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合肥地区孕妇末梢血四项血细胞参数的调查
1
作者 王兰芳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02年第4期61-62,共2页
关键词 合肥 孕妇 末梢血 血细胞参数 血细胞分析仪
下载PDF
孕妇产前血型不规则抗体检测145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王兰芳 蔡娟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69-70,共2页
人类血型不规则抗体是指除ABO血型系统以外的所有抗体,人可以通过输血、注射、母婴血型不合的妊娠或血液制品的免疫刺激和一些无觉察的刺激,产生不规则抗体。
关键词 抗体/分析 孕妇 新生儿溶血病
下载PDF
痰液标本中铜绿假单胞菌诱导型β-内酰胺酶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兰芳 曹晋桂 +3 位作者 何晓锋 焦力群 冯晓玲 吴镝 《空军总医院学报》 2002年第3期174-175,共2页
关键词 痰液标本 绿脓杆菌 β-内酰胺抗药性 Β内酰胺酶类 呼吸道感染 微生物敏感性
下载PDF
剖宫产与阴道分娩后按摩乳房对泌乳素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兰芳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09年第3期266-267,共2页
关键词 剖宫产 阴道分娩 按摩乳房 泌乳素
下载PDF
Rh系新生儿溶血病患病种类变迁及管理策略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黄晨艳 沈敏祥 +6 位作者 刘辉 董娟 方向东 黄大雁 吕晓燕 丁琴 杨善发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4期5287-5290,共4页
目的:统计近20年因母婴Rh系血型不合引起新生儿溶血病(HDN)种类的变迁,为预防和避免人类输血反应,降低母婴新生儿溶血病患病率、死亡率,提出行政管理策略和建议。方法:1991年12月1日~2010年7月31日期间产前免疫血液学检测江淮地区汉族1... 目的:统计近20年因母婴Rh系血型不合引起新生儿溶血病(HDN)种类的变迁,为预防和避免人类输血反应,降低母婴新生儿溶血病患病率、死亡率,提出行政管理策略和建议。方法:1991年12月1日~2010年7月31日期间产前免疫血液学检测江淮地区汉族18 050对夫妇的ABO血型、RH(D)血型,筛选和鉴定稀有血型抗体,跟踪随访Rh(D)阴性与Rh(E)阴性母亲所分娩的新生儿溶血病患病率。结果:①1991年12月1日~1999年12月31日期间共检查了6 085对夫妇,共发现41例Rh(D)阴性,其中孕妇中发现25例Rh(D)阴性,丈夫16例Rh(D)阴性,共鉴定出Rh系新生儿溶血病6例,其中仅1例Rh(E)新生儿溶血,5例Rh(D)新生儿溶血,实施换血疗法均成功。②2000年1月1日~2010年7月31日产前免疫检测11 965对夫妇,共发现78例Rh(D)阴性,其中孕妇中发现有41例Rh(D)阴性,丈夫37例Rh(D)阴性;共鉴定出Rh-HDN8例(共7胎),发现4例Rh(E)新生儿溶血;实施蓝光治疗和输注免疫球蛋白等治疗方案均成功。③统计Rh(D)阴性占0.337%,Rh-HDN患病率20世纪为0.986‰,21世纪为0.669‰,Rh(E)阴性母亲所产的Rh系新生儿溶血病的患病率比例由原来的16.670%上升为≥50.000%。结论:①Rh-HDN是可预防和治疗的,产前免疫血液学检查起到早诊断、早治疗作用。②Rh-HDN的溶血性与母体IgG血型抗体效价呈正相关。③20世纪与21世纪江淮地区汉族Rh系新生儿溶血病患病率最高由IgG抗D变为IgG抗E。④Rh(E)溶血病均因产前延误诊断或忽视检测而造成,Rh(E)溶血病发病率跃居第一位。⑤该项研究涉及每个学科,且危及人的生命,故提出相关卫生管理策略和法律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系新生儿溶血病 患病率 种类变迁 行政管理 法律建议
原文传递
荧光定量PCR检测Rh阴性孕妇外周血浆游离DNA中胎儿RhD血型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学东 王保龙 +5 位作者 叶书来 王兰芳 廖艳秋 沈建军 蒋光明 沈佐君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147-1152,共6页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PCR(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FQ-PCR)技术对Rh阴性孕妇血浆中游离胎儿DNA进行非创性产前诊断胎儿RhD血型的可行性。方法选取78份妊娠11-40周、B超确诊为单胎的Rh阴性孕妇血浆。采用9...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PCR(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FQ-PCR)技术对Rh阴性孕妇血浆中游离胎儿DNA进行非创性产前诊断胎儿RhD血型的可行性。方法选取78份妊娠11-40周、B超确诊为单胎的Rh阴性孕妇血浆。采用9个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TR)多态性位点及Y染色体性别决定区基因(sex-determining region Y chromosome,SRY)确定胎儿DNA的存在;运用FQ-PCR技术对血浆中游离胎儿DNA进行RHD基因外显子5、7、10和内含子4定量分析,以确定胎儿RhD血型的基因型;其基因型结果与产后新生儿脐血血清学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回顾性评价胎儿基因定型结果的准确性。结果78份标本中,41份检测到SRY基因,平均浓度为(214.7±120.9)拷贝/ml,产后证实皆为男性。70份FQ-PCR基因定型结果与血清学结果相符,另有5份确定为假阳性,3份基因定型结果不可确定,检测结果总符合率为90%(70/78)。5份假阳性标本通过检测RHD1227A等位基因鉴定了4份RhD放散型,FQ-PCR最终结果准确率达到95%(74/78)。结论应用FQ-PCR方法进行非创性胎儿RhD血型检测可用于新生儿溶血病的预防和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Rh—Hr血型系统 产前诊断 聚合酶链反应
原文传递
应用Rh阴性孕妇外周血胎儿游离DNA进行RhD血型产前基因诊断 被引量:7
7
作者 王学东 王保龙 +3 位作者 王兰芳 廖艳秋 沈建军 叶书来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370-374,共5页
目的探讨利用Rh阴性孕妇血浆中游离胎儿DNA进行无创性产前诊断胎儿RhD血型的方法。方法通过SRY基因确定胎儿DNA的存在,采用PCR-SSP技术对32例妊娠11~40周的单胎RhD阴性孕妇血浆中胎儿游离DNA进行RHD基因外显子5、7、10和内含子4的特... 目的探讨利用Rh阴性孕妇血浆中游离胎儿DNA进行无创性产前诊断胎儿RhD血型的方法。方法通过SRY基因确定胎儿DNA的存在,采用PCR-SSP技术对32例妊娠11~40周的单胎RhD阴性孕妇血浆中胎儿游离DNA进行RHD基因外显子5、7、10和内含子4的特异性扩增,其基因型结果与产后新生儿脐血血清学检测结果进行对比性分析,回顾性评价胎儿基因分型结果的准确性。结果32例样本中,28例基因定型结果与血清学表型相符,准确率达到87.5%,通过检测RHD1227A等位基因鉴定了RhD放散型,使结果达到93.75%(30/32)的准确率。结论利用Rh阴性孕妇血浆中游离胎儿DNA进行无创性诊断胎儿RhD血型,是一种简便、快速且无损伤性的产前基因诊断的可行性方法,可用于新生儿溶血病的预防和诊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HR血型系统 产前诊断
原文传递
促黄体生成激素水平诊断继发性闭经的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刘菲 王承伟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23-424,共2页
目的:观察继发性闭经患者、正常对照人群、孕期闭经人群和绝经期人群促卵泡成熟激素(FSH)、促黄体生成激素(LH)和催乳素(PRL)水平变化的差异,分析激素变化与继发性闭经之间的关系。方法:以正常对照人群、孕期闭经人群、继发性闭经人群... 目的:观察继发性闭经患者、正常对照人群、孕期闭经人群和绝经期人群促卵泡成熟激素(FSH)、促黄体生成激素(LH)和催乳素(PRL)水平变化的差异,分析激素变化与继发性闭经之间的关系。方法:以正常对照人群、孕期闭经人群、继发性闭经人群和绝经期人群为研究对象,将继发性闭经组和绝经组的FSH和LH激素水平按FSH>40 mIU/ml、FSH<5 mIU/ml、LH>25 mIU/ml和LH<5 mIU/ml分为4个亚组,分析其FSH和LH激素水平差异。结果:继发性闭经组和绝经组的FSH和LH激素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孕期闭经组,而PRL激素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继发性闭经人群LH>25 mIU/ml亚组的激素水平显著高于绝经期人群。结论 :LH异常升高是诊断、研究和治疗继发性闭经的切入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发性闭经 促卵泡成熟激素 促黄体生成激素 催乳素
原文传递
江淮地区汉族Rh新生儿溶血病患病率及其防治措施的评价 被引量:7
9
作者 黄晨艳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05年第11期1540-1541,共2页
本文探讨江淮地区汉族Rh(D)阴性的概率、Rh新生儿溶血病的患病率及其防治措施。作者在产前免疫学检查6085对夫妇中鉴定出41例Rh(D)阴性,Rh(D)阴性占0.337%,Rh新生儿溶血病的患病率为0.986‰,认为RhHDN是可预防和治疗的,及时诊断和治疗... 本文探讨江淮地区汉族Rh(D)阴性的概率、Rh新生儿溶血病的患病率及其防治措施。作者在产前免疫学检查6085对夫妇中鉴定出41例Rh(D)阴性,Rh(D)阴性占0.337%,Rh新生儿溶血病的患病率为0.986‰,认为RhHDN是可预防和治疗的,及时诊断和治疗是优生优育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G抗D抗E抗体 Rh(D)阴性的概率 患病率 防治措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