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早期胱抑素C(Cys-C)联合凝血酶原时间(PT)在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中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4月至2023年8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诊...目的探讨早期胱抑素C(Cys-C)联合凝血酶原时间(PT)在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中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4月至2023年8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诊治的101例SFTS患者资料,按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分为普通组和重症组,按治疗结局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分析各组临床表现及早期实验室指标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早期Cys-C水平及PT单独及联合检测对预测生存及死亡结局的效能。结果早期患者血清Cys-C、尿素氮、肌酐、尿酸、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在重症组及死亡组高于普通组及生存组,而淋巴细胞计数低于后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患者年龄(OR=1.146,95%CI:1.036~1.267)、PT(OR=2.643,95%CI:1.323~5.281)、Cys-C(OR=5.039,95%CI:1.548~16.395)是SFTS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Cys-C作为预测生存者与死亡者的指标具有较高评估价值,ROC曲线下面积为0.831;而联合Cys-C、PT和患者年龄,曲线下面积高达0.930。结论SFTS多发生于农民及老年人群,患者入院早期血清PT和Cys-C水平可有效预估患者预后,两者有望成为预测生存和死亡的生物标志物。展开更多
目的了解安徽省巢湖地区新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病重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2015年11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确诊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buny...目的了解安徽省巢湖地区新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病重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2015年11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确诊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bunyavirus,SFTSV)(简称"新布尼亚病毒")感染住院病例,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确诊的病例流行特征、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并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安徽省巢湖地区2012-2015年共报告57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病死率为19.3%,且该地区SFTSV感染的病例呈逐年上升趋势,而农民及高龄是重症组的高危因素;4~9月为该病流行季,发病月份主要集中在5~6月份;经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意识障碍(OR=14.236,95%CI:1.324~152.091)、血尿(OR=2.583,95%CI:1.114~5.990)和空腹葡萄糖升高(OR=34.838,95%CI:2.113~569.427)对病情严重程度具有预测作用。结论患者一旦出现意识障碍、血尿及空腹葡萄糖升高时,提示其病情危重,应引起医护人员的足够重视。展开更多
目的构建针对晚期内含子/溶酶体适配子和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以及哺乳动物重组雷帕霉素激活物分子2(late endosomal/lysosomal adaptor,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and 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activator 2,lamtor2)基...目的构建针对晚期内含子/溶酶体适配子和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以及哺乳动物重组雷帕霉素激活物分子2(late endosomal/lysosomal adaptor,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and 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activator 2,lamtor2)基因的小发夹RNA慢病毒载体,探讨RNA干扰lamtor2基因表达后对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引起的巨噬细胞中炎性因子分泌的调控作用.方法针对小鼠lamtor2基因设计2对小发夹RNA(shlamtor2),重组构建慢病毒载体pLKO.1-puro shlamtor2,并感染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细胞.设2个实验组,pLKO.1-puro shlamtor2-1感染组(sh1组)和pLKO.1-puro shlamtor2-2感染组(sh2组),以空载pLKO.1质粒感染RAW264.7细胞为对照组.通过实时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中lamtor2基因表达.肺炎克雷伯菌感染sh2组细胞,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细菌感染后细胞内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表达水平的变化.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重组慢病毒颗粒pLKO.1-shlamtor2感染RAW 264.7细胞后,对照组lamtor2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为1.000±0.000,sh1组为0.596±0.125,sh2组为0.120±0.080,sh2组的lamtor2表达量低于sh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99,P=0.015),且sh1组和sh2组的表达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333、9.734,均P<0.05).以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野生RAW 264.7细胞作为对照,sh2组细胞感染肺炎克雷伯菌后,细胞中的IL-1β(t=15.20)、IL-6(t=43.30)和TNF-α(t=12.67)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针对lamtor2基因的小发夹RNA可通过RNA干扰机制稳定下调巨噬细胞中lamtor2基因的表达,基因下调对感染了肺炎克雷伯菌的巨噬细胞内的炎性因子的分泌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早期胱抑素C(Cys-C)联合凝血酶原时间(PT)在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中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4月至2023年8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诊治的101例SFTS患者资料,按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分为普通组和重症组,按治疗结局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分析各组临床表现及早期实验室指标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早期Cys-C水平及PT单独及联合检测对预测生存及死亡结局的效能。结果早期患者血清Cys-C、尿素氮、肌酐、尿酸、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在重症组及死亡组高于普通组及生存组,而淋巴细胞计数低于后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患者年龄(OR=1.146,95%CI:1.036~1.267)、PT(OR=2.643,95%CI:1.323~5.281)、Cys-C(OR=5.039,95%CI:1.548~16.395)是SFTS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Cys-C作为预测生存者与死亡者的指标具有较高评估价值,ROC曲线下面积为0.831;而联合Cys-C、PT和患者年龄,曲线下面积高达0.930。结论SFTS多发生于农民及老年人群,患者入院早期血清PT和Cys-C水平可有效预估患者预后,两者有望成为预测生存和死亡的生物标志物。
文摘目的了解安徽省巢湖地区新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病重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2015年11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确诊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bunyavirus,SFTSV)(简称"新布尼亚病毒")感染住院病例,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确诊的病例流行特征、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并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安徽省巢湖地区2012-2015年共报告57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病死率为19.3%,且该地区SFTSV感染的病例呈逐年上升趋势,而农民及高龄是重症组的高危因素;4~9月为该病流行季,发病月份主要集中在5~6月份;经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意识障碍(OR=14.236,95%CI:1.324~152.091)、血尿(OR=2.583,95%CI:1.114~5.990)和空腹葡萄糖升高(OR=34.838,95%CI:2.113~569.427)对病情严重程度具有预测作用。结论患者一旦出现意识障碍、血尿及空腹葡萄糖升高时,提示其病情危重,应引起医护人员的足够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