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耳廓复合组织修复鼻翼缺损 被引量:3
1
作者 杜晓扬 褚燕军 +2 位作者 水庆付 余刚 徐荣成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0-71,共2页
 目的 探索大于 1 5cm耳廓复合组织块修复较大鼻翼、鼻尖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手术保留耳廓复合组织插入部的真皮下血管网,扩大供受区接触面积,常规术后丹参、低分子右旋糖苷用药,应用耳廓复合组织修复较大鼻翼、鼻尖缺损。结果 共...  目的 探索大于 1 5cm耳廓复合组织块修复较大鼻翼、鼻尖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手术保留耳廓复合组织插入部的真皮下血管网,扩大供受区接触面积,常规术后丹参、低分子右旋糖苷用药,应用耳廓复合组织修复较大鼻翼、鼻尖缺损。结果 共修复较大鼻翼、鼻尖缺损 7例,移植耳廓复合组织块最大宽径 2 5cm,最小宽径 2 0cm,手术均获成功。结论 手术方式改进,结合扩血管用药,宽径大于 1 5cm的大块耳廓复合组织移植修复鼻翼缺损能够获得满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损伤 外耳/移植 修复外科手术
下载PDF
Gi-2αmRNA在人增生性瘢痕肥大细胞中表达及对组胺释放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赵李平 利天增 +1 位作者 祁少海 徐盈斌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98-501,共4页
目的探讨G蛋白与增生性瘢痕瘙痒发生的关系及可能的机制。方法Ⅰ型胶原酶和透明质酸酶消化分离肥大细胞,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G蛋白失活剂NEM对人增生性瘢痕、非增生性瘢痕以及皮肤中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的影响;RT-PCR法分析P物质(SP)对Gi-... 目的探讨G蛋白与增生性瘢痕瘙痒发生的关系及可能的机制。方法Ⅰ型胶原酶和透明质酸酶消化分离肥大细胞,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G蛋白失活剂NEM对人增生性瘢痕、非增生性瘢痕以及皮肤中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的影响;RT-PCR法分析P物质(SP)对Gi-2α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SP均明显增强三种组织中肥大细胞分泌组胺的效应,而NEM对其效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②对照组中,增生性瘢痕肥大细胞中Gi-2αmRNA的表达明显弱于非增生性瘢痕和正常皮肤(P<0.01);SP作用后,Gi-2αmRNA在三种组织中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G蛋白介导了SP刺激人皮肤和瘢痕组织中肥大细胞分泌组胺的效应;Gi-2αmRNA的弱表达可能在增生性瘢痕瘙痒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物质 GTP结合蛋白质类 肥大细胞 组胺 瘢痕
下载PDF
无水乙醇、平阳霉素、地塞米松瘤内注射治疗体表血管瘤效果观察 被引量:4
3
作者 高新宇 王明刚 +1 位作者 赵李平 钟晓红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0年第6期51-52,共2页
目的探讨使用更小剂量平阳霉素治疗体表血管瘤的方法。方法采用无水乙醇、平阳霉素、地塞米松联合注射治疗体表血管瘤37例,随访1年后观察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本组治愈34例,显效3例;仅2例有低热,未做任何处理,1~2天后恢复正常;无... 目的探讨使用更小剂量平阳霉素治疗体表血管瘤的方法。方法采用无水乙醇、平阳霉素、地塞米松联合注射治疗体表血管瘤37例,随访1年后观察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本组治愈34例,显效3例;仅2例有低热,未做任何处理,1~2天后恢复正常;无肝肾功能损害、过敏高热及肺纤维化患者。结论无水乙醇、平阳霉素、地塞米松联合瘤内注射治疗血管瘤治愈率高,疗程短,平阳霉素使用剂量较小,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水乙醇 平阳霉素 血管瘤 注射治疗 地塞米松
下载PDF
细胞治疗促进创面愈合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高新宇 王明刚 《西部医学》 2011年第1期183-185,共3页
严重创伤、大面积烧伤和糖尿病溃疡造成的皮肤创面的修复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而且遗留创面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导致死亡。传统修复创面的方法主要为手术修复,但手术方式对机体创伤大,风险高,且修复大面积皮肤缺损困难。近年来... 严重创伤、大面积烧伤和糖尿病溃疡造成的皮肤创面的修复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而且遗留创面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导致死亡。传统修复创面的方法主要为手术修复,但手术方式对机体创伤大,风险高,且修复大面积皮肤缺损困难。近年来,随着细胞学及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细胞治疗应用于创面愈合的研究日益增多,细胞治疗极有可能成为未来治疗创面的主要方式之一。本文就细胞治疗促进创面愈合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治疗 创面 愈合修复
下载PDF
皮肤扩张器埋置术51例注水期间健康教育的体会 被引量:1
5
作者 汪以秀 夏继红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62-63,共2页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皮肤扩张器注水期的作用。方法:针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健康教育方法,总结对51例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护理效果。结果:患者掌握了注水期间的健康知识,有利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健康教育可以增加护患沟通,减少...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皮肤扩张器注水期的作用。方法:针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健康教育方法,总结对51例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护理效果。结果:患者掌握了注水期间的健康知识,有利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健康教育可以增加护患沟通,减少扩张器注水期间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教育 皮肤软组织注水扩张期 并发症
下载PDF
人增生性瘢痕组织中肥大细胞分离的条件优化
6
作者 赵李平 利天增 王明刚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54-355,共2页
目的探讨分离人增生性瘢痕组织中肥大细胞(MC)所用的I型胶原酶和透明质酸酶的最佳浓度;获取MC,用于瘢痕瘙痒研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I型胶原酶和透明质酸酶消化分离MC;甲苯胺蓝染色和番红复染,鉴定并计数MC。结果MC体积大、核呈蓝色,胞... 目的探讨分离人增生性瘢痕组织中肥大细胞(MC)所用的I型胶原酶和透明质酸酶的最佳浓度;获取MC,用于瘢痕瘙痒研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I型胶原酶和透明质酸酶消化分离MC;甲苯胺蓝染色和番红复染,鉴定并计数MC。结果MC体积大、核呈蓝色,胞浆内含紫红色分泌颗粒。当透明质酸酶浓度为1mg/ml时,与I型胶原酶浓度为1、2mg/ml组比较,Ⅰ型胶原酶浓度为3、4mg/ml组分离出的MC占有核细胞的百分比明显增加,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但3mg/ml组与4mg/ml组之间的差异不明显(P>0.05)。当Ⅰ型胶原酶浓度为3mg/ml时,与透明质酸酶浓度为0.5mg/ml组比较,透明质酸酶浓度为1、2mg/ml组分离出的MC占有核细胞的百分比明显增加,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但1mg/ml与2mg/ml组之间的差异不明显(P>0.05)。培养12h的细胞悬液中大部分黏附能力强的细胞已贴壁、溶解,而MC黏附性较差,轻轻摇动就可重新悬浮于培养液中。结论用Ⅰ型胶原酶和透质酸酶可以成功分离出人增生性瘢痕组织中的MC,最佳浓度分别为3、1mg/ml。分离的MC存活时间较长,可满足实验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 肥大性 肥大细胞 细胞分离 瘙痒症 微生物胶原酶 透明质酸葡糖胺酶
下载PDF
小切口腺体切除联合吸脂术与单纯开放手术切除法治疗轻中度男性乳房发育症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7
7
作者 龙小卉 王明刚 +2 位作者 杜晓杨 水庆付 褚燕军 《安徽医学》 2019年第6期646-648,共3页
目的探讨小切口腺体切除联合吸脂术与单纯开放手术切除治疗轻中度男性乳房发育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8年6月在安徽省立医院行手术治疗的男性乳房发育症患者132例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小切口腺体切除联... 目的探讨小切口腺体切除联合吸脂术与单纯开放手术切除治疗轻中度男性乳房发育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8年6月在安徽省立医院行手术治疗的男性乳房发育症患者132例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小切口腺体切除联合吸脂组(微创组)62例,单纯开放手术切除组(开放组)7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住院时间、术后即刻疼痛评分(VSS评分)、并发症、切口瘢痕情况及整体满意度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乳房体积均减小。微创组均在局麻下完成手术,门诊手术室即可进行;微创组患者住院时间较开放组短、术后即刻疼痛评分(VSS评分)较开放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开放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切口瘢痕评分及整体满意度明显优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腺体切除联合吸脂术治疗轻中度男性乳房发育症具有切口小、出血少、疼痛轻,住院时间短及瘢痕不明显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乳房发育症 小切口 吸脂 肿胀麻醉 腺体切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