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字理论研究的重要进展:字用研究——读《古汉字发展论》
1
作者 夏大兆 《比较文字学研究》 2015年第1期253-257,共5页
文字与语言是两个既独立又相互影响的系统,两者关系错综复杂。一般的文字学论著将文字的发展演变仅仅限定在形体、结构的发展演变上,而对语言系统给予文字的巨大影响作用关注较少。这无疑是不全面、不深刻的,也不能更深层次的揭示文... 文字与语言是两个既独立又相互影响的系统,两者关系错综复杂。一般的文字学论著将文字的发展演变仅仅限定在形体、结构的发展演变上,而对语言系统给予文字的巨大影响作用关注较少。这无疑是不全面、不深刻的,也不能更深层次的揭示文字构形发展的本质规律。事实上,文字的构形与文字的运用是密切相关的。例如古汉字数据中普遍存在的“同声通假”现象,实质上是形声结构处于蓬勃发展阶段的产物,仅仅以传统的文字通假理论难以作出全面合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字理论 发展论 古汉字 语言系统 文字构形 文字学 两者关系 本质规律
下载PDF
“燕王喜殳”铭文补释及相关自名问题研究
2
作者 杨烁 《出土文献》 CSSCI 2024年第1期23-31,169,170,共11页
本文对《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三编》第四卷1566号与《殷周金文集成》11522号所著录的两件燕王喜时期同铭兵器内容进行了补释,将《殷周金文集成》11522号原释为“廪”的字改释为“车”,将两器铭文中原缺释的字补释为“翏”。最后,... 本文对《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三编》第四卷1566号与《殷周金文集成》11522号所著录的两件燕王喜时期同铭兵器内容进行了补释,将《殷周金文集成》11522号原释为“廪”的字改释为“车”,将两器铭文中原缺释的字补释为“翏”。最后,结合战国晚期相关兵器的形制,对燕国“殳类兵器”进行了探讨与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王喜殳 类别 燕殳类兵器
下载PDF
新见曾国有铭青铜器研究综述
3
作者 汪丹 《今古文创》 2024年第8期119-121,共3页
2011年湖北随州叶家山发现西周早期曾国墓地,是继1978年曾侯乙墓发现之后的又一次曾国考古重大发现。近十年来,湖北省陆续出土了不少曾国有铭青铜器,如南公簋、曾侯丙铜缶、楚王媵随仲芈加鼎等等。这些青铜器地域特征明显,是战国青铜器... 2011年湖北随州叶家山发现西周早期曾国墓地,是继1978年曾侯乙墓发现之后的又一次曾国考古重大发现。近十年来,湖北省陆续出土了不少曾国有铭青铜器,如南公簋、曾侯丙铜缶、楚王媵随仲芈加鼎等等。这些青铜器地域特征明显,是战国青铜器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本文先对曾国青铜器的历史研究进行了回顾,并从新出曾国青铜器的铭文研究及考古报告等方面对2010年以来曾国新见有铭青铜器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整理,最后对曾国有铭青铜器的研究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国 青铜器 研究综述
下载PDF
春秋金文祈寿嘏辞研究综述
4
作者 陈琳 《今古文创》 2024年第40期133-136,共4页
春秋金文祈寿嘏辞是指春秋铜器铭文中与祈求长寿永命相关的语言表述,一般位于整篇铭文的结尾处。祈寿嘏辞由来甚早,在嘏辞中占据重要篇幅,于春秋时期表述更为丰富,形式多变,其中存在不少未解决的问题,值得系统讨论。近年来新出有铭铜器... 春秋金文祈寿嘏辞是指春秋铜器铭文中与祈求长寿永命相关的语言表述,一般位于整篇铭文的结尾处。祈寿嘏辞由来甚早,在嘏辞中占据重要篇幅,于春秋时期表述更为丰富,形式多变,其中存在不少未解决的问题,值得系统讨论。近年来新出有铭铜器数量日益增多,其中铸有祈寿嘏辞的铜器不在少数,应结合旧有材料,作通贯考察研究。本文对目前所见春秋金文祈寿嘏辞等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总结,主要从诗书训释中的“嘏辞研究”、金文词汇及文例研究中的“祈寿嘏辞”研究、“祈寿嘏辞”专题研究、“祈寿嘏辞”的单篇考释文章等方面进行,以期为学者研究相关议题提供便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祈寿嘏辞 出土文献 眉寿
下载PDF
清华简《参不韦》研究综述
5
作者 叶晓茹 《今古文创》 2024年第7期119-121,共3页
清华简《参不韦》是重要的先秦文献,简文涉及官制、刑罚、祭祀等内容,对研究先秦时期的思想史、官制史及古文字学等多个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价值。学界学者对《参不韦》中的字形、简文内容及其文本所蕴含的思想历史文化等进行探讨... 清华简《参不韦》是重要的先秦文献,简文涉及官制、刑罚、祭祀等内容,对研究先秦时期的思想史、官制史及古文字学等多个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价值。学界学者对《参不韦》中的字形、简文内容及其文本所蕴含的思想历史文化等进行探讨和研究,学术成果不断涌现。本文拟对目前所见的清华简《参不韦》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总结,以期为学者进一步的《参不韦》研究提供便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土文献 清华简 《参不韦》
下载PDF
甲骨文■、■、■及相关诸字考辨——兼论古汉字字际关系的确定准则
6
作者 夏大兆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6-91,共6页
字际关系指的是形、音、义某一方面相关联的一组字之间的关系。字际关系的确定对文字考释、工具书编纂等意义重大。通过对甲骨文"■、■、■"及相关诸字关系的考辨可以看出字形和字用是确定字际关系的两项重要标准。
关键词 甲骨文研究 字际关系 字形 字用
下载PDF
安大简《诗经》用韵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程燕 《汉字汉语研究》 2020年第2期56-61,126,共7页
虽然安大简《诗经》大部分诗的韵例和所押韵部与《毛诗》相同,但韵脚部分用字的不同必然会导致其用韵的不同。《毛诗》属同一韵部的,简本不属于同一韵部,或不入韵,或与其他韵部合韵。《毛诗》属同一韵部的,简本韵脚字或既不通韵也不合韵... 虽然安大简《诗经》大部分诗的韵例和所押韵部与《毛诗》相同,但韵脚部分用字的不同必然会导致其用韵的不同。《毛诗》属同一韵部的,简本不属于同一韵部,或不入韵,或与其他韵部合韵。《毛诗》属同一韵部的,简本韵脚字或既不通韵也不合韵,使得整章韵例不同。较《毛诗》而言,简本章句或增加,但仍合韵;或变化大,押韵亦大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大简 诗经 押韵 韵脚 韵例
下载PDF
安徽省高校本科阶段文字学、出土文献类课程建设的思考
8
作者 周翔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118-123,共6页
安徽省内高校近几年在本科阶段文字学、出土文献类课程建设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未来建设的方向应是强化师资和学科平台建设,努力促进学科交叉与专业融合,教学和人才培养方向对标社会需求及学生就业,拓宽学习受... 安徽省内高校近几年在本科阶段文字学、出土文献类课程建设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未来建设的方向应是强化师资和学科平台建设,努力促进学科交叉与专业融合,教学和人才培养方向对标社会需求及学生就业,拓宽学习受众范围,坚持分类分层的建设方向,推进教材编写和教材体系建设,加大教学投入、扶植力度等,从而为本省高等教育相关学科体系建设和人才早期培育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培养省内乃至国内急需的文字学与出土文献整理、研究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高校 本科课程 文字学、出土文献
下载PDF
战国竹简字迹研究综述
9
作者 任丽君 《现代语文》 2021年第6期9-13,共5页
主要从简文字迹与竹简的分篇及编联缀合、简文字迹与字体风格的辨析、简文字迹与书手差异及抄写水平三个方面,归纳、总结了学界关于战国竹简字迹的研究成果。并在这一基础上,对今后战国竹简的字迹研究予以展望。战国竹简字迹研究应从局... 主要从简文字迹与竹简的分篇及编联缀合、简文字迹与字体风格的辨析、简文字迹与书手差异及抄写水平三个方面,归纳、总结了学界关于战国竹简字迹的研究成果。并在这一基础上,对今后战国竹简的字迹研究予以展望。战国竹简字迹研究应从局部性分析转向综合性探讨,以实证分析为基础,以书手档案建设为把手,从而推进郭店简、上博简、清华简等战国竹简书写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文字 竹简 字迹
下载PDF
温县盟书研究综述
10
作者 李志红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2年第4期4-7,共4页
自河南温县盟誓遗址发掘以来,温县盟书时有公布,盟书以其独特的价值吸引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国内外学者在盟书的释读、年代、背景、内容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研究成果,对这些成果进行归纳、总结,可为之后的盟... 自河南温县盟誓遗址发掘以来,温县盟书时有公布,盟书以其独特的价值吸引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国内外学者在盟书的释读、年代、背景、内容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研究成果,对这些成果进行归纳、总结,可为之后的盟书研究提供便利。同时,盟书研究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一些疑难字词仍有待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县盟书 研究 综述
下载PDF
《岳麓书院藏秦简(七)》竹简残字补缺研究
11
作者 曹智 《今古文创》 2023年第43期116-118,共3页
本文在《岳麓书院藏秦简(七)》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字形的个体特征、字形所处位置及后期处理三个方面,对《岳麓七》的残字补缺进行探讨,总结补缺工作的方法;从字形特点和所处竹简位置等因素考虑,认为简C4.1-13-3 (1)中残字“■”应释为... 本文在《岳麓书院藏秦简(七)》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字形的个体特征、字形所处位置及后期处理三个方面,对《岳麓七》的残字补缺进行探讨,总结补缺工作的方法;从字形特点和所处竹简位置等因素考虑,认为简C4.1-13-3 (1)中残字“■”应释为“■”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字补缺 字形特点 所处位置 后期处理
下载PDF
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仲尼》篇初探 被引量:18
12
作者 徐在国 顾王乐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5-79,共5页
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仲尼》由13支完整竹简组成,简长43、宽0.6厘米,两道编绳。简文顶格书写,首尾不留白,书法精美。简1~7背面有编号,简7、8、12背面有文字[1]。简文原无篇题,不分章,内容为孔子言论,共25条,除一条开头为“康子使人问政... 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仲尼》由13支完整竹简组成,简长43、宽0.6厘米,两道编绳。简文顶格书写,首尾不留白,书法精美。简1~7背面有编号,简7、8、12背面有文字[1]。简文原无篇题,不分章,内容为孔子言论,共25条,除一条开头为“康子使人问政于仲尼”外,其他简文均以“仲尼曰”起始。简文最后一句为“中尼之耑也”,颇疑应读为“仲尼之论语也”。或可将篇名定为《仲尼之论语》,但因文义尚不确定,姑且采用旧时惯例,取篇首“仲尼”二字为篇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大学 战国竹简 仲尼 简文 论语 篇名
原文传递
基于安大简谈《诗经》中的联绵词问题
13
作者 周翔 《北方论丛》 2024年第1期33-38,共6页
《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一)·诗经》与《毛诗》相较,在联绵词上呈现如下情况:《毛诗》为联绵词,简本文字有别且非联绵词;《毛诗》不为联绵词,简本文字有别而为联绵词;简本与《毛诗》均为联绵词而文字有别;简本与《毛诗》均为联绵词... 《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一)·诗经》与《毛诗》相较,在联绵词上呈现如下情况:《毛诗》为联绵词,简本文字有别且非联绵词;《毛诗》不为联绵词,简本文字有别而为联绵词;简本与《毛诗》均为联绵词而文字有别;简本与《毛诗》均为联绵词且文字全同。这些情况说明研究中要尊重出土文献自身的文本内容,以客观、统一的标准和原则处理传世与出土文本的异文。其也证明了简本对于《诗经》语言文字和文本研究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大简(一) 诗经 联绵词
下载PDF
安大简《仲尼曰》佚文所见孔子思想管窥
14
作者 周翔 《语文学刊》 2024年第3期38-42,共5页
新见《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二)·仲尼曰》篇为战国楚文字抄本的孔子语录,其中一些未见于传世文献的佚文反映了孔子思想中关于客观世界及处事之道、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等方面内容,呈现了孔子思想的更多侧面,是对孔子乃至儒家思想的... 新见《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二)·仲尼曰》篇为战国楚文字抄本的孔子语录,其中一些未见于传世文献的佚文反映了孔子思想中关于客观世界及处事之道、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等方面内容,呈现了孔子思想的更多侧面,是对孔子乃至儒家思想的又一次补充。对当下时代仍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大简(二) 《仲尼曰》 佚文 孔子思想
下载PDF
懸泉漢簡釋讀札記四則
15
作者 韓亦傑 《出土文献综合研究集刊》 2024年第2期159-167,共9页
文章結合秦漢文字、出土文獻和傳世文獻資料,對已公布的懸泉漢簡中“■”“鼠”“幬車”“悎”四個疑難字詞進行了考釋,並對簡文進行了釋讀。
关键词 懸泉漢簡 字詞 考釋
下载PDF
据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曹沫之陈》谈上博简相关简文的编联
16
作者 李鹏辉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0-84,共5页
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曹沫之陈》共存66枚简,经拼合、编联后共44支,其中完整简30支,与上博简相参较可知其缺失了2支,故全篇应共46支简。安大简《曹沫之陈》完简长约48.5、宽0.6厘米,三道编绳,无编号。完简最多容字约45字(合文算一字),... 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曹沫之陈》共存66枚简,经拼合、编联后共44支,其中完整简30支,与上博简相参较可知其缺失了2支,故全篇应共46支简。安大简《曹沫之陈》完简长约48.5、宽0.6厘米,三道编绳,无编号。完简最多容字约45字(合文算一字),其中简15上端顶格书写,疑因脱文而后补写所致。其他简文均书于首尾编绳内,首尾留白或如后世书籍的天头、地脚。简背下端有两组大致平行的划痕,第一组(简1~20)最后几支简划痕不连贯,或是因为抄手在抄写过程中产生错误又替换错简的缘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博简 战国竹简 安徽大学 不连贯 编联 抄手 简文
原文传递
安徽大学藏《诗经》简复原蠡测与相关问题初探
17
作者 李鹏辉 《中国文字学报》 2023年第1期110-126,共17页
安徽大学藏战国《诗经》简是目前所发现时代最早、存诗最多、保存最完整的《诗经》文本,是先秦儒家核心文献。本文在整理小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红外图版、竹简字数、竹简尺寸、竹节位置、简背划痕和编绳位置等信息,对现存的九十三... 安徽大学藏战国《诗经》简是目前所发现时代最早、存诗最多、保存最完整的《诗经》文本,是先秦儒家核心文献。本文在整理小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红外图版、竹简字数、竹简尺寸、竹节位置、简背划痕和编绳位置等信息,对现存的九十三支竹简进行复原。力求复原安大《诗经》简的基本面貌,尝试探讨《诗经》简在形制和书写中的一些新见现象,并依据传世本《诗经》内容对缺失的竹简内容进行蠡测。推测简本《诗经》的文本性质,有以下几种可能:一、简本《诗经》是“国风”的摘抄本,只摘抄了其中七国的“国风”,简本内容留有摘抄者的个人喜好和分类原则,这也正是诗序和个别国风的内容有别于传世本《诗经》的原因;二、简本是《诗经》的全本,现在所存的简本的内容是从全本《诗经》中拿出前面这些“国风”用来陪葬;三、简本就是《诗经》“国风”部分的全貌,可能是其早期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大简 《诗经》 复原 蠡测 性质
原文传递
谈清华简《筮法》中的“坤”字 被引量:7
18
作者 程燕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9-20,31,共3页
新出清华简《筮法》中有个对应传世文献的"坤"字,字形奇特。本文运用偏旁分析和字形对比的方法,将其释为从"大"、"昆"声。"昆"、"坤"音近可通假,而"大"具有表意作用,恰可... 新出清华简《筮法》中有个对应传世文献的"坤"字,字形奇特。本文运用偏旁分析和字形对比的方法,将其释为从"大"、"昆"声。"昆"、"坤"音近可通假,而"大"具有表意作用,恰可体现易学中的"三才"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简 筮法 地大
下载PDF
《诗经》古义新解(二则) 被引量:7
19
作者 刘刚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50-254,共5页
根据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诗经》的异文资料,《诗·魏风·葛屦》的"宛然左辟"本作"俛然左倪",是描写新妇行为特点的句子。《毛诗》作"宛然左辟",可能因转写错讹所致。《诗·秦风·晨风》... 根据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诗经》的异文资料,《诗·魏风·葛屦》的"宛然左辟"本作"俛然左倪",是描写新妇行为特点的句子。《毛诗》作"宛然左辟",可能因转写错讹所致。《诗·秦风·晨风》的"鴥彼晨风,郁彼北林",本作"鴥彼晨风,吹彼北林",意为"早上迅疾的风啊,在北林里呼呼地吹着。"最早对"鴥彼晨风"作出正确解读的,是宋代的戴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宛然左辟” “鴥” 《晨风》
下载PDF
谈楚文字中的“兕” 被引量:11
20
作者 徐在国 《中原文化研究》 2017年第5期10-12,共3页
楚文字中有个旧释为""的字,根据安徽大学藏战国楚简《诗经》的材料,改释为"兕",字形分析为从"兕",加注"厶"声。包山269、牍1"一和兕",即"一和兕甲","兕甲",即... 楚文字中有个旧释为""的字,根据安徽大学藏战国楚简《诗经》的材料,改释为"兕",字形分析为从"兕",加注"厶"声。包山269、牍1"一和兕",即"一和兕甲","兕甲",即兕牛皮作的铠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文字 考释 安大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