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18篇文章
< 1 2 1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职学报稿源研究——以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汤太祥 翟建华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139-142,共4页
高职学报由于自身原因及外部压力,其发展遇到重重困难,优质稿源流失严重。在结合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留住优质稿源、吸引优质稿源的实践基础上,文章提出了高职学报拓宽优质稿源的途径:广泛约稿,建专家库;学术至上,用好内稿;主动出... 高职学报由于自身原因及外部压力,其发展遇到重重困难,优质稿源流失严重。在结合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留住优质稿源、吸引优质稿源的实践基础上,文章提出了高职学报拓宽优质稿源的途径:广泛约稿,建专家库;学术至上,用好内稿;主动出击,广泛交流;缩短周期,留住优稿;优稿优酬,编后奖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学报 优质稿源 约稿 优稿优酬
下载PDF
自传式思维的文学表现——论20世纪安徽女作家的创作
2
作者 朱菊香 方维保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29-734,共6页
20世纪安徽女作家苏雪林、戴厚英、王英琦擅长自传式思维,作品具有明显的自叙传特征。苏雪林的《绿天》和《棘心》是婚姻美梦的编织和痛苦情感的表达,戴厚英的《诗人之死》和《人啊,人!》是超前的理性思考和真诚的自我表述,王英琦用《... 20世纪安徽女作家苏雪林、戴厚英、王英琦擅长自传式思维,作品具有明显的自叙传特征。苏雪林的《绿天》和《棘心》是婚姻美梦的编织和痛苦情感的表达,戴厚英的《诗人之死》和《人啊,人!》是超前的理性思考和真诚的自我表述,王英琦用《背负自己的十字架》记录痛苦的自我超越和求真悟道的全过程。她们的代表作品具有内倾性、直觉性和穿透性的特征,是自传式思维的文学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女作家 自传式思维 内倾性 直觉性 穿透性
下载PDF
黄侃在北京大学如何讲授《文心雕龙》——对《黄侃〈文心雕龙札记〉考原》一文论证前提的思考
3
作者 李平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2-21,共10页
《黄侃〈文心雕龙札记〉考原》一文以范文澜《文心雕龙讲疏》对黄侃《文心雕龙札记》的征引为前提,判断黄侃在北大“词章学”课堂讲授《文心雕龙》的篇目内容以及授课讲义的编撰情况。由于这一前提并不可靠,故所得结论亦难令人信服。其... 《黄侃〈文心雕龙札记〉考原》一文以范文澜《文心雕龙讲疏》对黄侃《文心雕龙札记》的征引为前提,判断黄侃在北大“词章学”课堂讲授《文心雕龙》的篇目内容以及授课讲义的编撰情况。由于这一前提并不可靠,故所得结论亦难令人信服。其实,范文澜撰写《讲疏》时已拥有黄侃讲授《文心雕龙》的全部讲义,而“词章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以文章作法为主,并非无所不包。黄侃在北大讲授《文心雕龙》有前后期之分,前期主要是在“词章学”课堂讲授创作论部分的篇目,后期则在“中国文学概论”课堂重点讲授总论部分的篇目,至于文体论几篇,通常作为讲授创作论和总论时的例证,贯穿于前后期,用以配合串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北京大学 词章学 文学概论 讲义
下载PDF
论中国当代文学的“到人民中间去”叙事
4
作者 方维保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28-35,共8页
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到人民中间去”叙事,起源于近现代历史文化中的“到民间去”思潮。中国文学进入当代时期,这种叙事模型随着中国当代历史的变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特定的时代特征。五、六十年代的农村题材小说中的“到人民中间... 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到人民中间去”叙事,起源于近现代历史文化中的“到民间去”思潮。中国文学进入当代时期,这种叙事模型随着中国当代历史的变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特定的时代特征。五、六十年代的农村题材小说中的“到人民中间去”叙事主要表现为下派干部到农村领导农业合作化运动;革命历史题材小说中的“到人民中间去”叙事则主要叙述青年学生发动群众干革命或改造自我。新时期文学则有三种型式,即伤痕文学和知青文学中对“流放地”“下放地”人民的感念、改革小说中的“到工厂去”领导改革、寻根文学对民间神秘力量的发现和文化反思小说对民间的反思。新世纪以后的文学中,主要表现形式为身处城市的机关干部“到农村去”扶贫和搞乡村振兴,也包括“纸上还乡”等返乡叙事。当代文学中的“到人民中间去”叙事具有多种社会文化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到人民中间去 叙事 当代文学
下载PDF
文化传播视野中的大学美育教材编写策略研究
5
作者 陈元贵 《河池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53-58,共6页
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以及高校美育课程体系的先导者,大学美育教材应主动遵循传播学的基本规律。除了在宏观上积极响应国家美育政策之外,还应在微观上以清晰明确的编写理念为指引,妥善设置议程;慎待内容架构,优化信息编码;讲清理论难... 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以及高校美育课程体系的先导者,大学美育教材应主动遵循传播学的基本规律。除了在宏观上积极响应国家美育政策之外,还应在微观上以清晰明确的编写理念为指引,妥善设置议程;慎待内容架构,优化信息编码;讲清理论难点,力避信息耗散;阐明知识要点,坚持受众中心。唯有如此,方能以切实有效的举措推动课程建设朝着更高层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美育 编写策略 文化传播 课程建设
下载PDF
安徽芜湖方言“得”字的几种用法 被引量:3
6
作者 雕珺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110-112,共3页
考察安徽芜湖话中“得”的虚词用法和构词语素用法:一、相当于普通话介词“在/到”;二、相当于普通话动态助词“着/了”;三、相当于普通话语气词;此外,“得”还相当于某些构词语素。与早期白话文进行对比,其中某些现象是历史遗留下的痕迹。
关键词 芜湖方言 虚词 “得” 普通话 安徽
下载PDF
中国近代文学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安徽近代文学研讨会综述
7
作者 孙文光 吴微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6期653-655,共3页
关键词 中国近代文学学会 第十一届年会 安徽 近代文学研讨会 综述
下载PDF
论汉末瘟疫对建安文学的影响
8
作者 李鹏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36-44,共9页
汉末瘟疫不仅对政治、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还对建安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汉末瘟疫造成人口锐减、经济衰退,直接影响了战争资源、战争胜负,因此也间接影响了政治格局的形成;汉末瘟疫造成大量文人的死亡,强化了生命意识的自觉,影响了文... 汉末瘟疫不仅对政治、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还对建安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汉末瘟疫造成人口锐减、经济衰退,直接影响了战争资源、战争胜负,因此也间接影响了政治格局的形成;汉末瘟疫造成大量文人的死亡,强化了生命意识的自觉,影响了文学主题的书写,从而刷新了建安时期的文学生态;汉末瘟疫所造成生命意识的强化、忧生之嗟的生成、死亡主题的勃兴,进一步影响了建安文学苍凉风格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末瘟疫 生命意识 死亡主题 文学风格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文学理论创新与文学批评实践
9
作者 兰轲轲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122-127,共6页
在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理论何来、批评何为的问题需要被重新思考和认识。中国现代文学理论的生成要植根于文学实践中,立足于中国式现代化以及文艺现代化发展的实际,借助于更广泛的译介,积极创造本土化、形象化的文论术语,构建中国特色... 在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理论何来、批评何为的问题需要被重新思考和认识。中国现代文学理论的生成要植根于文学实践中,立足于中国式现代化以及文艺现代化发展的实际,借助于更广泛的译介,积极创造本土化、形象化的文论术语,构建中国特色的现代文学理论体系。文学批评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挥铺路架桥的重要作用,关注文学本身,阐发文学的语言、形象、情节之美,紧扣时代精神,发挥价值导向作用,构建中国文学批评话语体系,召唤无愧于新时代的伟大艺术精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文学理论创新 文学批评实践
下载PDF
安徽芜湖方言中“各吃了”语法化的共时分析
10
作者 袁从润 《黄山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140-142,共3页
“各吃了”在安徽芜湖方言中独具特色,语用中可表方言中“各”句式疑问功能,又可表礼貌功能,并且后者在方言区内呈强势。这是语法化的产物,语法化的过程还在继续。
关键词 各吃了 语用 语法化 共时 语法化程度
下载PDF
师心与复古之间:湛若水的文学思想与创作
11
作者 张公达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28-32,92,共6页
作为明代重要心学家,湛若水的文学思想与创作受到其心学思想与仕宦经历的共同影响。湛若水以“心”作为文学的本源,将心学工夫论引入诗文创作,在文道观上强调“德业”与“举业”合一,在性情论上追求情感与道德的协调,是心学家论文的重... 作为明代重要心学家,湛若水的文学思想与创作受到其心学思想与仕宦经历的共同影响。湛若水以“心”作为文学的本源,将心学工夫论引入诗文创作,在文道观上强调“德业”与“举业”合一,在性情论上追求情感与道德的协调,是心学家论文的重要一端。同时,受复古思潮的影响,以及湛若水供奉翰林、半生为官,与复古诸子交往的经历等,又使其部分诗文带有复古倾向和台阁遗风。湛若水的文学思想表现出由复古转向师心的趋势,成为沟通师心与复古众多文学思想中的重要一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湛若水 明代文学 心学
下载PDF
“文学批评”与“文本诠释”的学理关联与旨趣分野--兼及文学诠释学理论形态的“本来面相”
12
作者 唐振 《海峡人文学刊》 2024年第2期11-18,155,共9页
无论是文学理论还是诠释学的视域下,文学批评与文本诠释都是有待廓清的两个重要概念。虽然从学科研究方向上看,文学批评和诠释学二者都呈现为以文本为中心的向外发散型辐射,有着极为相近的学理关联,但是在文学批评和文本诠释中,主体的... 无论是文学理论还是诠释学的视域下,文学批评与文本诠释都是有待廓清的两个重要概念。虽然从学科研究方向上看,文学批评和诠释学二者都呈现为以文本为中心的向外发散型辐射,有着极为相近的学理关联,但是在文学批评和文本诠释中,主体的自由度却有着显然的区分,文本诠释的客观性诉求和批评家对文本所作之价值判断使得前者更倾向于文本理解之达成,后者则志在对读者欣赏和文学创作起到引导和规范之效力。当下文学诠释学的建构中,理应在区分二者的基础上,以理解文本作为文学诠释学的当行本色,充分尊重并还其“本来面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批评 文本诠释 诠释学 文学诠释学—————————
下载PDF
安徽明代文人结社的特点、成因和作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玉栓 王昊 《黄山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45-51,共7页
明代安徽地区的文人结社共有32家,位居全国第三,社事呈现出数量众多、种类齐全、分布不均、规模有限等特点。全国文人结社的大背景和周边地区的结社活动使得安徽的文人结社较为发达,地理环境的特征和文化发展的大势使得安徽的文人结社... 明代安徽地区的文人结社共有32家,位居全国第三,社事呈现出数量众多、种类齐全、分布不均、规模有限等特点。全国文人结社的大背景和周边地区的结社活动使得安徽的文人结社较为发达,地理环境的特征和文化发展的大势使得安徽的文人结社区域分布不均,各地经济、教育、文化发展水平的差异使得安徽的文人结社过多集中于徽州地区,而明代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则使得安徽的文人结社历时分布亦不均匀。安徽地区的文人结社活跃了当地的文坛,促进了当地教育和文化事业的繁荣,推动了明代文人结社的发展,在中国古代文人结社史上居有一席之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 明代 文人结社 特点 成因 作用
下载PDF
安徽泾县宣州吴语的声母系统及其特点 被引量:1
14
作者 朱蕾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83-86,共4页
全面描写了安徽泾县宣州吴语六个代表点的声母系统的读音,概括出泾县方言八条较为显著的声母特点。
关键词 声母系统 声母特点 泾县方言 宣州吴语
下载PDF
安徽明代文人结社稽考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玉栓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0期47-52,共6页
安徽地区在明代尚未单独划分省治,在文人结社蔚然成风的大背景下,曾出现大量结社。从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明代安徽地区的文人结社至少在32家以上,这些结社散记在明人诗文别集、年谱以及各府县志乘中,有的则由于记载不详、年代久远、资... 安徽地区在明代尚未单独划分省治,在文人结社蔚然成风的大背景下,曾出现大量结社。从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明代安徽地区的文人结社至少在32家以上,这些结社散记在明人诗文别集、年谱以及各府县志乘中,有的则由于记载不详、年代久远、资料散佚等原因,今天已经堙没无闻或不可确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 明代 文人结社
下载PDF
新文学史的散文叙述策略与散文文体概念的多层次性
16
作者 方维保 《学术界》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0-130,共11页
新文学史对散文文体的叙述有八种情况:以“散文”命名一级标题,在次级标题中不出现散文、报告文学、杂文等概念,也不明确文艺性散文、杂文、报告文学的亚文体属性;以“散文”命名一级标题,在次级标题中明确使用散文小品、杂文、报告文... 新文学史对散文文体的叙述有八种情况:以“散文”命名一级标题,在次级标题中不出现散文、报告文学、杂文等概念,也不明确文艺性散文、杂文、报告文学的亚文体属性;以“散文”命名一级标题,在次级标题中明确使用散文小品、杂文、报告文学等亚属文体概念;在一级标题中同时出现散文、报告文学、杂感的概念,并将其置于“散文”的叙述位置上叙述;将杂文、报告文学、抒情散文等概念,分散置于各个独立的章或节中;以“散文”命名一级标题,叙述内容中仅限于文艺性散文;以“散文”命名一级标题,又在次级标题上重复“散文”概念,并使之与报告文学、杂文平行并列;以散文、报告、特写、政论、传记等同时命名一级标题;在“散文”概念下注释性列出报告、特写、传记等概念。新文学史散文叙述的此种复杂方式,显示了散文概念的多层次性:狭义的散文文体概念、广义的散文文体概念、作为文类的散文概念、兼具文体和文类特征的散文概念。新文学史散文叙述策略的多样性,契合着新文学史家多样性的散文文体概念。文体观念与文学史编纂策略之间自始至终存在逻辑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史叙述策略 散文概念多样性 新文学史 文体现代化
下载PDF
阐释学视阈下的包公文学发生机理分析
17
作者 章衡 《宿州学院学报》 2023年第7期37-41,共5页
包公文学作为一定历史条件之中的主体精神实践产物,其所内蕴的道德理性经由文学阐释,本然地激发起深植于民族精神谱系中的主体德性的普遍呼应。包公文学经由阐释而来的意义生成性,促使在历史传统中彼此相连的阐释主体克服自身的个体性,... 包公文学作为一定历史条件之中的主体精神实践产物,其所内蕴的道德理性经由文学阐释,本然地激发起深植于民族精神谱系中的主体德性的普遍呼应。包公文学经由阐释而来的意义生成性,促使在历史传统中彼此相连的阐释主体克服自身的个体性,彼此联结而成建立于意义联系之上的理解共同体。包公文学的发生是一种表达集体意志的意义生成事件,社会大众不再是以个体,而是以意义共同体的形式完成了集体性伦理意志表达。因着共通性的阐释前结构的建构,包公文学所内蕴的道德理性与社会个体本质力量深切对应,由统一的阐释机制所支配的,生产者、文本与阐释者于其中交融共生、协调共通的阐释共同体由此确立,并因之锚定了包公文学建构社会意义空间的伦理形塑面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公文学 阐释 道德理性 伦理形塑
下载PDF
姚永概与安徽近代高等教育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璐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3期9-14,共6页
姚永概致力于振兴皖学,提倡师范教育,从安徽高等师范学堂提议兴建到正式创办,一直尽心尽力,被乡绅公选为学堂监督。出任监督后,姚永概大力整改,为安徽近代高等教育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关键词 姚永概 安徽高等师范学堂 安徽高等教育
下载PDF
安徽戏剧谚文化内涵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一兵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6期120-126,共7页
安徽民间谚语中存有大量戏剧谚,这些戏剧谚蕴含着丰富的戏剧思想,尤其在戏剧剧本创作观、戏剧表演审美观和戏剧演员修养观等方面,都进行了积极深入的思考,并提出了诸多有益的见解。比如在戏剧剧本创作观方面,安徽戏剧谚要求戏剧剧本应... 安徽民间谚语中存有大量戏剧谚,这些戏剧谚蕴含着丰富的戏剧思想,尤其在戏剧剧本创作观、戏剧表演审美观和戏剧演员修养观等方面,都进行了积极深入的思考,并提出了诸多有益的见解。比如在戏剧剧本创作观方面,安徽戏剧谚要求戏剧剧本应当具有教化功能、符合虚构性原则、创设审美距离、程式中有所创新;在戏剧表演审美观方面,安徽戏剧谚包含了对虚拟化和象征性、凝练性和适度性、巧妙衔接与过渡的深刻认识;在戏剧演员修养观方面,安徽戏剧谚阐述了演员的学艺品格、从业技艺和道德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 戏剧谚 文化内涵
下载PDF
论中国现代文学中“毁灭型”人物形象的塑造
20
作者 兰轲轲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03-110,共8页
中国现代文学塑造了众多的毁灭型人物形象,象征着旧时代的必然灭亡。从人物类型和时代功能上看,毁灭型人物形象包括被旧时代摧残的毁灭型人物、象征旧时代灭亡的毁灭型人物和意图摧毁旧时代的毁灭型人物。从毁灭方式和性格特征上看,毁... 中国现代文学塑造了众多的毁灭型人物形象,象征着旧时代的必然灭亡。从人物类型和时代功能上看,毁灭型人物形象包括被旧时代摧残的毁灭型人物、象征旧时代灭亡的毁灭型人物和意图摧毁旧时代的毁灭型人物。从毁灭方式和性格特征上看,毁灭型人物形象包括自我的毁灭和他人的毁灭。塑造真实而生动的毁灭型人物形象,需要将时代特征与审美特征有机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文学 毁灭型人物 时代功能 毁灭方式 性格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