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 被引量:26
1
作者 项贤领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3期110-113,共4页
生态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基础学科。生态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是生态学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学实践教学改革中,采用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科研素养和实践能力;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实施综合性实... 生态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基础学科。生态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是生态学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学实践教学改革中,采用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科研素养和实践能力;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实施综合性实验方案,结合暑期社会实践,强化第二课堂教学,狠抓生态学专业实习,提升野外实习效果,从而使学生在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都得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学 实践教学 教学改革
下载PDF
萼花臂尾轮虫种复合体遗传分化的空间格局 被引量:8
2
作者 项贤领 席贻龙 +2 位作者 温新利 张晋艳 马芹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05-220,共16页
对采自中国东部8个地理区域中的萼花臂尾轮虫种复合体(Brachionus calyciflorus species complex)内124个轮虫克隆的核DNA ITS区进行了测序和分析,重建了萼花臂尾轮虫种复合体的系统发生树。研究发现,73个单倍型聚合为3个支系,支系间序... 对采自中国东部8个地理区域中的萼花臂尾轮虫种复合体(Brachionus calyciflorus species complex)内124个轮虫克隆的核DNA ITS区进行了测序和分析,重建了萼花臂尾轮虫种复合体的系统发生树。研究发现,73个单倍型聚合为3个支系,支系间序列差异百分比为4.2%~25.3%,表明萼花臂尾轮虫实际上是由3个隐种组成的种复合体,在广州、儋州和芜湖采样点均具有隐种共存现象。萼花臂尾轮虫种复合体的核苷酸多样性和单倍型多样性均较高,隐种Ⅲ内各种群间遗传分化指数也较高,这可能是由于栖息地片段化和有限的基因流导致的。另外在冰期瓶颈后拓殖种群的快速增长也阻碍了有效基因流,并加速了地理种群间的遗传分化。巢式支系分析显示部分巢支具有一定的系统地理格局,而Mantel检验表明,种群间平均净遗传距离及遗传分化指数和地理距离间均无显著相关性。末次盛冰期之后的新仙女木事件(Younger Dryas Event,YD)可能对我国萼花臂尾轮虫隐种的分布和地理格局造成较大影响。在YD时期,3个萼花臂尾轮虫隐种可能退缩并共存于南岭以南地区的多个残遗种避难所,而此后的休眠卵长距离拓殖并伴随后期的栖息地片段化可能是形成当前地理格局的主要原因。萼花臂尾轮虫种复合体在全球范围内的地理分布可能与大陆板块构造运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萼花臂尾轮虫 种复合体 遗传分化 空间格局 巢式支系分析 系统地理学
下载PDF
基于rDNAITS 1序列探讨臂尾轮属轮虫的系统发生关系(英文) 被引量:4
3
作者 项贤领 席贻龙 胡好远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67-1074,共8页
本文通过对剪形臂尾轮虫、矩形臂尾轮虫、十指臂尾轮虫、红臂尾轮虫、角突臂尾轮虫、双棘臂尾轮虫、裂足臂尾轮虫和萼花臂尾轮虫等八种臂尾轮虫rDNAITS 1序列分析,并以西氏晶囊轮虫为外群,使用PAUP和贝叶斯软件分别构建臂尾轮属轮虫系... 本文通过对剪形臂尾轮虫、矩形臂尾轮虫、十指臂尾轮虫、红臂尾轮虫、角突臂尾轮虫、双棘臂尾轮虫、裂足臂尾轮虫和萼花臂尾轮虫等八种臂尾轮虫rDNAITS 1序列分析,并以西氏晶囊轮虫为外群,使用PAUP和贝叶斯软件分别构建臂尾轮属轮虫系统发生树( MP树、NJ树、ML树和贝叶斯树) ,以探讨臂尾轮属的系统发生关系,并解决其中的一些分类问题。结果表明:本研究所涉及的轮虫rDNAITS 1平均序列差异百分比较高,为29 %;海水和淡水臂尾轮虫被明显分为不同的进化枝;除双棘臂尾轮虫外,在淡水臂尾轮虫中具有三对前棘刺且营附着生活的种类与前棘刺少于三对且营浮游生活的种类聚在不同支系中,这与以形态特征为主所进行的系统发生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所有的系统树均支持将十指臂尾轮虫作为一个独立的支系分离出来,裂足臂尾轮虫应归入臂尾轮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尾轮属 RDNA ITS 1 基因序列 系统发生
下载PDF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周俊 席贻龙 李志超 《生物学通报》 2014年第5期42-44,共3页
在20℃、25℃和30℃ 3个温度,0、10%、20%和40%4个土豆浓度以及0、2%、5%和8% 4个葡萄糖浓度条件下,通过三因素交互实验,发现酵母菌在25℃、8%葡萄糖浓度和40%土豆浓度组合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率最高;在20℃、5%葡萄糖浓度和20... 在20℃、25℃和30℃ 3个温度,0、10%、20%和40%4个土豆浓度以及0、2%、5%和8% 4个葡萄糖浓度条件下,通过三因素交互实验,发现酵母菌在25℃、8%葡萄糖浓度和40%土豆浓度组合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率最高;在20℃、5%葡萄糖浓度和20%土豆浓度,20℃、8%葡萄糖浓度和10%~20%土豆浓度,30℃、8%葡萄糖浓度和10%~40%土豆浓度等组合条件下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适合进行数学建模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菌 种群数量 温度 土豆浓度 葡萄糖浓度
下载PDF
轮虫种群遗传结构及系统地理格局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项贤领 陶媛媛 席贻龙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048-2057,共10页
轮虫是浮游动物中的重要类群,开展轮虫种群遗传结构及系统地理格局研究对更好地理解种群分化、物种形成、生态适应和历史气候变化等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关于轮虫种群的系统地理格局主要包括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种群的快速增长及... 轮虫是浮游动物中的重要类群,开展轮虫种群遗传结构及系统地理格局研究对更好地理解种群分化、物种形成、生态适应和历史气候变化等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关于轮虫种群的系统地理格局主要包括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种群的快速增长及其建群效应使得轮虫种群表现出高度的遗传分化和显著的系统地理格局;另一种观点认为,由于浮游动物具有高度的拓殖能力和局域性适应,轮虫种群间不具有系统地理格局。轮虫的种群遗传结构存在着季节变化,这可能会干扰我们对浮游动物系统地理格局的正确认识。本文简述了轮虫种群遗传结构及系统地理格局的研究现状,并对轮虫种群遗传结构及系统地理格局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虫 遗传结构 系统地理学 时空格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