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心肌梗死与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血测定含量对比 被引量:3
1
作者 李世光 蔡大炜 +3 位作者 陈良余 周阳 倪训业 严激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414-414,共1页
目的研究血浆纤维蛋白原(Fg)和D-二聚体(DD)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和陈旧性心肌梗死(OMI)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测定29例AMI和23例OMI的Fg和DD含量,进行Fg和DD比较。结果AMI组Fg、DD含量明显高OMI组(P<0.05)。结论Fg和DD的升高是AMI的... 目的研究血浆纤维蛋白原(Fg)和D-二聚体(DD)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和陈旧性心肌梗死(OMI)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测定29例AMI和23例OMI的Fg和DD含量,进行Fg和DD比较。结果AMI组Fg、DD含量明显高OMI组(P<0.05)。结论Fg和DD的升高是AMI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降解物
下载PDF
51例植入永久性起搏器患者5年临床随访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黎敬锋 倪训业 +9 位作者 王厚阳 李世光 陈良余 陆明奎 王超 蔡大炜 张素明 周扬 李银 费亮 《吉林医学》 CAS 2009年第22期2735-2737,共3页
目的:探讨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后的并发症及起搏功能异常的原因,以减少其发生率。方法:回顾分析51例植入永久性起搏趋患者的术后临床资料和5年常规随访资料,了解术后并发症及起搏功能异常的发生情况。结果:51例患者中共有6例发生起搏器... 目的:探讨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后的并发症及起搏功能异常的原因,以减少其发生率。方法:回顾分析51例植入永久性起搏趋患者的术后临床资料和5年常规随访资料,了解术后并发症及起搏功能异常的发生情况。结果:51例患者中共有6例发生起搏器功能异常:起搏电极导管脱位、电极断裂、电极绝缘层破裂起搏器介导的心动过速(PMT)各1例(1.9%),感知功能障碍4例(7.8%),通过程控或更换起搏器和起搏电极导管后,起搏功能恢复正常。5年随访中,囊袋血肿、囊袋破溃者3例(5.9%),经局部抽出积血,抗生素冲洗,严重者重新手术后取得很好疗效;2例患者出现起搏器综合征,13例患者出现心功能不全,8例患者并发脑梗死。结论:采取相关措施,加强起搏器术后随访工作,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久起搏器 起搏功能异常 起搏器综合征 随访
下载PDF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对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动脉顺应性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黎敬锋 倪训业 +11 位作者 王厚阳 李世光 陈良余 陆明奎 王超 蔡大炜 张素明 周扬 李银 费亮 牛杰 朱章进 《河北医学》 CAS 2010年第5期519-521,共3页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对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动脉顺应性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试验,对确诊原发性高血压的入选患者,给予口服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1片/d,并调整剂量或联合用药使其达到目标血压,疗程12个月。治疗前后用...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对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动脉顺应性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试验,对确诊原发性高血压的入选患者,给予口服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1片/d,并调整剂量或联合用药使其达到目标血压,疗程12个月。治疗前后用动态血压监测仪、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测左室相关数据及颈动脉顺应性相关数据,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血压明显下降,并达到目标血压,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后壁与室间隔厚度显著下降(P≤0.05),动脉顺应性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使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12个月,可以逆转左心室肥厚,改善左室舒张功能,并能改善动脉的顺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 原发性高血压 左心室肥厚 动脉顺应性
下载PDF
经桡动脉急性冠脉综合征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临床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黎敬锋 倪训业 +8 位作者 王厚阳 李世光 陈良余 陆明奎 蔡大炜 王超 张素明 李银 费亮 《河北医学》 CAS 2009年第3期258-260,共3页
目的:评价经桡动脉途径行急性冠脉综合征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从2005年5月至2008年12月共对221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行PCI治疗,其中经桡动脉途径112例,经股动脉途径109例。结果:两种冠脉介入途径患者临床及冠状... 目的:评价经桡动脉途径行急性冠脉综合征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从2005年5月至2008年12月共对221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行PCI治疗,其中经桡动脉途径112例,经股动脉途径109例。结果:两种冠脉介入途径患者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特征具有可比性。血管穿刺时间桡动脉组为(4.5±3.4)m in,股动脉组为(3.8±3.6)m in(P>0.05)。导管室支架置入时间桡动脉组为(41±20.7)m in,股动脉组为(38±19)m in(P>0.05)。冠脉介入治疗成功率桡动脉组为94.3%,股动脉组为95.1%。桡动脉组有1例桡动脉闭塞,1例肱动脉损伤渗血前臂肿胀,无其他严重局部并发症发生,股动脉组有2例假性动脉瘤形成,应用不同方法治愈,11例有出血并发症,其中2例有严重出血并发症。桡动脉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股动脉组(P<0.01)。结论:桡动脉途径可以作为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治疗的优选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 急性冠脉综合征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不同方法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临床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黎敬锋 倪训业 +9 位作者 李世光 王厚阳 陈良余 陆明奎 王超 蔡大炜 张素明 周扬 李银 费亮 《河北医药》 CAS 2009年第15期1899-1900,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临床疗效。方法241例ACS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1组、治疗2组及对照组,3组均常规应用抗心绞痛药物治疗(包括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硝酸酯类、辛伐他汀及β受体阻滞剂等);治疗1组在常规治...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临床疗效。方法241例ACS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1组、治疗2组及对照组,3组均常规应用抗心绞痛药物治疗(包括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硝酸酯类、辛伐他汀及β受体阻滞剂等);治疗1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首次给予负荷剂量的氯吡格雷300mg,口服,继之以75mg1次/d,口服,出院后停服氯吡格雷;治疗2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首次给予负荷剂量的氯吡格雷,300mg,口服,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继之以氯吡格雷75mg,1次/d,口服,出院后继续服用氯吡格雷1年;均随访1年,观察3组心绞痛发作频率、程度、心电图改变、心脏超声改变、运动耐量,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1组症状和心电图有明显的改善,总有效率为80.2%(69/86),但1年后的心脏超声EF值及运动耐量有所下降;治疗2组症状和心电图有很明显的改善,总有效率90.4%(75/83),1年后的心脏超声EF值无明显差别,但运动耐量较前提高;对照组症状和心电图有明显改善,总有效率66.7%(48/72),1年内有反复发作,1年后心脏超声EF值及运动耐量均下降。结论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和辛伐他汀联合应用于ACS疗效更佳,远期可增加运动耐量,提高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华法林抗凝治疗风湿性房颤与非风湿性房颤患者有效性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5
6
作者 王勤 倪训业 《河北医学》 CAS 2011年第10期1306-1308,共3页
目的:评价华法林对风湿性房颤与非风湿性房颤患者预防脑血栓和周围血栓的有效性,安全性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选择本研究抗凝标准的风湿性房颤与非风湿性房颤176例,其中风湿性房颤86例,非风湿性房颤90例。按照国际标准化比率给华法林... 目的:评价华法林对风湿性房颤与非风湿性房颤患者预防脑血栓和周围血栓的有效性,安全性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选择本研究抗凝标准的风湿性房颤与非风湿性房颤176例,其中风湿性房颤86例,非风湿性房颤90例。按照国际标准化比率给华法林口服治疗。观察两组血栓栓塞的年发生率、出血等不良反应。结果:两组血栓栓塞年发生率、风湿性房颤为0.58%,非风湿性房颤为0.53%,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两组病例中97%的不良反应为出血,风湿性房颤出血不良反应年发生率为9.7%,非风湿性房颤年发生率为2.6%,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风湿性房颤合并右心衰者,华法林起始用量偏小,抗凝的强度INR1.8-2.8之间,能明显降低血栓栓塞的发生率,其安全性好。非风湿性房颤华法林用量偏大,抗凝的强度INR1.8-2.5之间,能显著降低血栓栓塞发生率,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房颤 非风湿性房颤 华法林 血栓
下载PDF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38例临床观察
7
作者 黎敬锋 倪训业 +10 位作者 李世光 王厚阳 陆明奎 陈良余 王超 蔡大炜 张素明 周扬 朱惠 潘学恒 何丽丽 《河北医药》 CAS 2008年第9期1324-1325,共2页
关键词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 临床观察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经桡动脉途径 股动脉途径 金指标 小型化
下载PDF
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8
作者 倪训业 《河北医学》 CAS 2003年第6期520-522,共3页
目的 :观察美托洛尔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的疗效。方法 :选择 98例NYHA心功能Ⅱ~Ⅲ级病人分治疗组 5 0例与对照组 4 8例。治疗组加服 6 .2 5mg/d ,以后根据耐受情况逐渐加大用量 ,总量控制在 5 0mg~ 10 0mg/d。服药前与服药后每 2... 目的 :观察美托洛尔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的疗效。方法 :选择 98例NYHA心功能Ⅱ~Ⅲ级病人分治疗组 5 0例与对照组 4 8例。治疗组加服 6 .2 5mg/d ,以后根据耐受情况逐渐加大用量 ,总量控制在 5 0mg~ 10 0mg/d。服药前与服药后每 2个月进行一次胸片及超声心动图检查 ,每半月检查一次心电图。观察 2组患者心率、心率失常发生率心胸比值及左室射血分数 (LVEF) ,NYHA心功能分级。结果 :治疗组在第六个月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增加 ,心胸比值小 ,二者都高于对照组 (P <0 .0 1) ,心率、心律失常发生率和NYNA心功能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美托洛尔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能增加左室射血分数 ,改善心功能 ,同时也能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 ,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理想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托洛尔 治疗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临床观察
下载PDF
美托洛尔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9
作者 倪训业 《临床中老年保健》 2003年第3期205-206,共2页
目的 观察美托洛尔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 98例NYHA心功能Ⅱ~Ⅲ级患者分为治疗组 5 0例与对照组 4 8例。治疗组加服美托洛尔 ,首剂 6 2 5mg/d ,以后根据耐受情况逐渐加大用量 ,总量控制在 5 0mg/d。服药前后每 2... 目的 观察美托洛尔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 98例NYHA心功能Ⅱ~Ⅲ级患者分为治疗组 5 0例与对照组 4 8例。治疗组加服美托洛尔 ,首剂 6 2 5mg/d ,以后根据耐受情况逐渐加大用量 ,总量控制在 5 0mg/d。服药前后每 2个月进行一次胸片及超声心动图检查 ,每半月查一次心电图。观察两组患者心率、心律失常发生率、心胸比值及左室射血分数 (LVEF)。结果 治疗组在第 6个月后左室射血分数增加 ,心胸比值缩小 ,两者都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心率、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美托洛尔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能增加左室射血分数 ,改善心功能 ,同时也能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血性心力衰竭 美托洛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