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质量不佳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程蓉 吴成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2期104-107,123,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质量不佳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安徽省儿童医院2021年5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行结肠镜检查术的患儿4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肠道准备情况分为合格组和不合格组。收集两组患儿的相关临床资料,分析导致儿童... 目的探讨儿童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质量不佳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安徽省儿童医院2021年5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行结肠镜检查术的患儿4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肠道准备情况分为合格组和不合格组。收集两组患儿的相关临床资料,分析导致儿童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质量不佳的影响因素。结果不合格组便秘史占比高于合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肠道准备后等待时间、服用泻药后排便次数、服用泻药后末次大便性状、围肠道准备期运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便秘史(OR=0.214)、肠道准备后等待时间(OR=1.549)、围肠道准备期运动(OR=3.407)是儿童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质量不佳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便秘史、肠道准备后等待时间、围肠道准备期运动是儿童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质量不佳的影响因素,临床可以根据上述因素对患儿进行重点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镜检查 肠道准备 影响因素 儿童
下载PDF
儿童心脏外科手术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围术期血糖及乳酸变化的比较分析
2
作者 陈静 孙军 +1 位作者 张思成 李传应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7期1195-1199,共5页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CPB)儿童心脏外科手术患者围术期血糖水平变化以及术后乳酸水平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选取2022年01月至2022年12月在安徽省儿童医院行心脏外科手术共103例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CPB组和非CPB组。比较两组的术前术后...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CPB)儿童心脏外科手术患者围术期血糖水平变化以及术后乳酸水平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选取2022年01月至2022年12月在安徽省儿童医院行心脏外科手术共103例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CPB组和非CPB组。比较两组的术前术后血糖水平、术后乳酸水平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CPB组患者术后血糖水平平均值高于术前血糖水平平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37, P<0.001)。非CPB组为患者术后血糖水平高于术前血糖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0,P=0.001)。两组患者术前血糖比较无明显差异(t=0.11, P=0.91),CPB组术后血糖水平明显高于非CPB血糖水平,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7.55, P<0.0001)。CPB组患者术后乳酸水平明显高于非CP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6, P<0.001),且两组患者中乳酸水平与术后血糖水平明显正相关(P=0.042),与总体外转流时间和主肺动脉阻断时间明显相关(P=0.049)。结论 CPB儿童心脏外科手术患者的术后血糖水平升高更加明显,术后血糖水平与乳酸水平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心脏外科手术 体外循环 血糖 乳酸
下载PDF
儿童急性荨麻疹伴消化性溃疡大出血2例报告 被引量:3
3
作者 张猛 吴成 +4 位作者 戴晴 张茂燕 王震 李敏 龙云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498-500,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荨麻疹伴消化道大出血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回顾分析2例在治疗过程中出现消化道大出血的急性荨麻疹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例1男性患儿11岁,例2女性患儿2岁10个月,均表现为皮疹、腹痛、呕血、黑便。经治疗后... 目的探讨急性荨麻疹伴消化道大出血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回顾分析2例在治疗过程中出现消化道大出血的急性荨麻疹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例1男性患儿11岁,例2女性患儿2岁10个月,均表现为皮疹、腹痛、呕血、黑便。经治疗后,例1皮疹基本消退,例2残留少许斑片状皮疹;但仍均有不同程度贫血,胃镜均提示消化性溃疡。2例患儿均出现上消化道大出血,例1经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外科急诊手术后仍不能有效止血,后继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及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例2经内科治疗、介入治疗及外科手术治疗后出血停止。结论急性荨麻疹易并发消化道大出血,经药物、内镜下止血及手术治疗,出血可得到有效控制,否则易发生严重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荨麻疹 糖皮质激素 消化性溃疡 消化道出血 儿童
下载PDF
儿童消化性溃疡食物特异性IgG检测意义及饮食控制疗效观察 被引量:9
4
作者 张茂燕 李传应 +1 位作者 王震 吴成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3049-3052,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消化性溃疡患者与食物特异性IgG的相关性,评估忌食不耐受食物在消化性溃疡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69例儿童消化性溃疡患者血清14种食物特异性IgG,分析患者对不同食物不耐受的分布情况及其与年... 目的:探讨儿童消化性溃疡患者与食物特异性IgG的相关性,评估忌食不耐受食物在消化性溃疡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69例儿童消化性溃疡患者血清14种食物特异性IgG,分析患者对不同食物不耐受的分布情况及其与年龄、性别以及不同部位溃疡的关系;并将有食物特异性IgG升高的65例患者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忌食不耐受食物,8周复查胃镜,与未限制饮食的对照组比较溃疡治愈情况。结果:消化性溃疡患者食物特异性IgG升高65例,阳性率为94.2%。学龄前患者牛奶和鸡蛋不耐受率均高,学龄期和青春期患者鸡蛋不耐受率最高,随着年龄的增大,不耐受的食物种类增多。治疗8周复查胃镜,观察组溃疡痊愈率较对照组高。结论:儿童消化性溃疡患者体内食物特异性IgG阳性率较高,提示消化性溃疡可能与食物不耐受有关,不耐受食物种类与年龄有关,与性别及溃疡部位无明显关系,忌食不耐受食物可提高溃疡痊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 儿童 IGG 食物不耐受 忌食
下载PDF
儿童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22例病例系列报告 被引量:6
5
作者 龙云 王震 +2 位作者 梅少华 李传应 吴成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56-360,共5页
目的总结儿童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EGE)的临床表现、内镜及病理组织学特点,评估饮食及激素治疗的疗效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省儿童医院消化内科2016年2月至2020年2月住院确诊的EGE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初诊年龄、病程、确诊... 目的总结儿童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EGE)的临床表现、内镜及病理组织学特点,评估饮食及激素治疗的疗效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省儿童医院消化内科2016年2月至2020年2月住院确诊的EGE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初诊年龄、病程、确诊时间、临床表现、过敏史、家族史、EGE分型、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内镜检查、病理学检查、治疗和随访。结果 22例EGE患儿纳入分析,其中男15例,女7例;中位年龄7岁(3月至13岁)。①消化道常见症状为腹痛(16例,72.7%)、腹泻(13例,59.1%)和腹胀(9例,40.9%);肠外症状以贫血(10例,45.5%)和体重下降(5例,22.7%)多见。②血清总Ig E升高18例(81.8%),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升高15例(68.2%),D-二聚体升高7例(31.8%)。③22例均行胃镜检查,溃疡病变12例(54.6%),十二指肠黏膜绒毛萎缩3例(13.6%);14例行结肠镜检查,黏膜正常4例(28.6%),末端回肠受累6例(42.9%);活检部位以十二指肠及末端回肠检出阳性率(EOS≥20·HPF-1)较高,分别为52.6%和46.2%。④饮食疗法和激素治疗可缓解症状,激素联合饮食治疗可显著降低组织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并较单纯饮食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复发率为15.8%。结论 EGE临床症状不具特异性,外周血总Ig E及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升高者应考虑EGE的可能性,内镜下消化道多部位、多点活检及组织学检查有助于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 临床表现 内镜特征 糖皮质激素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消化性溃疡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秦臻 吴成 陈苗苗 《辽宁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2期58-60,共3页
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消化性溃疡(PU)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ELISA法分别检测49例Hp阳性和30例Hp阴性的PU患儿IL-2、IL-4、TNF-α和INF-γ水平;将Hp阳性的PU患儿分为两组,观察组先予PPI、阿莫西林、甲硝唑根治Hp,而对照组先... 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消化性溃疡(PU)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ELISA法分别检测49例Hp阳性和30例Hp阴性的PU患儿IL-2、IL-4、TNF-α和INF-γ水平;将Hp阳性的PU患儿分为两组,观察组先予PPI、阿莫西林、甲硝唑根治Hp,而对照组先单独运用PPI类药物,比较4种细胞因子的变化。结果治疗前,Hp阳性患儿IL-4水平低于Hp阴性者(P<0.05),INF-γ水平高于Hp阴性者(P<0.05)。观察组根治Hp后复测IL-4水平较根治前有所升高,而INF-γ水平较前下降(P<0.05)。结论 Hp感染可能引起细胞免疫应答失衡,了解IL-4、INF-γ水平对指导Hp根治治疗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消化性溃疡 白介素-4 干扰素-Γ
下载PDF
熊去氧胆酸治疗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7
作者 秦臻 吴成 陈苗苗 《广西医学》 CAS 2016年第4期499-501,513,共4页
目的探讨熊去氧胆酸(UDCA)治疗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的临床效果及影响UDCA应答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将96例胆汁淤积性肝病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保肝治疗(还原型谷胱甘肽+S腺苷蛋氨酸),观察组在常规保肝药物的基础... 目的探讨熊去氧胆酸(UDCA)治疗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的临床效果及影响UDCA应答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将96例胆汁淤积性肝病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保肝治疗(还原型谷胱甘肽+S腺苷蛋氨酸),观察组在常规保肝药物的基础上加用UDCA,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和治疗前后肝脏生化指标变化,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观察组中UDCA良好应答和应答不佳的患儿治疗前的肝脏生化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ALT、AST、γ-氨基转肽酶(GGT)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0.05),而观察组治疗后TBIL、DBIL、GGT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治疗后ALT、AS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58%,高于对照组的72.91%(P<0.05),而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UDCA应答良好患儿治疗前TBIL、DBIL水平明显低于应答不佳者(P<0.05),而ALT、AST、GG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DCA治疗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少,临床应用价值高。但需科学选择治疗时机,在胆汁淤积的早期应用能获得更好的应答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淤积性肝病 熊去氧胆酸 婴儿 疗效 应答率
下载PDF
辅助性维生素D联合游离氨基酸治疗牛奶蛋白过敏患儿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9
8
作者 胡艳 李传应 吴成 《安徽医学》 2021年第2期129-132,共4页
目的探讨辅助性维生素D对牛奶蛋白过敏(CMPA)患儿过敏症状及免疫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20年6月安徽省儿童医院收治的60例重症CMPA患儿为研究对象,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游离氨基... 目的探讨辅助性维生素D对牛奶蛋白过敏(CMPA)患儿过敏症状及免疫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20年6月安徽省儿童医院收治的60例重症CMPA患儿为研究对象,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游离氨基酸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辅助性维生素D治疗。治疗28天后,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外周血25羟基维生素D、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Treg亚群比例水平。结果治疗28天后,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80.0%)明显高于对照组(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25羟基维生素D、IL-10及Treg亚群水平治疗前后差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磷酸化p-STAT3/STAT3比值水平治疗前后差值高于对照组,磷酸化p-STAT5/STAT5比值水平治疗前后差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辅助性维生素D联合游离氨基酸治疗CMPA效果优于单一游离氨基酸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奶蛋白过敏 辅助性维生素D 25羟基维生素D 调节性T细胞
下载PDF
腹型过敏性紫癜内窥镜检查及病理学特点 被引量:7
9
作者 马鹏飞 储婧 +2 位作者 龙云 吴成 李传应 《安徽医学》 2021年第2期132-135,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HSP)在内窥镜下的黏膜损伤情况及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19年12月在安徽省儿童医院住院的71例腹型HSP患儿(男性42例、女性29例,年龄3~15岁)的临床资料、内窥镜下黏膜损伤情况及病理学特... 目的探讨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HSP)在内窥镜下的黏膜损伤情况及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19年12月在安徽省儿童医院住院的71例腹型HSP患儿(男性42例、女性29例,年龄3~15岁)的临床资料、内窥镜下黏膜损伤情况及病理学特点。结果45%患儿在出现紫癜性皮疹之前已有消化道症状。胃镜下见食管、胃、十二指肠黏膜有不同程度损伤,可见黏膜红斑、充血、水肿,点状或者条片状糜烂,黏膜下或黏膜出血,严重者伴有浅凹溃疡等。十二指肠降部受累最多且程度最严重,其次为球部、胃窦、胃底、胃体。食道及胃角很少累及,且程度较轻。组织病理学特征为非特异性炎症,可见糜烂及淋巴组织增生、炎性细胞浸润。结论儿童HSP胃肠道症状呈多样化,胃镜下黏膜特征性改变能协助诊断,但应严格把握内镜指征,避免增加患儿痛苦及家庭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型 过敏性紫癜 内窥镜 组织病理
下载PDF
溃疡性结肠炎患儿的粪钙卫蛋白和血清白介素-2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0
作者 秦臻 吴成 陈苗苗 《广西医学》 CAS 2016年第5期671-673,共3页
目的分析溃疡性结肠炎(UC)患儿粪便中钙卫蛋白(FCP)和血清白介素-2(IL-2)水平及其在评估UC活动性及病情严重程度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3例UC缓解期患儿、41例UC活动期患儿及20例单纯腹泻患儿,检测其FCP和血清IL-2的水平,同时对活动期U... 目的分析溃疡性结肠炎(UC)患儿粪便中钙卫蛋白(FCP)和血清白介素-2(IL-2)水平及其在评估UC活动性及病情严重程度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3例UC缓解期患儿、41例UC活动期患儿及20例单纯腹泻患儿,检测其FCP和血清IL-2的水平,同时对活动期UC患儿进行肠镜检查,进行内镜分级及临床严重程度评估。结果 UC患儿中位FCP水平为451.8μg/g,显著高于单纯腹泻患儿的34.6μg/g(P<0.05),活动期UC患儿、缓解期UC患儿及单纯腹泻患的FCP水平依次降低(P<0.05);UC患儿中位IL-2水平为213.0 ng/L,低于单纯腹泻患儿的349.2 ng/L(P<0.05),活动期UC患儿、缓解期UC患儿及单纯腹泻患的FCP水平依次升高(P<0.05)。64例UC患儿的Mayo评分与FCP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IL-2水平呈负相关(P<0.05)。在活动期UC患儿中,FCP水平与Mayo评分、临床严重程度以及内镜下分级呈正相关性(P<0.05),而IL-2与Mayo评分、临床病情分度与内镜下分级负相关性(P<0.01),FCP与IL-2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检测FCP和IL-2水平有助于判断患儿活动性和病情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粪便钙卫蛋白 白介素-2 儿童 病情严重度 活动性
下载PDF
110例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苗苗 程蓉 吴成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30-32,共3页
目的:探讨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的检测方法和临床特征。方法:收集110例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患儿的检验数据及临床资料,比较乳汁中CMV-DNA定量检测与患儿黄疸的关系;以尿CMV-DNA定量检测为标准,与血CMV-DNA定量及血CMV-Ig M检测比较;比较CMV... 目的:探讨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的检测方法和临床特征。方法:收集110例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患儿的检验数据及临床资料,比较乳汁中CMV-DNA定量检测与患儿黄疸的关系;以尿CMV-DNA定量检测为标准,与血CMV-DNA定量及血CMV-Ig M检测比较;比较CMV-DNA检测及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结果:婴儿巨细胞肝炎主要表现为黄疸、肝脾大及伴随症状;乳汁CMV-DNA阳性患儿TB、DB较高(P<0.05);与尿CMV-DNA比较,血CMV-DNA定量及血CMV-Ig M检测的阳性率较低(P<0.05);CMV-DNA检测及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的对判断该疾病严重程度的指导意义不大。结论: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临床特征无特异性,以黄疸最常见;诊断需结合临床及多种实验室检测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细胞病毒 肝炎 婴儿 感染
下载PDF
牛奶蛋白过敏患儿维生素D代谢酶和其受体水平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传应 吴成 《安徽医学》 2022年第5期545-548,共4页
目的 探讨牛奶蛋白过敏(CMPA)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维生素D代谢酶(CYP24A1、CYP27B1)和其受体(VDR)水平。方法 选择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安徽省儿童医院32例CMPA患儿为研究对象(试验组),根据症状将患儿分为轻中度组和重度组,将同期进行... 目的 探讨牛奶蛋白过敏(CMPA)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维生素D代谢酶(CYP24A1、CYP27B1)和其受体(VDR)水平。方法 选择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安徽省儿童医院32例CMPA患儿为研究对象(试验组),根据症状将患儿分为轻中度组和重度组,将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17例健康婴幼儿作为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轻中度组和重度组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VDR、CYP24A1、CYP27B1转录水平差异。结果 (1)试验组25(OH)D水平低于对照组,重度组患儿25(OH)D水平低于轻中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试验组CYP24A1转录水平高于对照组,重度组患儿CYP24A1转录水平高于轻中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CYP27B1、VDR转录水平在试验组和对照组、轻中度组和重度组之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试验组患儿25(OH)D水平与住院天数呈负相关(r=-0.470,P=0.007);CYP24A1转录水平与住院天数呈正相关(r=0.806,P<0.001),25(OH)D水平与CUP24A1转录水平呈负相关(r=-0.397,P=0.024)。结论 CMPA患儿25(OH)D水平降低与CYP24A1水平升高有关,CYP24A1可能是CMPA潜在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奶蛋白过敏 维生素D 维生素D代谢酶 维生素D受体
下载PDF
儿童上消化道异物并发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怡 卓琳 +1 位作者 孔祥歆 吴成 《临床急诊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61-66,共6页
目的:探讨儿童上消化道异物的种类、异物所处消化道位置及异物并发的消化道损伤,对儿童发生上消化道异物造成消化道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上消化道异物的诊断及干预提供进一步的资料及依据。方法:选择安徽省儿童医院2018年6月-2... 目的:探讨儿童上消化道异物的种类、异物所处消化道位置及异物并发的消化道损伤,对儿童发生上消化道异物造成消化道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上消化道异物的诊断及干预提供进一步的资料及依据。方法:选择安徽省儿童医院2018年6月-2021年6月期间因上消化道异物就诊且完善了无痛电子胃镜(胃镜型号为OLYMPUS EG-270WR5)检查的313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上消化道异物患儿的年龄分布、异物类型、胃镜检查情况、发生异物月份分布等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明确诊断消化道异物的313例患儿完善无痛胃镜检查,异物具有腐蚀性、异物形态尖锐、异物位于食管处、异物位于十二指肠处是发生消化道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OR=11.208、4.316、3.6366、6.9974,均P<0.05)。结论:通过对上消化道异物引起消化道损伤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在患儿就诊时选取合理治疗方式,从而降低消化道损伤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异物 儿童 消化道损伤
原文传递
1例静脉留置针穿刺处疖肿的思考 被引量:4
14
作者 开红霞 齐玲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11期208-209,共2页
1例患儿住院期间静脉留置针穿刺处发生疖肿的讨论,提高护理人员穿刺技术,加强健康教育,动态观察等,从而减少静脉留置针穿刺处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 静脉留置针 疖肿
下载PDF
慢性食物蛋白诱导性小肠结肠炎综合征患儿的临床特征与早期识别 被引量:1
15
作者 龙云 秦臻 +1 位作者 卓琳 吴成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2年第3期256-261,共6页
目的:研究慢性食物蛋白诱导性小肠结肠炎综合征(food protein-induced enterocolitis syndrome,FPIES)患儿的临床特征和早期识别指标。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20年7月安徽省儿童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3例慢性FPIES患儿,分析性别、首次发... 目的:研究慢性食物蛋白诱导性小肠结肠炎综合征(food protein-induced enterocolitis syndrome,FPIES)患儿的临床特征和早期识别指标。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20年7月安徽省儿童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3例慢性FPIES患儿,分析性别、首次发作年龄、诊断时年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牛奶口服耐受年龄等,另选择同期的15例急性FPIES患儿作对照,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指标、内镜下表现、病理结果及治疗方案。对慢性FPIES患儿外周血CRP水平与IL-6水平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13例慢性FPIES患儿中,男7例,女6例,首次发作中位年龄为28(2~60)d,诊断时中位年龄为140(57~180)d,牛奶口服耐受中位年龄为20(11~32)个月。15例急性FPIES患儿中,男7例,女8例,首次发作中位年龄为90(22~480)d,诊断时中位年龄为230(123~630)d。与急性FPIES患儿比较,慢性FPIES患儿常见腹泻、血便、发热、体重增长不良,中性粒细胞计数、CRP、IL-6水平明显升高,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等明显下降(P均<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慢性FPIES患儿外周血CRP水平与IL-6水平呈正相关(r=0.90,P<0.001)。结论:对于慢性胃肠道症状的患儿伴发热、贫血、体重增长不良及中性粒细胞计数、CRP、IL-6水平升高者,应考虑慢性FPIES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蛋白诱导性小肠结肠炎 慢性 牛奶蛋白过敏 贫血 口服耐受
下载PDF
2例Gilbert综合征患儿临床特点及基因突变分析
16
作者 王震 吴成 +3 位作者 龙云 张茂燕 戴晴 张猛 《山东医药》 CAS 2022年第8期71-73,共3页
目的 总结2例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症(Gilbert综合征,GS)患儿临床特点,并分析其家系基因突变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GS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全外显子家系检测对患儿及父母进行基因检测。结果 病例1为1个月6天龄男婴,病例2为2个月7天龄女... 目的 总结2例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症(Gilbert综合征,GS)患儿临床特点,并分析其家系基因突变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GS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全外显子家系检测对患儿及父母进行基因检测。结果 病例1为1个月6天龄男婴,病例2为2个月7天龄女婴,出现反复皮肤黄染,经入院检查后诊断为高胆红素血症,生化检查提示总胆红素(TBIL)升高,以间接胆红素(IBIL)升高为主,行苯巴比妥诊断性治疗试验后TBIL、IBIL明显降低。经保肝退黄治疗,2例患儿黄疸均有不同程度好转。基因检测结果提示2例患儿UGT1A1基因发生纯合突变(c. 211G>A/p. Gly71Arg),2例患儿父母均携带该杂合突变,该突变评级为致病性。2例患儿出院后均行苯巴比妥口服治疗,1个月后患儿黄疸基本消退,复查肝功能及胆红素水平均正常。结论 GS临床症状较轻且缺乏特异性,可仅表现为慢性间断性IBIL升高,婴儿期发病易漏诊。对于新生儿早期疑似先天性高胆红素血症且苯巴比妥治疗敏感的患儿应考虑GS可能。UGT1A1基因Gly71Arg突变是GS的热点突变,UGT1A1基因突变检测有助于GS的确诊。GS患儿整体预后良好,常规予保肝退黄治疗,黄疸明显者可加用苯巴比妥口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LBERT综合征 高胆红素血症 黄疸 UGT1A1基因
下载PDF
1例婴儿肝炎综合征合并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的护理 被引量:1
17
作者 徐婷婷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7年第9期153-154,共2页
婴儿肝炎综合征(infantile hepatitis syndiome IHS)是由多病原、多病因引起的婴儿期肝脏损害,其主要临床特征包括:婴儿期(包括新生儿期)发病、肝细胞性黄疸、肝脏病理征(肝大、质地异常)、肝功能异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 婴儿肝炎综合征(infantile hepatitis syndiome IHS)是由多病原、多病因引起的婴儿期肝脏损害,其主要临床特征包括:婴儿期(包括新生儿期)发病、肝细胞性黄疸、肝脏病理征(肝大、质地异常)、肝功能异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等临床症候群。在我国以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感染引起者较多见,约占40%~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肝炎综合征 金黄色葡萄球菌 败血症 护理
下载PDF
重度食物蛋白诱导性小肠结肠炎综合征两例
18
作者 龙云 张猛 +1 位作者 李传应 吴成 《新医学》 CAS 2021年第11期885-889,共5页
食物蛋白诱导性小肠结肠炎综合征(FPIES)是一种非IgE介导的食物过敏性胃肠病。该文报告2例婴儿重度FPIES的诊治经过,病程均迁延1个月,以呕吐、腹泻、发热为早期症状,其后表现为重度脱水、代谢性酸中毒、贫血、营养不良;实验室检查白细... 食物蛋白诱导性小肠结肠炎综合征(FPIES)是一种非IgE介导的食物过敏性胃肠病。该文报告2例婴儿重度FPIES的诊治经过,病程均迁延1个月,以呕吐、腹泻、发热为早期症状,其后表现为重度脱水、代谢性酸中毒、贫血、营养不良;实验室检查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CRP明显升高,血红蛋白下降,先后诊断"脓毒症、急性肠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经回避牛奶饮食,给予氨基酸配方奶粉后症状缓解。该两例提示临床医师应重视重度FPIES的临床表现,对其早期诊断、治疗和改善患儿预后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 牛奶蛋白过敏 食物蛋白诱导性小肠结肠炎 氨基酸配方奶粉
下载PDF
1例小儿误服强碱物质所致腐蚀性食管炎的护理研究
19
作者 王敏 曹栎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1年第6期109-109,111,共2页
本文报道1例小儿因误服强碱物质导致腐蚀性食管炎,在对患儿进行一系列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采用一系列个性化护理措施,最终患儿行食管扩张术,无其他不适出院。
关键词 腐蚀性食管炎 小儿 胃肠减压 营养支持
下载PDF
白蛋白与纤维蛋白原比值对体外循环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患儿术后急性肾损伤的预测价值
20
作者 陈静 赵孟天 +1 位作者 李传应 张健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27-531,共5页
目的探讨白蛋白与纤维蛋白原比值(AFR)对体外循环(CPB)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患儿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2019年1月至2023年7月就诊于安徽省儿童医院诊断为室间隔缺损的患儿,依照术后住院期间是否发生AKI将患儿分为... 目的探讨白蛋白与纤维蛋白原比值(AFR)对体外循环(CPB)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患儿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2019年1月至2023年7月就诊于安徽省儿童医院诊断为室间隔缺损的患儿,依照术后住院期间是否发生AKI将患儿分为AKI组和非AKI组。收集患儿人口学资料、术前资料、术中数据、术后数据以及CPB期间实验室检查结果,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CPB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术后AKI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AFR对CPB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术后AKI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215例患儿,其中AKI组28例,非AKI组187例。两组患儿年龄、性别、体质量、身高、肺炎史、慢性心力衰竭史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AKI组患儿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低于非AKI组(0.526±0.028比0.538±0.030,P=0.048)。AKI组患儿CPB时间(min:74.1±12.1比65.8±11.3,P<0.001)、主动脉阻断时间(min:41.7±9.7比37.2±9.4,P=0.021)明显长于非AKI组,低温停循环比例明显高于非AKI组(21.4%比8.6%,P=0.047),而两组术中超滤比例和尿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KI组患儿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明显长于非AKI组(d:5.3±2.0比4.0±1.7,P<0.001),但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和术后低血压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KI组患儿CPB期间血糖(mmol/L:9.4±1.3比8.8±0.8,P<0.001)、血乳酸(mmol/L:2.2±0.3比2.0±0.3,P=0.015)、血肌酐(μmol/L:79.7±11.5比74.4±10.9,P=0.018)水平明显高于非AKI组,AFR明显低于非AKI组(8.5±1.3比10.2±1.6,P<0.001),而两组CPB期间血红蛋白、血尿素氮、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FR是CPB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术后AKI的保护因素〔优势比(OR)=0.439,95%可信区间(95%CI)为0.288~0.669,P<0.001〕;血糖(OR=2.133,95%CI为1.239~3.672,P=0.006)、血乳酸(OR=5.568,95%CI为1.102~28.149,P=0.038)是CPB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术后AKI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AFR预测CPB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术后AKI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04(95%CI为0.712~0.897,P<0.001);最佳截断值为≤9.05时,对应的敏感度为75.0%,特异度为72.7%。结论CPB期间低AFR(≤9.05)是CPB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患儿术后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CPB期间AFR对CPB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术后AKI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蛋白与纤维蛋白原比值 室间隔缺损 体外循环 急性肾损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