体重排删除环(T-cell receptor excision cycles,TREC)的重建规律。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6个月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的变化,实时定量PCR检测TREC。结果表明,UCBT与BMT/PBSCT相比,在移植后1个月内CD3+、CD3+CD4+、CD3+CD8+细胞绝对值明显降低,此后无明显差别;2个月内CD3+细胞比例较低,但无明显差别。UCBT同BMT/PBSCT类似,CD3+CD4+细胞自植入开始即明显减低,2个月达最低,以后缓慢恢复,但至6个月仍未达正常;而CD3+CD8+亚群植入时已达正常水平,CD4+/CD8+比值至6个月仍低于正常。UCBT组在移植后1个月内naive T细胞明显高于BMT/PBSCT组;而在移植后3个月开始终末分化效应记忆T细胞明显高于BMT/PBSCT组,且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移植后6个月内两组移植受者TREC均较低。结论:与同胞供体BMT/PBSCT相比较,UCBT后早期T细胞重建显著延迟,但终末效应记忆T细胞亚型水平明显升高,从而发挥着抗感染或抗白血病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脐血移植 免疫重建 T细胞亚群 T细胞受体重排删除环
下载PDF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粒细胞缺乏期间感染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张苗 孙自敏 +1 位作者 刘会兰 高珊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278-1280,共3页
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132例,其中血缘关系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43例;非血缘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1例;非血缘脐血移植(UCBT)82例;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6例。移植前采用清髓性预处理方案126例,减低强度... 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132例,其中血缘关系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43例;非血缘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1例;非血缘脐血移植(UCBT)82例;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6例。移植前采用清髓性预处理方案126例,减低强度预处理方案6例。采用环孢素A(CsA)联合吗替麦考酚酯(MMF)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结果显示,132例HSCT后粒细胞缺乏期间92例发生感染,感染率为69.7%,首次感染出现的中位时间为移植后6(移植前3d-移植后27d)d,感染最多见于移植后4d出现;感染发生的部位:以血流感最常见,血培养阳性率为28.3%,其中G-菌占67.9%,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菌阳性率为84.2%,G+菌占32.1%,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A)阳性率为100%,G’菌均为万古霉素敏感菌。全部感染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有效率为93.5%,其中以碳青霉烯类联合氨基糖苷类治疗效果最佳,26.1%的患者使用经验性抗真菌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粒细胞缺乏 感染
下载PDF
87例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JAK2及MPL基因突变位点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夏亮 吴竞生 +6 位作者 丁凯阳 蔡晓燕 朱微波 曾庆曙 刘欣 皖湘 武琳琳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16-19,共4页
目的:探讨JAK2V617F及MPLW515L/K点突变在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中的发生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87例MPN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AS-PCR)及序列测定方法,检测MPN患者骨髓/外周血单... 目的:探讨JAK2V617F及MPLW515L/K点突变在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中的发生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87例MPN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AS-PCR)及序列测定方法,检测MPN患者骨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JAK2V617F及MPLW515L/K点突变的发生情况,结合JAK2V617F及MPLW515L/K点突变阳性与阴性2组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指标,探讨其在疾病诊断及分子发病机制中的意义。结果:87例MPN患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36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33例,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18例]中共检出55例患者存在JAK2V617F突变,总突变率为63.2%(55/87),其中PV28例,突变率77.8%(28/36);ET17例,突变率51.5%(17/33);PMF10例,突变率55.6%(10/18)。JAK2V617F阳性PV和ET患者WBC及Hb水平高于阴性患者(P<0.05);JAK2V617F阳性PMF患者WBC及PLT高于阴性患者(P<0.05)。JAK2V617F阳性MPN患者血栓发生率高于阴性患者(P<0.05)。24例JAK2阴性的ET及PMF患者中未能检测到MPLW515L/K。结论:MPN患者JAK2V617F发生率较高,JAK2V617F阳性MPN患者血细胞计数高于阴性患者,更易罹患血栓栓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殖性疾病 骨髓增殖性肿瘤 突变 JAK2V617F MPLWS15L/K
下载PDF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症肌无力2例 被引量:5
17
作者 耿良权 刘会兰 +6 位作者 汤宝林 任明山 吴振添 童娟 袁晓 姚雯 孙自敏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3期8509-8511,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效果。方法:2005-08/2006-11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收治的2例重症肌无力患者,男女各1例,按美国重症肌无力协会新重症肌无力临床分型标准分别为IIIb型、IIIa型,初诊时分别合... 目的:回顾性分析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效果。方法:2005-08/2006-11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收治的2例重症肌无力患者,男女各1例,按美国重症肌无力协会新重症肌无力临床分型标准分别为IIIb型、IIIa型,初诊时分别合并有胸腺瘤及未分化结缔组织病,经服用拟胆碱药和多种免疫抑制剂均不能控制症状。移植前采用环磷酰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进行干细胞动员,在白细胞超过5×109L-1时用血细胞分离机采集造血干细胞,加入冷冻保护液,置-196℃液氮中冻存备用。预处理方案为胸腺放疗+BuCy+ATG。移植当天,42℃水浴箱中快速复温冻存的造血干细胞,2例患者输入活的有核细胞数分别为1.32×108/kg和3.06×108/kg,输入活CD34+细胞数为2.57×106/kg和11.22×106/kg。结果:2例患者均获得造血重建,都未出现肌无力危象,移植后1个月,在停用胆碱能受体激动剂后肌力正常。1例已随访30个月,不需服用药物,肌力仍正常;另1例移植后4个月,不服用药物肌力正常,移植后5个月死于间质性肺炎引起的呼吸衰竭。结论:对于重症、药物治疗不佳的重症肌无力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近期疗效显著,是治疗的重要选择,需严密观察并及时处理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 外周血 移植 重症肌无力
下载PDF
F-18 FDG PET/CT在继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中的临床价值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兴兵 朱云霞 +7 位作者 刘欣 潘博 张亮 韩永胜 蔡晓燕 朱薇波 吴竞生 孙自敏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698-1701,共4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F-18 FDG PET/CT在噬血细胞综合征(HPS)的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作用。回顾性分析了11例行F-18 FDG PET/CT检查的HPS患者,评估了F-18 FDG PET/CT对HPS相关的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计算了骨髓和脾脏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 本研究旨在探讨F-18 FDG PET/CT在噬血细胞综合征(HPS)的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作用。回顾性分析了11例行F-18 FDG PET/CT检查的HPS患者,评估了F-18 FDG PET/CT对HPS相关的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计算了骨髓和脾脏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对骨髓和脾脏的SUVmax与HPS的多个实验室参数以及临床转归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1患者中4例伴恶性肿瘤;通过F-18 FDG PET/CT检测判断HLH患者是否伴有恶性肿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100.0%、66.7%和75.0%;骨髓和脾脏的SUVmax与实验室参数无显著的相关性;预测患者预后的脾脏SUVmax值和骨髓SUVmax值的最佳截断点分别为3.10和3.47;单因素分析提示,骨髓和脾脏中F-18 FDG高摄取患者的存活时间较短。结论:F-18 FDG PET/CT在继发性HPS的病因诊断和预后判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血细胞综合征 F-18 FDG PET/CT 临床价值
下载PDF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发生出血性膀胱炎危险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宋闿迪 孙自敏 +2 位作者 刘会兰 王兴兵 耿良权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132-134,共3页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术(HSCT)后出血性膀胱炎的发病相关因素、治疗措施和预后。方法分析我科2000年3月~2008年2月126例HSCT患者出血性膀胱炎发病情况。结果126例移植受者中17例发生出血性膀胱炎,发生率13.5%,中位发病时间36天...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术(HSCT)后出血性膀胱炎的发病相关因素、治疗措施和预后。方法分析我科2000年3月~2008年2月126例HSCT患者出血性膀胱炎发病情况。结果126例移植受者中17例发生出血性膀胱炎,发生率13.5%,中位发病时间36天(16~150天),中位病程25天(10~103天),所有患者经过再次水化、利尿和(或)留置导尿管持续膀胱冲洗等治疗,均获得治愈。结论在充分预防出血性膀胱炎后,出血性膀胱炎多为迟发型。多因素分析显示,移植方式、HLA相合程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异基因移植、清髓性预处理和CMV感染是引起出血性膀胱炎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性膀胱炎 造血干细胞移植术 巨细胞病毒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下载PDF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CD4^+CD25^+调节性T细胞与移植物抗宿主病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沈元元 张爱梅 +2 位作者 李庆 孙自敏 翟志敏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1期1524-1527,共4页
目的研究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患者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50例Allo-HSCT后患者及24例健康者外周血CD4+CD25+Treg在C... 目的研究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患者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50例Allo-HSCT后患者及24例健康者外周血CD4+CD25+Treg在CD4+T细胞中的百分含量。结果50例患者均获得造血功能重建。正常对照组与无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组CD4+CD25高度敏感(CD4+CD25high)、CD4+CD25+CD127低度敏感(CD4+CD25+CD127low)T细胞百分比分别为(2.185±0.582)%和(6.365±2.155)%vs(2.320±2.813)%和(7.515±5.457)%(P>0.05)。aGVHD组为(1.270±1.385)%和(4.575±3.900)%,低于正常对照组与无GVHD组(均P<0.01);其中,Ⅱ~Ⅳ度aGVHD组显著低于Ⅰ度aGVHD组(P<0.01)。cGVHD组为(1.375±0.812)%和(5.620±1.770)%,低于无GVHD组(P<0.01);其中,广泛性cGVHD组低于局限性cGVHD组(P<0.05)。结论CD4+CD25+Treg的水平与Allo-HSCT后GVHD的发生及严重程度有密切关系;通过监测CD4+CD25+Treg水平对临床早期诊断GVHD及判断GVHD预后、指导免疫调节剂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干细胞移植 T淋巴细胞 调节性 移植物抗宿主病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