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93篇文章
< 1 2 1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解释学研究的若干问题与意义理解——安徽大学博士生导师张能为教授访谈 被引量:2
1
作者 张能为 赵立庆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5,共5页
作为"显学"的解释学研究已具有某种世界性的广泛性。针对目前国内解释学研究上的若干问题,张能为教授从从事解释学研究的缘起以及哲学意义、解释学与修辞学、想象力、方法论解释学与哲学解释学、解释学的实践哲学、解释学的... 作为"显学"的解释学研究已具有某种世界性的广泛性。针对目前国内解释学研究上的若干问题,张能为教授从从事解释学研究的缘起以及哲学意义、解释学与修辞学、想象力、方法论解释学与哲学解释学、解释学的实践哲学、解释学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从应用性层面对能否创建中国解释学、中国哲学的真正特质和解释学与马克思主义研究提出了自己的意义理解和看法见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释学 伽达默尔 中国解释学 实践哲学
下载PDF
安徽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 被引量:1
2
作者 蒋文明 杨志新 《科技视界》 2015年第13期18-18,15,共2页
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高等院校应用型专业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本文主要结合安徽省心理学的发展实际,介绍我系应用心理学专业在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上的一些工作。
关键词 应用心理学 专业实践能力 人才培养模式
下载PDF
关于地方综合大学哲学专业课程教学体系改革的思路 被引量:2
3
作者 岳介先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0年第2期109-114,共6页
转变教育观念,制订和完善以素质教育为中心,知识、能力、素质全面提高的哲学专业课程教学体系,是高规格培养面向21世纪哲学人才的关键。在这方面全国重点综合大学哲学专业和地方综合大学哲学专业的课程教学体系应有共性,也要有区... 转变教育观念,制订和完善以素质教育为中心,知识、能力、素质全面提高的哲学专业课程教学体系,是高规格培养面向21世纪哲学人才的关键。在这方面全国重点综合大学哲学专业和地方综合大学哲学专业的课程教学体系应有共性,也要有区别。本文还特别探讨了哲学专业课程教学体系中的一些具体关系和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综合大学 哲学专业 课程教学体系 哲学原理课程 必修课 选修课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下载PDF
地方综合大学哲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方法的几点思考
4
作者 岳介先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5期48-52,共5页
本文认为我国地方综合大学哲学专业跨世纪人才的培养,必须适应各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尽快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认真调整办学模式,并从课程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上作出相应的变革。既要体现作为哲学专业的普遍性,又要体... 本文认为我国地方综合大学哲学专业跨世纪人才的培养,必须适应各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尽快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认真调整办学模式,并从课程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上作出相应的变革。既要体现作为哲学专业的普遍性,又要体现出不同地方的特色和要求,允许培养模式多样化。同时要注意强化哲学的应用功能,努力培养大批既有扎实的哲学专业基础理论功底,又有较广博的知识面,能迅速适应和服务于本地方经济发展需要,从事应用性较强的各种具体工作的复合型、通用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人才培养模式 素质教育 教学方法 服务地方 办出特色
下载PDF
浅谈大学哲学课的授课艺术
5
作者 丁智琼 《文教资料》 2015年第11期67-68,共2页
本文主要针对国内许多高等院校的大学生们在哲学课堂上普遍存在“打瞌睡”的现象,结合作者近30年来成功的授课实践,简略谈论一下哲学课的授课艺术,意在激发大学生学习哲学课的兴趣和爱好,同时也给大学哲学讲台上的老师们信心和力量。
关键词 哲学 抽象 思辨 哲学思维 通俗易懂
下载PDF
当代大学生幸福指数研究——以安徽省大学生为例
6
作者 曾维芳 《世纪桥》 2018年第10期66-68,共3页
幸福是个体生活的终极目标,是心理健康的重要体现。本文使用Campbell等人编订的《幸福感指数量表》对安徽大学的大学生施测,分析人口统计学因素,结果显示男生的幸福指数显著大于女生的幸福指数,理科生的幸福指数显著大于文科生的幸福指... 幸福是个体生活的终极目标,是心理健康的重要体现。本文使用Campbell等人编订的《幸福感指数量表》对安徽大学的大学生施测,分析人口统计学因素,结果显示男生的幸福指数显著大于女生的幸福指数,理科生的幸福指数显著大于文科生的幸福指数,大一学生的幸福指数显著大于大四学生的幸福指数,其他年级两两比较没有显著差异,但是均值显示随着年级增高幸福指数的均值在下降,在家庭来源中,各组幸福指数差异均不显著,但是均值农村大于城市,城市大于乡镇。本文探讨了这些数据的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幸福指数 人口统计学
下载PDF
科学知识何以是不确定性的——伽达默尔的哲学基础论理解及其意义论析
7
作者 张能为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1期78-96,共19页
欧几里得几何学确立了以数学为典型形态的科学知识的确定性性质,但随着现代模糊数学和物理学中测不准原理的新发展,科学知识之确定性受到挑战、趋于终结,形成了“不确定性的”新科学知识观。近代解释学的兴起,使解释学作为一门学科获得... 欧几里得几何学确立了以数学为典型形态的科学知识的确定性性质,但随着现代模糊数学和物理学中测不准原理的新发展,科学知识之确定性受到挑战、趋于终结,形成了“不确定性的”新科学知识观。近代解释学的兴起,使解释学作为一门学科获得了建构,也从特定方法论上为“不确定性的”精神科学作为一门科学给予了奠基和捍卫。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的创立,更是基于解释学和实践哲学两个维度,论证了不仅精神科学是不确定性的,而且包括自然科学在内的一切科学知识都蕴含着解释学因素和实践反思向度,也都是不确定性的,从而为“不确定性的”科学知识观奠定了一种重要的哲学基础论理解。科学观与哲学观上的互变共进,也引发了哲学自身性质的反思,一种“不确定性的”哲学观因应而生,哲学不再被作为确定性知识或认知整体来对待,而是基于人类理性的普遍性统一需要,注重于世界存在理解和人的行为意义的实践理性反思,哲学由“理论哲学范式”转向了“实践哲学范式”,实践哲学成为人类哲学的真正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伽达默尔 科学知识 不确定性 解释学 实践哲学
下载PDF
伊壁鸠鲁的“快乐哲学”及其对当代大学生的教育启示 被引量:1
8
作者 范敏 《传承》 2011年第4Z期44-45,共2页
伊壁鸠鲁虽然曾被打上享乐主义的烙印,然而在他去世的五个世纪后,他的追随者仍遍布地中海沿岸。直到今天,通过一代又一代思想家们的澄清和新的解读方式的出现,伊壁鸠鲁已经可以正大光明地登上大雅之堂。这些新的解读方式使人们对他有了... 伊壁鸠鲁虽然曾被打上享乐主义的烙印,然而在他去世的五个世纪后,他的追随者仍遍布地中海沿岸。直到今天,通过一代又一代思想家们的澄清和新的解读方式的出现,伊壁鸠鲁已经可以正大光明地登上大雅之堂。这些新的解读方式使人们对他有了一个全新的感受,也因此给后人的研究和生活带来了重要影响。他的哲学思想和快乐伦理学至今仍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对我们当代的大学生构建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人生观有着很大的借鉴和警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壁鸠鲁 原子论和道德哲学 快乐主义学说
下载PDF
庄子哲学中生态伦理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9
作者 孟宪锐 陆建华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2期22-26,共5页
庄子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根源,他的生态伦理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同时深入探讨了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他认为,人类应当将自然视为自己的一部分,用天道的原则来处理与自然的关系,采取自然的态度。庄子强调人们需超... 庄子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根源,他的生态伦理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同时深入探讨了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他认为,人类应当将自然视为自己的一部分,用天道的原则来处理与自然的关系,采取自然的态度。庄子强调人们需超越自我利益,不受功利驱使,放下物质欲望,追求与环境和谐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庄子认为,人类应该看作自然的一部分,与万物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实现“物我交融,以天合天”的哲学理念。他强调人类应该顺应自然法则与天命,不随心所欲破坏自然平衡与秩序,不过度开发自然资源,不污染破坏环境。庄子提出的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对于当代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 庄子 生态
下载PDF
“名”如何言说“道”——语言哲学视角下《老子·一章》解读
10
作者 张锦波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43,共10页
老子如何言说“道”以及如何以道言说,这是语言哲学问题,而非语言学问题。立足“从理解语言的机制到走向理解世界”这一语言哲学角度,《老子·一章》展现了道在语言中言说的完整过程,并提示了不同的言说策略。以道(或“世界的道理”... 老子如何言说“道”以及如何以道言说,这是语言哲学问题,而非语言学问题。立足“从理解语言的机制到走向理解世界”这一语言哲学角度,《老子·一章》展现了道在语言中言说的完整过程,并提示了不同的言说策略。以道(或“世界的道理”)来规范道在“名”之言说语境中的全部言说活动,让道在“名”之中作为“对象”被确立起来;在天地万物(“名”)之中展开道的言说,道作为可被言说的“对象”得以显现;在人的观道方式中完成对道的解说,让作为“对象”的道能够为我们所认知;以道来言说天地万物,让我们对道这一“对象”的言说活动的“实践目的”得到实现。在这整个对道的言说过程中,老子始终对语言表达的界限保持着清醒的认知和合理的运用,体现出道家式哲学思维方式和哲学书写方式的独特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
下载PDF
诊断与异议:文学在福柯哲学中的批判作用
11
作者 夏天成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9-126,共8页
文学在福柯哲学中起到了诊断与提出异议的批判性作用。福柯通过《堂吉诃德》等体现了文学对知识型的诊断作用,并通过萨德等人的作品进一步展现了文学冲击理性话语秩序的异议能力,这两个方面共同形成了一种关于我们自身的历史本体论的批... 文学在福柯哲学中起到了诊断与提出异议的批判性作用。福柯通过《堂吉诃德》等体现了文学对知识型的诊断作用,并通过萨德等人的作品进一步展现了文学冲击理性话语秩序的异议能力,这两个方面共同形成了一种关于我们自身的历史本体论的批判态度,这种态度在福柯对波德莱尔的浪荡作风与现代性的关联考察中得到了最佳体现。福柯的这些文学评论大多基于一种历史考察,但是其真正的目的仍在于为当下的自我创造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柯 文学 哲学 批判
下载PDF
中国哲学助力中华现代文明建设的三重路径
12
作者 徐二花 《理论建设》 2024年第3期57-66,共10页
中国哲学根植于中华文明的内在基因之中,是中华文明的理论精华。中国哲学的发展与中华文明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中华现代文明建设必然要求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化,要求中国传统哲学创新发展。在助力中华现代文明建设的路径选择上,中国哲学... 中国哲学根植于中华文明的内在基因之中,是中华文明的理论精华。中国哲学的发展与中华文明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中华现代文明建设必然要求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化,要求中国传统哲学创新发展。在助力中华现代文明建设的路径选择上,中国哲学的研究者既要深度挖掘传统哲学中的优秀因子,厚植文化自信;又要借鉴西方哲学中的积极因素,焕发哲学生机;还要不断创新发展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中国哲学,回应时代关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现代文明 中国哲学 哲学使命 文明建设 文明的突出特性
下载PDF
大学生自尊、心理控制源、社会支持与抑郁的关系 被引量:16
13
作者 顾菲菲 郭文汇 陶高松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2年第5期771-773,共3页
目的探讨自尊、心理控制源、社会支持与抑郁的关系。方法采用自尊量表、内控-外控心理控制源量表、社会支持量表以及抑郁自评量表对合肥市859名不同类别的本科生进行调查研究。并使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为2... 目的探讨自尊、心理控制源、社会支持与抑郁的关系。方法采用自尊量表、内控-外控心理控制源量表、社会支持量表以及抑郁自评量表对合肥市859名不同类别的本科生进行调查研究。并使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为28%,其中轻度抑郁检出率为21.1%,中度症状检出率为6.2%,重度抑郁症状检出率为0.7%。抑郁与自尊、心理控制源、社会支持及其3个维度呈显著负相关(P<0.01)。客观支持与自尊、心理控制源相关不显著(r=0.055,0.019)。自尊、心理控制源和社会支持可解释抑郁26.9%的变异量。结论大学生抑郁与自尊、心理控制源、社会支持存在较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自尊 心理控制源 社会支持 抑郁
下载PDF
公共领域的兴衰──汉娜·阿伦特政治哲学述评 被引量:18
14
作者 朱士群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68-72,共5页
公共领域的兴衰──汉娜·阿伦特政治哲学述评朱士群美籍德育犹太血统政治哲学家汉娜·阿伦特(1906—1975)的著作多次成为争论的对象。有时,她甚至“激起了一片愤怒”。按其思想发展,她的成名作论述的是“极权主义... 公共领域的兴衰──汉娜·阿伦特政治哲学述评朱士群美籍德育犹太血统政治哲学家汉娜·阿伦特(1906—1975)的著作多次成为争论的对象。有时,她甚至“激起了一片愤怒”。按其思想发展,她的成名作论述的是“极权主义的起源”,她最系统的著作则对作为“人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领域 政治哲学 汉娜·阿伦特 极权主义 社会领域 述评 共和主义 私人领域 行动者 法兰克福学派
下载PDF
哲学咨询的兴起与发展 被引量:17
15
作者 陈红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6-31,共6页
"哲学咨询"是哲学学科一个相对年轻却发展迅速的领域,是当代哲学的一种选择,它的实践方向是用哲学思想处理"人的问题"。哲学咨询20世纪80年代起源于欧洲,90年代在北美洲发展壮大,并产生"宁静法"、"... "哲学咨询"是哲学学科一个相对年轻却发展迅速的领域,是当代哲学的一种选择,它的实践方向是用哲学思想处理"人的问题"。哲学咨询20世纪80年代起源于欧洲,90年代在北美洲发展壮大,并产生"宁静法"、"四阶段法"、"超越方法的方法"、"西撒法"等哲学咨询方法。这些方法都强调运用哲学思维,通过咨询师与来访者的平等对话协助来访者审查自身,获得世界观、价值观层面的提升,因此,哲学咨询强调的是基于"互为主体"的尊重,并以此追索引领生命发展的价值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咨询 宁静法 西撒法 对话 世界观
下载PDF
苏格拉底方法的复兴:一种新的哲学践行范式 被引量:11
16
作者 陈红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2-26,共5页
苏格拉底方法是西方哲学践行的一个新的发展趋势,哲学咨询就是在苏格拉底方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场哲学践行运动。苏格拉底方法是苏格拉底对话的基础,通过对话方式获得已有的经验知识,洞察与哲学有关的真理。
关键词 苏格拉底方法 哲学践行 哲学咨询 范式 对话
下载PDF
老子——中国哲学之父 被引量:9
17
作者 孙以楷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4,共2页
孙以楷认为老子是中国哲学之父。老子的道论完全源于现实,不应把道玄虚化、神秘化。老子开辟了中国人寻求天地万物本原本体的致思方向,提供了本体论理论、体系架构和范畴。李霞认为老子是中国生命哲学之父。老子以深具生命意蕴的“道”... 孙以楷认为老子是中国哲学之父。老子的道论完全源于现实,不应把道玄虚化、神秘化。老子开辟了中国人寻求天地万物本原本体的致思方向,提供了本体论理论、体系架构和范畴。李霞认为老子是中国生命哲学之父。老子以深具生命意蕴的“道”作为核心范畴,以生命崇拜意识为根本观念,建立了一个以生命本源论、生命机制论、生命本质论、生命价值论、生命存在论、生命修养论以及生命境界论为主要内容的生命哲学体系,对中国传统哲学、宗教乃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陆建华认为老子的道具有有物与无物两种状态,老子之物亦有道中之物与道外之物两种形态。所谓道物关系表现为道之“有物”状态、有物之道与道中之物、道外之物的关系。徐小跃认为分析和挖掘老子思想的现代价值,其任务就是看这一思想在何种程序上真实而又深刻地揭示出人性的本质、社会的本性以及人与世界之间的关系,老子思想的价值正是体现在他对人的存在方式给出了符合人性的解释,而人也只有在与自然合一的状态才能完成关系双方各自的价值和性命之情,老子以“返本还原”的回归意识给人类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思想史 老子哲学 生命哲学 社会哲学家 核心观念 人伦道德 中国传统哲学 社会道义
下载PDF
社会哲学视野中的日常生活世界 被引量:8
18
作者 闻晓祥 《求是学刊》 CSSCI 1999年第1期20-25,共6页
社会结构是人类自身活动的产物,人类活动包括自觉与非自觉两个相关的层面,因此,社会结构可被解析为两个相关的结构领域:非日常生活世界和日常生活世界。在非日常生活世界的观照下,文章对日常生活世界的结构特征作了进一步的描述,... 社会结构是人类自身活动的产物,人类活动包括自觉与非自觉两个相关的层面,因此,社会结构可被解析为两个相关的结构领域:非日常生活世界和日常生活世界。在非日常生活世界的观照下,文章对日常生活世界的结构特征作了进一步的描述,还对两类生活世界的内在关联作了初步的探讨,认为二者在内容上具有重叠性,在方式上具有依赖性,在结果上具有交互性。文章指出,日常生活世界的积极的社会历史作用还应包括,它既是非日常生活世界的“资源库”,又具有保障社会的功能。作者由此而主张,立足于两类生活世界在存有必要的间距与张力基础上共存的构想,基于现代化的客观要求,对我国的日常生活世界进行历史的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日常生活世界 哲学视野 自我意识 日常生产 日常观念 日常交往 内在结构 社会整合 生活资料 非自觉性
下载PDF
西方哲学视野中的“和谐”与“和谐社会” 被引量:9
19
作者 张能为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11,共6页
人们大多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谈论"和谐"与"和谐社会"问题。但是,以西方哲学为视野,对西方哲学中的"和谐"定义、诉求、"和谐社会"的黄金规则以及架构之维进行深入的梳理和分析,可以彰显,建立... 人们大多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谈论"和谐"与"和谐社会"问题。但是,以西方哲学为视野,对西方哲学中的"和谐"定义、诉求、"和谐社会"的黄金规则以及架构之维进行深入的梳理和分析,可以彰显,建立在"正义、差异、自由"原则基础上的"和谐"理念与"和谐社会"追求同样存在于西方哲学文化之中,也必将给予我们重要的启发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哲学 和谐 和谐社会 黄金规则 架构之维
下载PDF
历史·传统·哲学——冯友兰新理学的历史本质论 被引量:2
20
作者 徐国利 何军民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3-28,共6页
冯友兰将历史区分为"客观的历史"和"主观的历史"。他在主张历史客观性的同时,指出历史的连续性和统一性,现实是历史的延续。传统是历史上主观精神所创造的产物,是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了历史的建构。传统与历史... 冯友兰将历史区分为"客观的历史"和"主观的历史"。他在主张历史客观性的同时,指出历史的连续性和统一性,现实是历史的延续。传统是历史上主观精神所创造的产物,是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了历史的建构。传统与历史共同成为民族精神联续的纽带。冯友兰的历史本质论是受其"新理学"哲学立场决定的。在他看来,历史在本质上就是受到"理"的贯注、由诸多历史事物组成的有机体。冯友兰主张历史的连续性和统一性,弘扬中国历史文化的生命力,体现了他维护和发展儒家文化的新儒家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友兰 历史本质 传统 哲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