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阜阳市传染病医院不明原因肺炎网报状况调查及原因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张晶晶 王瑞瑞 +1 位作者 腾小宝 韩明锋 《临床肺科杂志》 2017年第7期1273-1275,共3页
目的通过对阜阳市传染病医院不明原因肺炎网报状况调查,以期发现网报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方法对2016年2月29日-2016年5月10日在阜阳市传染病医院住院诊断为PUE 125例患者的相关资料和网报信息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对入院诊断为肺炎1176... 目的通过对阜阳市传染病医院不明原因肺炎网报状况调查,以期发现网报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方法对2016年2月29日-2016年5月10日在阜阳市传染病医院住院诊断为PUE 125例患者的相关资料和网报信息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对入院诊断为肺炎117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初筛,判断符合PUE病例定义125例(10.63%),采集咽拭子110例(88%),阳性数15例(13.63%),6例甲型H1N1流感,9例乙型流感,只有1例通过网络系统进行上报。未网报原因:不了解PUE监测系统63例(50.81%),认为不符合PUE病例定义57例(45.97%),住院时间短影响判断4例(3.22%)。结论为做好呼吸道传染病防控工作,进一步完善PUE网报系统方便上报,并提高医护人员对PUE的重视程度,做到及时上报,以免引起重大公共卫生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不明原因肺炎 社区获得性肺炎 呼吸道传染病
下载PDF
后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钉棒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李宁 艾继超 《医学综述》 2018年第7期1440-1443,共4页
目的评估一期后路结核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钉棒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5年6月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53例胸腰段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病例均采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 目的评估一期后路结核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钉棒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5年6月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53例胸腰段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病例均采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钉棒内固定系统治疗。对比患者手术前后炎性指标[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CRP)]、腰背部疼痛[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后凸畸形(Cobb角)、后凸畸形矫正率、后凸畸形丢失角度、神经功能[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植骨融合及结核复发情况。结果手术时间为(165±42)min,术中出血(523±142)m L,随访时间平均为(16.0±3.7)个月,红细胞沉降率、CRP术后半年至1年恢复正常,术前VAS评分为(7.3±1.1)分,术后VAS评分为(2.0±0.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患者的平均Cobb角(25.5±3.6)°,术后下降至(10.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术前1例由A级恢复至术后B级,1例由B级恢复至术后C级,1例A级、2例B级、3例C级恢复至术后D级,5例C级、12例D级恢复至术后E级,神经功能恢复1~3个级别;植骨融合的时间为6~18个月。结论对于有适应证的胸腰段椎体结核,一期后路结核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钉棒内固定的手术方式临床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结核 胸腰椎体 椎间植骨 钉棒
下载PDF
胸腔镜肺段与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66
3
作者 刘为超 葛阳 +4 位作者 顾江魁 曹冠亚 张忠义 孙涛 陈春雨 《临床肺科杂志》 2018年第5期921-924,共4页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肺段与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行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36例)与肺叶切除术(48例)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临床指标、肺功能。结果两组患...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肺段与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行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36例)与肺叶切除术(48例)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临床指标、肺功能。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肺段与肺叶切除组手术时间为[(167.36±15.96)min vs(151.31±19.07)min,P<0.001]、术中出血量[(164.31±72.43)m L vs(187.71±110.97)m L,P=0.247]、淋巴结切除数[(11.64±2.66)枚vs(12.79±2.71)枚,P=0.055]、术后第24至第48小时胸腔引流量[(143.19±55.32)m L vs(165.00±32.42)m L,P=0.04]、引流管留置时间[(4.11±0.85))d vs(4.77±0.95)d,P=0.002]、住院时间[(6.83±1.36)d vs(8.02±1.21)d,P<0.001]、术后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1.1%和1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51),术后6个月肺功能指标FEV_1%及FVC下降比率肺段组明显少于肺叶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下肺段与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无显著性差异,但肺段切除术具有术后胸腔引流量少、引流管留置时间短、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可以为早期肺癌的治疗提供一种更加微创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 肺段切除术 肺叶切除术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 肺功能
下载PDF
单操作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5
4
作者 胡一淼 葛阳 +4 位作者 顾江魁 孙涛 陈春雨 曹冠亚 张忠义 《临床肺科杂志》 2017年第6期992-994,998,共4页
目的探讨单操作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42例单操作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围手术期资料,并与86例常规多操作孔胸腔镜... 目的探讨单操作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42例单操作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围手术期资料,并与86例常规多操作孔胸腔镜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具有可比性,无围手术期死亡。单操作孔术中出血量少于多操作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操作孔和多操作孔组手术时间、术后第2天胸管引流量、术后带胸腔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个数及组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1.9%(5/42)和12.8%(11/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87)。单操作孔术后第1、3、5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较多操作孔组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单操作孔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NSCLC在技术上安全可行,术中较常规多操作孔胸腔镜出血量少、术后疼痛减轻及术后并发症降低,是胸腔镜微创化可供选择的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操作孔 电视胸腔镜 非小细胞肺癌 肺叶切除术
下载PDF
胸腔镜剑突下小切口治疗双侧肺大疱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朱叶青 陶立伟 +1 位作者 顾江魁 曹冠亚 《临床肺科杂志》 2016年第3期453-455,459,共4页
目的分析电视胸腔镜(VATS)剑突下小切口治疗双侧肺大疱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4年9月于我科行VATS双侧肺大疱切除术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B组,A组采用VATS传统侧卧位双侧肺大疱切除术,B组采用VATS仰... 目的分析电视胸腔镜(VATS)剑突下小切口治疗双侧肺大疱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4年9月于我科行VATS双侧肺大疱切除术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B组,A组采用VATS传统侧卧位双侧肺大疱切除术,B组采用VATS仰卧位剑突下小切口双侧肺大疱切除术。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带管时间、住ICU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近期并发症、远期并发症、术后24 h、72 h、1周疼痛评分等临床指标,比较VATS下两种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结果 6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VATS仰卧位剑突下小切口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24 h、72 h疼痛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疼痛、术后带管时间、住ICU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近期并发症、远期并发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ATS剑突下小切口双侧肺大疱切除术,较传统侧卧位双侧肺大疱切除术优势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剑突下小切口 双侧肺大疱 电视胸腔镜手术
下载PDF
血清白蛋白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1
6
作者 沈雅 韩明锋 《安徽医药》 CAS 2018年第6期1126-1129,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白蛋白(ALB)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41例AECOPD住院患者(AECOPD组)、5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门诊患者(COPD组)、42例同期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比较三组ALB、总蛋白(TP)、... 目的探讨血清白蛋白(ALB)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41例AECOPD住院患者(AECOPD组)、5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门诊患者(COPD组)、42例同期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比较三组ALB、总蛋白(TP)、前白蛋白(PAB)水平;将AECOPD患者肺功能按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OLD)分级分为GOLDⅠ级、GOLDⅡ级、GOLDⅢ级、GOLDⅣ级,同时根据ALB水平分为营养状况良好组、轻度营养不良组、中重度营养不良组,统计各组患者肺功能GOLD分级情况,分析AECOPD肺功能分级与ALB的相关性;将AECOPD患者按转归分为好转组及死亡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ECOPD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吸烟指数、TP、ALB与疾病转归的相关性,同时分析好转组抗菌素使用时间、住院总费用与ALB的相关性。结果 AECOPD组中ALB为(36.9±5.1)g·L-1,TP为(63.9±6.2)g·L-1,PAB为(233±56)mg·L-1、COPD组中ALB为(41.6±5.0)g·L-1,TP为(67.5±4.9)g·L-1,PAB为(242±54)mg·L-1,健康对照组中ALB为(48.5±3.8)g·L-1,TP为(73.9±4.8)g·L-1,PAB为(251±41)mg·L-1,三组间ALB、T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ECOPD肺功能分级与ALB具有相关性(r=0.653,P<0.05);ALB降低是AECOPD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0.542,95%CI:0.370~0.795,P<0.05),ALB水平与好转组抗菌素使用时间、住院总费用呈负相关(r=-0.796,P<0.05;r=-0.816,P<0.05)。结论 ALB可用于评估AECO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血清白蛋白 呼吸功能试验 预后
下载PDF
不同肝纤维化程度慢性HBV感染者HBV基因分型及γ-GT与HBsAg定量比值检测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张峰 徐元宏 +3 位作者 高勇 李风成 张建 李卫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2968-2971,共4页
目的分析不同肝纤维化程度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的HBV基因分型,以及γ-谷氨酰转移酶(γ-GT)与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定量比值(GqHBsR)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2013年5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317例慢性HBV感染者,... 目的分析不同肝纤维化程度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的HBV基因分型,以及γ-谷氨酰转移酶(γ-GT)与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定量比值(GqHBsR)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2013年5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317例慢性HBV感染者,采用荧光定量PCR法进行HBV基因分型检测,比较GqHBsR与γ-GT、HBsAg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基于4因子的纤维化指数(FIB-4)诊断模型对肝纤维化程度的诊断效果。结果 B、C基因型在不同肝纤维化分期患者中的分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γ-GT、GqHBsR值及肝纤维化评分随肝纤维化分期级别的增高而上升,HBsAg定量则逐渐降低,不同肝纤维化分期患者的γ-GT、HBsAg定量、GqHBsR值及肝纤维化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纤维化评分与GqHBsR值呈正相关(r=0.423 5,P<0.01);GqHBsR、γ-GT、HBsAg、FIB-4、APRI诊断显著肝纤维化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60、0.599、0.590、0.789、0.775,GqHBsR诊断各期肝纤维化的AUC均在0.9左右,灵敏度(Se)、特异度(Sp)、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均较高。结论 GqHBsR模型对慢性HBV感染者肝纤维化程度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此类患者接受肝穿刺活检的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谷氨酰转移酶 肝炎表面抗原 乙型 肝炎 乙型 慢性 基因分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