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阴囊去分化脂肪肉瘤术后两次复发并向多形性横纹肌肉瘤转化1例报告
1
作者 李容 魏灿 +1 位作者 井俊峰 张艳斌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1期1053-1055,共3页
1 临床资料患者,男,60岁,因发现左侧阴囊肿块10个月,于2022年9月入住湖北省蕲春县人民医院;肿块无痛性渐进性增大,质韧;睾丸MRI提示肿物6 cm×5 cm×5 cm大小,回声均匀、边界欠清,左侧睾丸分界不清,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未见肿大。2... 1 临床资料患者,男,60岁,因发现左侧阴囊肿块10个月,于2022年9月入住湖北省蕲春县人民医院;肿块无痛性渐进性增大,质韧;睾丸MRI提示肿物6 cm×5 cm×5 cm大小,回声均匀、边界欠清,左侧睾丸分界不清,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未见肿大。2022年9月28日于椎管内麻醉下行左侧睾丸根治性切除术,术后病理提示:肿瘤细胞侵及阴囊真皮下,未见睾丸、精索残端及手术断端组织肿瘤侵犯,免疫组化:CDK4(+),MDM2(+),S100(+),Myogenin(-),Desmin(部分+),SMA(部分+),Ki-67(70%),诊断为去分化型脂肪肉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囊 去分化脂肪肉瘤 多形性横纹肌肉瘤 病例报告
下载PDF
青年烟雾病患者的卒中类型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符荷琯 沈栩轩 +6 位作者 徐佳丽 张厚地 李斌 邹正兴 冯捷 段炼 韩聪 《中国卒中杂志》 2022年第9期937-943,共7页
目的探索青年烟雾病患者的卒中类型及临床特征,分析青年烟雾病患者发生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1月-2021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收治的青年(18~45岁)卒中型烟雾病患者,将患者分为出血性卒中组和缺血性卒中组进行... 目的探索青年烟雾病患者的卒中类型及临床特征,分析青年烟雾病患者发生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1月-2021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收治的青年(18~45岁)卒中型烟雾病患者,将患者分为出血性卒中组和缺血性卒中组进行亚型分析,对比不同卒中类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并以同期未发生卒中的烟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青年烟雾病患者发生出血性或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结果共入组108例卒中型烟雾病患者,其中出血性卒中22例(20.4%),缺血性卒中86例(79.6%)。出血性卒中组中脑室出血12例(54.5%),脑实质出血7例(31.8%),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13.6%)。缺血性卒中组中大动脉梗死型21例(24.4%),血流动力学梗死36例(41.9%),穿支动脉梗死29例(33.7%)。出血性卒中组与缺血性卒中组性别和合并动脉瘤者比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无卒中对照组共104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动脉瘤(OR 10.569,95%CI 1.524~73.274,P=0.017)为青年烟雾病患者发生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增龄(OR 1.058,95%CI 1.004~1.115,P=0.034)、合并糖尿病(OR 4.005,95%CI 1.766~9.080,P=0.001)、高铃木分期(OR 1.363,95%CI 1.037~1.793,P=0.027)为青年烟雾病患者发生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青年烟雾病患者的卒中类型以缺血性卒中为主。血流动力学梗死和脑室出血分别是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的主要类型。增龄、高铃木分期、合并糖尿病和颅内动脉瘤是引起青年烟雾病患者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雾病 卒中 临床特征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髌上入路与髌下入路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宋高明 潘宏 《中外医疗》 2022年第35期67-71,共5页
目的 比较髌上入路和髌下入路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为胫骨髓内钉入路方法的选择提供指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安庆医学中心骨科收治的54例胫骨干骨折患者资料,均采用髓内钉内固定手术,根据手... 目的 比较髌上入路和髌下入路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为胫骨髓内钉入路方法的选择提供指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安庆医学中心骨科收治的54例胫骨干骨折患者资料,均采用髓内钉内固定手术,根据手术入路的不同分为髌上入路组(25例)和髌下入路组(29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X线透视次数、术中二次位移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间、术后膝前疼痛发生率、改良Lysholm膝关节评分及胫骨干骨折Johner-Wruhs功能评分。结果 髌上入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95.8±8.5)min、(77.6±12.5)mL、(100.5±10.6)d,与髌下入路组的(98.8±9.5)min、(80.7±14.6)mL、(103.6±11.4)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髌上入路组术中透视次数为(17.2±3.5)次,少于髌下入路组的(22.2±5.6)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59,P<0.001);髌上入路组术中二次位移发生1例,少于髌下入路组的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35,P=0.028);术后6个月随访,髌上入路组髌骨膝前疼痛发生率、胫骨干骨折Johner-Wruhs评分优良率分别为8%、92%,优于髌下入路组的31%、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35、4.392,P=0.028、0.036);髌上入路组术后6个月改良Lysholm膝关节评分为(90.5±8.8)分,高于髌下入路组(79.6±7.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96,P<0.001)。结论 与髌下入路组相比较,髌上入路可避免切开髌腱等组织,降低术中二次位移率,减少髌前疼痛发生,术后膝关节功能评分高,能够早期功能锻炼,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干骨折 髓内钉 髌上入路 髌下入路
下载PDF
3.0TMRI扫描技术对于食管鳞状细胞癌放射治疗的影响
4
作者 江玲 李承慧 +1 位作者 郭琰 邓凯 《安徽医专学报》 2024年第6期32-34,38,共4页
目的:探讨MRI扫描技术对于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放疗靶区及危及器官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食管癌患者,分别行CT及MRI扫描,并根据CT及MRI、CT融合图像勾画放疗靶区,设计放疗计划。对两组计划的靶区大小及心脏、... 目的:探讨MRI扫描技术对于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放疗靶区及危及器官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食管癌患者,分别行CT及MRI扫描,并根据CT及MRI、CT融合图像勾画放疗靶区,设计放疗计划。对两组计划的靶区大小及心脏、肺的剂量学参数进行比较。结果:MRI、CT融合组患者靶区平均体积少于CT组(P<0.05);接受20Gy照射的肺实质体积(V20)少于CT组(P<0.05)。两组患者心脏平均剂量(cGy)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5);同时食管癌发病部位与两组的靶区体积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2.02,P=0.365);与心脏平均剂量(cGy)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2.01,P=0.367),与肺V20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1.01,P=0.604)。结论:在食管鳞癌患者中,相对于CT图像,MRI、CT图像融合对心脏器官危害影响虽然相似,但对于肺部器官危害更小,且能够更准确识别肿瘤大小,缩小靶区体积,同时与食管癌发病部位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精确放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