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提升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感悟力
- 1
-
-
作者
江丽霞
-
机构
安徽省全椒县教育局教研室
-
出处
《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
2009年第12期11-12,共2页
-
文摘
所谓感悟,就是感触和领悟。课堂教学的感悟力,就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现场、方法的感触和领悟。提升课堂教学的感悟力,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晰地确立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更丰富地积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形成自己更敏锐的"课感"。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感悟力,主要是围绕课堂教学的观摩、研究、实践而形成。一、在听课中获得启发和借鉴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
-
关键词
课堂教学质量
感悟力
老教师
教学反思
学生
提升
教研活动
思考
提出问题
超越自我
-
分类号
G623.5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挖掘数学理性的美——由一道习题所想到的
- 2
-
-
作者
滕梅
-
机构
安徽省全椒县教育局教研室
-
出处
《中小学数学(小学版)》
2015年第7期103-103,共1页
-
文摘
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关键的是教师要让学生感到数学的神奇和理性的美。我们在教学中,通过对数学中哪怕是一个神妙的数字、一个奇美的图形、一个简约的定理、一个和谐的公式的深度赏析,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文化价值和美感,就能唤起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
-
关键词
教学片断
习题课
奇美
数形结合
课堂教学
分配率
给你
生小
-
分类号
G623.5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巧用“数形结合”,解“求近似数”问题
- 3
-
-
作者
滕梅
-
机构
安徽省全椒县教育局教研室
-
出处
《中小学数学(小学版)》
2014年第4期55-55,共1页
-
文摘
在一次作业中,有一道习题全班66名学生居然有40名学生做错。这道题是:有一个整数,把它精确到万位后是1万,那么这个数最大是()。
-
关键词
“数形结合”
近似数
巧用
学生
个数
-
分类号
G623.5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反思与改进例谈
- 4
-
-
作者
冯根林
-
机构
安徽省全椒县教育局
-
出处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2年第6期60-61,共2页
-
文摘
一、在比较中分析,在分析中反思[案例1]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个字——"美"。(老师教字的读音)我们怎样才能记住它呢?老师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大",然后写一个"王",最后写了一个"八"(把"八"翻成了"丷")。想记住这个字只要记住"大王八翻跟头"就行了。多么有趣啊![案例2]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个最好看的字——"美"。
-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
习作教学
课文内容
散文风格
学习态度
浅显易懂
教育工作者
刘燕
哲理散文
生存智慧
-
分类号
G623.2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就这样被你征服
- 5
-
-
作者
张业厚
-
机构
安徽省全椒县教育局办公室
-
出处
《教师博览(上旬刊)》
2014年第8期2-3,共2页
-
文摘
读初三时,教几何的陈老师有一手绝活,总是让我们惊叹不已.因为要配合讲解,每节课上,他都要在黑板上“画”一些直线、三角形和圆形,可陈老师从不像别的几何老师那样,需要用尺子、圆规等教具.每当作图的时候,只见他马步一蹲,提起粉笔,运笔如飞,三下两下,一个复杂的几何图形便呈现在黑板上了,而且绝无涂改.有同学下课后用圆规按住圆心比划陈老师画出的圆,竟一模一样!
-
关键词
几何图形
老师
“画”
三角形
黑板
圆规
直线
教具
-
分类号
G635.1
[文化科学—教育学]
G633.6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谁能看出那是“天使的翅膀”
- 6
-
-
作者
冯根林
-
机构
安徽省全椒县教育局教研室
-
出处
《班主任》
2006年第10期42-43,共2页
-
-
关键词
天使
小学四年级
教导主任
办公室
班主任
老师
孩子
学校
-
分类号
G620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毒莓”与“甜果”
- 7
-
-
作者
冯根林
-
机构
安徽省全椒县教育局
-
出处
《班主任》
2013年第6期61-61,共1页
-
文摘
在普鲁士南部的尼尔士山区有一种带毒的野草莓,个头很大,是普通草莓的3到4倍;毒性也很大,没有任何食用价值。但是,当地人并没有因为有毒而舍弃它们甚至铲除它们,而是在种甜草莓的田里套栽少量的大个毒草莓。这些毒莓因为授粉以及汲取甜莓根部的甜液,最终变成了失去固有毒素的大甜果。
-
关键词
食用价值
草莓
普鲁士
授粉
-
分类号
S668.4
[农业科学—果树学]
-
-
题名那一道怨恨的目光
- 8
-
-
作者
冯根林
-
机构
安徽省全椒县教育局
-
出处
《班主任》
2012年第5期67-67,共1页
-
文摘
这是刚接新班第三天时发生的一件事。我让学生到黑板上演算习题,叫到了一个叫牛长海的学生。叫了一遍,没有人站起来;又叫了一遍,还是没有动静。我问:"牛长海来了吗?"
有学生在下面小声地答:"他来了。"
我立即提高了声音:"牛长海,来了为什么不到黑板前?"学生们先用异样的目光看着我,接着又聚焦到一个耷拉着脑袋坐在墙边的男孩身上。
-
关键词
怨恨
学生
黑板
-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