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藜芦醇对神经元缺氧复氧过程中细胞凋亡与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王涛 汪凯 +4 位作者 李亚强 胡盼盼 张梅 余传庆 薛敏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914-917,共4页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对神经元缺氧复氧(H/R)过程中细胞凋亡、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培养PC12细胞并诱导分化为神经元,将神经元分为对照组(无血清培养基+常氧处理)、H/R组(无血清培养基+缺氧复氧处理)和不同浓度Res组(80,40μmol...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对神经元缺氧复氧(H/R)过程中细胞凋亡、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培养PC12细胞并诱导分化为神经元,将神经元分为对照组(无血清培养基+常氧处理)、H/R组(无血清培养基+缺氧复氧处理)和不同浓度Res组(80,40μmol·L^-1 Res+缺氧复氧处理),处理后测定细胞增殖活力、氧化应激产物含量及线粒体凋亡分子表达量。结果复氧后12,24,48 h,对照组细胞增殖活力明显高于H/R组、40μmol·L^-1 Res组及80μmol·L^-1 Res组,80μmol·L^-1 Res组高于40μmol·L^-1 Res组和H/R组,40μmol·L^-1 Res组高于H/R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复氧后48 h,对照组ROS、MDA、AOPP、8-OHdG含量及Bax、caspase-3、BaxmRNA、caspase-3mRNA表达量明显低于H/R组、40μmol·L^-1 Res组及80μmol·L^-1 Res组,80μmol·L^-1 Res组低于40μmol·L^-1 Res组和H/R组,40μmol·L^-1 Res组低于H/R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Bcl-2、Bcl-2mRNA表达量均明显高于H/R组、40μmol·L^-1 Res组及80μmol·L^-1 Res组,80μmol·L^-1 Res组高于40μmol·L^-1 Res组和H/R组,40μmol·L^-1 Res组高于H/R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Res能抑制神经元H/R过程中细胞凋亡和氧化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缺氧复氧 凋亡 氧化应激
下载PDF
全脑DSA联合神经介入术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价值和安全性 被引量:14
2
作者 王涛 张梅 +1 位作者 步文广 康殿贵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第21期32-34,共3页
目的探讨全脑DSA联合神经介入术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价值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02—2014?02我院收治的112例可疑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全脑DSA检查,并对确诊的100例患者按照就诊序列号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神经介... 目的探讨全脑DSA联合神经介入术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价值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02—2014?02我院收治的112例可疑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全脑DSA检查,并对确诊的100例患者按照就诊序列号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神经介入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并于治疗结束后再次行DSA检查,比较2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全脑DSA检查后,共126支血管病变,其中大脑中动脉狭窄16支,颈总动脉狭窄67支,锁骨下动脉狭窄15支,椎基底动脉狭窄17支,血管闭塞11支。治疗后,观察组残余狭窄中轻度43例,中度7例,重度0例;对照组轻度狭窄13例,重度狭窄26例,重度狭窄11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00%)较对照组(20.00%)显著降低(P=0.031)。结论采用全脑DSA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诊断可以明确血管病变位置、数目和狭窄程度,在此基础上联合神经介入手术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神经介入术 缺血性脑血管病 应用价值 安全性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者血清和脑脊液中NO、NOS动态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沛 孔繁元 +2 位作者 吴若芬 李莉 潘月英 《宁夏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26-27,共2页
目的观察中枢神经系统(CNS)感染患者脑脊液(CSF)及血清中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浓度、总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活力的动态变化,为临床辅助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采用NO、NO前体或NOS抑制剂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采... 目的观察中枢神经系统(CNS)感染患者脑脊液(CSF)及血清中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浓度、总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活力的动态变化,为临床辅助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采用NO、NO前体或NOS抑制剂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采用硝酸还原酶法和化学比色法检测30例CNS感染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后CSF中及入院时、住院第3、59、、14天血清中NO浓度、总NOS活力的动态变化。结果CNS感染患者血清中NO浓度、总NOS活力在入院时及住院第9天明显增高(P<0.05或0.01),其它时间点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CSF中NO浓度、总NOS活力较对照组及治疗2周后明显增高(P<0.05)。结论说明NO、NOS参与了CNS炎症过程,提示临床采用NO、NOS前体或NOS抑制剂辅助治疗CNS感染在病程的早期和中期将是最合适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脑膜炎 细菌性脑膜炎 结核性脑膜炎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合酶
下载PDF
临床及亚临床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与帕金森病认知功能的相关性 被引量:4
4
作者 郁婷婷 黄卫 +1 位作者 丁勇民 陈婧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3387-3390,共4页
目的探讨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REM sleep behavior disorder,RBD)及亚临床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subclinical REM sleep behavior disorder,s RBD)与帕金森病(Parkinso's disease,PD)患者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南昌大学第... 目的探讨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REM sleep behavior disorder,RBD)及亚临床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subclinical REM sleep behavior disorder,s RBD)与帕金森病(Parkinso's disease,PD)患者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53例PD患者,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学历等一般情况。排除存在痴呆的PD患者,以面对面的方式进行相关量表评估,包括蒙特利尔认知量表评分(Montrealcognitive function score,MoCA)、帕金森病综合评分量表(Unified Parkinson Disease Rating Scale,UPDRS)、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arkinson Disease Sleep Scale,PDSS)等。使用多导睡眠图监测患者的睡眠质量,并进行分组:PD合并RBD组(PD-RBD)、PD合并s RBD组(PD-s RBD)、PD正常组(PD-REM),比较3组之间认知功能的差异。结果 (1)PD-RBD组的MoCA总分较PD-REM组低(P=0.032)。(2)PD-s RBD与PD-REM组的认知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PD-RBD组病程较PD-s RBD组更长(P=0.021)。结论 RBD可能是P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一个重要相关因素;s RBD对PD的认知功能无明显相关;尚不清楚s RBD是否会进展为RBD,仍需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 认知功能
下载PDF
以抑郁情绪为主要症状的脑梗塞31例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张梅 方锦华 戴家兰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CD 1999年第3期168-170,共3页
脑梗塞患者往往以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为首发症状而就诊,易于诊断。而在本院门诊患者中,时常有些以抑郁情绪为主诉就诊的病例,需要与抑郁性神经症、消化道或心血管系统疾病相鉴别。为了加强对脑梗塞性抑郁情绪的认识,本文收集了从1... 脑梗塞患者往往以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为首发症状而就诊,易于诊断。而在本院门诊患者中,时常有些以抑郁情绪为主诉就诊的病例,需要与抑郁性神经症、消化道或心血管系统疾病相鉴别。为了加强对脑梗塞性抑郁情绪的认识,本文收集了从1992年1月至1998年5月在本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抑郁情楮 症状
下载PDF
无症状性脑梗塞124例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张梅 于同乐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1997年第5期323-324,共2页
目的:了解无症状性脑梗塞(SCI)的病因,以期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方法:对53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常规头颅CT扫描,结果采用χ2检验。结果:发现124例存在与本次卒中无关且无卒中史的SCI,>70%为腔隙病灶,多分... 目的:了解无症状性脑梗塞(SCI)的病因,以期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方法:对53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常规头颅CT扫描,结果采用χ2检验。结果:发现124例存在与本次卒中无关且无卒中史的SCI,>70%为腔隙病灶,多分布于基底节、内囊附近,多见于男性,>60岁多见。结论:反复多发的SCI可致进行性严重的认知障碍或痴呆。对>60岁高血压患者,病程>10年,合并有高脂血症、糖尿病或慢性房颤等SCI患者,应定期做头颅CT或MRI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无症性状 SCI CT 诊断
下载PDF
高血压患者前瞻性记忆功能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刘清文 谢中华 +2 位作者 朱春燕 冯玲 汪凯 《安徽医学》 2017年第5期549-552,共4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HP)与健康人群(HC)前瞻性记忆方面的差异,并分析HP组血压升高水平与前瞻性记忆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12月淮南第一人民医院50名HP患者及同时期50例HC作为研究对象,前瞻性记忆检测采取基于事件前...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HP)与健康人群(HC)前瞻性记忆方面的差异,并分析HP组血压升高水平与前瞻性记忆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12月淮南第一人民医院50名HP患者及同时期50例HC作为研究对象,前瞻性记忆检测采取基于事件前瞻记忆任务正确数和基于时间前瞻记忆任务正确数,比较两组间前瞻性记忆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比较HP血压升高与前瞻性记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排除焦虑及抑郁情绪,HP组在基于事件和时间的前瞻性记忆差于HC组[(3.74±0.78)分vs(4.16±0.79)分;(3.32±1.11)分vs(4.08±0.7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组舒张压水平与基于时间前瞻记忆得分呈负相关(r=-0.284,P=0.046)。结论 HP存在前瞻记忆方面的损伤,HP基于事件前瞻记忆损伤程度与舒张压水平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认知 记忆
下载PDF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被引量:2
8
作者 余传庆 张梅 薛敏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8期831-834,836,共5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及其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240例确诊的ICVD患者(ICVD组,又分为有CAS斑块组123例和无CAS斑块组117例)和236例非脑血管病患者(...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及其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240例确诊的ICVD患者(ICVD组,又分为有CAS斑块组123例和无CAS斑块组117例)和236例非脑血管病患者(对照组),均接受颈动脉超声检查,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状况,并对血浆Hcy和MMP-9水平与CAS的斑块及其硬化程度分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ICVD患者Hcy和MMP-9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ICVD患者斑块组Hcy和MMP-9水平均明显高于无斑块组(P<0.01)。ICVD组颈动脉IMT与Hcy和MMP-9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0.05);ICVD组颈动脉硬化程度与Hcy及MMP-9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0.05);ICVD组血浆Hcy与MMP-9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0.01)。高龄、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饮酒及冠心病对ICVD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影响较大。结论:ICVD患者中,CAS斑块形成可能与血浆Hcy和MMP-9升高有关,CAS程度愈高,其相关性愈大,ICVD患者Hcy和MMP-9水平可以反映颈动脉斑块的性质和稳定性,是临床了解ICVD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 同型半胱氨酸 基质金属蛋白酶-9 颈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低钠血症的机制探讨(附49例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余传庆 王芳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4期331-333,共3页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患者并发低钠血症的发生率、临床特点及发生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 4 9例SAH并发低钠血症患者的临床、血清钠、CT及脑脊液检查资料。结果 :SAH中并发低钠血症的发生率占同期住院SAH患者的14 .80 % ,并...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患者并发低钠血症的发生率、临床特点及发生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 4 9例SAH并发低钠血症患者的临床、血清钠、CT及脑脊液检查资料。结果 :SAH中并发低钠血症的发生率占同期住院SAH患者的14 .80 % ,并发低钠血症者发生昏迷和病死率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低钠血症的发生与CT显示积血阳性、分布区域不同有关 ,尤其有脑梗死以脑表面有积血块和脑室内有出血者更易发生低钠血症。结论 :下丘脑 -垂体功能紊乱是引起SAH并发低钠血症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血钠过少 断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青年人脑梗死患者抗心磷脂抗体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余传庆 王芳 +1 位作者 王强 刘同兴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2期143-144,共2页
目的 :探讨≤ 4 5岁青年人脑梗死与抗心磷脂抗体 (ACA)的关系。方法 :用金标免疫斑点法测定≤ 4 5岁青年人脑梗死组 6 6例、>4 5岁脑梗死组 138例和非缺血性脑血管病组 6 9例患者血中ACA的阳性率。结果 :≤ 4 5岁脑梗死组患者的ACA... 目的 :探讨≤ 4 5岁青年人脑梗死与抗心磷脂抗体 (ACA)的关系。方法 :用金标免疫斑点法测定≤ 4 5岁青年人脑梗死组 6 6例、>4 5岁脑梗死组 138例和非缺血性脑血管病组 6 9例患者血中ACA的阳性率。结果 :≤ 4 5岁脑梗死组患者的ACA阳性率 36 .4 % ,高于 >4 5岁脑梗死 2 0 .3% (P <0 .0 5 ) ,而两组的ACA阳性率均明显高于非缺血性脑血管病组 5 .8% (P <0 .0 1) ,多灶性脑梗死ACA阳性率 4 0 .8%明显高于单灶脑梗死 17.3% (P <0 .0 0 5 ) ,复发性脑梗死ACA阳性率 5 6 .5 %明显高于首发脑梗死组 16 .5 % (P <0 .0 0 5 )。结论 :ACA与脑梗死的发病有一定关系 ,与青年人脑梗死关系更为密切 ,ACA阳性者临床表现多发、再发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青年人 住院患者 抗心磷脂抗体
下载PDF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留置胃管非计划拔管率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徐步 杨倩倩 张茜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6年第1期108-109,共2页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降低留置胃管非计划拔管率中的应用。方法先成立一个QCC小组,然后选定主题、拟定活动计划、现状调查、分析原因、制定对策并实施;以QCC活动前为对照组、QCC活动后为实验组,并比较2组留置胃管非计划拔管率。结...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降低留置胃管非计划拔管率中的应用。方法先成立一个QCC小组,然后选定主题、拟定活动计划、现状调查、分析原因、制定对策并实施;以QCC活动前为对照组、QCC活动后为实验组,并比较2组留置胃管非计划拔管率。结果实施QCC活动后,留置胃管非计划拔管率由52.38%下降至12.5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QCC活动,降低了留置胃管非计划拔管率、提高了护理质量并提升了护理人员团队凝聚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留置胃管 非计划拔管率
下载PDF
80例以复视为首发症状的眼外肌麻痹病因分析 被引量:25
12
作者 李彬 《临床眼科杂志》 2014年第2期165-168,共4页
目的探讨以复视为首发症状的眼肌麻痹患者的临床特征、鉴别诊断,探讨其病因及发病机制。方法回顾分析2008至2013年我院神经内科收治以复视症状为主症的眼肌麻痹患者80例,根据病史、详细的查体和眼部检查,分析其发病原因。结果 80例病例... 目的探讨以复视为首发症状的眼肌麻痹患者的临床特征、鉴别诊断,探讨其病因及发病机制。方法回顾分析2008至2013年我院神经内科收治以复视症状为主症的眼肌麻痹患者80例,根据病史、详细的查体和眼部检查,分析其发病原因。结果 80例病例中,糖尿病性眼肌麻痹24例(动眼神经麻痹16例,外展神经麻痹6例,合并动眼神经、外展神经麻痹2例),脑血管病20例,动脉粥样硬化性动眼神经、外展神经麻痹18例,颅内动脉瘤者10例,重症肌无力眼肌型2例,躯体形式障碍1例,颅内肿瘤2例,多发性硬化1例,神经梅毒1例,脑干脑炎1例。结论很多神经系统疾病可引起复视的神经眼科体征,其中糖尿病性眼肌麻痹为最主要病因,脑血管病、动脉瘤眼肌麻痹、动脉粥样硬化也是重要原因,其他还有重症肌无力(眼肌型)、躯体形式障碍、颅内占位等。以复视为首发症状的急性眼外肌麻痹病因复杂,容易误诊,临床医生应高度重视,明确诊断,以达到正确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视 眼肌麻痹 病因
下载PDF
急性脑血管病并发低钠血症5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方锦华 张梅 李志祥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1999年第4期256-257,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并发低钠血症(HN)的相关因素。方法:对发病1周内入院的257例脑出血、392例脑梗塞(死)、8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按病情轻重、脑出血量及梗塞面积大小和病变部位进行分组,比较各组低钠血症的发...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并发低钠血症(HN)的相关因素。方法:对发病1周内入院的257例脑出血、392例脑梗塞(死)、8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按病情轻重、脑出血量及梗塞面积大小和病变部位进行分组,比较各组低钠血症的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重型患者HN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轻、中型(P<0.05),轻型与中型间差异无显著性。脑出血的出血量多少、脑梗塞的梗塞面积大小,与血清钠降低无相关性;出血部位在基底节区、丘脑和脑室及丘脑梗塞者,低钠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部位。结论:低钠血症的发生与病情轻重及病变部位有关,与出血量及梗塞面积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 并发症 低钠血症
下载PDF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急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余亮 余传庆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第36期116-117,共2页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00例脑出血、100例脑梗死患者和100例健康老年人,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三组空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脑血管病组和对照组比较,脑血管病组同型半胱氨酸水...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00例脑出血、100例脑梗死患者和100例健康老年人,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三组空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脑血管病组和对照组比较,脑血管病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显着意义(P<0.01或P<0.001)。结论脑血管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升高,对脑血管病早期诊断和预测有重要价值,可能通过介导血栓的形成等机制共同参与脑血管病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血管病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下载PDF
高血糖对急性脑梗死病灶、病情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梅 陈锡和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3期225-227,共3页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时高血糖对梗死范围、病情的影响及控制血糖与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将 19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正常血糖组、糖尿病高血糖组及梗死后高血糖组 ,观察各组梗死灶大小、病情轻重分布及控制血糖与短期预后的关系。结...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时高血糖对梗死范围、病情的影响及控制血糖与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将 19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正常血糖组、糖尿病高血糖组及梗死后高血糖组 ,观察各组梗死灶大小、病情轻重分布及控制血糖与短期预后的关系。结果 :三组梗死灶大小与病情轻重分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5 )。正常血糖组梗死灶小、病情轻 ,糖尿病高血糖组和梗死后高血糖组病情重 ,后者梗死范围大。梗死后高血糖组血糖控制者病灶缩小较未控制者明显。控制血糖对短期神经功能的恢复无明显影响。结论 :高血糖可加重脑缺血性损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血糖 糖尿病 预后 急性脑血管疾病
下载PDF
健康教育对中青年脑卒中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徐步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4年第2期125-127,共3页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中青年脑卒中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对100例中青年脑卒中患者进行系统健康教育,比较健康教育前后患者的体重和遵医行为。结果健康教育后患者的体重控制及遵医行为比健康教育前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中青年脑卒中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对100例中青年脑卒中患者进行系统健康教育,比较健康教育前后患者的体重和遵医行为。结果健康教育后患者的体重控制及遵医行为比健康教育前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青年脑卒中患者系统健康教育后可提高患者遵医行为,降低复发率,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健康教育 遵医行为 护理
下载PDF
深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与护理 被引量:19
17
作者 徐步 《临床护理杂志》 2007年第5期51-53,共3页
关键词 导管 留置 导管插入术 中心静脉/护理
下载PDF
降纤酶治疗急、慢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18
作者 张梅 戴家兰 +3 位作者 方锦华 曹坪 孙杰 余传庆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5期413-415,共3页
目的 :观察降纤酶治疗不同时期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注射用降纤酶 (国产力源精纯溶栓酶 )治疗发病 >2 4h~ 30天的脑梗死 73例 ,并随机选择同期住院的脑梗死 4 0例 ,予川芎嗪治疗为对照组。进行疗效评定 ,并观察用药前后血纤维蛋白原... 目的 :观察降纤酶治疗不同时期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注射用降纤酶 (国产力源精纯溶栓酶 )治疗发病 >2 4h~ 30天的脑梗死 73例 ,并随机选择同期住院的脑梗死 4 0例 ,予川芎嗪治疗为对照组。进行疗效评定 ,并观察用药前后血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 (PT)、凝血酶时间 (TT)、肝肾功能变化。结果 :治疗前、后脑梗死急性期与慢性期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状态 (Barthel指数 )评分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0 1) ,降纤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P <0 .0 5 )。治疗后血FIB显著降低 (P <0 .0 1) ,而PT、TT、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 (P >0 .0 5 )。结论 :降纤酶对发病 >2 4h~ 30天左右的急、慢性脑梗死仍有较好的疗效 ,且副作用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纤酶 治疗 脑梗死 临床观察 疗效
下载PDF
混合性中风68例临床分析
19
作者 方锦华 张梅 李志祥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1999年第9期1429-1429,共1页
关键词 混合性中风 中风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蝮蛇抗栓酶治疗脑梗塞疗效观察
20
作者 孙杰 于同乐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1999年第1期47-47,共1页
蝮蛇抗栓酶是以精氨酸酯酶为主要成分的具有去纤溶栓作用的酶制剂。本文旨在探讨蝮蛇抗栓酶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选择经颅脑CT检查确诊有脑梗塞病灶的急性期患者120例,按其病情、年龄近似,随机分... 蝮蛇抗栓酶是以精氨酸酯酶为主要成分的具有去纤溶栓作用的酶制剂。本文旨在探讨蝮蛇抗栓酶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选择经颅脑CT检查确诊有脑梗塞病灶的急性期患者120例,按其病情、年龄近似,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1)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药物疗法 蝮蛇抗栓酶 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