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少年抑郁障碍病人非自杀性自伤与童年期心理创伤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张勤 胡淑文 +3 位作者 曹小梅 莫大明 陈彬彬 钟慧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502-506,共5页
目的:探讨青少年抑郁障碍病人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SSI)与其童年期心理创伤之间关系。方法:选取70例符合DSM-5诊断标准的青少年抑郁障碍病人,依据有无NSSI,分为NSSI组和非NSSI组各35例,并选择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程度与之匹配的正常青少年3... 目的:探讨青少年抑郁障碍病人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SSI)与其童年期心理创伤之间关系。方法:选取70例符合DSM-5诊断标准的青少年抑郁障碍病人,依据有无NSSI,分为NSSI组和非NSSI组各35例,并选择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程度与之匹配的正常青少年35人作为健康对照组。通过渥太华自伤量表、童年创伤问卷(CTQ)、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进行临床症状评估。结果:NSSI组情感虐待、情感忽视及CTQ量表总分评分均高于非NSSI组,且2组上述3个评分及躯体虐待评分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两抑郁障碍亚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SSI组性虐待、躯体忽视评分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NSSI组非自杀性自伤频率与CTQ中情感忽视评分、HAMD量表认知障碍评分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青少年抑郁障碍病人NSSI与童年期心理创伤存在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障碍 青少年 非自杀性自伤 童年期心理创伤
下载PDF
父母冲突知觉及基本心理需求满足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朱丽 程丽 《安徽医学》 2019年第9期1010-1013,共4页
目的探讨父母冲突知觉及基本心理需求满足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8月在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门诊就诊的195例青少年抑郁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父母冲突儿童知觉量表(CPIC)、中文版基本心理需要满足量表(BNSG-S)、儿童抑郁调... 目的探讨父母冲突知觉及基本心理需求满足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8月在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门诊就诊的195例青少年抑郁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父母冲突儿童知觉量表(CPIC)、中文版基本心理需要满足量表(BNSG-S)、儿童抑郁调查表(CDI)进行调查,收集CPIC中冲突频率、冲突强度、冲突解决、认知威胁、应对效能感、自我归因及冲突内容维度得分及量表总分;收集BNSG-S中自主需求满足、自主需求满足受阻、归属需求满足、归属需求满足受阻4个维度得分及量表总分;收集CDI总分。采用Spearman相关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青少年抑郁的相关因素。结果青少年CDI得分与年龄、CPIC的冲突强度、总分及BNSG-S的归属需求满足受阻呈正相关(P<0.05);CPIC的冲突频率与BNSG-S中的自主需求满足受阻、归属需求满足受阻呈正相关(P<0.05),与自主需求满足呈负相关(P<0.05);CPIC的冲突强度与BNSG-S中的归属需求满足受阻呈正相关(P<0.05);CPIC的应对效能感与BNSG-S中的归属需求满足受阻呈正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显示,CPIC的冲突强度、总分与抑郁状况密切相关(P<0.05),回归方程为Y=-6.018+0.512×年龄+0.086×CPIC冲突强度得分。结论父母冲突知觉对基本心理需求有影响,父母冲突知觉对青少年抑郁具有影响,年龄越大影响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母冲突知觉 青少年抑郁 影响
下载PDF
家庭治疗改善青少年拒学行为效果分析
3
作者 朱丽 程丽 +2 位作者 张免 郑明明 朱囡囡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96-398,共3页
目的探讨家庭治疗对青少年拒学行为的干预效果,为改善青少年拒学行为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8年5月因拒学行为于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心理门诊就诊的100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均给予小剂量抗抑郁药... 目的探讨家庭治疗对青少年拒学行为的干预效果,为改善青少年拒学行为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8年5月因拒学行为于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心理门诊就诊的100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均给予小剂量抗抑郁药物治疗(舍曲林50~75 mg),研究组(50例)加用家庭治疗联合认知治疗,对照组(50例)单独认知治疗,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严重程度印象量表(CGI-S)、儿童行为量表(CBCL)、家庭动力学自评量表、返校率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后比较,研究组SAS、CGI-S、CBCL(父)、CBCL(母)、家庭氛围、系统逻辑、疾病观念及个性化评分均降低(t值分别为6.99,14.42,8.44,7.27,16.94,9.28,6.53,19.64,P值均<0.05);对照组各项评分均降低(t值分别为2.96,8.90,5.60,4.37,6.72,3.18,2.19,3.34,P值均<0.05)。2组间比较,治疗前各量表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治疗后,研究组各量表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研究组返校率为92%,对照组为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6,P<0.05)。结论家庭治疗可有效降低拒学行为患者焦虑等负面情绪,改善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促进返校,效果可靠,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 危险行为 干预性研究 青少年
原文传递
某精神专科医院特发于童年的情绪障碍门诊处方分析
4
作者 邹远磊 莫大明 +3 位作者 夏清荣 梁俊 何孔亮 杨陈晨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CAS 2022年第12期911-915,共5页
目的分析门诊特发于童年的情绪障碍患者的处方用药,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20年门诊全年特发于童年的情绪障碍患者的处方进行筛选、清理,最终选取处方2588张。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患者处方用药的合理性、发病趋势和处方用药特点... 目的分析门诊特发于童年的情绪障碍患者的处方用药,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20年门诊全年特发于童年的情绪障碍患者的处方进行筛选、清理,最终选取处方2588张。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患者处方用药的合理性、发病趋势和处方用药特点。结果收集门诊特发于童年的情绪障碍患者1107人,男性499人,女性608人,性别比1∶1.21;处方2588张,不合理处方40张,占比1.55%,以不适宜处方为主。单一用药处方1388张,占比53.63%,在抗抑郁药单一用药和联合用药中,青少年组联合用药处方率大于童年组(49.63%vs 40.29%,P<0.05);在联合用药处方占比中,女性组抗抑郁药物联合心境稳定剂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比例大于男性组(20.65%vs 15.36%,P<0.05)。结论门诊特发于童年的情绪障碍处方用药总体性合理,女性的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青少年患者联合用药呈增长趋势,女性患者联合用药处方占比显著大于男性,部分处方不合理,儿童青少年用药的合理性仍需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于童年的情绪障碍 用药分析 合理用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