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晚发型佝偻病8例报告 被引量:4
1
作者 张宝玉 李怀银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388-388,共1页
晚发型佝偻病的临床表现与婴幼儿佝偻病有所不同,常易被误诊误治。现将我们自1989年至1993年诊治的8例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诊断标准参考有关文献,晚发型佝偻病诊断标准为:(1)既往无佝偻病史,无与佝偻病相关的遗传及代谢性疾病史和... 晚发型佝偻病的临床表现与婴幼儿佝偻病有所不同,常易被误诊误治。现将我们自1989年至1993年诊治的8例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诊断标准参考有关文献,晚发型佝偻病诊断标准为:(1)既往无佝偻病史,无与佝偻病相关的遗传及代谢性疾病史和慢性肝肾病史;(2)发病年龄≥4岁,主要症状体征(腓肠肌痉挛、肋骨串珠、鸡胸、O或X形腿等)1项十次要症状(膝关节、下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佝偻病 维生素D 鉴别 诊断 儿童 药物疗法
下载PDF
婴儿闷热综合征并发多器官损害综合征259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张宝玉 《小儿急救医学》 2000年第4期199-200,共2页
目的  探讨婴儿闷热综合征 (IMS)并发多器官障碍综合征 (MODS)的临床特点和预后。 方法  对IMS并发MODS 2 5 9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IMS并发MODS 2 5 9例患儿 ,年龄≤ 6个月 191例 (73 7% ) ,受累器官频度顺序为... 目的  探讨婴儿闷热综合征 (IMS)并发多器官障碍综合征 (MODS)的临床特点和预后。 方法  对IMS并发MODS 2 5 9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IMS并发MODS 2 5 9例患儿 ,年龄≤ 6个月 191例 (73 7% ) ,受累器官频度顺序为脑、肺、心、肾、周围循环、胃肠道、肝、DIC等 ,其相关病死率分别为 10 9% (2 2 / 2 0 1)、7 9% (12 / 15 2 )、8 1% (10 / 2 4)、2 1 2 % (14 / 6 4)、15 7% (8/ 5 1)、14 6 % (6 / 4 1)、38 7% (12 / 31)和 42 9% (6 / 14 )。IMS并发MODS的病死率为 34 7% ,并发 1、2、3及≥ 4个系统器官功能损害者的病死率分别为 5 7% (6 / 10 5 )、2 8 8% (2 1/ 73)、6 6 0 % (31/ 4 7)、94 1(32 / 34) ,差异非常显著 (P<0 0 1)。 结论  IMS并发MODS者 ,年龄越小 ,患病率越高 ,受累系统器官越多 ,病死率越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闷热综合征 多器官损害综合征 婴儿
下载PDF
布地奈德吸入联合氨溴索静脉点滴辅治毛细支气管炎疗效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杨礼喜 《安徽医药》 CAS 2013年第10期1778-1779,共2页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联合盐酸氨溴索静脉点滴辅治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入对照组与观察组,给予52例对照组患儿抗感染、平喘等常规治疗,60例观察组患者接受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联合盐酸氨溴索静...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联合盐酸氨溴索静脉点滴辅治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入对照组与观察组,给予52例对照组患儿抗感染、平喘等常规治疗,60例观察组患者接受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联合盐酸氨溴索静脉点滴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缺氧症状评分的差别。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8.3%和78.9%,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咳嗽、气促、肺部体征及X线征象消失时间均显著早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1d、3 d和5 d缺氧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联合盐酸氨溴索静脉点滴辅治毛细支气管炎临床疗效更为理想,更有利于患儿病情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支气管炎 布地奈德 盐酸氨溴索
下载PDF
纳络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观察
4
作者 魏冬 《淮海医药》 2005年第6期517-517,共1页
目的观察用纳络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方法将62例HIE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支持对症治疗相同,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纳络酮治疗。观察患儿治疗过程中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病死... 目的观察用纳络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方法将62例HIE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支持对症治疗相同,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纳络酮治疗。观察患儿治疗过程中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结论用纳络酮治疗HIE临床疗效显著,可提高治愈率,减少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性脑病 纳络酮 婴儿 新生
下载PDF
小儿群体接种心因性反应91例心肌酶学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张宝玉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06年第9期1506-1507,共2页
目的探讨群体接种心因性反应患儿心肌酶学变化。方法对91例群体接种心因性反应患儿心肌酶学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1例患者心肌酶学结果与住院时间长短无关,CK、CK-MB变化明显,均超出成人参考范围,且CK-MB随CK改变而变化;CK-MB&l... 目的探讨群体接种心因性反应患儿心肌酶学变化。方法对91例群体接种心因性反应患儿心肌酶学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1例患者心肌酶学结果与住院时间长短无关,CK、CK-MB变化明显,均超出成人参考范围,且CK-MB随CK改变而变化;CK-MB<24U/L者20·88%,<30U/L者41·76%,<35U/L者52·75%,以成人参考值的2倍即48U/L为诊断界线,有16·47%患儿CK-MB的升高有参考价值。结论目前儿童心肌酶学检查结果尚无正常参考值范围。本组群体接种心因性反应患儿参考成人心肌酶学正常参考值范围,部分心肌酶学水平升高,这可能与儿童基础水平高、运动或紧张等生理状态、偶合其他疾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免疫接种 适应障碍 心肌疾病 儿童
原文传递
小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新定义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宝玉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06年第8期1368-1369,共2页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syndrome,SIRS)是一种因感染或非感染病因作用于机体而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临床综合征。1985年由Coris首先提出,1991年美国胸病医师学会和美国危重病医学会(简称ACCP/SCCM)...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syndrome,SIRS)是一种因感染或非感染病因作用于机体而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临床综合征。1985年由Coris首先提出,1991年美国胸病医师学会和美国危重病医学会(简称ACCP/SCCM)在芝加哥联合召开的讨论会上提出了SIRS的诊断标准。1996年荷兰鹿特丹召开的世界第二届儿科ICU大会上提出了儿科的诊断标准。自从SIRS提出后,一般认为以往的所谓的败血症,实际上等于全身性感染加上SIRS,即sepsis=infection+SIRS,而且进一步研究发现MOF或MODS的发生发展与SIRS密切相关,SIRS可向MODS转化,MODS是SIRS的后果,MOF是SIRS是严重的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INFLAMMATORY 危重病医学会 SIRS 全身性炎症反应 儿科ICU 小儿 MODS
原文传递
小儿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169例临床剖析
7
作者 张宝玉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07年第7期1132-1133,共2页
目的探讨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在儿科疾病中发生的情况及临床特点。方法对1857例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1857例住院患儿中,出现 SIRS 共169例(9.10%),死亡26例(15.38%),其中感染性疾病91例(53.85%),死亡7例(7.69... 目的探讨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在儿科疾病中发生的情况及临床特点。方法对1857例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1857例住院患儿中,出现 SIRS 共169例(9.10%),死亡26例(15.38%),其中感染性疾病91例(53.85%),死亡7例(7.69%),非感染性疾病78例(46.15%),死亡19例(24.36%),非感染性疾病组的病死率显著高于感染性疾病组(P<0.01);符合 SIRS 4项诊断标准的项目数越多,病死率越高:符合 SIRS 诊断标准2项者83例(49.1 1%)、死亡2例(2.40%),符合3项者48例(28.40%)、死亡8例(16.67%),符合4项者38例(22,49%)、死亡16例(42.10%),符合 SIRS 诊断标准2项与3项、3项与4项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6.86和6.82,均 P<0.01)。结论 SIRS 在小儿发生率较高,其病死率与符合 SIRS 诊断标准的项目数呈正比,早期干预可降低其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 儿童 临床资料
原文传递
51例复方苯乙哌啶中毒患儿临床治疗与护理 被引量:3
8
作者 叶振梅 牛绍利 《中华全科医学》 2010年第5期669-670,共2页
目的由于儿童识别能力弱、家长监护不力、药物保管不善等原因,使儿童出现误服药物中毒现象时常发生。统计儿科2008年5月-2009年5月收治的51例复方苯乙哌啶中毒婴幼儿。分析中毒原因、临床表现、救治护理要点,以提高中毒患儿的治愈率。... 目的由于儿童识别能力弱、家长监护不力、药物保管不善等原因,使儿童出现误服药物中毒现象时常发生。统计儿科2008年5月-2009年5月收治的51例复方苯乙哌啶中毒婴幼儿。分析中毒原因、临床表现、救治护理要点,以提高中毒患儿的治愈率。方法收集儿科51例复方苯乙哌啶中毒患儿病例,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加以分析[1]。结果51例患儿中有50例抢救成功,1例抢救无效死亡。结论复方苯乙哌啶是临床常用的止泻药,婴幼儿不合理应用或误服极易造成中毒,大剂量可危及生命,出现中毒及时就治,精心护理,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苯乙哌啶 中毒 治疗护理
原文传递
小儿细菌性出血性脑膜炎13例报告
9
作者 张宝玉 《中国基层医药》 CAS 1994年第4期83-83,共1页
小儿细菌性出血性脑膜炎的脑脊液特点是压力升高,呈血性浑浊,除白细胞明显增多外,内含大量红细胞,白细胞与红细胞之比大于1:500,蛋白增多,糖和氯化物正常或减少。我院自1985年至1933年共收治小儿细菌性出血性脑膜炎13例,现报告如下。 1... 小儿细菌性出血性脑膜炎的脑脊液特点是压力升高,呈血性浑浊,除白细胞明显增多外,内含大量红细胞,白细胞与红细胞之比大于1:500,蛋白增多,糖和氯化物正常或减少。我院自1985年至1933年共收治小儿细菌性出血性脑膜炎13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男8例,女5例;年龄,新生儿5例,2~12个月4例,~3岁4例;冬春季发病9例,夏秋季发病4例。 1.2 临床表现①具有发热、抽搐、昏迷、颅内压增高或脑膜刺激征阳性。②外周血象白细胞升高或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性 细菌性 脑膜炎双球菌感染 红细胞 白细胞升高 革兰氏阴性菌感染 脑膜刺激征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细菌培养 颅内压增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