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金学廷 邱正红 刘向国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7-42,共6页
目的探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通过PINK1/Parkin信号通路对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Sham组、NP组和GDNF组。对大鼠的一般情况和行为学进行观察和测定;透射电镜观察大鼠脊髓;Western b... 目的探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通过PINK1/Parkin信号通路对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Sham组、NP组和GDNF组。对大鼠的一般情况和行为学进行观察和测定;透射电镜观察大鼠脊髓;Western blotting法观察大鼠脊髓组织中PINK1和Parkin蛋白表达。结果 Sham组大鼠的情况良好;与Sham组比较,术后NP组大鼠侧肢体后爪有内收的现象,偶有大鼠跛行;GDNF干预后大鼠的情况明显好于NP组大鼠。3组大鼠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和热痛阀值(TWL)在坐骨神经压榨性损伤(CCI)的阈值无明显的变化(P>0.05);术后3 d、7 d和14 d的MWT和TWL比较,NP组大鼠较Sham组大鼠降低(P <0.05);NP组大鼠脊髓组织中完整自噬小体双膜结构较少,线粒体分别出现肿胀甚至空泡变性,还有大量的线粒体消失不见,少数出现与溶酶体融合;经过GDNF干预后,GDNF组大鼠在各个时间的MWT和TWL较NP组大鼠升高(P <0.05);GDNF组大鼠脊髓组织中少见自噬小体双模结构,线粒体偶见轻微肿胀和空泡变性,未见溶酶体融合。NP组大鼠脊髓组织中的PINK1和Parkin蛋白表达较Sham组升高(P <0.05);经过GDNF干预治疗后发现,GDNF组大鼠脊髓组织中PINK1和Parkin蛋白降低(P <0.05)。结论 GDNF作用机制可能通过抑制PINK1和Parkin蛋白表达,从而有效减轻神经病理性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 PINK1/Parkin信号通路 作用机制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与解剖定位肱骨外上髁注射消炎镇痛液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比较 被引量:2
2
作者 查晓亮 王炎 +2 位作者 李杰 吴强 何仁亮 《广东医学》 CAS 2021年第6期687-690,共4页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与解剖定位下肱骨外上髁注射消炎镇痛液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0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超声引导组(U组)和痛点注射组(P组),每组30例。P组采用痛点局部注射消炎镇痛液治疗肱骨外上髁...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与解剖定位下肱骨外上髁注射消炎镇痛液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0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超声引导组(U组)和痛点注射组(P组),每组30例。P组采用痛点局部注射消炎镇痛液治疗肱骨外上髁炎;U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肱骨外上髁注射消炎镇痛液治疗肱骨外上髁炎。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首次治疗后2、4、12、24周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s,VAS)、HSS2肘关节功能评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scoring system 2)、治疗总花费、满意度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2、4、12、24周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HSS2肘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两组间同一时间点VAS评分及HSS2肘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组患者平均治疗费用较P组患者高,U组患者满意度较P组低,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痛点局部注射与超声引导下肱骨外上髁注射消炎镇痛液治疗肱骨外上髁炎均安全有效,短期内超声引导下肱骨外上髁注射未见明显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外上髁炎 肱骨外上髁注射 超声引导
下载PDF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联合普瑞巴林和甲钴胺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效果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金学廷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4期94-97,共4页
目的分析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联合普瑞巴林和甲钴胺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收治的PHN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 目的分析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联合普瑞巴林和甲钴胺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收治的PHN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甲钴胺和普瑞巴林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注射液治疗,两组患者疗程均为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分、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DLQI)评分、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VAS、HAMD、PSQI和DLQ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评分较本组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均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上述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联合普瑞巴林和甲钴胺治疗PHN,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普瑞巴林 甲钴胺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
下载PDF
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癌痛的应用及效果评估研究
4
作者 查晓亮 《饮食科学》 2019年第20期280-280,共1页
目的:分析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癌痛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择从2016年7月到2018年10月于我院中进行治疗的癌痛病患78例,依据诊疗时间分为分析组与参照组,前39例采用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后39例采用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对比分析组与参照组... 目的:分析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癌痛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择从2016年7月到2018年10月于我院中进行治疗的癌痛病患78例,依据诊疗时间分为分析组与参照组,前39例采用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后39例采用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对比分析组与参照组病人的疼痛缓解率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分析组的疼痛缓解率94.87%,对应组的疼痛缓解率82.05%,前者超出后者很多,分析组与对应组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分析组的并发症发生率7.69%,对应组的并发症发生率20.51%,前者明显小于后者,分析组与对应组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癌痛病患应用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不但能够切实减轻病患痛感,还能改善病患预后,为理想的治疗手段,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痛 芬太尼透皮贴 药理作用 治疗结果
下载PDF
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对三叉神经痛患者治疗效果、炎症、氧化应激及并发症的影响观察
5
作者 周严 陶志国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1期90-92,共3页
探讨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对三叉神经痛患者的效果。方法 本院选取5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分析,研究时间起始点范围:2018.12-2021.12,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25例患者)、观察组(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25例患者),统计各项... 探讨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对三叉神经痛患者的效果。方法 本院选取5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分析,研究时间起始点范围:2018.12-2021.12,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25例患者)、观察组(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25例患者),统计各项指标。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炎症因子水平、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氧化应激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三叉神经痛患者病情比较复杂,治疗方式多种多样,采取予以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进行治疗,具有减少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氧化应激反应、提高生活质量的效果,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治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效果 三叉神经痛 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 应用价值
下载PDF
不同麻醉方法下经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患者的舒适度与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金学廷 查晓亮 +3 位作者 邱振红 陈芳 张荣宜 王立奎 《中华全科医学》 2021年第9期1484-1487,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接受经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 PELD)的患者术中舒适度与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20年5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疼痛科拟行PELD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接受经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 PELD)的患者术中舒适度与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20年5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疼痛科拟行PELD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M组)和对照组(L组),每组30例,2组患者除麻醉方法不同外,均使用同一厂家的手术器械,采用相同手术方法、手术步骤和监测指标。L组使用0.5%的利多卡因行局部浸润麻醉,M组在L组的基础上,持续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和瑞芬太尼。分别记录入室(T0)、术中穿刺(T1)、椎间孔扩大成形(T2)、镜下操作(T3)这4个时间段患者腰背部疼痛的NRS评分、MAP和HR的最大值,计算T1、T2、T3时MAP、HR较T0时的变化率,记录术中呼吸抑制、术后呕吐、尿潴留发生情况;术后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 2组患者在术中操作时腰背部均出现疼痛,与L组比较,M组患者的NR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术中MAP、HR的变化率(ΔMAP、ΔH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术中呼吸抑制、术后尿潴留、术后呕吐发生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M组满意度评分为(8.2±0.9)分,明显高于L组的(4.1±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辅助镇痛镇静下行PELD术,患者可获得更好的镇痛镇静效果,舒适度明显提高,且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 麻醉监护 瑞芬太尼 右美托咪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