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研究
1
作者 李永山 杨磊 +1 位作者 李彩平 李颜悦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60-62,共3页
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人生观教育出现了宣传阵地需巩固,内容有待通俗化,需占领思想阵地等状况,究其原因在于思想文化的多元化、转型社会的运行机制和外部环境的不良影响。因此,要做好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为指导的大学思想道德教育,要用马克... 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人生观教育出现了宣传阵地需巩固,内容有待通俗化,需占领思想阵地等状况,究其原因在于思想文化的多元化、转型社会的运行机制和外部环境的不良影响。因此,要做好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为指导的大学思想道德教育,要用马克思主义人生观武装大学生头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还要注重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培养创新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人生观 思想道德教育
下载PDF
略论大学生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2
作者 李永山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62-64,80,共4页
大学生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包括:构建大学生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内容;规范素质教育选修课课程建设.完善大学生素质教育课程建设的举措为:以提高素质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强化应用对策研究,提高素质教育研究的时效性;以基础研究为主,在... 大学生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包括:构建大学生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内容;规范素质教育选修课课程建设.完善大学生素质教育课程建设的举措为:以提高素质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强化应用对策研究,提高素质教育研究的时效性;以基础研究为主,在提高决策服务上有所建树;重视素质教育实践实训,提升大学生创造性思维;以激励措施为途径,提升师生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素质教育 教师 创新人才
原文传递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起点探析
3
作者 马东景 李永山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3年第2期5-8,共4页
理论界有些人研究的结果认为,劳动是历史的起点,"劳动"范畴也就当然地成为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起点。并从劳动出发,探究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结构,得出"劳动"范畴是"打开社会奥秘的钥匙"的结论(以下称劳动... 理论界有些人研究的结果认为,劳动是历史的起点,"劳动"范畴也就当然地成为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起点。并从劳动出发,探究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结构,得出"劳动"范畴是"打开社会奥秘的钥匙"的结论(以下称劳动起点论)。对于这个结论,笔者从人类提升的本质是什么?真正人的"劳动"究竟从哪儿开始等几个方面进行了不同的探究。认为工具不仅是人所以为人的起点,也不仅是人类劳动的起点,同时也是历史的起点。"劳动先于工具存在"的观点是不符合实际的。工具是历史整体关系中最基本的范畴,是人类一切活动的最初的前提与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逻辑起点 劳动 工具 人类起源 劳动异化 《资本论》
下载PDF
还原散文之本——读许冬林散文集《忽有斯人可想》
4
作者 孙仁歌 《长江文艺评论》 2021年第1期91-94,共4页
究竟何谓散文、散文到底应该怎么写的问题,一直是散文界近些年来热衷于讨论的焦点。近20年来,由于散文创作中不断涌现种种创新成果,不同程度地搅乱了散文美学视觉乃至审美习惯。的确,从余秋雨为代表的文化散文的横空出世到随即而来的所... 究竟何谓散文、散文到底应该怎么写的问题,一直是散文界近些年来热衷于讨论的焦点。近20年来,由于散文创作中不断涌现种种创新成果,不同程度地搅乱了散文美学视觉乃至审美习惯。的确,从余秋雨为代表的文化散文的横空出世到随即而来的所谓新散文、学者散文、思想随笔、报章体散文以及只有命名权意义的“在场主义散文”等等,固然都各有千秋,都为长期单调的散文创作平添了几分丰姿,但就散文文体而言,毕竟也有不讲物理抑或规律的另类,如所谓新散文允许散文虚构,允许就像写小说一样去写散文,从而让虚构遮蔽了作者真实的身份及其心迹,故而受到不少读者质疑也不足为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散文 思想随笔 散文美学 散文文体 余秋雨 新散文 学者散文 审美习惯
下载PDF
论大学党员教师思想道德素质行为与价值取向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永山 李若曦 谢明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70-73,共4页
大学党员教师思想道德素质行为规范的责任性比一般教师要强。其道德行为价值观取向决定于其世界观、人生观。大学党员教师的道德素质行为的价值取向要求是,把无产阶级的利益、社会的利益放在首位,正确处理社会利益、教育事业利益和个人... 大学党员教师思想道德素质行为规范的责任性比一般教师要强。其道德行为价值观取向决定于其世界观、人生观。大学党员教师的道德素质行为的价值取向要求是,把无产阶级的利益、社会的利益放在首位,正确处理社会利益、教育事业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要利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教师 先进文化 思想道德素质
原文传递
大辅导观:育人观念的现代化转型
6
作者 朱平 李冰玮 《青年学报》 2023年第3期50-55,共6页
辅导是相对于教导、指导而言的,两者的主要区别是对教育主客体地位、关系的认识不同,前者强调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后者强调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就育才(如智育)而言,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教师主导作用即教导的结果;而育人(如德育... 辅导是相对于教导、指导而言的,两者的主要区别是对教育主客体地位、关系的认识不同,前者强调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后者强调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就育才(如智育)而言,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教师主导作用即教导的结果;而育人(如德育)却有其特殊性,育人的客观性、权威性会受到来自教师和学校之外诸多影响因素的挑战,相对于育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育人中更为突出。教导在儿童时期或许占主导地位,但从遵循儿童的天性和个性而言,本质上也是辅导。育人即成长辅导不仅是思政课教师、班主任、辅导员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事,也是学校全体教职员工的事,不仅是教育工作者的职责,也是家长和全社会的职责;不仅中小学生需要成长辅导,大学生也需要;成长辅导不仅适用于德育,也适用于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因此,辅导应是大辅导,是“三全育人”理念在辅导工作方面的落地落实,也可称为“三全辅人”。大辅导之大,即指全员(人人都是影响者、辅导者)之多、全程(大中小学一体贯通)之长、全方位(处处事事都有辅导,都是成长的课堂和发展的机会)之广,应构建以专兼职的大辅导与专职的小辅导功能互补的育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辅导观 “三全育人” “三全辅人” 育人 育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