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压缩感知不同加速因子对心脏磁共振电影序列成像质量的影响
1
作者 王林林 贺克武 +5 位作者 赵韧 俞宏林 孙若愚 钱银锋 李小虎 余永强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81-586,共6页
目的 探讨不同加速因子的压缩感知(CS)技术对心脏磁共振电影序列图像质量的影响及临床应用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 前瞻性招募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1—7月40名健康志愿者进行心脏磁共振成像,扫描方案共4组(采用SENSE 2及加速因子分别... 目的 探讨不同加速因子的压缩感知(CS)技术对心脏磁共振电影序列图像质量的影响及临床应用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 前瞻性招募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1—7月40名健康志愿者进行心脏磁共振成像,扫描方案共4组(采用SENSE 2及加速因子分别为3、4、8的CS心脏电影序列),每组成像方案包括四腔心、左心室短轴、左心室两腔心及三腔心序列,对比4种方案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左心室心功能及16节段心肌厚度。结果 以SENSE 2图像为标准评分(5分),CS3、CS4评分均在3分以上,CS8评分均在3分及以下,其中CS3与SENSE 2序列的四腔心及左心室短轴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左心室两腔心及三腔心各序列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4种成像方案的左心室心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每搏输出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心肌质量)(F=0.027、0.182、0.057、0.140、0.545)与心肌厚度(F=0.052~7.366)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基于CS技术的心脏电影序列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随着加速因子的增加,扫描时间逐渐减少,相应的图像质量降低,而当加速因子为4(与常规电影序列相比扫描时间减少50%)时,仍能够准确进行左心室心功能及心肌厚度测量,且图像质量基本满足诊断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磁共振 压缩感知技术 图像质量评估 心室功能 心肌厚度
下载PDF
心肌桥的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诊断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8
2
作者 王峻奇 马赵 仝莉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108-1111,共4页
目的探讨心肌桥(myocardial bridge,MB)在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dual-source CT coronary angiogra-phy,DSCTCA)中的检出率及其形态学特征,明确MB与邻近冠状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对108例拟诊冠心病患者行DSCTCA,观察MB的检出率、位置... 目的探讨心肌桥(myocardial bridge,MB)在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dual-source CT coronary angiogra-phy,DSCTCA)中的检出率及其形态学特征,明确MB与邻近冠状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对108例拟诊冠心病患者行DSCTCA,观察MB的检出率、位置、长度、厚度及壁冠状动脉(mural coronary artery,MCA)收缩期受压缩程度;观察记录MCA近、远端2 cm以内血管及MCA本身有无动脉硬化(atherosclerotic,AS)。结果 (1)MB检出率为27.8%(30/108),以左前降支中段最多见(53.3%,16/30),MB平均长度为(19.17±6.43)mm,MB的平均厚度为(2.02±0.80)mm。MCA收缩期平均受压缩程度为(38.41±17.09)%;MCA收缩期受压缩程度与MB厚度呈正相关(r=0.910,P<0.01),与MB的长度无相关性(r=0.176,P=0.362>0.05)。(2)所有MCA未发现明显AS斑块,相邻2 cm以内冠状动脉段发现AS斑块14例,其中近端12例,远端2例。近端AS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远端及MCA(χ2=9.32,P<0.05;χ2=15.00,P<0.05)。结论 DSCTCA对MB的检出率高,并可判断MB的形态特征,是检测MB安全、有效、可靠的诊断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桥 壁冠状动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动脉 血管成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