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太息≠叹息
- 1
-
-
作者
陈晓云
王耀峰
-
机构
安徽省凤台二中
山东省齐河县第一中学
-
出处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53-53,共1页
-
文摘
现代诗人戴望舒在《雨巷》中写道:“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人教社现行高中语文教科书的编著者注“太息”为“叹息”(课标版第一册),其根据大概来自《现代汉语词典》和《现代汉语规范词典》。难道太息=叹息?于此恳向专家请教,并与注者商榷。
-
关键词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
《现代汉语词典》
语文教科书
《雨巷》
现代诗人
戴望舒
第一册
人教社
-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也谈“媵人持汤沃灌”的“沃灌”
- 2
-
-
作者
陈晓云
-
机构
安徽省凤台二中
-
出处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4-54,共1页
-
文摘
近读《中学语文教学》2009年第2期杨向东先生的《“媵人持汤沃灌”解析》(以下简称“杨文”),获益匪浅。杨文对“媵人”的解析,值得赞赏。但对“沃灌”的解析,与所见诸媒体略同。对此,笔者不敢苟同,其理由如次。
-
关键词
《中学语文教学》
解析
赞赏
-
分类号
G634.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近两年全国高考文言文翻译题答案指瑕
- 3
-
-
作者
陈晓云
-
机构
安徽省凤台二中
-
出处
《语文教学研究》
2014年第2期50-56,共7页
-
文摘
文言文试题是全国高考语文试题重要的板块。其中含有考试大纲所列的知识和能力的考点。命题专家多年来对此付出了大量的汗水,从而使其力度和效度逐步提高和完善,令人欣喜。笔者最近通读了全国近两年35套语文卷,着重认真地阅读了文言文试题及其答案。从总体上看,较两年前精准率大有提高。仅凭笔者管见,2012年的全国大纲卷、北京卷、天津卷和广东卷。是无懈可击的,
-
关键词
文言文翻译题
全国高考
文言文试题
指瑕
高考语文试题
考试大纲
命题专家
语文卷
-
分类号
G6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近三年全国高考自主命题卷文言文翻译题答案商榷
- 4
-
-
作者
陈晓云
-
机构
安徽省凤台二中
-
出处
《语文教学研究》
2012年第2期50-53,共4页
-
文摘
文言文试题是全国高考语文试题重要的板块。命题专家多年来对此付出了大量的努力,从而使其信度和效度逐步提高和完善,令人欣喜。但纵观历年高考试题的答案,也存在不少值得商榷的问题。笔者单在语言方面就发现了一些。本文仅就近三年(2009年~2011年)全国高考自主命题卷文言文翻译题参考答案中的问题,向方家请教并与同仁商榷。
-
关键词
文言文翻译题
自主命题
全国高考
高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试题
2009年
命题专家
高考试题
-
分类号
G6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曹雪芹与〈红楼梦〉》语言指瑕
- 5
-
-
作者
陈晓云
-
机构
安徽省凤台二中
-
出处
《语文教学研究》
2011年第12期50-51,共2页
-
文摘
人教社大纲版高中语文教科书选人白维国的文章《曹雪芹与(红楼梦)》(第六册以下简称“白文”)。“白文”颇有成效地引领读者阅读和欣赏举世闻名的文学巨著《红楼梦》,的确值得赞赏。但“白文”在语言方面,略有瑕疵。笔者于此特向大方之家请教,并与关注者商榷。
-
关键词
《红楼梦》
曹雪芹
语言
指瑕
语文教科书
读者阅读
白文
人教社
-
分类号
I207.411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浅议“嗜杀”之“嗜”
- 6
-
-
作者
陈晓云
-
机构
安徽省凤台二中
-
出处
《语文教学研究》
2011年第9期61-62,共2页
-
文摘
现行全日制普通高中语文教科书(必修)编著者对第五册《孟子见梁襄王》“不嗜杀人者能一之”(以下简称“嗜句”)中的“嗜”的注释,近几年大有变化。请看:[嗜]爱好、喜欢。(2001年版)[嗜]贪、嗜好。(2005年、2007年版)对同一个字的注释,义项何以有如此大的变化?笔者才疏学浅,不能理解,于是多方请教。《辞源》注“嗜”有两个义项:①爱好;②贪。(见该书修订本第一册第540页)此注,《辞源》以后的语文工具书基本从之。由此看来,教科书的编著者注“嗜”,先选①后选②。究竟何者为佳,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以明之。
-
关键词
《孟子见梁襄王》
全日制普通高中
语文教科书
2001年版
《辞源》
2007年
语文工具书
杀人者
-
分类号
G63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间至赵矣”的“间”辨正
- 7
-
-
作者
陈晓云
-
机构
安徽省凤台二中
-
出处
《语文教学研究》
2011年第2期53-54,共2页
-
文摘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语文教科书,新老版本对“间至赵矣”的“间”的注释,似有不妥。请看:
-
关键词
“间”
人民教育出版社
辨正
语文教科书
蔺相如
-
分类号
F752.6
[经济管理—国际贸易]
-
-
题名“四周星”辨正
- 8
-
-
作者
陈晓云
-
机构
安徽省凤台二中
-
出处
《语文教学研究》
2013年第12期7-8,共2页
-
文摘
著名教授孙绍振先生有一篇《解读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的文章,孙教授对“干戈寥落四周星”作了如下的解释:
-
关键词
辨正
文天祥
孙绍振
教授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如何提高学生对新高考语法填空的解题能力
- 9
-
-
作者
赵安敬
李毅
-
机构
安徽省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亳州一中
安徽省凤台二中
-
出处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6年第3期40-41,共2页
-
文摘
在基础知识教学过程中,采用对比法教学,效果很好,笔者也作了归纳。如:分子和原子原子与元素化学性质和元素种类的决定因素等。
-
关键词
化学性质
-
分类号
G405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
-
题名名家也有顾此失彼之处
- 10
-
-
作者
陈晓云
-
机构
安徽省凤台二中
-
出处
《读写月报》
2024年第23期29-29,共1页
-
文摘
人们在说话和写作时,往往会出现顾此失彼的语言现象,就连有的名家也在所难免。这种语病的特征是:1.句子的主要成分不能合适地搭配。2.前后的关键词形成赘疣。现举例如下:1.加快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光明日报》,1978年4月28日)简析:此句为无主语的动宾句。
-
关键词
《光明日报》
高等教育事业
顾此失彼
关键词
名家
-
分类号
G634.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谈“垂天之云”中的“垂”
- 11
-
-
作者
陈晓云
-
机构
安徽省凤台二中
-
出处
《读写月报》
2022年第22期26-27,共2页
-
文摘
《逍遥游》(节选)构思巧妙,想象奇幻,善用寓言和比喻,字里行间充满了浓郁的文学气息和浪漫主义色彩。反复吟咏,受益匪浅。将人教社的两个版本对照着读,发现注释基本正确,但也有值得商榷之处。例如:垂天之云大纲版注:天边的云。课标版注:悬挂在天空的云。这两版的注释基本正确,但大纲版之注,有一点值得商榷。让我们先看一下《辞源》“垂天翼”之注,这对我们理解“垂天之云”有帮助。
-
关键词
《逍遥游》
浪漫主义色彩
人教社
构思巧妙
《辞源》
大纲
文学气息
受益匪浅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讨论六个问句
- 12
-
-
作者
陈晓云
-
机构
安徽省凤台二中
-
出处
《语文学习》
1997年第8期20-20,共1页
-
文摘
《五人墓碑记》较多地运用问句,增强了议论的抒情色彩。为了让学生领略这一艺术特色,在讲读课文之后,我引导学生共同探讨。 "《五人墓碑记》这篇碑文较多地运用了问句,看看课文中出现了几个问句?"学生很快地作答,并将摘录的问句一一读出。"第二段末连用两个问句,以反衬五人。""通过疑问的形式,更强烈地表达对五人敬仰、赞颂之情。"我又问:"‘独五人之皦皦,何也?’这一问句在全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
关键词
问句
艺术特色
引导学生
抒情色彩
讲读课文
墓碑
运用
反衬
表达
人之死
-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