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炭化秸秆与改性粉煤灰联合吸附吡唑酮废水中铵盐 被引量:6
1
作者 谢永 高志凤 +2 位作者 周宝忠 章润润 刘彬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6-18,22,共4页
前期试验研究和采用X衍射仪(XRD)表征改性粉煤灰和炭化秸秆结构比较发现,6 mol.L-1的NaOH改性粉煤灰和无氧下650℃炭化的秸秆吸附性较好。通过它们联合吸附吡唑酮废水中的铵盐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吸附工艺为炭化秸秆与改性粉煤灰的质量比... 前期试验研究和采用X衍射仪(XRD)表征改性粉煤灰和炭化秸秆结构比较发现,6 mol.L-1的NaOH改性粉煤灰和无氧下650℃炭化的秸秆吸附性较好。通过它们联合吸附吡唑酮废水中的铵盐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吸附工艺为炭化秸秆与改性粉煤灰的质量比为1.25:3.0,吸附温度为50℃,振荡频率120 r.min-1,饱和吸附时间4 h,吡唑酮废水中铵盐去除率为95.31%以上,表明炭化秸秆与改性粉煤灰是一种很好的吡唑酮废水的处理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RD 炭化秸秆 改性粉煤灰 联合吸附 铵盐废水
下载PDF
膜技术分离浓缩葡醛酸水母液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俊生 余茂宽 +2 位作者 宣凤琴 胡科研 汝钊文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1-4,共4页
文章针对葡醛酸水母液中残存的硝酸需要分离处理的企业技术难题,采用膜技术对葡醛酸水母液进行了分离浓缩。主要考察了不同操作方式下葡醛酸水母液的体积稀释倍数与体积稀释比的关系、体积稀释倍数与透余液硝酸浓度的关系、透过液硝酸... 文章针对葡醛酸水母液中残存的硝酸需要分离处理的企业技术难题,采用膜技术对葡醛酸水母液进行了分离浓缩。主要考察了不同操作方式下葡醛酸水母液的体积稀释倍数与体积稀释比的关系、体积稀释倍数与透余液硝酸浓度的关系、透过液硝酸脱除率、分离前后葡醛酸水母液透过液与透余液波美度变化等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料液稀释倍数达到4倍以后,采用洗滤技术对葡醛酸水母液中硝酸的脱除具有明显的效果;采用纳滤膜技术可以对其进行浓缩。这些研究对改进葡醛酸水母液的生产工艺、降低生产成本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醛酸 水母液 膜分离 体积稀释比 体积稀释倍数
下载PDF
秸秆黑碳的制备及吸附特性 被引量:5
3
作者 谢永 高志凤 +3 位作者 王红艳 卓馨 郑文雷 刘超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968-2972,共5页
基于前期实验确定在氮气保护3种温度(550、650和750℃)制备秸秆黑碳,并用XRD、SEM对其结构、形貌进行了表征,研究它对吡唑酮废水中铵盐吸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650℃秸秆黑碳改变了晶体的有序度和结晶度,断面微孔道分布疏松均匀规则,具... 基于前期实验确定在氮气保护3种温度(550、650和750℃)制备秸秆黑碳,并用XRD、SEM对其结构、形貌进行了表征,研究它对吡唑酮废水中铵盐吸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650℃秸秆黑碳改变了晶体的有序度和结晶度,断面微孔道分布疏松均匀规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而且有一定数量的纳米级黑碳颗粒;它的吸附特性优于750℃和550℃的秸秆黑碳,吸附率最高为95.31%;650℃秸秆黑碳最佳吸附工艺:吸附温度和饱和时间分别为35℃和4 h,吸附振荡频率为100r/min。秸秆黑碳的吸附速率快、适用条件宽是处理铵盐废水的良好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气保护 秸秆黑碳 吸附 SEM 吡唑酮废水 铵盐
原文传递
林可霉素菌(Streptomyces lincolnensis)利用吡唑酮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谢永 高志凤 +3 位作者 周宝忠 许宁 盛云 王波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576-1580,共5页
采用被吡唑酮废液驯化、分离、筛选后的林可霉素菌,并对其在摇瓶上利用吡唑酮废液中的硫酸铵发酵(7 d)生产林可霉素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废液加入培养基体积比都为1∶10,实验1中菌丝代谢和对照比正常,其中还原糖利用最快,在发酵后... 采用被吡唑酮废液驯化、分离、筛选后的林可霉素菌,并对其在摇瓶上利用吡唑酮废液中的硫酸铵发酵(7 d)生产林可霉素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废液加入培养基体积比都为1∶10,实验1中菌丝代谢和对照比正常,其中还原糖利用最快,在发酵后期为0.24 mg/L,林可霉素起步效价最低为2 100 IU/mL,与对照相比最后发酵效价降低了70 IU/mL;实验2发酵过程pH值偏低,全程为5.86~6.50,氨基氮代谢缓慢为40 mg/100 mL,最后林可霉素效价最低为4 480 IU/mL;实验3中废液在发酵进入48 h中后期的时候补入能促进菌丝体分泌,最后林可霉素为5 180 IU/mL,比对照发酵水平高出8.82%。可见实验3的实验设计有利于林可霉素菌利用吡唑酮废液生产林可霉素,为废物循环利用、变废为宝的可行性作了有意义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可霉素菌 吡唑酮废水 硫酸铵 发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