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徽省岳西县某贫困山村居民口腔健康状况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5
1
作者 陈小芳 刘玮佳 +3 位作者 尹悦 王晖 薛浩 蒋勇 《安徽医药》 CAS 2017年第8期1406-1410,共5页
目的了解安徽省岳西县某贫困山区居民口腔健康状况,及人们对口腔健康知识的知晓情况,了解当地居民龋病、牙周病的发病情况,指导开展相关口腔健康保健工作。方法参照《第3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方案》,采用普查的调查方法,用SPS... 目的了解安徽省岳西县某贫困山区居民口腔健康状况,及人们对口腔健康知识的知晓情况,了解当地居民龋病、牙周病的发病情况,指导开展相关口腔健康保健工作。方法参照《第3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方案》,采用普查的调查方法,用SPSS 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龋病以患龋率和龋均数,牙周病以牙龈出血、牙结石和牙周袋的检出率做为统计指标。结果共调查某贫困山村居民487例,总患龋率为63.66%,受检者龋均为2.07颗,牙龈出血检出率为14.37%,牙结石检出率为95.48%,牙周袋检出率为16.02%,总体失牙率为72.69%,全口无牙率为1.64%,义齿修复率为5.34%。结论患龋率,牙龈出血、牙结石和牙周袋检出率和全口无牙率均接近第3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但失牙率高、义齿修复率较低,应加强山区居民口腔健康防治工作,改善贫困山区居民口腔医疗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龋病 牙周病 口腔健康调查
下载PDF
口腔门诊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被引量:2
2
作者 李仕升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66-67,共2页
目的:探讨口腔门诊医院感染发生的原因及控制措施,减少其在诊疗过程中院感的发生。方法:针对口腔门诊发生院感的原因,采取了职业防护、标准预防、严格执行手卫生及院感专业知识培训,规范医疗垃圾分类处理等控制措施。结果:通过各项措施... 目的:探讨口腔门诊医院感染发生的原因及控制措施,减少其在诊疗过程中院感的发生。方法:针对口腔门诊发生院感的原因,采取了职业防护、标准预防、严格执行手卫生及院感专业知识培训,规范医疗垃圾分类处理等控制措施。结果:通过各项措施的落实,口腔门诊各项消毒隔离指标均符合和达到卫生部有关院感管理质量标准。结论:加强口腔门诊院感预防措施的落实,可有效控制院感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门诊 医院感染 预防控制
下载PDF
Nav1.6-RNAi通过AKT通路抑制口腔鳞癌细胞增殖作用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许乐 洪礼琳 +2 位作者 刘玮佳 胡媛平 蒋勇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696-1700,共5页
目的探讨Nav1.6-RNAi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并分析其可能相关机制。方法使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和qRT-PCR法检测电压门控钠通道Nav1.6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将Nav1.6-RNAi转染到人舌鳞癌细胞株(CAL-27细... 目的探讨Nav1.6-RNAi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并分析其可能相关机制。方法使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和qRT-PCR法检测电压门控钠通道Nav1.6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将Nav1.6-RNAi转染到人舌鳞癌细胞株(CAL-27细胞)中,使用Western blot法检测Nav1.6、CyclinD1、C-myc、AKT及p-AKT的表达,并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结果免疫组化、Western blot和qRT-PCR结果证实Nav1.6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表达高于口腔正常组织(P<0.05);Nav1.6-RNAi转染到CAL-27细胞中后,CyclinD1、C-myc、p-AKT蛋白表达降低(P<0.05),且S期细胞明显减少。结论电压门控钠通道Nav1.6可能通过AKT通路参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Nav1.6 增殖 CYCLIND1 AKT通路
下载PDF
113例口腔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生存质量评估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田露莉 蒋勇 《安徽医药》 CAS 2018年第9期1766-1769,共4页
目的评估113例口腔恶性肿瘤患者的术后生存质量,并且分析影响其生存质量的因素。方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113例口腔恶性肿瘤患者,采用华盛顿大学生存质量问卷(UW-QOL)对患者术后生存质量进行统计,并讨论影响生存... 目的评估113例口腔恶性肿瘤患者的术后生存质量,并且分析影响其生存质量的因素。方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113例口腔恶性肿瘤患者,采用华盛顿大学生存质量问卷(UW-QOL)对患者术后生存质量进行统计,并讨论影响生存质量的可能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提示:颌骨连续性、颈清方式、临床分期、肿瘤复发、放化疗等均会对患者术后生存质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肿瘤复发对患者生存质量影响最大(标准化系数:0.405)其次为颌骨连续性(标准化系数:-0.303),肿瘤分期(标准化系数:-0.226),有无颈清(标准化系数:0.216)。结论影响口腔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相关因素,主要为肿瘤复发、颌骨连续性、肿瘤分期以及颈清方式等。因此在以后的肿瘤治疗过程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首先提高肿瘤早期检出率,手术过程中尽量完整切除肿瘤,避免残留,必要时可行颈部淋巴结清扫。其次对颌骨不连续患者及时行缺损的重建与修复,尽量恢复患者颌面部形态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恶性肿瘤 生存质量
下载PDF
环氧合酶-2在口腔鳞癌发生过程中的表达和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高前嵩 蒋勇 《安徽医药》 CAS 2016年第4期732-734,共3页
目的通过研究环氧合酶-2(COX-2)在正常口腔黏膜、口腔黏膜不典型增生、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表达的情况,分析所得到的结果,从而对COX-2在口腔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进行探讨。方法随机选取6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及20例口腔黏膜... 目的通过研究环氧合酶-2(COX-2)在正常口腔黏膜、口腔黏膜不典型增生、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表达的情况,分析所得到的结果,从而对COX-2在口腔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进行探讨。方法随机选取6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及20例口腔黏膜不典型增生组织标本为研究对象,并选取20例正常口腔黏膜标本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COX-2的表达情况,进一步分析COX-2的表达水平与口腔黏膜病变的关系。结果正常口腔黏膜中未见COX-2阳性表达,而COX-2在口腔黏膜不典型增生及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65.0%、78.3%,口腔鳞状细胞癌中表达强度明显高于口腔黏膜不典型增生组织(P=0.0217)。结论 COX-2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以及口腔黏膜不典型增生中有不同程度的高表达,COX-2可能在口腔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癌 口腔黏膜不典型增生 环氧合酶-2
下载PDF
sigma-1受体对口腔鳞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影响的实验研究
6
作者 张红丽 徐小立 +2 位作者 戴永铮 应松成 蒋勇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908-1913,1919,共7页
目的探究sigma-1受体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组织和细胞系中的表达,并通过特异性siRNA转染降低sigma-1受体在OSCC细胞中的表达,检测对其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并初步分析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人OSCC组织中sigma-1受体的表达。We... 目的探究sigma-1受体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组织和细胞系中的表达,并通过特异性siRNA转染降低sigma-1受体在OSCC细胞中的表达,检测对其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并初步分析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人OSCC组织中sigma-1受体的表达。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法检测人OSCC细胞系中sigma-1受体的表达。利用GEPIA数据库分析sigma-1受体表达水平与OSCC患者预后的相关性。通过转染特异性siRNA下调sigma-1受体表达,CCK-8和Transwell迁移侵袭实验检测转染后OSCC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亚型Nav1.5在OSCC细胞中的表达水平。结果免疫组化分析结果显示sigma-1受体在OSCC组织中较正常组织为高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sigma-1受体在4种OSCC细胞系中均有表达。GEPIA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sigma-1受体的表达水平与OSCC患者的总体生存率呈负相关。通过细胞免疫荧光实验结果显示sigma-1受体在CAL-27细胞中主要定位在质膜上。CCK-8分析结果显示sigma-1受体通过siRNA下调表达后降低了CAL-27细胞的增殖。Transwell分析结果显示降低sigma-1受体表达可显著抑制CAL-27细胞的迁移和侵袭。此外,下调sigma-1受体表达后Nav1.5的表达水平被抑制。结论sigma-1受体参与OSCC的发生发展,促进了OSCC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并可能通过调节Nav1.5离子通道参与OSCC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sigma-1受体 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 NAV1.5
下载PDF
改良下唇切口进路切除口腔恶性肿瘤
7
作者 冯大军 蒋勇 孙云峰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215-218,共4页
目的:设计一种改良下唇切口的手术径路,便于口腔内深部肿瘤的暴露和切除,改善术后面部的外形与功能。方法:15例口腔恶性肿瘤患者,采用改良下唇切口的手术径路:经口角附近沿颏面沟自然弧度向下与颈淋巴清扫颌下切口连接,切口线隐蔽于颏... 目的:设计一种改良下唇切口的手术径路,便于口腔内深部肿瘤的暴露和切除,改善术后面部的外形与功能。方法:15例口腔恶性肿瘤患者,采用改良下唇切口的手术径路:经口角附近沿颏面沟自然弧度向下与颈淋巴清扫颌下切口连接,切口线隐蔽于颏面沟皮肤皱折区。结果:经口角旁下唇切口较下唇正中切口短,对组织结构损伤相对减小,病灶暴露更加充分,操作更加便捷。经术后1年以上随访,疤痕隐蔽、唇红缘无凹陷、颏部外形圆润,无口角歪斜等面瘫症状。结论:采用改良下唇切口进路切除口腔恶性肿瘤能充分暴露并完整切除肿瘤,且术后有较满意的外形及功能,可作为口腔内深在肿瘤切除的常规手术径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旁下唇切口 手术路径 口腔肿瘤
下载PDF
全瓷冠与钴铬合金烤瓷冠就位后的颈缘临床效果及患者满意度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李炯 蒋勇 +2 位作者 李午丽 阳宏林 祝心威 《安徽医学》 2019年第2期119-121,共3页
目的评价全瓷冠与钴铬合金烤瓷冠就位时的颈缘状况及患者满意度。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安徽省口腔医院接受口腔治疗的70例患者(88个牙位),根据患者所选修复材料的不同分为全瓷冠组(44个牙位)与钴铬合金烤瓷冠组(44个牙位),评价... 目的评价全瓷冠与钴铬合金烤瓷冠就位时的颈缘状况及患者满意度。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安徽省口腔医院接受口腔治疗的70例患者(88个牙位),根据患者所选修复材料的不同分为全瓷冠组(44个牙位)与钴铬合金烤瓷冠组(44个牙位),评价两组患者修复体就位时的颈缘完整性、颈缘适合性、颈缘凸度、颈缘颜色协调度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修复体的颈缘临床效果均较好,全瓷冠组的颈缘适应性、颈缘凸度性、颈缘颜色协调度性均优于钴铬合金烤瓷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满意度调查发现,两组修复体除了牙体形态方面外,其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钴铬合金烤瓷冠,全瓷冠修复更有助于改善疗效和美观程度,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钴铬合金 全瓷冠 颈缘 适合性 患者满意度
下载PDF
抑制Kv1.3表达能够降低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增殖和分化成骨能力 被引量:4
9
作者 朱庆勇 陈文君 +3 位作者 朱慧 沈洋 祝心威 蒋勇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19-823,共5页
目的探讨Kv1.3在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 PDLFs)增殖和分化成骨能力中的作用。方法通过体外分离并培养健康人和牙周炎患者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应用细胞免疫荧光法、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Kv1.3在牙周炎h PDLFs中表达变化;并通过si RNA沉... 目的探讨Kv1.3在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 PDLFs)增殖和分化成骨能力中的作用。方法通过体外分离并培养健康人和牙周炎患者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应用细胞免疫荧光法、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Kv1.3在牙周炎h PDLFs中表达变化;并通过si RNA沉默抑制Kv1.3表达,使用MTT和流式细胞仪观察对h PDLFs的增殖和分化成骨能力的作用。结果细胞免疫荧光结果显示与健康组比较,牙周炎组h PDLFs中Kv1.3显著低表达(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Kv1.3-si RNA能够明显抑制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和C-myc蛋白表达(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Kv1.3-si RNA能够显著抑制细胞G2/M期;同时,Western blot结果显示Kv1.3-si RNA明显降低碱性磷脂酶(ALP)和骨钙素(OCN)蛋白表达。结论抑制Kv1.3表达能够明显抑制h PDLFs的增殖和分化成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v1.3 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 增殖 分化
下载PDF
计算机辅助快速成型三维实体模型在颌骨骨折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10
作者 薛浩 后军 +3 位作者 孙明 罗月童 徐冰清 蒋勇 《安徽医药》 CAS 2016年第5期923-925,共3页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快速成型三维实体模型在颌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46例颌面部骨折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患者仅根据CT三维重建图进行术前诊断,研究组患者同时使用快速成型三维实体模型辅助进行术前诊断,比较...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快速成型三维实体模型在颌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46例颌面部骨折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患者仅根据CT三维重建图进行术前诊断,研究组患者同时使用快速成型三维实体模型辅助进行术前诊断,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的诊断符合率和术后疗效。结果计算机辅助快速成型三维实体模型对颌面部骨折患者诊断的准确性较高达95.7%,并且研究组术后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88,P=0.030)。结论计算机辅助快速成型三维实体模型可有效辅助颌骨骨折的诊断,同时可通过提高手术的安全性、成功率,进而提升术后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折 成像 三维
下载PDF
钠离子通道Na_v1.7在大鼠牙髓炎中的表达
11
作者 祝心威 蒋勇 +5 位作者 沈继龙 罗庆礼 李炯 陶然 许乐 朱凌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73-877,共5页
目的通过检测大鼠实验性牙髓炎牙髓中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Nav1.7的表达,探讨Nav1.7的表达与牙痛的关系。方法大鼠切牙髓腔暴露,置入脂多糖(LPS)诱导产生牙髓炎。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封LPS 1、3、5 d组,HE染色观察各组牙髓组织病理学改... 目的通过检测大鼠实验性牙髓炎牙髓中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Nav1.7的表达,探讨Nav1.7的表达与牙痛的关系。方法大鼠切牙髓腔暴露,置入脂多糖(LPS)诱导产生牙髓炎。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封LPS 1、3、5 d组,HE染色观察各组牙髓组织病理学改变。通过免疫组化、ELISA和逆转录PCR(RT-PCR)方法检测大鼠正常牙髓和炎症牙髓中Nav1.7的表达。结果封LPS 1 d组,牙髓中未见明显炎症,而封LPS 3和5 d组牙髓中炎症反应程度逐渐上升。免疫组化结果显示,Nav1.7在所有牙髓中均有表达,封LPS 3和5 d组牙髓中Nav1.7表达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ELISA结果与上述结果相似。RT-PCR结果显示,封LPS 3和5 d组牙髓中Nav1.7 mRNA较正常对照组有显著上调(P<0.05)。结论在牙髓炎中,Nav1.7可能以时序控制方式表达明显增多,且与牙髓炎炎症程度相关。鉴于Nav1.7在疼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牙髓中Nav1.7的表达可能涉及牙痛的病理生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 牙髓 炎症 NAV 1 7
下载PDF
某军校士官生龋病牙周病流行病学现况调查 被引量:7
12
作者 胡媛平 陈青峰 +1 位作者 许乐 蒋勇 《安徽医药》 CAS 2014年第6期1089-1091,共3页
目的了解某军校士官生中龋病牙周病患病状况,指导开展口腔健康保健工作。方法参照第3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方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择调查对象,采用SPSS13.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龋病以患龋率和龋均牙周病以患病率和检... 目的了解某军校士官生中龋病牙周病患病状况,指导开展口腔健康保健工作。方法参照第3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方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择调查对象,采用SPSS13.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龋病以患龋率和龋均牙周病以患病率和检出率做为统计指标。结果共调查士官生496名,患龋率为40.12%,龋均为0.89,牙龈炎患病率为24.2%,牙结石检出率为79%,牙周病患病率为5.4%。结论与全军第二次龋病和牙周病监测结果比较患龋率牙结石检出率处于较高水平,应加强对军校士官生的系统性口腔卫生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龋病 牙周病 口腔健康调查 军人
下载PDF
Micro-CT用于分析种植体周围骨小梁情况及相应ROI选择的初探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亨国 孙卫革 +3 位作者 刘向辉 蒋勇 周维民 高文京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721-1725,共5页
初探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Micro-CT)分析种植体周围骨小梁情况,介绍运用特定的感兴趣区域(ROI)选择办法,对比分析不同时期种植体-骨界面骨结合情况。实验动物为8只雄性Beagle犬,将每只犬双侧下颌第3、4前磨牙微创拔除,牙龈翻瓣后选择... 初探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Micro-CT)分析种植体周围骨小梁情况,介绍运用特定的感兴趣区域(ROI)选择办法,对比分析不同时期种植体-骨界面骨结合情况。实验动物为8只雄性Beagle犬,将每只犬双侧下颌第3、4前磨牙微创拔除,牙龈翻瓣后选择相应拔牙窝的合适位置即刻植入种植体(规格为长度10.0 mm,直径3.8 mm)各1颗。术后4周,随机处死4只实验犬,其余4只于种植术后8周时处死,术后4周及8周共有32枚种植体样本,运用Micro CT扫描,使用特定ROI选择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对比。结果显示术后4周与8周种植体周围骨密度及骨小梁数目、厚度、形态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实验运用的选择ROI方法客观、合理、有效,最终ROI分析结果符合传统骨愈合及种植体-骨结合理论,为临床种植学研究提供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CT 牙种植 骨小梁 ROI
下载PDF
CBCT在评价慢性牙周炎牙周基础治疗前后牙槽骨变化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7
14
作者 王晖 蒋勇 《口腔医学》 CAS 2017年第5期444-448,共5页
目的应用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摄影(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观察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后牙槽骨的变化。方法随机选取5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左下第一磨牙,使用CBCT分别测量4次牙周基础治疗前后患者近远中、颊舌侧4个位点釉... 目的应用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摄影(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观察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后牙槽骨的变化。方法随机选取5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左下第一磨牙,使用CBCT分别测量4次牙周基础治疗前后患者近远中、颊舌侧4个位点釉质牙骨质界至牙槽嵴顶的距离和近远牙槽间隔顶及颊舌侧牙槽嵴顶至根尖水平牙槽骨的高度和密度,评价牙周基础治疗后牙槽骨的变化。结果慢性牙周炎患者经过4次牙周基础治疗前后牙槽骨高度无明显变化(P>0.05),经过第3次牙周基础治疗后,牙槽骨密度较前有所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BCT可评价慢性牙周炎牙周基础治疗前后牙槽骨的改变,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BCT 慢性牙周炎 牙槽骨高度 牙槽骨密度
下载PDF
应用CBCT测量慢性牙周炎患者口服维生素D3牙槽骨密度改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晖 方伟 +2 位作者 周平 周美萍 蒋勇 《口腔医学》 CAS 2019年第10期912-915,共4页
目的应用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观察慢性牙周炎患者口服维生素D3前后牙槽骨密度的变化。方法随机选取我科60例50~59岁慢性牙周炎患者口服维生素D3 12个月,应用CBCT分别测量左上中切牙、尖牙、第一... 目的应用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观察慢性牙周炎患者口服维生素D3前后牙槽骨密度的变化。方法随机选取我科60例50~59岁慢性牙周炎患者口服维生素D3 12个月,应用CBCT分别测量左上中切牙、尖牙、第一磨牙近远中、颊舌侧4个位点的近远中侧牙槽间隔顶及颊舌侧牙槽嵴顶至根尖水平牙槽骨密度,评价口服维生素D3后牙槽骨密度的差异有无统计学变化。结果研究对象经过6个月后第1次观测牙槽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变化,经过12个月后第2次观测牙槽骨密度差异较前有统计学变化(P<0.05)。结论研究表明短期口服维生素D3对慢性牙周炎患者牙槽骨密度变化有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牙周炎 维生素D3 CBCT 牙槽骨密度 克朗巴哈系数(Cronbach’sα)
下载PDF
不同预备方法对根管治疗诊间急症和充填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胡媛平 钱毅 《上海口腔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98-200,共3页
目的 :比较不同根管预备方法对根管治疗诊间急症(interappointment emergencies,IAE)发生率和根管充填效果的影响。方法:2018年8月—2021年8月因牙髓炎或根尖周炎需要做根管治疗的恒磨牙96颗,随机分为2组(n=48)颗,MT组使用Mtwo机用镍钛... 目的 :比较不同根管预备方法对根管治疗诊间急症(interappointment emergencies,IAE)发生率和根管充填效果的影响。方法:2018年8月—2021年8月因牙髓炎或根尖周炎需要做根管治疗的恒磨牙96颗,随机分为2组(n=48)颗,MT组使用Mtwo机用镍钛锉改良Mtwo根管预备法,同步组使用改良Mtwo预备技术加同步根管长度测量根管预备法。根管预备完成后拍摄根尖片,根管内封入氢氧化钙,复诊时行常规热牙胶根管充填。采用SPSS 22.0软件包分析IAE的发生情况及术后充填效果。结果:术后即刻及术后第3天、1周,2组IAE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第1、2天,同步组IAE发生率显著低于MT组(P<0.05),同步组根管充填的合格率显著高于MT组(P<0.05)。结论:同步法能减少根管预备过程中根尖区的机械刺激,严格控制根管的工作长度,维持根尖区屏障,从而降低IAE发生率并有效提高根管充填合格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用镍钛系统 根管预备 根管长度 诊间急症 根管充填质量
下载PDF
锥形束CT在种植体周围骨小梁结构临床研究中的应用
17
作者 孙皖苏 陈青峰 +3 位作者 张亨国 潘涛 孙卫革 蒋勇 《安徽医药》 CAS 2018年第9期1722-1725,1856,共5页
目的探讨锥形束CT(CBCT)应用于临床分析种植体周围骨小梁结构的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7年6月,20例缺牙接受种植手术患者,种植手术后即刻与术后6个月分别用CBCT扫描患者颌骨获得影像学图像。两个不同时期共40份CBCT图像通过CTAn... 目的探讨锥形束CT(CBCT)应用于临床分析种植体周围骨小梁结构的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7年6月,20例缺牙接受种植手术患者,种植手术后即刻与术后6个月分别用CBCT扫描患者颌骨获得影像学图像。两个不同时期共40份CBCT图像通过CTAn软件分析种植体周围骨小梁结构。结果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前后种植体周围骨小梁结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相对于术后即刻,骨小梁体积百分数(BV/TV)、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数目(Tb.N)数值增加;骨小梁模式因素(Tb.Pf)、结构模型指数(SMI)数值减少。骨小梁间隙(Tb.Sp)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前后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BCT可应用于临床分析种植体周围骨小梁结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体周围骨小梁微结构 锥形束CT CTAn软件
下载PDF
锥形束CT评价种植区牙槽骨骨密度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陶桃 蒋勇 《中国医疗美容》 2019年第8期118-123,共6页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r tomography,CBCT)结合Mimics软件,对种植颌骨区的牙槽骨密度进行定量测量,为临床种植术前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安徽省口腔医院种植患者130例,术前通过CBCT对患者的上下颌骨扫描,应用Mimics软件对205...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r tomography,CBCT)结合Mimics软件,对种植颌骨区的牙槽骨密度进行定量测量,为临床种植术前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安徽省口腔医院种植患者130例,术前通过CBCT对患者的上下颌骨扫描,应用Mimics软件对205个种植区牙槽骨骨密度进行测量。采用SPSS22.0软件并使用方差分析和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颌骨种植区平均骨密度值:下颌前牙区(885.57±199.34)>上颌前牙区(717.81±188.34)>下颌后牙区(592.22±186.26)>上颌后牙区(465.26±171.84),四个种植区骨密度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根据Norton和Gamble测量得出的Ⅰ~Ⅳ类骨的骨密度值范围,即下颌前牙区多为Ⅰ类骨;上颌前牙区和下颌后牙区多为Ⅱ/Ⅲ类骨;上颌后牙区多为Ⅳ类骨。③四个颌骨种植区不同性别平均骨密度比较,男性大于女性,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不同种植区随年龄段变化平均骨密度值纵向比较,30~39,40~49两个年龄段平均骨密度值较高。结论CBCT可以对种植区的牙槽骨进行客观评价,为临床种植术前评估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BCT 骨密度 种植
下载PDF
CBCT测量骨小梁孔隙率评价骨小梁结构的应用研究
19
作者 朱芳芳 蒋勇 《中国医疗美容》 2021年第1期88-93,共6页
目的探讨应用与软件公司合作研发的CBCT辅助工具测量骨小梁孔隙率作为骨小梁结构的替代参数的可行性。方法选取安徽省口腔医院种植患者术前拍摄的CBCT资料200例,对231个牙缺失位点分别应用CBCT辅助工具测量骨小梁孔隙率,CTAn软件测量骨... 目的探讨应用与软件公司合作研发的CBCT辅助工具测量骨小梁孔隙率作为骨小梁结构的替代参数的可行性。方法选取安徽省口腔医院种植患者术前拍摄的CBCT资料200例,对231个牙缺失位点分别应用CBCT辅助工具测量骨小梁孔隙率,CTAn软件测量骨小梁结构参数(BV/TV、Tb.Th、Tb.N、Tb.Sp)。数据采用SPSS22.0软件并使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方差分析和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骨小梁孔隙率与BV/TV成负相关(r=-0.761,P<0.05);与Tb.Sp成正相关(r=0.856,P<0.05)。缺牙区平均骨小梁孔隙率:上颌后牙区(4.1693±6.0950)%>下颌后牙区(1.8071±2.2037)%>上颌前牙区(1.4079±2.0512)%>下颌前牙区(1.3309±2.4318)%,上颌后牙区与其他区骨小梁孔隙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中,30-49岁平均骨小梁孔隙率较小,与18-29岁和50-70岁较大的平均骨小梁孔隙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小梁孔隙率与骨密度无相关性(P>0.05),骨小梁孔隙率均值:Ⅳ类骨(1.9359±2.1855)%>Ⅱ/Ⅲ类骨(1.7030±4.6605)%>Ⅰ类骨(1.5307±4.0950)%,不同骨质类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口腔疾病治疗过程中,应用CBCT测量骨小梁孔隙率,评价患者牙槽骨骨小梁结构变化,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小梁结构 CBCT 骨密度
下载PDF
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亚型Nav1.5在口腔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中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刘玮佳 许乐 +3 位作者 祝心威 陈小芳 王晖 蒋勇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88-193,共6页
目的 通过检测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voltage-gated sodium channels,VGSC)亚型Nav1.5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的表达,探讨其对OSCC的发生和淋巴结转移的作用.方法 收集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 目的 通过检测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voltage-gated sodium channels,VGSC)亚型Nav1.5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的表达,探讨其对OSCC的发生和淋巴结转移的作用.方法 收集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6例患有原发性低分化OSCC的患者术中切除的肿瘤上皮组织作为试验组,并按肿瘤组织有无淋巴结转移将试验组分为无转移组(16例)和有转移组(10例);另收集1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来源于颌面部外伤、拔牙等术中切除的上皮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蛋白质印迹法、免疫组化法、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分别检测Nav1.5在对照组及试验各组中mRNA或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对各组间差异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在对照组、无转移组和有转移组中,qPCR法检测Nav1.5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54±0.162、2.311±0.134和4.462±0.362,无转移组和有转移组均显著高于与对照组(P=0.037;P=0.029),且有转移组显著高于无转移组(P=0.031).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对照组、无转移组和有转移组Nav1.5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080±0.010、0.143±0.005和0.253±0.015,无转移组和有转移组均显著高于与对照组(P=0.034;P=0.026),有转移组显著高于无转移组(P=0.033).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对照组和试验组的Nav1.5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10和92%(24/26),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有转移组和无转移组的Nav1.5蛋白阳性表达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28).ELISA法结果显示,Nav1.5在对照、无转移和有转移组中的表达分别为(0.834±0.103)、(1.578±0.167)和(3.882±0.422)μg/L,无转移组和有转移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41;P=0.032),有转移组显著高于无转移组(P=0.030).结论Nav1.5在低分化OSCC中高表达且因OSCC有无淋巴结转移其表达程度存在显著差异,Nav1.5可能参与OSCC的发生与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状细胞 淋巴转移 钠通道 电压门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