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徽省级自然保护区沱湖湿地的群落生态学研究及其恢复重建策略 被引量:3
1
作者 陈明林 涂传林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3-102,共10页
湿地是自然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近来,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对湿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及不合理利用,造成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遭到严重干扰及破坏,极大制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因此,对湿地保护与恢... 湿地是自然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近来,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对湿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及不合理利用,造成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遭到严重干扰及破坏,极大制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因此,对湿地保护与恢复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以安徽省级自然保护区沱湖湿地为研究对象,通过访谈、调查、TWINSPAN分类和DCA排序等方法,对沱湖湿地的环境状况、植物多样性和群落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沱湖湿地生态环境退化明显,水生群落组成简单,主要由菹草组成,珍稀濒危植物有野莲、野大豆和野菱3种。DCA二维排序较好地验证了TWINSPAN的分类结果,其纵、横坐标都反应群丛所处生境的梯度变化。结合沱湖水域和水生生态系统的特点,分别从政策法规、技术方案、保护策略、建设模式方面提出生态重建的具体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沱湖湿地 自然保护区 TWINSPAN分类 DCA排序 生态重建
下载PDF
秋浦河源国家湿地公园溪流鱼类群落的时空格局 被引量:33
2
作者 王文剑 储玲 +4 位作者 司春 朱仁 陈文豪 陈方明 严云志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17-428,共12页
确定溪流鱼类群落的时空格局及其形成机制是开展鱼类物种多样性保护和管理的科学基础。该文于2012年5月和10月两次对秋浦河源国家湿地公园境内的24个可涉水河段取样,共采集鱼类29种,隶属10科4目。研究了溪流鱼类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的时... 确定溪流鱼类群落的时空格局及其形成机制是开展鱼类物种多样性保护和管理的科学基础。该文于2012年5月和10月两次对秋浦河源国家湿地公园境内的24个可涉水河段取样,共采集鱼类29种,隶属10科4目。研究了溪流鱼类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的时空格局,并解析了局域栖息地条件与支流空间位置变量对鱼类群落的影响。鱼类多样性的时空变化显著,鱼类多样性总体上为二级溪流高于一级溪流,10月份高于5月份。流量量级、底质粗糙度及异质性、水温和水深等对鱼类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的空间变化影响显著。鱼类群落结构符合嵌套格局,季节动态不显著,上游鱼类群落呈现为下游群落的嵌套子集。一、二级溪流间的群落结构尽管存在部分重叠但差异显著,且这种差异主要源于稀有花鳅(Cobitis rarus)、吻虾虎鱼(Ctenogobius spp.)、宽鳍鱲(Zacco platypus)、尖头鱥(Phoxinus oxycephalus)、高体鰟鲏(Rhodeus ocellatus)和原缨口鳅(Vanmanenia stenosoma)等鱼类相对多度的空间变化,其中,除尖头鱥的多度在一级溪流中更高外,其他5种鱼类均在在二级溪流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溪流鱼类 群落结构 物种多样性 时空格局 秋浦河源
下载PDF
安徽秋浦河源湿地植物物种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陈明林 文慧慧 +2 位作者 汪小平 陈文豪 张自生 《湿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69-373,共5页
应用双向指示种分类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秋浦河源湿地植物多样性进行研究,对6块样地的34个样方进行分类排序。结果表明,在秋浦河源湿地34个样方中,共记录38个植物物种;秋浦河源湿地样地植物群落可以划分为水域植物群落、沼生植物群落和... 应用双向指示种分类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秋浦河源湿地植物多样性进行研究,对6块样地的34个样方进行分类排序。结果表明,在秋浦河源湿地34个样方中,共记录38个植物物种;秋浦河源湿地样地植物群落可以划分为水域植物群落、沼生植物群落和洲滩植物群落;34个样方排序,可以划分出11种植物群丛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浦河 植物物种多样性 区系 植物群落
原文传递
小达氏涡虫属一新种(扁形动物门,单肠目,达氏科) 被引量:12
4
作者 汪安泰 吴海龙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23-126,共4页
报道中国小达氏涡虫属1新种:湖南小达氏涡虫Microdalyellia hunanensis nov.sp.,模式标本采集于湖南新宁县莨山镇黄背村(26°44′N,110°84′E),对新种涡虫的形态特征作了详细描述,所有标本保存在深圳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关键词 扁形动物 涡虫 单肠目 小达氏涡虫属 新种
下载PDF
金属离子对平菇和杏鲍菇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洪培 疏义林 柯丽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26期59-60,66,共3页
[目的]研究金属离子对平菇和杏鲍菇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在以蚕沙、稻壳为基质的平菇和杏鲍菇液体发酵过程中添加0.5 mmol/L的硫酸亚铁、硫酸铜、硫酸锰和硫酸锌,分析这些离子对滤纸酶、Cx酶2种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结果]结果表... [目的]研究金属离子对平菇和杏鲍菇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在以蚕沙、稻壳为基质的平菇和杏鲍菇液体发酵过程中添加0.5 mmol/L的硫酸亚铁、硫酸铜、硫酸锰和硫酸锌,分析这些离子对滤纸酶、Cx酶2种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在稻壳、蚕沙为基质的培养基中,添加0.5 mmol/L Zn2+和Mn2+有效提高了纤维素酶活性。[结论]该研究为提高蚕沙和稻壳的纤维素利用率提供了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离子 平菇 杏鲍菇 滤纸酶 Cx酶
下载PDF
黄山陈村水库河源溪流鱼类群落的食性 被引量:10
6
作者 朱仁 严云志 +3 位作者 孙建建 黄海玲 谈小龙 林璐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59-366,共8页
基于2010年11月在黄山陈村水库河源溪流中所采集的鱼类标本,对其中9种优势鱼类的食性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宽鳍鱲(Zacco platypus)、光唇鱼(Acrossocheilus fasciatus)和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等9种鱼类都以有机碎屑、藻类... 基于2010年11月在黄山陈村水库河源溪流中所采集的鱼类标本,对其中9种优势鱼类的食性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宽鳍鱲(Zacco platypus)、光唇鱼(Acrossocheilus fasciatus)和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等9种鱼类都以有机碎屑、藻类和无脊椎动物为主要食物,属典型的杂食性或无脊椎动物食性鱼类;食物组成的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物种间的食物组成差异显著但存在部分重叠(P<0.001)。不同物种间的食物多样性和食性宽度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底栖型鱼类具有相对较高的饵料来源,而鱼类的食物多样性可能与其小生境选择性有关。根据食物重叠指数,9种优势鱼类之间存在明显的食物重叠(D>0.3),尤其是宽鳍鱲、光唇鱼、麦穗鱼、高体鰟鮍(Rhodeus ocellatus)和稀有花鳅(Cobitis sinensis)间的食物重叠指数超过0.9。陈村水库河源溪流的鱼类群落所表现出的食物组成、食物多样性、食性宽度和种间食物重叠性等特征,可能与其生态系统所具有的营养外源性和物理栖息地周期动荡性等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溪流鱼类群落 食物组成 食物多样性 食性宽度 食物重叠
原文传递
芜湖市花津河浮游植物多样性 被引量:8
7
作者 张丽芳 李婉丽 +3 位作者 孙倩 周蕾 韩雪 陈明林 《湿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42-449,共8页
于2015年3月~2016年2月(在花津河种植水生植物之前)和2016年的6月、7月(在花津河种植水生植物之后),在安徽师范大学新校区内的花津河内设置了14个采样点,采集了浮游植物样品,研究了花津河浮游植物的种类、生物量、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 于2015年3月~2016年2月(在花津河种植水生植物之前)和2016年的6月、7月(在花津河种植水生植物之后),在安徽师范大学新校区内的花津河内设置了14个采样点,采集了浮游植物样品,研究了花津河浮游植物的种类、生物量、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并根据水环境质量评价标准,分析了花津河水体的污染状况。结果表明,共鉴定出浮游植物物种7门27科48属128种,浮游植物类群主要由硅藻门(Bacillariophyta)和绿藻门(Chlorophyta)物种组成;浮游植物生物量、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季节变化明显,夏季,蓝藻门物种为优势种,春季、秋季和冬季,优势种都为硅藻门物种;浮游植物丰度为52×10~4~1 095×10~4ind./L,最小值和最大值都出现在2月;生物量为1.0~23.5 mg/L,最小值和最大值也都出现在2月;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0.12~1.89,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为0.76~2.92,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48~0.71,三者都在10月最大,在2月最小。根据花津河浮游植物的生物量,可以判断花津河水体为富营养化水体;根据多样性指数值,可以判断花津河水体为中度污染水体。在花津河中种植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有利于污染水体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多样性 生物量 花津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