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协同理论的旅游综合体演化过程与机制研究——以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为例 被引量:31
1
作者 陆林 陈振 +4 位作者 黄剑锋 凌善金 朱其静 穆成林 许艳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81-491,共11页
选取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作为案例地,引用协同理论为指导,探讨了旅游综合体的演化过程与机制,认为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是由多要素组成的协同系统,经历了旅游产业要素"集聚-共生-融合"的演化过程,萌芽、成长和完善3个阶段集聚的... 选取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作为案例地,引用协同理论为指导,探讨了旅游综合体的演化过程与机制,认为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是由多要素组成的协同系统,经历了旅游产业要素"集聚-共生-融合"的演化过程,萌芽、成长和完善3个阶段集聚的分别是传统旅游业态要素、新兴旅游业态要素和创新旅游业态要素。演化本质是协同系统序参量的变化,不同演化阶段序参量各异,萌芽阶段体现为要素集聚,受外部经济效益驱动;成长阶段体现为要素共生,受内部要素结构调整驱动;完善阶段体现为要素融合,受创新驱动。演化动力是要素间的非线性作用,通过系统内部与外部的能量交换及子系统间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反馈机制来实现。选取房价作为指标,采用均质与非均质空间比较法测定了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空间溢出效应。旅游业与相关产业协同创新是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发展模式的主要特征,具体表现为以优良的资源禀赋和广阔的市场为基础,以旅游业为核心,吸引相关产业要素集聚,形成共生和融合效应,发展过程中注重外部物质能量交换和内部自组织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综合体 协同理论 要素集聚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
下载PDF
空间生产视角下的旅游地空间研究范式转型——基于空间涌现性的空间研究新范式 被引量:60
2
作者 黄剑锋 陆林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7-55,共9页
面对中国经济、社会转型的实践背景和地理学"文化转向"、社会学"空间转向"的理论背景,空间生产为旅游地空间研究提供了新的重要视角,推动着旅游地空间研究范式的转型。在认识旅游地空间系统性的基础上,界定了空间... 面对中国经济、社会转型的实践背景和地理学"文化转向"、社会学"空间转向"的理论背景,空间生产为旅游地空间研究提供了新的重要视角,推动着旅游地空间研究范式的转型。在认识旅游地空间系统性的基础上,界定了空间涌现性的概念,提出了空间生产视角下的旅游地空间研究新范式。这一新范式主要表现在:1新的空间研究视角,厘清旅游地空间生产研究的理论逻辑和学科理路;2新的空间观,树立以内涵复杂性、尺度嵌套性、过程非守恒性为核心特征的新的旅游地涌现空间观,实现空间认识从要素到系统、从简单环境系统到过程系统再到复杂耦合系统的转变;3新的空间研究路径,更加注重社会空间、微观解构、尺度转换;4新的空间研究框架,遵循"过程-格局-机制"的研究路线,建立复杂系统涌现空间研究框架,开展多尺度、多类型旅游地空间生产的系统研究。空间生产视角下的旅游地空间研究范式转型,将有助于拓展旅游地理学研究视角和范式,增强旅游地理学对中国旅游发展实践的响应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地 空间 研究范式转型 空间生产 空间涌现性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
下载PDF
产业转移背景下的皖江城市带旅游业发展 被引量:10
3
作者 陆林 丁德光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59-663,共5页
探讨了旅游业在承接产业转移中的地位与作用;在分析示范区旅游业与长三角旅游业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区域旅游合作、建立旅游业产业体系、保障体系等区域旅游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承接产业转移 皖江 城市带 旅游业发展 Transfer Context 区域旅游合作 区域旅游发展 对策建议 产业体系 保障体系 示范区 长三角 基础 分析 地位
下载PDF
基于社会网络方法的跨界旅游客流网络结构研究——以泸沽湖为例 被引量:53
4
作者 彭红松 陆林 +3 位作者 路幸福 凌善金 李子明 邓洪波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041-1050,共10页
基于问卷调查和旅行社推介线路,获取旅游客流数据,借助社会网络结构洞理论、社会资源理论与结构角色理论,运用Ucinet和Netdraw软件,构建跨界旅游客流网络结构模型,并以川滇泸沽湖为案例地,探讨跨界旅游客流空间布局模式、网络结构及节... 基于问卷调查和旅行社推介线路,获取旅游客流数据,借助社会网络结构洞理论、社会资源理论与结构角色理论,运用Ucinet和Netdraw软件,构建跨界旅游客流网络结构模型,并以川滇泸沽湖为案例地,探讨跨界旅游客流空间布局模式、网络结构及节点角色地位,试图揭示跨界旅游客流时空演变、扩散规律及内在机理,为跨界旅游区协同合作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泸沽湖跨界旅游客流网络中,丽江古城区、大玉龙景区是旅游客流网络的核心和集散中心;泸沽湖、香格里拉处于次级旅游核心和次级集散中心地位;大理古城区、苍山洱海、昆明市区、束河古镇是重要旅游目的地和旅游通道;泸山邛海是唯一位于四川的次级集散中心和重要目的地;其他旅游节点中心性指标得分较低,主要接受高等级旅游地旅游客流辐射,相互连接强度较低,为一般旅游目的地和边缘旅游目的地;2跨界旅游区客流网络存在核心-边缘结构,边界效应极强,客流网络结构分层明显,可细分为旅游核心、云南片重要旅游节点、云南片一般旅游地、跨界旅游地和四川片重要旅游地5类;3旅游客流网络中存在明显的派系,泸沽湖旅游客流流动路径指向云南片区大玉龙景区、丽江古城区、香格里拉及四川片区泸山邛海,这些地区成为景区突破边界效应,带动跨界旅游一体化发展的关键。4川滇两省旅游行政部门共同制定旅游区发展规划,树立统一的旅游品牌形象,整合并优化资源、产品与线路,完善跨界旅游交通网络等是今后泸沽湖跨界旅游合作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界旅游区 旅游客流网络结构 社会网络方法 川滇泸沽湖
下载PDF
三亚旅游酒店业效率特征 被引量:3
5
作者 虞虎 陈田 +1 位作者 王开泳 朱冬芳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47-57,共11页
旅游酒店业是旅游产业系统发展的支柱,酒店效率研究的重要性虽已达成共识,但国内研究甚少。本文基于旅游酒店业效率概念、效率结构和解释变量的分析,构建了旅游酒店业效率研究的概念框架,并对三亚4种所有权类型企业(国有企业、联营企业... 旅游酒店业是旅游产业系统发展的支柱,酒店效率研究的重要性虽已达成共识,但国内研究甚少。本文基于旅游酒店业效率概念、效率结构和解释变量的分析,构建了旅游酒店业效率研究的概念框架,并对三亚4种所有权类型企业(国有企业、联营企业、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进行案例性分析。结果表明:规模资本投入、技术模仿、技术创新和竞争环境塑造是推动酒店企业效率改善的重要动力,不同所有权类型企业的政策激励、原始资本和技术水平的悬殊和变化导致了企业市场地位、技术水平和创新方式的差异。三亚酒店企业大量进驻和集聚引致资本循环累计、持续投资、技术模仿和技术扩散,强化市场竞争,但出现创新停滞。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的效率在降低,联营企业和私营企业的效率在提高,各类效率指标差异趋于均衡。不同所有权类型的酒店企业效率提升存在障碍,地方政府应通过企业重组、合作创新、差异化支持、创新环境营造和法律法规支持促进酒店业的效率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酒店业 生产效率 模型构建 三亚
下载PDF
大都市传统工业区休闲旅游转型发展研究综述 被引量:6
6
作者 虞虎 李亚娟 +1 位作者 陆林 陈田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26-542,共17页
传统工业区休闲旅游转型是大都市城市功能和产业空间优化的关键问题,目前该方面研究尚未形成系统性的理论研究体系。论文梳理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从休闲旅游转型趋势、转型价值、转型空间演化、转型要素、转型模式、转型效应和转型策... 传统工业区休闲旅游转型是大都市城市功能和产业空间优化的关键问题,目前该方面研究尚未形成系统性的理论研究体系。论文梳理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从休闲旅游转型趋势、转型价值、转型空间演化、转型要素、转型模式、转型效应和转型策略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内容和研究结果的总结,评述了国内外在研究时间、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上的差异。最后认为现有研究缺乏从人地关系视角对传统工业区转型背景、要素、动力、空间演化的系统分析,今后应针对中国大都市发展特点,重点关注传统工业区休闲旅游转型发展模式、转型过程、机制以及综合效应等方面的研究,从理论性和可操作性上指导我国城市传统工业区的休闲旅游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工业区 休闲旅游 转型发展 大都市
原文传递
基于内容分析的乌镇戏剧节微博营销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张海洲 王咏 陆林 《旅游研究》 2016年第5期56-67,共12页
通过对乌镇戏剧节新浪官方微博2014年全年的微博发布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合新浪和百度官方发布的研究数据,得出微博发布的日分布时段特征和季节性分布特征以及时间特征与微博营销效果之间的关系。采用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数据挖掘手段,从&q... 通过对乌镇戏剧节新浪官方微博2014年全年的微博发布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合新浪和百度官方发布的研究数据,得出微博发布的日分布时段特征和季节性分布特征以及时间特征与微博营销效果之间的关系。采用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数据挖掘手段,从"平时""事前"和"事中"三个阶段对比分析了微博营销文本内容特点,并探讨了乌镇戏剧节微博营销的提升途径。研究结果为节事活动的微博营销提升提供借鉴,丰富了节事活动的营销管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镇戏剧节 微博营销 内容分析 社会语义网络 节事
下载PDF
城市旅游到城市群旅游的系统研究 被引量:33
8
作者 虞虎 陆林 +1 位作者 朱冬芳 曾琪洁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087-1096,共10页
城市群正成为全球经济竞争的基本地域单元,城市群旅游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系统总结了城市旅游和城市群旅游的主要研究内容,分析了城市旅游向城市群旅游转向的推动因素和路径,最后讨论了城市群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和... 城市群正成为全球经济竞争的基本地域单元,城市群旅游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系统总结了城市旅游和城市群旅游的主要研究内容,分析了城市旅游向城市群旅游转向的推动因素和路径,最后讨论了城市群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和趋势。研究认为,旅游主要在城市商业区塑造和城市滨水空间开发、经济与就业增长、对城市规划的补充、促进文化交流、提高城市整体形象、引导或加速城市环境质量的改善6个方面促进城市发展。旅游与城市融合发展具有互利性、动态性。城市群旅游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发展带动了城市群旅游产业集聚、交通条件提升、空间结构优化、旅游合作4个方面。全球化与地方化趋势是城市群旅游形成的重要动力,城镇体系是空间建构的物质基础,旅游产品和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及差异化是推力,以快速交通为代表的交流手段是科技支撑,政府对城市群旅游发展起到主要协调作用,这5个因素推动着城市旅游向城市群旅游的转变。城市群旅游强调政府和市场调控下多系统、多要素下的动态相互作用,城市群研究是城市旅游研究的深入。对城市旅游、城市群旅游内容进行系统归纳可为今后城市群旅游研究奠定基础,拓展旅游地理学研究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旅游 城市群旅游 深化研究
原文传递
基于旅游经济网络视角的长江三角洲都市圈旅游地角色 被引量:85
9
作者 朱冬芳 陆林 虞虎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49-154,135,共7页
运用重力模型结合社会网络方法,从旅游经济网络视角对长江三角洲都市圈旅游经济的整体网络、国内游网络、入境游网络进行分析,初步定位了各城市在旅游经济网络中的角色与功能,最后探讨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三角都市圈旅游经济的整体网... 运用重力模型结合社会网络方法,从旅游经济网络视角对长江三角洲都市圈旅游经济的整体网络、国内游网络、入境游网络进行分析,初步定位了各城市在旅游经济网络中的角色与功能,最后探讨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三角都市圈旅游经济的整体网络和国内游网络呈现南北较为均衡的空间格局,入境游旅游经济网络呈现北部紧密、南部疏松的格局。综合各城市在整体网络中的中心性得分及结构对等性分析,划分出5种类型的旅游地:上海是核心旅游地,具有旅游中枢、门户旅游地、中间旅游地的综合功能;苏州、杭州、无锡、南京、常州是次核心旅游地,是区域内部重要的集聚和扩散中心;湖州、镇江、扬州和宁波是重要旅游目的地,对低等级与高等级旅游地之间连接起到重要的承转作用;其他城市中心性指标得分较低,主要接收高等级城市旅游经济辐射,相互之间联系强度较低,为一般旅游目的地和边缘旅游目的地。旅游发展能力、经济发展水平、交通条件和城市发展等因子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各城市在旅游经济网络中的角色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经济 旅游地角色 社会网络 长江三角洲都市圈
原文传递
中国农村居民省际旅游流网络空间结构特征与演化趋势 被引量:11
10
作者 虞虎 陈田 +1 位作者 王开泳 朱冬芳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89-195,共7页
以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省际农村居民旅游数据构建中国农村居民旅游流网络,分析网络结构特征及其趋势。结果表明:中国农村居民旅游流的空间对流集中在中东部地区,西部地区旅游流较小,可划分为全国核心区、区域核心区、一般地区和边缘地... 以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省际农村居民旅游数据构建中国农村居民旅游流网络,分析网络结构特征及其趋势。结果表明:中国农村居民旅游流的空间对流集中在中东部地区,西部地区旅游流较小,可划分为全国核心区、区域核心区、一般地区和边缘地区,已形成了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京津地区和川渝地区四大旅游流集散地带。中心旅游地集聚扩散的垄断地位在弱化,次中心旅游地在崛起,出现区域性集聚单元。旅游流网络联系和密度的增加是多因素作用下的再调整而非路径依赖。旅游资源禀赋、旅游服务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和交通可达性是主要影响因素,将使未来中国农民旅游流发生较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流 网络特征 中国农村居民
原文传递
中国农村居民出游市场空间格局及类型划分 被引量:9
11
作者 虞虎 陈田 +1 位作者 陆林 王开泳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70-175,共6页
以中国343个行政区为空间单元,选取15个统计指标,运用因子分析和空间聚类,对中国农村居民潜在出游力的影响因子进行主成分和聚类分析,探讨其空间格局和类型。结果表明:①社会开放性与消费环境、出游经济能力、出游意识与交通条件... 以中国343个行政区为空间单元,选取15个统计指标,运用因子分析和空间聚类,对中国农村居民潜在出游力的影响因子进行主成分和聚类分析,探讨其空间格局和类型。结果表明:①社会开放性与消费环境、出游经济能力、出游意识与交通条件依次是影响农村居民出游潜力的3个主要因子;②中国农村居民潜在出游力空间格局分为“5个极点、5个等级和8个客流集中区”;③出游市场可划分为3个类型:休闲型、生计型和综合型。休闲旅游是中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农村居民的主要出游目的,目的地集中在周边旅游业发展较好的城市;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主要出有目的是探亲访友,以长途跨省市旅游为主;其他地区的主要出游目的和目的地呈多样化、分散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游潜力 空间格局 类型 中国农村居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