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60例脑出血内科治疗体会 被引量:2
1
作者 朱幼玲 穆燕芳 唐发霞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7年第6期776-777,共2页
探讨脑出血的病因、临床诊断以及内科治疗的指征。方法对160例脑出血的病因、临床诊断及内科治疗进行回顾性总结并分析其特点。结果160例脑出血患者中,有高血压病史者126例,占全组78%。采用内科治疗,全组存活144例,... 探讨脑出血的病因、临床诊断以及内科治疗的指征。方法对160例脑出血的病因、临床诊断及内科治疗进行回顾性总结并分析其特点。结果160例脑出血患者中,有高血压病史者126例,占全组78%。采用内科治疗,全组存活144例,占90%,死亡16例,占10%。结论高血压是脑出血的主要病因。采用CT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诊断 病因 治疗
下载PDF
头颈部CT血管成像评估颈动脉几何形态对颈内动脉起始部粥样斑块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黄治飞 朱幼玲 +2 位作者 董斌 翟登月 徐乔乔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3年第13期65-70,共6页
目的基于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探讨不同颈动脉几何形态与缺血性卒中患者颈内动脉(ICA)起始部粥样斑块形成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因缺血性卒中住院并完成头颈部CTA检查患者的资料。纳入92例单侧ICA起始部粥样硬化斑块患者为斑块组,... 目的基于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探讨不同颈动脉几何形态与缺血性卒中患者颈内动脉(ICA)起始部粥样斑块形成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因缺血性卒中住院并完成头颈部CTA检查患者的资料。纳入92例单侧ICA起始部粥样硬化斑块患者为斑块组,并选择人口统计学变量相似的30例双侧ICA正常者为对照组。同时将单侧ICA起始部粥样硬化斑块分为斑块侧和非斑块侧。分别比较2组间和斑块组内斑块侧及非斑块侧的颈动脉几何形态差异。结果斑块组患者的颈内动脉角、颈动脉扩张度和ICA/颈总动脉(CCA)直径比等颈动脉几何形态学参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斑块侧比较,斑块侧的颈内动脉角更大,颈动脉扩张度更高,ICA/CCA直径比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较大的颈内动脉角和颈动脉扩张度及低ICA/CCA直径比与ICA起始部粥样斑块形成相关。结论不同个体间颈动脉几何形态特征存在差异。在轻度ICA粥样硬化病变患者中,较大的颈内动脉角、颈动脉扩张度和较小的ICA/CCA直径比是ICA起始部粥样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 几何形态 壁剪切应力 血液动力学 CT血管成像
下载PDF
颈动脉斑块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及其危险因素的关系 被引量:17
3
作者 朱双根 朱幼玲 +1 位作者 唐发霞 穆燕芳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07年第4期220-223,共4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点及其与缺血性脑血管病之间的关系,寻找颈动脉斑块危险因素。方法对115例颈内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并检查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点及其与缺血性脑血管病之间的关系,寻找颈动脉斑块危险因素。方法对115例颈内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并检查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分析引起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结果超声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为81.7%(94例),颈动脉中重度狭窄发生率为7.8%(9例)。缺血侧颈动脉斑块发生率(67.7%),其中软斑发生率(33.1%),均高于非缺血侧(48.5%,其中软斑20.4%,P<0.05)。斑块组发生高血压病的比例(85.1%)明显高于无斑块组(57.1%,P<0.05);且在软斑组长期烟酒史及男性比例高于稳定性斑块组(P<0.05)。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以斑块居多,软斑为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病在斑块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多因素分析表明,年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影响颈动脉斑块的形成,而性别、烟酒史可能会影响斑块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 斑块 缺血性脑血管病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奥拉西坦联合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患者恢复期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8
4
作者 周飞 朱幼玲 《淮海医药》 CAS 2012年第3期195-196,共2页
目的评价奥拉西坦联合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8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奥拉西坦联合长春西汀注射液为主的治疗方案,而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运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 目的评价奥拉西坦联合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8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奥拉西坦联合长春西汀注射液为主的治疗方案,而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运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测定治疗前和治疗后2组患者的数值。结果治疗组MMSE分值和MoCA分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拉西坦联合长春西汀注射液可用来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奥拉西坦 长春西汀注射液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下载PDF
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血管高信号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卫 朱幼玲 +2 位作者 朱双根 翟登月 张文 《安徽医药》 CAS 2014年第8期1409-1412,共4页
血管高信号征(FVH)定义为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uid-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上大脑半球沿脑沟或脑表面分布的点状、线状或管状的高强度信号。FVH主要出现于急性脑卒中和颅... 血管高信号征(FVH)定义为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uid-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上大脑半球沿脑沟或脑表面分布的点状、线状或管状的高强度信号。FVH主要出现于急性脑卒中和颅内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患者中,其与血管严重狭窄或闭塞显著相关。FVH的形成机制可能是狭窄或闭塞血管远端侧支血管内的缓慢、紊乱的血流,而非血管内血栓形成。FVH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密切相关,不仅可用于诊断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病变,而且可预测患者侧支循环的形成情况,从而对于评估其临床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具有重要价值。该文总结了FVH的定义、发生率、常见部位、病理生理机制、临床意义等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液体反转恢复序列 血管高信号征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紫外线血液照射法综合治疗脑梗死对血流变与血脂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穆燕芳 朱幼玲 方式 《临床荟萃》 CAS 2000年第18期827-828,共2页
关键词 脑梗死 紫外线血液照射法 血液流变学 血脂
下载PDF
56例脑动静脉畸形特点
7
作者 朱幼玲 冯春国 +3 位作者 张义泉 鲍风 王远兴 李长元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8年第6期462-463,共2页
目的探讨脑动静脉畸形(AVM)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的选择,以利降低脑AVM病残率、病死率。方法对56例脑AVM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直接手术45例,优良率84.4%,病死率11.1%。结论应根据脑AVM的部位... 目的探讨脑动静脉畸形(AVM)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的选择,以利降低脑AVM病残率、病死率。方法对56例脑AVM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直接手术45例,优良率84.4%,病死率11.1%。结论应根据脑AVM的部位,大小及供血、引流血管情况选择治疗方法。简单的脑AVM(Spetzler和Martin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静脉畸形 诊断 AVM 外科手术
下载PDF
癫痫持续状态及其治疗
8
作者 唐发霞 《临床中老年保健》 2001年第2期113-114,共2页
关键词 癫痫持续状态 临床特点 病因 抽搐 安定 苯巴比妥钠
下载PDF
年龄因素对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及临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方婷婷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8年第7期20-22,共3页
目的探讨年龄因素对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6月~2017年5月间收治的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按照患者年龄不同分为高龄组(年龄>60岁)... 目的探讨年龄因素对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6月~2017年5月间收治的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按照患者年龄不同分为高龄组(年龄>60岁)和低龄组(年龄≤60岁),每组各25例,采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对2组患者入院时、溶栓治疗后3周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情况,观察并统计2组溶栓治疗3周内皮肤黏膜出血、症状性脑出血情况及溶栓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3周的NIHSS评分及mRS评均较入院时明显改善,低龄组治疗后3周的NIHSS评分、mRS评分均明显优于高龄组(P均<0.05)。低龄组临床有效率96.00%明显高于高龄组的80.00%,预后康复率、良好率分别为52.00%、92.00%,均明显高于高龄组的20.00%、64.00%(P均<0.05);低龄组溶栓后出血事件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00%、20.00%均明显低于高龄组的12.00%、88.00%(P均<0.05)。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确切,但相对高龄患者,年龄≤60岁的低龄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更佳,不良反应更小,临床中可加强对高龄患者溶栓药物使用疗效的评估,以提高其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替普酶 溶栓治疗 急性脑梗死 年龄 治疗效果 临床预后
下载PDF
早期反馈式康复护理对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吴玮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0年第6期130-132,共3页
目的探究早期反馈式护理干预措施在改善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肌力及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32例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6例;对照组在... 目的探究早期反馈式护理干预措施在改善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肌力及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32例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6例;对照组在生命体征稳定后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早期反馈式康复护理;采用肢体肌力6级分级法对入院、出院时两组患者的肌力等级情况进行评价,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Barthel指数、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量表分别对康复护理前后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价并比较。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上肢肌力、下肢肌力等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观察组的上肢肌力、下肢肌力等级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康复前,两组的Bartherl指数、Fugl-Meyer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后,观察组的Barthel指数、Fugl-Meyer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早期反馈式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肌力,对提升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均具有积极作用,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性脑卒中 早期反馈式康复护理 肌力 生活自理能力
下载PDF
应用信息化系统提高卒中患者早期康复锻炼依从性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6
11
作者 汪阿娟 陶园 +1 位作者 李艳 方婷婷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18年第7期33-34,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信息化系统对提高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锻炼依从性的效果。方法将在本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8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信息化护理服务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对早期康复锻... 目的探讨应用信息化系统对提高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锻炼依从性的效果。方法将在本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8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信息化护理服务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对早期康复锻炼的依从性。结果研究组患者对早期康复锻炼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信息化系统能提高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锻炼的依从性,促进中风偏瘫患者各系统功能的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及应对能力,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化 脑卒中 康复锻炼 依从性
下载PDF
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3
12
作者 郭娇俊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0年第4期144-145,共2页
目的探讨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90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 目的探讨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90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日常生活能力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FMA、BI评分均高于护理前和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总满意度为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结论实施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具有非常积极的影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早期康复护理 老年 缺血性脑卒中 肢体功能恢复 日常生活能力
下载PDF
综合性护理干预对癫痫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及社会支持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玲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0年第4期31-34,共4页
目的分析综合性护理干预对癫痫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及社会支持的影响。方法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法选取本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50例癫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 目的分析综合性护理干预对癫痫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及社会支持的影响。方法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法选取本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50例癫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分别采用中文版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疾病不确定程度及社会支持水平进行评价,采用癫痫患者生活质量评定量表(QOLIE-31)评价两组患者干预后2个月的生活质量水平,调查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MUIS各项评分及总评分、SSRS各项评分及总评分均较干预前及同期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2个月的QOLIE-31各项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76.00%)(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癫痫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有效提高患者预后社会支持水平及生活质量水平,患者护理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护理 癫痫 疾病不确定感 社会支持
下载PDF
影像学表现为“脑桥半切征”的急性脑桥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14
作者 黄治飞 朱幼玲 徐乔乔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17期22-26,共5页
目的探讨影像学表现为“脑桥半切征”的急性脑桥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病因及预后。方法收集影像学表现为“脑桥半切征”的11例急性脑桥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病因以及预后。结果11例急性脑桥... 目的探讨影像学表现为“脑桥半切征”的急性脑桥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病因及预后。方法收集影像学表现为“脑桥半切征”的11例急性脑桥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病因以及预后。结果11例急性脑桥梗死患者核磁共振成像(MRI)形态学均表现为“脑桥半切征”。患者均为急性起病,平均年龄(72.64±8.26)岁,危险因素以高血压病、糖尿病及高脂血症为主。11例患者临床症状均表现为病灶对侧肢体瘫痪和构音障碍,伴有对侧偏身感觉减退5例,中枢性面瘫8例,中枢性舌瘫7例,眩晕或头晕5例,眼震4例以及共济失调3例。11例患者出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为(4.91±2.54)分。所有患者MRI检查均显示病灶累及脑桥腹前内侧区,其中3例合并累及前外侧区。3例患者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发现存在椎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结论“脑桥半切征”是急性脑桥梗死的一种特殊影像学征象,典型临床表现为突发起病的对侧肢体瘫痪、构音障碍及中枢性面瘫,可伴有眩晕和眼震等症状,其主要病因机制为基底动脉分支病变和大动脉闭塞性疾病,多数患者临床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桥梗死 磁共振成像 脑桥半切征 病因 构音障碍 大动脉闭塞性疾病 基底动脉分支病变 预后
下载PDF
1例口服甲硝唑引起代谢性脑病患者的护理
15
作者 陶园 方婷婷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9年第3期158-159,共2页
代谢性脑病是由于人体系统代谢障碍所引起的全脑中枢神经系统受抑制进而导致脑功能障碍的疾病,轻者有行为障碍、精神错乱或伴癫痫、偏瘫等脑局部损害表现,重者昏迷、去大脑或去皮质强直。代谢性脑病的发病机制:局部或全脑水肿、神经递... 代谢性脑病是由于人体系统代谢障碍所引起的全脑中枢神经系统受抑制进而导致脑功能障碍的疾病,轻者有行为障碍、精神错乱或伴癫痫、偏瘫等脑局部损害表现,重者昏迷、去大脑或去皮质强直。代谢性脑病的发病机制:局部或全脑水肿、神经递质传递障碍、代谢毒物的蓄积、毛细血管后静脉血管性水肿(postcapillary venule vasogenic edema)和能量代谢衰竭。代谢性脑病绝大部分以急性和亚急性发病。慢性发病者少见。患者大多为急起的头痛、恶心、呕吐、精神症状或错乱、意识障碍;也可伴有痉挛、抽搐、肌张力增高、锥体束或锥体外系损害等表现。由于脑部以外的器官或整体性疾病引起脑部与维持正常意识状态有关的神经元代谢障碍或弥漫性病理改变而发生昏迷,统称为代谢性脑病[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硝唑 代谢性脑病 护理
下载PDF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椎动脉狭窄 被引量:6
16
作者 严永兴 袁艳蓉 +4 位作者 梁丽贞 陈涛 沈咏慧 钟长扬 朱双根 《中华全科医学》 2014年第2期183-185,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老年症状性椎动脉狭窄患者的长期疗效。方法对22例经药物治疗无效的老年症状性椎动脉狭窄患者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分析其技术成功率、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远期疗效。结果22例患者共植入24枚球囊扩...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老年症状性椎动脉狭窄患者的长期疗效。方法对22例经药物治疗无效的老年症状性椎动脉狭窄患者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分析其技术成功率、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远期疗效。结果22例患者共植入24枚球囊扩张式支架,技术成功率达100%,平均狭窄率从(82.5±9.2)%降至(3.7±3.5)%(P〈0.01),围手术期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临床随访27~58个月(平均42.6个月),2例患者出现症状复发,1例患者新发无症状小梗死,其余患者无脑缺血性事件发生,效果良好。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老年症状性椎动脉狭窄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远期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成形术 椎动脉狭窄 症状性 并发症 治疗 随访
原文传递
脑梗死与颈动脉硬化关系的临床探讨(附47例报告) 被引量:4
17
作者 周群 朱幼玲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05年第10期1384-1384,共1页
探讨脑梗死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结果表明,脑梗死的发生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密切关系,而且与斑块的改革性质密切相关,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行干预有重要临床意义。
关键词 脑梗死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颈动脉硬化 临床探讨 密切关系 临床意义
原文传递
晴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群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05年第S1期389-390,共2页
本文观察晴尔(奥托格雷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将12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给予晴尔160mg+生理盐水500ml静脉滴注。1次/d,连用10d,对照组予以舒血宁注射液10ml+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1次/d,连... 本文观察晴尔(奥托格雷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将12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给予晴尔160mg+生理盐水500ml静脉滴注。1次/d,连用10d,对照组予以舒血宁注射液10ml+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1次/d,连用10d,结果10d后晴尔组基本治愈率86.6%,明显高于舒血宁组的41%(P<0.01),治疗后晴尔组血脂变化前后有显著差异。认为晴尔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临床疗效确切副作用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晴尔 舒血宁 神经功能缺损 血脂
原文传递
血浆交换治疗重症肌无力危象和格林-巴利综合征
19
作者 穆燕芳 戴启鳞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00年第4期303-304,共2页
重症肌无力危象(MGC)、重症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是神经科常见的急重症,两者均系自身免疫性疾病。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使用肾上腺皮质类固醇综合治疗,病死率高。近几年,国内开展血浆交换治疗这类疾病,疗效显著。中山医附一院从1995年开始... 重症肌无力危象(MGC)、重症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是神经科常见的急重症,两者均系自身免疫性疾病。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使用肾上腺皮质类固醇综合治疗,病死率高。近几年,国内开展血浆交换治疗这类疾病,疗效显著。中山医附一院从1995年开始使用血浆交换治疗MGC和GBS共13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8例,女5例;年龄8~74岁。分别符合GBS和MGC诊断标准:MGC8例,GBS5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重症 格林-巴利综合征 血浆交换
原文传递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对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的探讨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国夫 朱双根 《中国伤残医学》 2014年第24期23-24,共2页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DSA)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检查,分析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阳性检出率与脑血管病变的关系。结果:本组病例中,缺血性脑血管病阳性检出率达8...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DSA)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检查,分析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阳性检出率与脑血管病变的关系。结果:本组病例中,缺血性脑血管病阳性检出率达86.7%(26/30),主要血管病变为脑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或闭塞,多数为颅外血管受累。所有受检查者,无1例发生永久性神经功能缺损。结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在全面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中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缺血性脑血管病 诊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