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生成
1
作者 唐立军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1期28-33,共6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并作出重要部署,为新时代新征程上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提供根本遵循。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生成,是做好意识形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并作出重要部署,为新时代新征程上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提供根本遵循。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生成,是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前提。文章从理论层面、认识层面和实践层面三个维度,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生成展开深度思考,以此来准确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流脉、夯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基础、坚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阵地。在理论层面,理清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基础,全面把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纲领的理论基础;在认识层面,从完善相关工作责任制、强化宣传工作理念、注重时度效三方面进行阐释;在实践层面,则重点围绕讲好中国故事、挖掘文化资源、铸牢四个自信等进行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凝聚力 引领力 文化自信
下载PDF
实践思维范式下马克思哲学价值论的时代意蕴
2
作者 刘璐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0年第5期16-18,23,共4页
在对西方传统价值思想和马克思哲学价值论做出综述性研究后,围绕着实践思维范式下马克思哲学价值论主体内容展开论述,并对马克思价值论作了本质界定,从事哲学价值观的探讨和研究,归根结底是要树立正确合理的价值观,并以此来指导实践活... 在对西方传统价值思想和马克思哲学价值论做出综述性研究后,围绕着实践思维范式下马克思哲学价值论主体内容展开论述,并对马克思价值论作了本质界定,从事哲学价值观的探讨和研究,归根结底是要树立正确合理的价值观,并以此来指导实践活动。最后,重点从为从重建价值哲学提供理论依据、为指导人类实践活动树立标杆、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质内涵三大方面指明了马克思哲学价值论的时代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哲学 价值论 实践 核心价值观
下载PDF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杨以谦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9年第1期1-4,20,共5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伟大的现实指导意义,而且就社会主义发展进程和人类社会发展历程而言,更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特别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论断,表明中国的成功代表着一套新的价值理念的...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伟大的现实指导意义,而且就社会主义发展进程和人类社会发展历程而言,更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特别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论断,表明中国的成功代表着一套新的价值理念的成功,证明中国发展的道路和价值取向,必将改写国强必霸的逻辑,为世界发展和人类新文明形态的铸造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世界意义
下载PDF
当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引导策略探讨——以“00后”大学生群体为例
4
作者 唐立军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3年第10期136-139,共4页
主流意识形态引导问题对于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大问题,是一个国家走向繁荣、社会安定、民族团结的关键要点。作为未来社会的中流砥柱、国家栋梁,当代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发展问题更是重中之重。当代大学生以“00后”学生... 主流意识形态引导问题对于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大问题,是一个国家走向繁荣、社会安定、民族团结的关键要点。作为未来社会的中流砥柱、国家栋梁,当代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发展问题更是重中之重。当代大学生以“00后”学生为主体,有着不同于既往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呈现出个性化、自主化、网络化等特点。作为教育者应当认清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将主流意识形态引导作为高校思政教育的主要目标,了解当代“00后”大学生的特点,厘清主流意识形态引导内容,采取切实有效的引导策略,确保当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发展的可控性和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教育 “00后”大学生 主流意识形态 引导策略
下载PDF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遵循与实践策略
5
作者 唐立军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4-8,共5页
将二十大精神高效渗透、有机融入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今后一段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中之重。二十大精神的融入有利于推动思政课内容创新、深化思政课育人功能。在推动二十大精神融入的过程中,高校要以“三个全面”为要求构建融入体... 将二十大精神高效渗透、有机融入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今后一段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中之重。二十大精神的融入有利于推动思政课内容创新、深化思政课育人功能。在推动二十大精神融入的过程中,高校要以“三个全面”为要求构建融入体系、以“五个牢牢把握”为指引明确融入要求、以“九个深刻领会”为目标确立融入要点,在积极建构协同机制、加强集体备课、深化理论研究、拓展教学载体的同时紧扣各思政课课程目标确定融入侧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理论课
下载PDF
传统“色养”文化的内质与当代实践
6
作者 李修习 尤吾兵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13-19,共7页
“色养”亦即现代所谓的“精神赡养”,主要是指赡养亲人时,子女和颜悦色对待亲人,从“能养”提升到“敬养”。附载于“孝”的讨论,传统社会形成了丰富的“色养”文化,其核心为“敬养”。对于“敬养”的理解,传统“色养”文化提出以“婉... “色养”亦即现代所谓的“精神赡养”,主要是指赡养亲人时,子女和颜悦色对待亲人,从“能养”提升到“敬养”。附载于“孝”的讨论,传统社会形成了丰富的“色养”文化,其核心为“敬养”。对于“敬养”的理解,传统“色养”文化提出以“婉容——顺颜色、察嗜好——养志”展现了其内质。传统“色养”文化是立基于传统社会物质资料已丰足、浓厚的家庭观念和严格的宗法礼制而形成的。时过境迁,激活传统“色养”文化内质,可以依据现代“精神世界”三分法——“情感世界、理智世界、意义世界”的认识,转化“婉容——顺颜色、察嗜好——养志”的现代意义实践,即让老年人“情感世界多快乐——理智世界更睿智——意义世界能释然”,从而做好现代老年人“精神赡养”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养”文化 敬养 当代实践
下载PDF
青年群体婚育意愿图景勾勒及因应策略
7
作者 何双宝 苗艳艳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83-91,共9页
目前我国人口发展陷于极低生育率状态。基于Z世代大学生群体的调查,勾勒我国青年婚育意愿低迷图景为:婚育认知模糊化、婚育情感去情化、婚育意志脆弱化,从而导致婚育行为迟滞化。分析原因,Z世代青年群体“宅”“沉浸虚拟”“自我为中心... 目前我国人口发展陷于极低生育率状态。基于Z世代大学生群体的调查,勾勒我国青年婚育意愿低迷图景为:婚育认知模糊化、婚育情感去情化、婚育意志脆弱化,从而导致婚育行为迟滞化。分析原因,Z世代青年群体“宅”“沉浸虚拟”“自我为中心”的鲜明特征是导致婚育意愿低迷的主观因素,婚恋压力、生育压力以及养育压力的叠加是造成婚育意愿低迷的外在因素。而提振适龄青年婚育意愿,可以从重塑婚育观和创制友好婚育制度、政策和文化氛围进行施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世代大学生 婚育观 婚育意愿 婚育行为 极低生育率
下载PDF
试论合同僵局的破解——基于民法典违约方合同解除权之分析
8
作者 金丽 王艾春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2023年第1期65-70,共6页
合同僵局将会导致交易效率低下、社会资源浪费、有违公平和诚实信用原则。就怎样破除合同僵局,我国《民法典》第580条第2款对违约方合同解除权作出了规定,既有利于平衡双方当事人权益,又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但由于该条款未对合同僵局... 合同僵局将会导致交易效率低下、社会资源浪费、有违公平和诚实信用原则。就怎样破除合同僵局,我国《民法典》第580条第2款对违约方合同解除权作出了规定,既有利于平衡双方当事人权益,又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但由于该条款未对合同僵局的概念、构成要件、适用条件等进行明确规定,在司法实践中造成一定的适用局限。从法律实践中产生合同僵局的具体情况入手,深入剖析合同僵局的涵义、法律特征、法理依据,并根据《民法典》的相关条款,提出违约方对合同解除权行使的法律要求、赔偿范围、程序方式等,以期为完善合同僵局破解的立法制度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同僵局 《民法典》 违约方合同解除
下载PDF
我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联性耦合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唐立军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2021年第2期28-30,共3页
文章采用理论分析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探究我国传统文化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耦合。深刻解析我国传统文化的概念、特征以及价值,剖析我国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政治教育的耦合面临的困境,并提出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内容改革、构... 文章采用理论分析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探究我国传统文化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耦合。深刻解析我国传统文化的概念、特征以及价值,剖析我国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政治教育的耦合面临的困境,并提出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内容改革、构建传统文化教学新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为思想政治教育添加“新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国传统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 耦合困境 耦合路径 互联网平台
下载PDF
新时代高校第二课堂立德树人的实效性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唐立军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2020年第6期15-19,共5页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和根本任务。第二课堂是以实践育人为宗旨、以提升学生课外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标,在课程教学之外进行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和实践活动。重视和加强新时代高校第二课堂建设,对于完...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和根本任务。第二课堂是以实践育人为宗旨、以提升学生课外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标,在课程教学之外进行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和实践活动。重视和加强新时代高校第二课堂建设,对于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推动教育对象道德养成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高校第二课堂立德树人存在着目标定位不足、综合协调欠缺、运行实效不够等问题。新时代提升高校第二课堂立德树人的实效性,必须明确第二课堂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定位,增强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过程衔接,构建第二课堂立德树人的三维育人体系,提升其立德树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第二课堂 立德树人 提升对策
下载PDF
网络舆情传播的意识形态风险及其规制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琼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第12期102-103,共2页
在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互联网日益成为人们公共生活的聚集地、网络舆情主阵地,但网络舆情传播对意识形态安全带来了一定的风险与挑战。为巩固意识形态安全,必须通过制度完善增强应对舆情能力,对传播主体失范的话语表达进行伦理规约... 在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互联网日益成为人们公共生活的聚集地、网络舆情主阵地,但网络舆情传播对意识形态安全带来了一定的风险与挑战。为巩固意识形态安全,必须通过制度完善增强应对舆情能力,对传播主体失范的话语表达进行伦理规约和立法治理,不断提升责任主体的意识形态风险的认知能力和责任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舆情传播 意识形态风险 规制
下载PDF
美好生活需要的价值期许与实践逻辑
12
作者 杨琼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3期25-31,共7页
美好生活需要是主体依据客观生活世界而生成的对幸福的召唤及期许,是未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现实前提,充分彰显了人的需要的全面性和丰富性。美好生活需要以马克思主义历史进步论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理论前提和信心支撑,展示了中... 美好生活需要是主体依据客观生活世界而生成的对幸福的召唤及期许,是未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现实前提,充分彰显了人的需要的全面性和丰富性。美好生活需要以马克思主义历史进步论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理论前提和信心支撑,展示了中国人民实现美好生活需要的理论自信和道路自信。面对新时代社会发展的现实,美好生活需要的价值理念与现实选择之间依然存在着差距,因此,应直面社会主要矛盾,探索美好生活需要得以满足的现实途径,注重生活方式实现对美好生活需要的样态追求,以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推进美好生活需要的意义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好生活需要 价值期许 实践逻辑
下载PDF
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逻辑与现实意义--基于《共产党宣言》的文本考察
13
作者 杨琼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9年第6期1-4,共4页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神实质,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对《共产党宣言》基本思想的根本遵循。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本质特征,具有鲜明的现实指向与深刻的现实意蕴,是中国共产党在...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神实质,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对《共产党宣言》基本思想的根本遵循。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本质特征,具有鲜明的现实指向与深刻的现实意蕴,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新表达。面对新时代,我们必须结合《宣言》的基本思想,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建等各领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人民为中心 共产党宣言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下载PDF
优秀地域文化融入高校校园文化的逻辑与实践 被引量:6
14
作者 苗艳艳 尤吾兵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3期128-133,共6页
“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高校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影响,优秀地域文化因其鲜明的地域特色融入高校校园文化有利于实现高校“文化育人”的目的。优秀地域文化与校园文化在价值目标上趋同、培养特色的契合以... “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高校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影响,优秀地域文化因其鲜明的地域特色融入高校校园文化有利于实现高校“文化育人”的目的。优秀地域文化与校园文化在价值目标上趋同、培养特色的契合以及情感激励上相通等特性标示了两者融合的逻辑基础。然而当前高校对优秀地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的价值重视不够、功能认识不足、措施采用不当等限制了地域文化在校园文化育人中价值功能的发挥。优秀地域文化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可以尝试从提高融入的价值认同、多维度打通融入的渠道、搭建融入的有效机制三方面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文化 地域文化 逻辑 路径
下载PDF
思政课教学应用“滴灌”模式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逻辑与实践
15
作者 李修习 《科技资讯》 2019年第25期211-213,216,共4页
思政课是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至要渠道和阵地。当下教学实践存在着内容“散乱化”、方式“去情化”、过程“速成化”等态势,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实效不理想。“滴灌”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和理念,具有“精准施教、用情渗透、... 思政课是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至要渠道和阵地。当下教学实践存在着内容“散乱化”、方式“去情化”、过程“速成化”等态势,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实效不理想。“滴灌”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和理念,具有“精准施教、用情渗透、持续延展”等特点,这和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需要强化学生的责任感认知、积极用情感动学生以及持久延续施教等特征相吻合,思政课运用“滴灌”教学模式进行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逻辑上具有合理性。思政课“滴灌”教学模式在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中有效开展,需要关注遴选教学内容、用情于教学过程和探索可持久施教方法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课 “滴灌”教学模式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 逻辑 实践
下载PDF
论儒家中道哲学的实现路径
16
作者 孙硕 金丽 鲍龙星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2021年第1期17-21,共5页
基于时空维度的绝对变动导致的中道哲学的实现困境,先秦儒家从四个维度来探索实现中道的路径:肯定中道的两个极端的功用,在两点论中把握重点,通过主要矛盾影响次要矛盾的方法实现中道理想;肯定“礼”对实现中道的重要作用,通过分析内容... 基于时空维度的绝对变动导致的中道哲学的实现困境,先秦儒家从四个维度来探索实现中道的路径:肯定中道的两个极端的功用,在两点论中把握重点,通过主要矛盾影响次要矛盾的方法实现中道理想;肯定“礼”对实现中道的重要作用,通过分析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关系,倡导运用形式的作用达到中道理想;认为“诚”是连接万物与中道的必要途径,提出不同层次的人都可以把握“诚”这把钥匙,呼吁从内在觉醒的维度实现中道理想;从“时”的主体性和客观载体功能分别引申出权变的实践观和质量互变的规律,通过权变和质量互变来实现中道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中道哲学 困境 实现路径
下载PDF
身体哲学视域下老年人身心关系的失衡与和解
17
作者 苗艳艳 尤吾兵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5期52-55,共4页
在自我养老实践中,老年人精神与身体的和谐统一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在身体哲学视域下,对身体的漠视是造成老年人精神与身体关系失衡的原因。沿循身体哲学的理路分析,提出了“身体图式”,力图让“沉睡的身体”得以觉醒。基于此,老年人... 在自我养老实践中,老年人精神与身体的和谐统一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在身体哲学视域下,对身体的漠视是造成老年人精神与身体关系失衡的原因。沿循身体哲学的理路分析,提出了“身体图式”,力图让“沉睡的身体”得以觉醒。基于此,老年人身心关系和谐统一的进路体现为三个阶段:精神对身体的顺从、精神对身体的拔升以及精神与身体的共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哲学 身心关系 失衡与和解
下载PDF
新时代理工科院校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思考
18
作者 苗艳艳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9年第3期10-14,共5页
理工科院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环节,它对培养高素质的理工科专业技术人才以及相应领域的长久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而现实中理工科院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存在地位边缘化、课程设置形式化、教研队伍松散化以及研究目标狭... 理工科院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环节,它对培养高素质的理工科专业技术人才以及相应领域的长久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而现实中理工科院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存在地位边缘化、课程设置形式化、教研队伍松散化以及研究目标狭窄化等诸多问题.在新时代,认清理工科发展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关系,探寻适合发展和繁荣理工科院校哲学社会科学新路径是当务之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工科院校 哲学社会科学 发展态势 路径思考
下载PDF
儒家“时中”观在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9
作者 孙硕 鲍龙星 《西部学刊》 2020年第4期59-61,共3页
儒家"时中"观具有"时时处中""随时以中"和"以时对中"三个内涵。思政课"八个统一"指导思想的提出具有儒家"时中"观的文化底蕴。将"时中"观运用于高校思政课课堂... 儒家"时中"观具有"时时处中""随时以中"和"以时对中"三个内涵。思政课"八个统一"指导思想的提出具有儒家"时中"观的文化底蕴。将"时中"观运用于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可在对教材的应用、教师与学生的课堂关系、对教学环境的把控等方面遵循"时中"原则,实现教师与教材、教师与学生、教师与环境之间的互动,以实现对高校思政课的创新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中 课堂教学 高校思政课 八个统一
下载PDF
蔡元培与张伯苓德育思想比较研究
20
作者 何双宝 苗艳艳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3期135-138,共4页
蔡元培和张伯苓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教育现代化的先驱,他们的教育理念和德育思想在中国教育史上具有重要影响。从教育兴国强国理念的提出,德育思想的形成,德育目标的确定,德育内容的呈现,德育方法的选择等方面,对蔡元培、张伯苓的... 蔡元培和张伯苓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教育现代化的先驱,他们的教育理念和德育思想在中国教育史上具有重要影响。从教育兴国强国理念的提出,德育思想的形成,德育目标的确定,德育内容的呈现,德育方法的选择等方面,对蔡元培、张伯苓的德育思想进行梳理和比较。两人的德育思想虽有差异,但也可以相融互补。对其进行诠释和综合,并加以吸收和借鉴,以期对当前我国的德育教育有所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蔡元培 张伯苓 德育思想 比较 启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