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敬畏伦理:人类自我立法的道德基点
被引量:4
- 1
-
-
作者
郭淑新
-
机构
安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哲学系
安徽师范大学国学研究所
-
出处
《理论与现代化》
CSSCI
2009年第3期74-78,共5页
-
基金
司法部"2008年度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项目编号:08SFB5003
-
文摘
伦理起源于人类对某些与自身生命攸关的事物或力量的"敬畏"。伦理就其本质而言,是人类对个体生命终有一死之命运的反思,亦是人类解决自身生存焦虑的一种方式,更是人类面对死亡而产生的生存智慧。如果没有人因惧怕死亡而产生的"恐惧感",人就不会去敬畏与自身生命攸关的事物或力量,也不会在敬畏感的基础上形成最初的"道德"或"善"。这种"道德"或"善",亦即"敬畏伦理"。"敬畏伦理"是人类在面对具有必然性、神圣性、神秘性对象时形成的警示、规约自身言行的道德规范和伦理准则。敬畏伦理是人类自我立法的道德基点。
-
关键词
敬畏伦理
自我立法
道德基点
-
分类号
B82-059
[哲学宗教—伦理学]
-
-
题名公民意识培植与思维方式转换
被引量:2
- 2
-
-
作者
郭淑新
-
机构
安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安徽师范大学国学研究所
-
出处
《理论与现代化》
CSSCI
2010年第6期101-105,共5页
-
基金
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公民意识培植问题研究"成果之一
项目编号:08SFB5003
-
文摘
公民意识是公民自觉地以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为内容,以公民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主体地位为基础,将责任感、使命感和权利义务观融为一体的现代民众意识。公民意识体现了公民对国家事务的参与和对政治权力的诉求,是公民素质的重要体现,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基础和条件。公民意识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培植"的结果。公民意识培植必须实现从传统思维方式向现代思维方式的转换。
-
关键词
公民意识
臣民意识
民主政治
思维方式
-
分类号
D082
[政治法律—政治学]
-
-
题名《女论语》特点及影响探赜
- 3
-
-
作者
郭淑新
-
机构
安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安徽师范大学国学研究所
-
出处
《理论与现代化》
CSSCI
2011年第3期108-112,共5页
-
基金
安徽省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安徽省研究生精品课程<中国哲学史>(2009-2014)"
-
文摘
《女论语》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后期以女性视角审视、倡扬儒家"礼教"思想的一部伦理学著作。然而,通过对《女论语》文本及文献记载的有关历史资料的解读,发现现存《女论语》的文本与作者并不契合,且作者的言行与文本所宣扬的内容也多有离析。尽管如此,由于《女论语》的内容和形式所具有的特点,自问世起即对中国女性的心理与行为,乃至中国社会的演进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
关键词
《女论语》
《女四书》
宋若莘
宋若昭
-
Keywords
The Analects for Women
The Four Books for Women
Song Ruoshen
Song Ruozhao
-
分类号
B82-05
[哲学宗教—伦理学]
-
-
题名“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新诠--读“三礼”有感
- 4
-
-
作者
郭淑新
-
机构
安徽师范大学政治学院
安徽师范大学国学研究所
-
出处
《理论与现代化》
2018年第1期81-86,共6页
-
基金
安徽省社科规划重点项目,项目编号:AHSKZ2015D03
-
文摘
"礼"既是儒学的核心范畴,亦是中国古代社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略。儒士们对"礼"进行了持续不懈的论究:从具体事物的礼仪规范,到普遍的社会规则;从礼的内涵本质,到礼的价值功用;从制礼的准则依据,到礼与法(刑)之间的关系等。《礼》有"三礼",其中的《礼记·曲礼》提出了"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著名论题,由此也引发了历代学者的争议和探幽。对这一论题进行当代诠释,既有助于深化对古代社会礼治思想和制度的理解,也有助于当今中国在"新时代"实行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结合方略的贯彻落实。
-
关键词
礼不下庶人
刑不上大夫
《仪礼》
《周礼》
《礼记》
-
Keywords
rites do not apply to the common people
punishments do not apply to the nobles
Yili
Zhouli
Liji
-
分类号
B2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