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术式治疗高位经括约肌肛瘘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8
1
作者 刘远成 张劲远 +4 位作者 朱竞 李永海 吕文辉 彭西兰 张承岳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19年第5期553-557,共5页
目的分析经括约肌间引流挂线术、切割挂线术与肛门直肠瓣推移术治疗高位经括约肌肛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6年7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肛肠科收治的41例高位经括约肌肛瘘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 目的分析经括约肌间引流挂线术、切割挂线术与肛门直肠瓣推移术治疗高位经括约肌肛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6年7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肛肠科收治的41例高位经括约肌肛瘘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括约肌间引流挂线组(采用经括约肌间引流挂线术,n=15),切割挂线组(采用切割挂线术,n=16)与肛门直肠瓣推移组(采用经肛门直肠瓣推移术,n=10)。比较三组术后疼痛持续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以及术后12个月治愈率,记录三组术后3个月Wexner评分,分析三组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肛管静息压(ARP)、肛管最大收缩压(AMSP)、直肠静息压(RRP)及直肠初始感觉阈值(IST),初始排便阈值(IDT)及最大感觉阈值(MST)。结果切割挂线组的术后疼痛持续时间及伤口愈合时间最长,术后3个月Wexner评分最高,肛门直肠瓣推移组术后12个月治愈率低于切割挂线组(均P<0.05),余两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间术前ARP、AMSP、RRP、IST、IDT及MS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术后ARP、AMSP、IST、IDT及MST较术前下降(均P<0.05),RRP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切割挂线组ARP、AMSP最低,切割挂线组术后IST、IDT及MST低于括约肌间引流挂线组,切割挂线组IST低于肛门直肠瓣推移组(均P<0.05),余两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相比于切割挂线术,保留肛门外括约肌的术式(经括约肌间引流挂线术或经肛门直肠瓣推移术)更有助于减轻高位经括约肌肛瘘患者术后疼痛,术后切口愈合时间较短,采用经括约肌间引流挂线术可同时获得较为理想的治愈率及术后肛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经括约肌肛瘘 经括约肌间引流挂线术 切割挂线术 经肛门直肠瓣推移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