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InVEST模型的芜湖市固碳能力及影响因子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夏全升 洪欣 +7 位作者 桂翔 沈高平 邓良 姚镇海 彭鹏 储云志 徐升 许伟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85-394,共10页
[目的]研究安徽省芜湖市2011—2021年碳储量时空分布格局,同时探究生态环境因子、地形因子、气象因子和土地利用程度对其固碳能力的影响变化,为芜湖市土地资源管理及绿色农业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芜湖市2011,2015,2021年土地利用... [目的]研究安徽省芜湖市2011—2021年碳储量时空分布格局,同时探究生态环境因子、地形因子、气象因子和土地利用程度对其固碳能力的影响变化,为芜湖市土地资源管理及绿色农业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芜湖市2011,2015,2021年土地利用数据,利用InVEST模型Carbon storage模块定量评估研究碳储量空间分布,探究土地利用程度、地形、气象、土壤侵蚀等因子影响,并根据相关性分析叠加计算碳储量热点区域。[结果](1)近年,芜湖市因土地利用变化碳储量减少了4.14×10^(5) t,呈逐年减少趋势;固碳能力:草地<耕地<林地,林地为5 488.97 t/km^(2)且耕地碳储量高达7.39×10^(6) t。(2)在自然因素中,用地类型、海拔、坡度及土地利用程度是影响碳储量空间分布主要原因,随海拔、坡度升高而逐级缓慢增加,碳储量整体呈“北低南高”分布情况。(3)在生态环境因素中,碳储量与土壤保持为显著正相关,相辅相成互为协同关系;相反,与土壤侵蚀互为权衡关系。(4)南部碳储量呈现“高—高集聚”占18.77%,北部为“低—低集聚”仅为2.73%;碳储量热点区域因资源开发利用影响呈逐年减少趋势,优良区域占11.95%,集中于南部山林地带,局部较弱需重点保护管理优化。[结论] 2011—2021年芜湖市固碳总量逐年减少,固碳速率呈现逐年减弱趋势,固碳能力较稳定。芜湖市北部固碳能力相对较弱,可通过土地管理优化以提升其固碳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VEST模型 碳储量 土地利用程度 热点区域 聚类分析 安徽省芜湖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