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介入栓塞后尼莫地平动脉内灌注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患者的临床研究
1
作者 钱金明 张潜 岳培东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5-329,共5页
目的 观察介入栓塞术后尼莫地平动脉内灌注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SCVS)的效果,并探讨其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aSAH后SCVS患者按队列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2组均在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开展介入... 目的 观察介入栓塞术后尼莫地平动脉内灌注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SCVS)的效果,并探讨其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aSAH后SCVS患者按队列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2组均在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开展介入栓塞术,术后给予稀释血液、扩容和升压等常规3 H治疗,试验组另加用尼莫地平动脉内灌注,用电子泵经股动脉血管鞘以0.2 mg·min^(-1)注射20%尼莫地平,每次2 mg,每天1次,用药7 d后拔除血管鞘改为尼莫地平片口服,每次60~120 mg,每日2次于餐后服用。2组疗程均为14 d。比较2组患者的脑血管血流速度、实验室指标、术后并发症和预后情况。结果 试验组41例和对照组38例。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2周时大脑前动脉(ACA)平均血流速度分别为(84.32±5.27)和(93.46±5.61)cm·s^(-1),大脑中动脉(MCA)平均血流速度分别为(86.05±5.94)和(95.23±6.37)cm·s^(-1),大脑后动脉(PCA)平均血流速度分别为(59.41±4.82)和(71.56±5.39)cm·s^(-1),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2周时血清内皮素-1(ET-1)分别为(76.32±10.58)和(94.16±10.98)pg·mL^(-1),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分别为(127.45±14.83)和(164.85±15.62)ng·mL^(-1),可溶性Fms酪氨酸激酶1(sFlt-1)分别为(103.67±15.34)和(114.98±16.43)ng·L^(-1),血浆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CAM-1)分别为(234.81±62.79)和(285.36±90.24)ng·mL^(-1),缺氧诱导因子2α(HIF-2α)分别为(98.74±7.56)和(102.49±8.35)pg·mL^(-1),血清一氧化氮(NO)分别为(43.16±4.91)和(39.72±5.37)mmol·L^(-1),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术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CVS)和脑积水发生率分别为4.88%和9.76%,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05%和28.95%,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术后3个月时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5分患者占比为78.0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5.26%,在统计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介入栓塞术后尼莫地平动脉内灌注治疗aSAH后SCVS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炎症反应并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脑血管血流速度,对减轻脑组织损伤和改善患者预后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莫地平 颅内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介入栓塞术 动脉内灌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