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静脉内瘘不同部位静脉穿刺回血重复循环的比较 被引量:7
1
作者 吴邯 夏玲霞 《实用全科医学》 2005年第4期355-355,共1页
目的通过对内瘘四种不同部位的静脉穿刺回血监测重复再循环的比较,以提高透析质量及内瘘的保护。方法采用随机自身对照的方法,对2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分别距离动脉针6cm,11cm,15cm及动静脉吻合瘘以外的静脉行静脉穿刺回血,每人每种部... 目的通过对内瘘四种不同部位的静脉穿刺回血监测重复再循环的比较,以提高透析质量及内瘘的保护。方法采用随机自身对照的方法,对2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分别距离动脉针6cm,11cm,15cm及动静脉吻合瘘以外的静脉行静脉穿刺回血,每人每种部位观察10次,共观察800人次,采用方差分析,t检验对四种部位再循环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过统计学分析,距动脉穿刺针15cm处及动静脉吻合瘘以外行静脉回血发生血液再循环率(P>0.05)无统计学意义,与6cm,11cm针距比较(P<0.01)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选择距离动脉针15cm处行静脉穿刺回血或行动静脉吻合瘘以外的静脉回血,无血液重复循环发生并可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提高透析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穿刺回血 重复循环 不同部位 动静脉内瘘 血液透析病人 再循环率 统计学分析 吻合瘘 透析质量 自身对照 方差分析 统计分析 静脉回血 使用寿命 透析效果 维持性 t检验 血发生 穿刺针 显著性 脉针 距离
下载PDF
重度颅脑外伤术后患者早期营养支持的探讨 被引量:1
2
作者 丁新志 《淮海医药》 CAS 2005年第4期262-264,共3页
目的探讨ICU重度颅脑外伤患者早期营养支持的临床疗效以及不同营养方法的合理性。方法将37例临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6~8分的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成早期肠内营养组(EEN)19例,肠外营养组(EPN)18例。入院48h内给予不同方法的营养支持,观察两... 目的探讨ICU重度颅脑外伤患者早期营养支持的临床疗效以及不同营养方法的合理性。方法将37例临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6~8分的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成早期肠内营养组(EEN)19例,肠外营养组(EPN)18例。入院48h内给予不同方法的营养支持,观察两组治疗后相关营养指标的变化、临床并发症发生情况及3周后的治疗效果。结果入院1周时,EEN组血清白蛋白指标优于EPN组(P<0.05);两组营养指标虽有高低,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EPN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EEN组(P<0.05);3个月后按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预后,EEN组优于EPN组(P<0.05)。结论重度颅脑外伤患者能够从EEN中接受机体所需要的营养成分,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疗效而改善愈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危重病 肠内营养 胃肠外营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