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核苷酸类药物治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导致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疗效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付喜花 张振华 +4 位作者 刘婉婷 娄海波 黄明寿 吴文斌 陈金军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69-72,共4页
目的观察核苷酸类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导致的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慢性乙型肝炎导致的ACLF患者178例中,115例在内科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核苷(酸)类药物口服,63例对照组只接受内科基础治疗。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 目的观察核苷酸类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导致的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慢性乙型肝炎导致的ACLF患者178例中,115例在内科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核苷(酸)类药物口服,63例对照组只接受内科基础治疗。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使用美国Beckman全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检测生化指标;使用德国美创MC-2000血凝仪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等凝血指标。根据公式计算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结果在治疗24 w时,抗病毒组生存率(65.2%)显著高于对照组(39.7%,P<0.05);抗病毒组生存患者外周血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U)、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GB)和纤维蛋白原(Fbg)分别为(7.2±1.6)×109/L、(5.1±2.7)×109/L、(131.4±50.3)×109/L、(143.7±14.5)g/L和(2.0±0.6)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4±3.6)×109/L、(2.6±3.3)×109/L、(96.2±53.3)×109/L、(116.5±24.4)g/L和(1.3±0.5)g/L,P<0.01】;抗病毒组生存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分别为(15.5±4.4)s和(1.3±0.5),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4.2±10.2)s和(2.0±1.5),P<0.01]。结论抗病毒治疗能改善慢性乙型肝炎导致的ACLF患者凝血功能,提高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加急性肝衰竭 核苷(酸)类 生存率
下载PDF
细菌性肝脓肿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对比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方立庆 刘见辉 苏倩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324-326,330,共4页
目的:分析细菌性肝脓肿合并有无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为肝脓肿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至2020年1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78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按其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合并组(31例)与非合... 目的:分析细菌性肝脓肿合并有无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为肝脓肿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至2020年1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78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按其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合并组(31例)与非合并组(47例),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入院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指标及肝脓肿影像学特点等。结果:两组患者肝脓肿病灶都好发于右叶肝脏,肝脓肿的部位、大小和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临床表现中发热、畏寒寒战、乏力、恶心症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性肝脓肿合并糖尿病出现上腹痛、肝区压痛及肝区叩痛发生率低于无糖尿病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WBC、Hb、PCT、Cr、ALT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糖尿病组患者N%、CRP、FPG、HbAlc水平高于非合并组(P<0.05),PLT低于非合并组(P<0.05);非合并组与合并组患者相比较,后者更易出现低白蛋白血症(发生率为80.6%)。结论:细菌性肝脓肿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表现往往不典型,早期容易造成漏诊误诊,完善CRP、血常规、上腹部CT或者腹部彩超等检查有助于细菌性肝脓肿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肝脓肿 糖尿病 临床特征 对比分析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7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比较 被引量:12
3
作者 郑吉顺 陈萌萌 +2 位作者 周翔天 刘艳艳 李家斌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95-498,共4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7(IL-17)A^F(IL-17A、IL-17B、IL-17C、IL-17D、IL-17E、IL-17F)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及肝硬化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66例慢性乙肝患者(慢性乙肝组)和50例乙肝肝硬化(肝硬化组)患者的血清及粪便,...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7(IL-17)A^F(IL-17A、IL-17B、IL-17C、IL-17D、IL-17E、IL-17F)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及肝硬化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66例慢性乙肝患者(慢性乙肝组)和50例乙肝肝硬化(肝硬化组)患者的血清及粪便,以及3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的血清。用荧光定量PCR检测乙肝病毒(HBV)DNA,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IL-17A^F、IL-1β、IL-6、趋化因子-13。比较3组IL-17A^F的表达情况及与细胞因子、肝功能、HBV DNA的相关性。结果慢性乙肝组及肝硬化组的IL-17A^F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但慢性乙肝组与肝硬化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乙肝组IL-17A^F与IL-1β、IL-6、CXCL-13呈正相关,与总胆红素呈负相关;IL-17C与总胆汁酸呈正相关;IL-17B,IL-17D,IL-17E与粪便HBV DNA呈正相关。肝硬化组IL-17B与IL-1β呈正相关;IL-17C与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呈正相关,IL-17D与碱性磷酸酶呈正相关;IL-17A^F与血清及粪便HBV DNA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慢性乙肝及肝硬化患者均存在IL-17A^F高表达,但临床意义不完全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 白细胞介素-17 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DNA 细胞因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