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建立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椎体再骨折风险的预测模型
1
作者 轩冲 李健 周涛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11期1824-1827,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椎体成形术后椎体再骨折的危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对2018年1月—2020年6月在马鞍山市人民医院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的37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后2年随访期内有无椎体骨折,将患者分为骨折组和对照组,采...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椎体成形术后椎体再骨折的危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对2018年1月—2020年6月在马鞍山市人民医院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的37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后2年随访期内有无椎体骨折,将患者分为骨折组和对照组,采用Cox回归分析构建预测模型列线图。结果:370例患者(骨折组55例,对照组315例)纳入本研究。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Cox风险回归分析发现CT值、胸腰段、骨水泥的渗漏、抗骨质疏松治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列线图AUC值分别为0.827,说明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最优校准曲线显示预测值和实际值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决策曲线显示模型在整个阈值概率范围内具有较高的临床净获益。结论:患者在椎体成形术后,CT值、胸腰段、骨水泥的渗漏、抗骨质疏松治疗是术后新发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使脊柱科医师能采取有效预防治疗措施,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压缩性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新发椎体骨折 列线图
下载PDF
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与PVP术后再骨折相关性分析
2
作者 王杰 周涛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2年第10期1689-1691,共3页
目的:研究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与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术后再骨折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0年6月马鞍山市人民医院脊柱科行PVP治疗的62例OVCF患者的资料。将术后(1年内)再骨折的患者... 目的:研究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与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术后再骨折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0年6月马鞍山市人民医院脊柱科行PVP治疗的62例OVCF患者的资料。将术后(1年内)再骨折的患者作为骨折组(31例),选取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骨密度、骨水泥用量、手术节段等一般基线资料与骨折组相近似的术后未再骨折的患者作为对照组(31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结果:骨折组胸椎后凸角(TK)大于对照组,腰椎前凸角(LL)、骶骨倾角(SS)和骨盆倾角(PI)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胸腰椎后凸角(TLK)、骨盆倾角角(P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K值越低,OVCF患者PVP术后再骨折率也就越低;LL、SS、PI值越高,OVCF患者PVP术后再骨折率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矢状位参数 椎体成形术
下载PDF
颈部旋转体位下V2段椎动脉与横突孔相互关系的CT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张超 周涛 舒荣宝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8年第11期1159-1160,共2页
目的 探讨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颈部旋转体位下椎动脉形态的变化与横突孔之间的关系。方法 纳入自2015-01—2017-12马鞍山市人民医院确诊的5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采用三维CT血管造影(CTA)技术在颈部中立位、左旋45°位及右旋45°... 目的 探讨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颈部旋转体位下椎动脉形态的变化与横突孔之间的关系。方法 纳入自2015-01—2017-12马鞍山市人民医院确诊的5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采用三维CT血管造影(CTA)技术在颈部中立位、左旋45°位及右旋45°位进行扫描,记录左右侧V2段椎动脉面积、横突孔面积、椎动脉外缘-横突孔外缘距离、椎动脉内缘-横突孔内缘距离、椎动脉面积占横突孔面积比。结果 颈部左旋45°位时,左侧V2段椎动脉内缘-横突孔内缘距离、右侧V2段椎动脉外缘-横突孔外缘距离较颈部中立位时明显减小;颈部右旋45°位下,左侧V2段椎动脉外缘-横突孔外缘距离、右侧V2段椎动脉内缘-横突孔内缘距离较颈部中立位时明显减小;颈部左旋及右旋45°位时,左侧与右侧椎动脉面积占横突孔面积比均较中立位时减小;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颈部旋转体位下椎动脉管腔的形态发生明显变化、管腔狭窄及血流持续不足可能是引起患者出现临床症状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型颈椎病 椎动脉 横突孔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 颈部旋转体位
原文传递
胸腰段相邻两椎体新旧骨折中对新鲜骨折实施PVP术对邻近节段力学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籍超超 何仿 周涛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第22期25-26,共2页
目的:研究胸腰段相邻两椎体新旧骨折中对其新鲜骨折实施PVP术是否会增加上下相邻2个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风险.方法:选取临床1例胸腰段相邻两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患者,MRI证实:T12为新鲜骨折,L1为陈旧性骨折,提取患者T11-L24个椎体... 目的:研究胸腰段相邻两椎体新旧骨折中对其新鲜骨折实施PVP术是否会增加上下相邻2个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风险.方法:选取临床1例胸腰段相邻两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患者,MRI证实:T12为新鲜骨折,L1为陈旧性骨折,提取患者T11-L24个椎体的CT扫描数据(DICOM文件),通过软件MIMICS16.0重建椎体的三维几何模型,并在修补、降噪及曲面化后的模型上对T12新鲜骨折椎体行模拟PVP术,最后模拟、分析、记录PVP术前后有限元模型在相同的载荷条件下各部位在各状态的应力分布情况以及形变情况.结果:PVP术前和术后有限元模型各部位在各状态下的应力和形变无明显差异.结论:胸腰段相邻两椎体新旧骨折中对其新鲜骨折实施PVP术,不会增加上下相邻2个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性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新鲜 陈旧 有限元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