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盆底超声分析分娩方式对初产妇产后早期盆底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
10
1
作者
李茗薇
刘鑫
周萍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1年第6期610-615,共6页
目的探讨应用盆底超声检查分析不同分娩方式对初产妇产后早期盆底结构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20年4—10月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门诊就诊的初产妇175例,年龄20~35(26.8±2.8)岁,均为足月、单胎,产后6~8周。根...
目的探讨应用盆底超声检查分析不同分娩方式对初产妇产后早期盆底结构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20年4—10月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门诊就诊的初产妇175例,年龄20~35(26.8±2.8)岁,均为足月、单胎,产后6~8周。根据分娩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其中经阴道分娩组102例、剖宫产组73例。采用盆底超声测量所有产妇静息和Valsalva状态下膀胱逼尿肌厚度、膀胱颈与耻骨联合间的距离、膀胱后角、膀胱颈移动度、尿道旋转角、肛直角、肛提肌平均厚度和肛提肌裂孔面积指标。(1)比较两组产妇的年龄、孕期增长体质量、孕周及新生儿体质量的差异;(2)比较两组产妇盆底受损情况;(3)比较静息和Valsalva状态下两组超声测量指标的差异;(4)比较经阴道分娩组不同盆底功能障碍疾病Valsalva状态下的超声测量指标。结果(1)两组患者的年龄、孕期增长体质量、孕周及新生儿体质量比较,差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2)盆底受损情况:阴道分娩组与剖宫产组患者产后子宫脱垂分别为34例(33.3%)和9例(1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29,P<0.05),压力性尿失禁、尿道漏斗形成、膀胱膨出和直肠膨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静息状态下,阴道分娩组膀胱后角、肛直角和肛提肌裂孔面积均大于剖宫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11、2.658、2.835,P值均<0.05);Valsalva状态下,阴道分娩组膀胱颈与耻骨联合的距离明显小于剖宫产组,分别为(-8.2±7.9)mm和(6.3±7.0)mm,而膀胱颈移动度、膀胱后角、尿道旋转角和肛提肌裂孔面积均大于剖宫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4)子宫脱垂患者的肛提肌裂孔面积、膀胱颈移动度和尿道旋转角大于Ⅱ型膀胱膨出和尿道漏斗形成患者,而尿道漏斗形成的患者膀胱后角最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盆底超声清楚地显示产后早期女性盆底结构的变化,阴道分娩者较剖宫产分娩者的盆底损伤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疾病
妊娠并发症
超声检查
子宫脱垂
阴道分娩
剖宫产术
原文传递
题名
基于盆底超声分析分娩方式对初产妇产后早期盆底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
10
1
作者
李茗薇
刘鑫
周萍
机构
安徽理工大学医学研究生院临床医学系
安徽理工大学
第一附属医
院
(淮南市第一人民医
院
)妇产科
安徽理工大学
第一附属医
院
(淮南市第一人民医
院
)超声科
出处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1年第6期610-615,共6页
基金
安徽省卫生健康委科研项目(AHWJ2021b129)
淮南市科技局计划(20203068)。
文摘
目的探讨应用盆底超声检查分析不同分娩方式对初产妇产后早期盆底结构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20年4—10月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门诊就诊的初产妇175例,年龄20~35(26.8±2.8)岁,均为足月、单胎,产后6~8周。根据分娩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其中经阴道分娩组102例、剖宫产组73例。采用盆底超声测量所有产妇静息和Valsalva状态下膀胱逼尿肌厚度、膀胱颈与耻骨联合间的距离、膀胱后角、膀胱颈移动度、尿道旋转角、肛直角、肛提肌平均厚度和肛提肌裂孔面积指标。(1)比较两组产妇的年龄、孕期增长体质量、孕周及新生儿体质量的差异;(2)比较两组产妇盆底受损情况;(3)比较静息和Valsalva状态下两组超声测量指标的差异;(4)比较经阴道分娩组不同盆底功能障碍疾病Valsalva状态下的超声测量指标。结果(1)两组患者的年龄、孕期增长体质量、孕周及新生儿体质量比较,差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2)盆底受损情况:阴道分娩组与剖宫产组患者产后子宫脱垂分别为34例(33.3%)和9例(1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29,P<0.05),压力性尿失禁、尿道漏斗形成、膀胱膨出和直肠膨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静息状态下,阴道分娩组膀胱后角、肛直角和肛提肌裂孔面积均大于剖宫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11、2.658、2.835,P值均<0.05);Valsalva状态下,阴道分娩组膀胱颈与耻骨联合的距离明显小于剖宫产组,分别为(-8.2±7.9)mm和(6.3±7.0)mm,而膀胱颈移动度、膀胱后角、尿道旋转角和肛提肌裂孔面积均大于剖宫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4)子宫脱垂患者的肛提肌裂孔面积、膀胱颈移动度和尿道旋转角大于Ⅱ型膀胱膨出和尿道漏斗形成患者,而尿道漏斗形成的患者膀胱后角最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盆底超声清楚地显示产后早期女性盆底结构的变化,阴道分娩者较剖宫产分娩者的盆底损伤严重。
关键词
盆底疾病
妊娠并发症
超声检查
子宫脱垂
阴道分娩
剖宫产术
Keywords
Pelvic floor disorders
Pregnancy complications
Ultrasonography
Pelvic organ prolapse
Vaginal delivery
Cesarean section
分类号
R445.1 [医药卫生—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R711.5 [医药卫生—妇产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盆底超声分析分娩方式对初产妇产后早期盆底结构的影响
李茗薇
刘鑫
周萍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1
1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