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78例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饶晓红 《临床肺科杂志》 2015年第1期42-44,共3页
目的探讨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对78例确诊为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分为普通组和难治组,回顾性分析两组间的临床特点。结果难治组发病年龄大于普通组(P>0.05),性别在两组间无差异(P<0.05),难治组平均热程为11.19±... 目的探讨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对78例确诊为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分为普通组和难治组,回顾性分析两组间的临床特点。结果难治组发病年龄大于普通组(P>0.05),性别在两组间无差异(P<0.05),难治组平均热程为11.19±2.30天,明显高于普通组,其中难治组27例热程大于10天,难治组中30例患儿肺CT均表现为肺段实变,累及范围均超过1/3肺叶,肺外并发症明显高于普通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联合糖皮质激素均取得较好疗效。结论对于发热时间长,肺部CT表现为肺段实变,累及范围均超过1/3肺叶,合并肺外并发症者,应考虑为难治性性肺炎支原体肺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 肺炎支原体 肺炎支原体肺炎 儿童
下载PDF
儿童肺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黄媛媛 陈雨青 +1 位作者 齐炜炜 王一真 《安徽医学》 2017年第9期1195-1197,共3页
目的探讨肺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临床特点、治疗,提高该病的诊疗水平。方法收集安徽省儿童医院2012~2016年收治的4例IMT患儿的临床资料,回顾总结IMT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结果男性患儿2例、女性2例,年龄1~7岁,发生部位为右中下... 目的探讨肺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临床特点、治疗,提高该病的诊疗水平。方法收集安徽省儿童医院2012~2016年收治的4例IMT患儿的临床资料,回顾总结IMT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结果男性患儿2例、女性2例,年龄1~7岁,发生部位为右中下肺1例、左下肺1例、气管隆突1例、右上肺部广泛病变1例。临床症状主要以难以控制的咳嗽、发热等临床表现。病理学检查可见胶原性基质中呈束状排列的梭形细胞伴淋巴细胞、浆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显示梭形细胞表达波形蛋白Vim(4/4),部分表达平滑肌肌动蛋白SMA(2/4)和肌特异性蛋白MSA(1/4),ALK(1/4)。2例患儿行肿瘤完整切除,1例病变部位反复冷冻介入治疗,1例因病程长、病变范围广无法手术仅行活检。结论肺部IMT是一种少见的发生在肺组织良性肿瘤,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化检测,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切除,预后较好,但此病早期易漏诊和延误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诊断 治疗 多层螺旋CT
下载PDF
孟鲁司特钠联合维生素D辅助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0
3
作者 沈杨 罗菲菲 +1 位作者 王亚亭 胡鹏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97-300,共4页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联合维生素D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12例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RSV抗原阳性的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50例、孟鲁司特钠组(B组)53例、维生素D组(C组)55...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联合维生素D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12例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RSV抗原阳性的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50例、孟鲁司特钠组(B组)53例、维生素D组(C组)55例和孟鲁司特钠联合维生素D组(D组)54例。A组给予常规治疗,B组在A组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钠咀嚼片,C组在A组的基础上加用维生素D滴剂,D组在A组基础上同时给予孟鲁司特钠片和维生素D滴剂。检测4组患儿治疗前、第3、7天血清半胱氨酰白三烯(Cys LTs)、尿白三烯-E4(LTE4)、血清25羟化维生素D3[25(OH)D3]水平;观察比较各组临床症状体征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D、B、C组喘憋消失时间、肺部哮鸣音消失时间、呼吸困难消失时间、住院天数较A组均明显缩短,其中D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均较B组和C组明显缩短(P<0.05)。D组血清Cys LTs水平和尿LTE4水平显著低于A组、B组、C组(P<0.05);血清25(OH)D3水平显著高于A组和B组(P<0.05)。结论孟鲁司特钠联合维生素D能够缩短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的病程,减少住院时间,有效缓解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合胞病毒 毛细支气管炎 孟鲁司特 维生素D
下载PDF
小剂量地塞米松对脓毒症小鼠CD11b^+ Gr-1^+髓源抑制性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小双 刘丽 +1 位作者 罗菲菲 解启莲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6期712-715,共4页
目的:观察小剂量地塞米松对脂多糖(LPS)诱导的脓毒症小鼠CD11b+Gr-1+髓源抑制性细胞(MDSCs)的影响。方法:将145只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NC组)35只,脓毒症组(SE组)和小剂量地塞米松干预组(SD组)各55只;SE组和SD组腹腔注射LPS... 目的:观察小剂量地塞米松对脂多糖(LPS)诱导的脓毒症小鼠CD11b+Gr-1+髓源抑制性细胞(MDSCs)的影响。方法:将145只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NC组)35只,脓毒症组(SE组)和小剂量地塞米松干预组(SD组)各55只;SE组和SD组腹腔注射LPS 10 mg/kg制备脓毒症小鼠模型,NC组腹腔注射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SD组于注射LPS 2 h后经尾静脉注入地塞米松0.3 mg/kg,SE组和NC组经尾静脉注入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注射LPS后时刻记为0 h,于6、12、24 h检测血清干扰素-γ及白细胞介素-10水平,于12、24、48、72 h检测小鼠脾脏及骨髓中CD11b+Gr-1+MDSCs的百分比。结果:与NC组比较,SD组及SE组在实验6 h干扰素-γ和12 h白细胞介素-10水平均增加(P<0.05~P<0.01);SD组与SE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C组比较,SE组脾脏MDSCs百分比在12~72 h均明显升高(P<0.01),SD组在12~48 h亦均升高(P<0.01);而SE组和SD组在24~72 h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NC组比较,SE组和SD组骨髓MDSCs百分比在48 h和72 h均升高(P<0.05~P<0.01);而SE组和SD组在48 h和72 h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小剂量地塞米松可抑制LPS诱导的脓毒症小鼠MDSCs的产生及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塞米松 脓毒症 髓源抑制性细胞 小鼠
下载PDF
巨细胞病毒感染患儿细胞免疫应答反应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5
作者 李雪茹 徐卫华 范晓晨(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3-87,共5页
目的:探讨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患儿细胞免疫应答反应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9年5月在本院确诊的97例CMV感染患儿,根据其有无临床症状分为症状组和无症状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婴儿48例为对照组。采用RT-PCR反应检测所有患儿... 目的:探讨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患儿细胞免疫应答反应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9年5月在本院确诊的97例CMV感染患儿,根据其有无临床症状分为症状组和无症状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婴儿48例为对照组。采用RT-PCR反应检测所有患儿尿液标本中CMV DNA载量;采用ELISA法检测所有纳入研究对象IL-6、IL-10、TNF-α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IL-6、IL-10、TNF-α水平和CMV DNA载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MV感染患儿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外周血CD3+T、CD3+CD4+T和CD4+/CD8+细胞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血清IL-6、IL-10和TNF-α水平明显升高(P<0.05),有症状组外周血CD3+CD8+T细胞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无症状组相比,CMV感染患儿有症状组患儿尿液中CMV DNA载量明显升高(P<0.05),外周血CD3+T、CD3+CD4+T和CD4+/CD8+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IL-6、IL-10和TNF-α、CD3+CD8+T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CMV感染患儿外周血CD3+T、CD3+CD4+T和CD4+/CD8+细胞水平均与CMV DNA载量、IL-6、IL-10和TNF-α水平呈显著的负相关(P<0.05),CD3+CD8+T细胞水平均与CMV DNA载量、IL-6、IL-10和TNF-α水平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结论:CMV感染患儿的外周血CD3+T、CD3+CD4+T和CD4+/CD8+水平明显下降,且其下降水平与CMV DNA病毒载量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细胞病毒 细胞免疫应答 T淋巴细胞亚群
下载PDF
机械通气联合CRRT及亚低温复合技术治疗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神经源性肺水肿的临床研究
6
作者 罗菲菲 许愿愿 +7 位作者 李小双 孙静敏 江家云 徐卫华 徐达良 刘利 张美英 解启莲 《亚洲急诊医学病例研究》 2016年第1期1-7,共7页
目的:探讨全身亚低温及CRRT联合机械通气复合式治疗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神经源性肺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6例患儿随机分为复合式治疗组(亚低温 + CRRT + 机械通气组,13例)和对照组(机械通气组,13例)。分别记录患儿抢救成功率及上机时间... 目的:探讨全身亚低温及CRRT联合机械通气复合式治疗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神经源性肺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6例患儿随机分为复合式治疗组(亚低温 + CRRT + 机械通气组,13例)和对照组(机械通气组,13例)。分别记录患儿抢救成功率及上机时间,以及治疗前及治疗后两组患儿肝肾功能的变化。结果:复合式治疗组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上机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并且治疗72小时后的复合式治疗组的肝肾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身亚低温及CRRT联合机械通气的复合式治疗可以明显提高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抢救成功率,改善其预后,值得临床运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CRRT 亚低温 手足口病 神经元性肺水肿 儿童
下载PDF
全身亚低温技术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儿肝肾功能的影响
7
作者 罗菲菲 李小双 +4 位作者 解启莲 刘利 孙静敏 张美英 吴斌 《生理学研究》 2015年第2期9-14,共6页
目的:通过全身亚低温治疗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儿,探讨全身亚低温技术对MODS患儿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6例患儿随机分为全身亚低温治疗组(亚低温组,HT组,19例)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NT组,17例)。分别于亚低温治疗前及治疗后第... 目的:通过全身亚低温治疗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儿,探讨全身亚低温技术对MODS患儿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6例患儿随机分为全身亚低温治疗组(亚低温组,HT组,19例)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NT组,17例)。分别于亚低温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 h、24 h、36 h时间点采集外周静脉血检测并记录两组患儿肝肾功能的变化。结果:HT组与NT组治疗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治疗后36 h ALT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HT组与NT组治疗前肌酐(CR)、尿素氮(BUN)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治疗后36 h两组CR、BUN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HT组明显优于NT组。结论:全身亚低温治疗对MODS患儿肝肾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亚低温 儿童 肝肾功能
下载PDF
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川崎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6
8
作者 沈杨 单晶 +3 位作者 刘光辉 徐卫华 陈雨青 胡鹏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2347-2350,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用法的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川崎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0例川崎病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试验组45例。对照组予以1 g·kg^(-1)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连续2 d+40 mg·kg^(-1)阿司匹林肠溶片,qd... 目的比较不同用法的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川崎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0例川崎病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试验组45例。对照组予以1 g·kg^(-1)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连续2 d+40 mg·kg^(-1)阿司匹林肠溶片,qd,口服,持续1个月;试验组予以2 g·kg^(-1)丙种球蛋白,一次性静脉注射+40 mg·kg^(-1)阿司匹林肠溶片,qd,口服,持续1个月。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白细胞介素-6(IL-6)、IL-8、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56%(43例/45例))和84.44%(38例/4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试验组和对照组的IL-6分别为(6.18±2.10)和(9.10±3.19)pg·m L^(-1),IL-8分别为(5.17±1.01)和(10.27±2.15)pg·m L^(-1),hs-CRP分别为(2.61±1.04)和(5.27±0.97)mg·L^(-1),TNF-α分别为(13.77±0.86)和(16.52±1.13)ng·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有恶心和头痛,对照组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有恶心、头痛和寒战。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7.78%和1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次2 g·kg^(-1)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方案治疗川崎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1 g·kg^(-1)丙种球蛋白2 d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方案,前者可更快地缓解患儿的临床病症情况,降低血清炎症因子的水平,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种球蛋白 阿司匹林肠溶片 川崎病 安全性
原文传递
川崎病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9
9
作者 李雪茹 解启莲 +1 位作者 张晨宇 吴成 《现代医学》 2019年第1期9-12,共4页
目的:探究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川崎病患儿70例作为KD组,112例细菌感染性疾病患儿作为细菌感染组,44例病毒感染性疾病患儿作为病毒感染组,... 目的:探究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川崎病患儿70例作为KD组,112例细菌感染性疾病患儿作为细菌感染组,44例病毒感染性疾病患儿作为病毒感染组,采用流式细胞术对3组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CD64^+)、B细胞、NK细胞和C反应蛋白(CRP)进行检测,比较3组检测结果。结果:外周血CD4^+、CD4^+/CD8^+、B细胞、CRP水平KD组显著高于细菌感染组和病毒感染组,而CD8^+和NK细胞水平则显著低于细菌感染组和病毒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3组间CD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KD患儿CD4^+、CD8^+、CD4^+/CD8^+值和CD64^+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 781、0. 725、0. 714和0. 697。结论:儿童川崎病在急性期往往伴有免疫紊乱及免疫活化情况,CD4^+、CD8^+、CD4^+/CD8^+值、B细胞、NK细胞和CRP可作为川崎病的早期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儿童 淋巴细胞亚群 诊断学
原文传递
施氏葡萄球菌感染脑炎一例
10
作者 黄媛媛 陈雨青 金丹群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864-865,共2页
患儿男,65日龄,因“发热半天”于2015年11月入安徽省儿童医院。体温最高39.5℃,无咳嗽,无呕吐、腹泻,无惊厥、嗜睡,精神略萎靡,吃奶稍有减少。门诊血常规:
关键词 葡萄球菌感染 脑炎 省儿童医院 血常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