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或氢氯噻嗪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 被引量:112
1
作者 吴泽兵 张颖 +2 位作者 余其贵 孙彩霞 陶存武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13,共6页
目的 比较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或氢氯噻嗪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及一氧化氮、内皮素的影响.方法选取61例2、3级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缬沙坦+氨氯地平或缬沙坦+氢氯噻嗪行降压治疗,观察入选时、治疗第8周和第16周... 目的 比较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或氢氯噻嗪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及一氧化氮、内皮素的影响.方法选取61例2、3级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缬沙坦+氨氯地平或缬沙坦+氢氯噻嗪行降压治疗,观察入选时、治疗第8周和第16周各种相关指示的变化.人选时检测血脂、空腹血糖、血尿酸,试验各个阶段监测24 h动态血压,检测血浆一氧化氮、内皮素水平.结果在患者入选时、治疗第8周和第16周三个时间点,缬沙坦+氨氯地平组和缬沙坦+氢氯噻嗪组24 h血压及白昼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第16周,缬沙坦+氨氯地平组晨峰收缩压较缬沙坦+氢氯嚷嗪组明显降低[(22.6±8.8)mm Hg(1 mm Hg=0.133 kPa)比(26.3±13.7)mm Hg,P<0.05];缬沙坦+氨氯地平组及缬沙坦+氢氯噻嗪组24 h收缩压变异性(SBPV)进行性降低[缬沙坦+氨氯地平组:(12.5±2.8)mm Hg比(10.2 ±2.2)mm Hg比(8.8±1.6)mm Hg,P<0.01;缬沙坦±氢氯噻嗪组:(12.5±2.5)mmHg比(10.7±2.2)mm Hg比(9.6±2.0)mmHg,P<0.01],缬沙坦+氨氯地平组及缬沙坦+氢氯噻嗪组白昼SBPV明显降低[缬沙坦+氨氯地平组:(12.2±3.0)mm Hg比(10.1±2.3)mm Hg比(8.4±1.9)mm Hg,P<0.01;缬沙坦+氢氯噻嗪组:(11.8±2.7)mm Hg比(10.4±1.9)mm Hg比(9.6±2.2)mm Hg,P<0.01],缬沙坦+氨氯地平组24 h舒张压变异性(DBPV)显著降低[(15.5±3.4)mm Hg比(13.0±3.5)mm Hg比(12.3±2.5)mm Hg,P<0.01],缬沙坦+氢氯噻嗪组24 h DBPV无显著性变化;缬沙坦+氨氯地平组第16周白昼SBPV低于缬沙坦+氢氯噻嗪组[(8.4±1.9)mm Hg比(9.6 ±2.2)mm Hg,p<0.05],缬沙坦+氨氯地平第8周、第16周的24 h DBPV、白昼DBPV低于缬沙坦+氢氯噻嗪组(P <0.01~0.05);缬沙坦+氨氯地平组一氧化氮进行性升高[(27.3±13.6)μmol/L比(47.2±16.3)μmol/L比(69.5±18.9)μmol/L,P<0.01]、内皮素进行性降低[(45.3±8.0)ng/L比(37.4±3.9)ng/L比(34.2±4.4)ng/L,P<0.01];缬沙坦+氢氯噻嗪组一氧化氮进行性升高[(33.5±13.9)μmol/L 比(49.7±21.9)μmol/L比(66.7 ±24.7)μmol/L,P<0.01]、内皮素显著降低[(46.6±10.4)ng/L比(37.0±5.4)ng/L比(36.1±8.2)ng/L,P<0.01].治疗第8周,缬沙坦+氨氯地平组收缩压变异性的降幅与一氧化氮的升幅有相关性(r =0.401,P=0.025).结论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或氢氯噻嗪均能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可能更适合于老年高血压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血压变异性 药物疗法 联合
原文传递
肥胖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和一氧化氮及内皮素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吴泽兵 张颖 +3 位作者 余其贵 孙彩霞 杨琳琳 陶存武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69-373,共5页
目的 探讨肥胖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和及血浆一氧化氮、内皮素的影响.方法 选取175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根据体质指数分为正常体质量组(69例)、超体质量组(56例)、肥胖组(50例),监测24 h动态血压、一氧化氮、内皮素水平.结果 3组... 目的 探讨肥胖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和及血浆一氧化氮、内皮素的影响.方法 选取175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根据体质指数分为正常体质量组(69例)、超体质量组(56例)、肥胖组(50例),监测24 h动态血压、一氧化氮、内皮素水平.结果 3组24 h、日间(6:00~22:00)、夜间(22:01~5:59)收缩压与24 h、夜间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肥胖组晨峰收缩压较正常体质量组、超体质量组升高(均P<0.05);肥胖组晨峰舒张压较正常体质量组升高(P<0.05);肥胖组日间舒张压较超体质量组升高(P<0.05).肥胖组24 h收缩压变异性、日间收缩压变异性、昼夜节律分别为(12.6±2.7)%、(12.2±2.9)%、(5.2±10.5)%,与超体质量组(10.4±2.2)%、(10.2±2.2)%、(1.4±6.9)%和正常体质量组(9.4±1.9)%、(9.2±2.1)%、(1.8±8.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肥胖组夜间收缩压变异性、24 h舒张压变异性、日间舒张压变异性分别为(9.8±3.7)%、(15.3±3.3)%、(14.7±3.7)%,与正常体质量组(8.2±3.1)%、(13.2±4.2)%、(12.9±3.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夜间舒张压变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肥胖组一氧化氮较超体质量组、正常体质量组降低[(29.8±14.2)μmol/L比(47.9±18.6)μmol/L、(94.6±42.9)μmol/L,P<0.01],肥胖组内皮素较超体质量组、正常体质量组升高[(46.5±9.8)ng/L比(37.3±4.8) ng/L、(31.1±5.5) ng/L,P<0.01].在正常体质量组,24 h收缩压变异性与一氧化氮相关(r=0.340,P=0.004).结论 肥胖导致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和内皮素升高、一氧化氮降低,是影响血压变异性、内皮素及一氧化氮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症 高血压 一氧化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